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如果二人對調,孫權能偷襲成功嗎?

劍膽琴心蜘蛛俠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元老勳將,可以這麼說,除了劉備之外,集團地位最高的就是麋竺、關羽、張飛、趙雲了。

而魏延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拿下了荊南四郡後率部投奔,屬於中途入資,地位雖然也是有,可就完全比不上關羽。


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如果對調一下又會有什麼後果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關羽被調到漢中的話,那他一定可以鎮守得住,而魏延去荊州的話,他就未必能敵得過曹孫夾攻了。

  • 以地理來說:

蜀漢前線漢中離曹魏西部前線長安很遠,曹軍需要越過千里秦嶺,跋山涉水而來,漢中獨特的地理封閉也讓其擁有了極強的防禦性。張魯坐鎮漢中十幾年,蜀漢存國四十餘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掌控住了漢中這座易守難攻的城市。

而曹魏的南部前線襄樊卻離蜀漢的荊州前線南郡很近,騎馬快一點的話一日一夜就到了。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已經是南郡境內了)。

地理位置決定了:漢中可以藉助山路和關隘,有效地防禦來自各方面的威脅,而江陵則不然,它始終都面對著襄樊曹軍以及夏口孫軍的威脅,而水網密佈的地勢也決定了荊州無過多的險要可守,也無法建立強大的防禦網。像東吳末年建立起的那鐵鎖橫江防禦線,被晉軍順流而下的水軍一衝就碎了。



  • 以後需補給來說:

漢中乃四川咽喉,背靠著成都,這是劉備帝國的核心所在,只要敵軍一來,為了保護漢中,成都方面被逼著也要全線出動救援,這極大地保證了漢中的防禦力量。

可荊州呢,往西,它離成都太遠了,救援很難及時趕到,往北是曹魏前線,往東是孫吳前線,往南又是孫吳控制的交州地界,這是一個處於三面包圍的地方。所謂的荊南四郡,大部分時間都是誰來救投降誰的狀態:曹操來了跟他,劉備來了跟他,孫權來了也跟他,呂蒙強奪三郡時,除了零陵方面有點抵抗外,其餘兩郡(桂陽、長沙)直接就投降了。

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所以漢中有難,成都方面可以及時救援,而荊州有難,荊南方面和成都都無法救援,只能以一郡之力周旋於南北東三面的壓力,關羽在荊州十年,所面對的壓力完全不是魏延可比的。


  • 以對手的需要程度來說:

漢中不用說了,曹操稱其為“雞肋”,在孫權眼中也只是畫裡的大餅,看得到吃不到,強行去吃還得噁心好久。

至於荊州,那是曹操夢寐以求的地方,得荊再順流攻吳,就天下可定了,即使赤壁之戰後,曹軍普遍得了“恐荊症”,曹操還是派了曹仁鎮守襄樊,多次試圖南下攻荊。

復以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而孫權更是把荊州作為自己奪取天下的跳板,這一政策是從江東初建的時候就確立下來的,中間因為孫劉聯盟偶爾變通一下,但總的戰略目標還是不會改變。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所以對曹魏和東吳來說,漢中可有可無,可荊州就不一樣了,都是成帝王之業的必要條件,這點是不可能改變的,這也決定了:曹操和孫權在荊州方面用兵和謀劃,會比在漢中那邊多上個好幾倍。


  • 總結

漢中一地,在三國雛形時不會面臨過大的壓力,只要守將不作死的話,蜀漢基本就可以安枕無憂了,甚至誇張點來說:有點本事、是個將領的,就能守住漢中。

而荊州一地,魏延還真比不上關羽,雖然關羽最後也守不住,但那是吃了可用之人太少,軍隊實力不夠的虧,如果劉備把諸葛亮、趙雲、魏延、霍峻、劉封等人派去荊州協防,再調動一部分入蜀的荊州軍回去荊州,四川的防務則由張飛、馬超、黃忠、王平等負責的話,那結局可就兩說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今天聊聊關羽和魏延兩人互換,魏延守荊州,關羽守漢中,會怎麼樣。個人認為,孫權一樣會得到荊州,並且比關羽駐守荊州時會更快,劉備會更快的失去荊州。

一、關羽和魏延的個人情況分析

關羽,字雲長,黃巾之亂開始加入劉備,妥妥的嫡系人物,劉備家二把椅的人物,大家耳熟能詳,就不多說了。魏延,字文長,他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在零陵郡與韓玄開戰時投降的,是打開城門主動投劉備的,同諸葛亮、楊儀等人一樣屬於劉備手下荊州派系人物。

首先,魏延和關羽個人性格都矜持高傲,眼高於頂。但是魏延可是誰也不服的啊,連諸葛亮都不服,這點和關羽不一樣,關羽至少還是佩服有本事的人的,比如諸葛亮,而且關羽是什麼身份,那是劉備軍團的二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大家對關羽多是敬服,但是魏延這樣只會樹敵,楊儀就是典型的代表,連和他一起的荊州派系人物都這樣,那麼東洲派系、益州派系的可想而知,只說後來每次諸葛亮北伐魏延都要提出不同意見,先不說對錯,這種做法就不可取,換成別的領導怕是魏延就玩完了。

魏延如此的性格,放到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魏延連人都服不了,還守城?如果說關羽那時候,上庸的孟達和劉封還只是猶豫援助不援助,那麼換成魏延恐怕連想都不想了。我只能說,劉備的荊州走的更遠了。關羽那時候在荊州,是沒有人能夠讓他佩服的,王甫、趙累之流就不多說了,有忠無謀,關平、周倉唯命是從,馬良應該算唯一的謀士,但是是赤壁之戰後投的劉備,也沒有展現出能讓關羽佩服的本事,所以導致關羽剛愎自用,加上孫權的暗裡背盟偷襲,大意失荊州。

其次,關羽和魏延的抗壓能力不是一個等級的。如果是漢中這種背靠劉備大本營,有劉備的援兵的情況下是可以信任的,畢竟劉備還是相信魏延的,但是如果放到沒有援兵、或者援兵時間很長的荊州,這時候荊州壓力是很大的,事實情況就是前有魏國龐德、于禁,後有吳國呂蒙、陸遜,這麼大壓力,魏延能抗住嗎?他用什麼抗?關羽有義子關平、持刀將周倉、王甫、趙累以及部隊願意一起戰死的死忠,魏延有什麼?他一沒有關羽的人緣,二沒有對魏、吳的威懾,三沒有荊州部隊的信任,呵呵,就算他魏延個人能力突破天際,能夠守住荊州嗎?一首涼涼送給魏延和劉備。

第三,魏延和關羽對敵人的威懾力不是一個層次。關羽那是威懾華夏的主,什麼概念?就是龐德這樣的猛將需要抬著棺材振奮人心才能與之開戰的人,普通軍隊、將領聽到關羽的名字就會慫的人,孫權需要聯姻穩住的人,從心理上敵人的戰鬥力就弱三分。魏延呢?他沒有這樣的威懾力,面對魏延,可能曹操、孫權都不會像面對關羽一樣那麼怕,面對荊州這樣的戰略要地,只會出現白熱化的競爭,恐怕就不是孫權偷襲了,曹操也會加入這個行列的。而且會很快的出現荊州危難敗亡的情況。魏延可能連徐晃都打不過,更勿論龐德了,且還有東吳的呂蒙虎視眈眈。

二、荊州的地形情況及兵種分析

荊州地處長江流域,城背靠長江,前是平原地帶,這樣的地形,作戰兵種只能是步兵、水戰。用騎兵攻城怕是想多了。

再看看關羽和魏延的標配,魏延擅長林戰。走的是野戰兵種,在平原地帶和步兵打仗,後果你懂的………刺客和戰士硬鋼,呵呵。關羽擅長步兵和水戰,是最適合此地的兵種,也是關羽發揮兵力最大能力的地方。

從兵種的配備上來看,無疑都是關羽更加適合荊州,魏延守荊州那是瞎子點兵白費力,你讓一個玩刺客的人做個半肉,前面扛著,本身就是錯誤的,魏延來到荊州,只會重演曹操赤壁之戰的後果,兵不習平原和水戰的習慣,失敗是必然的。這樣只會更加方便呂蒙的偷襲,白衣渡江,輕取荊州,恐怕魏延的兵都來不及反應就玩完了。

綜上所述,魏延和關羽互換,魏延來守荊州,是錯誤的,必然會更加方便孫權的偷襲,魏延連曹操方面的將領都不一定能夠抵抗的住,呂蒙會更加快速的輕取荊州,而曹操方的龐德說不定都會不用死,正面打敗魏延。


我又來聊歷史了


如果關羽和魏延對調,魏延是無法守住荊州的。

魏延無論在能力還是脾氣上,都要差於關羽

現在網上很多人都過高的估計了魏延,認為他長期守衛漢中不失,又提出過子午谷計劃,是一個能力出色的武將。

不過魏延守漢中不失,主要還是因為劉備任命他為漢中太守以後,魏蜀吳三方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荊州,三家人在荊州一線展開激烈廝殺,先後爆發了曹仁南征荊州、關羽北伐襄樊、呂蒙偷襲荊州、蜀吳夷陵之戰、曹丕南征等一系列戰鬥,漢中一線一直比較平靜。而子午谷計劃不見於《三國志》記載,只有《魏略》提到而已,不去說能不能執行,就連真假都很難說。

實際上在《三國志》中,魏延僅僅是以勇猛出名,並沒有太多表現。無論能力還是名氣都比關羽差著很多。而且關羽有的毛病,魏延一個不少,還更嚴重。

關羽為人心高氣傲,因此和糜芳等人關係不好,這也是後來荊州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魏延也是一樣,“性矜高”,和軍中同僚關係極差,都不願意和他打交道。更為惡劣的是魏延脾氣比關羽還大,和人有了矛盾會公開拔劍相向,把他放在荊州,糜芳背叛的更快。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魏延其實是一個弱化版的關羽。劉備之所以讓他守漢中,只是因為自己坐鎮成都,閬中又有張飛,隨時可以增援。而荊州距離益州遙遠,增援不便,劉備也根本不會放心讓魏延前去鎮守。

關羽失荊州的本質原因是此時荊州已經成為魏蜀吳三家人爭奪的中心,蜀漢實力有限,無力守禦

雖然有句古話說關羽大意失荊州,但是實際上關羽留在荊州的部隊並不少,還在江邊設立了警戒,防禦並沒有鬆懈。

荊州的失守,主要還是因為在漢中之戰以後,荊州實際上已經成為魏蜀吳三家人爭奪的中心,早在漢中之戰前,曹操就命曹仁南下攻打荊州,孫權和呂蒙等商議奪取荊州的計劃,劉備也有意從荊州北伐襄樊,荊州已經成為三家人爭奪的中心。

而且早在建安二十二年,孫權就已經向曹操求和。隨著魏吳兩家的走近,無論誰鎮守荊州都需要面對巨大的壓力。劉備在荊州的實力有限,機動部隊不過2萬多人,自然難以守禦,關羽不行,魏延更難。

如果讓魏延鎮守荊州,面對曹仁的攻擊就未必能擋住。。三國時期曹仁也是一員名將,鎮守江陵時面對周瑜都能打一個互有攻守。最後還是孫劉兩家合力,周瑜在關羽、張飛的幫助下才成功擊敗了曹仁。魏延對曹仁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即使魏延成功了擊退曹仁,那麼接下來他還需要北伐襄樊,面對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和讓曹操都讚歎有“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關羽可以水淹七軍,魏延可未必做的到。于禁的兵力有絕對優勢,魏延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而且魏延做事莽撞,喜歡冒險。諸葛亮死後,魏延不僅要和楊儀爭奪兵權,還在爭奪失敗以後起兵攻打楊儀,結果兵敗身亡。按照魏延這個個性,如果讓他來北伐襄樊,肯定比關羽還冒進,率軍大舉北上,荊州防禦會比歷史上還弱。這種情況下呂蒙要偷襲荊州顯然比歷史上還要容易。

結語

由上可見,不管是關羽還是魏延鎮守荊州,荊州都難以守住。這是三方在荊州的實力決定的,靠一個人難以改變。除非劉備從一開始就能帶著蜀軍主力坐鎮荊州,為關羽看守後路,才可能有一線勝算。


不沉的經遠


趣談答案:在關羽鎮守的那個地方,只要隨便派遣一位將領,這位將領能夠聽從諸葛亮的調度,那麼就沒有事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魏延和關羽調換之後,荊州必守住。

諸葛亮的小顧慮

原本諸葛亮和關羽一起守荊州的,可是關羽的脾氣大家也知道,除了自己大哥之外誰也拉不回來,哪怕自己的三弟和自己說話,還需要看他的臉色。

諸葛亮在駐守荊州的時候,完全就是一個受氣包的存在,因為他說什麼關羽只是一個勁兒的在那哼哼。

可即便如此,關羽還是給諸葛亮幾分面子的,因為關羽也明白,天下之所以搞成這個樣子,和諸葛亮是有著很大聯繫的,如果不聽諸葛亮的話,那就是丟了自己大哥的面子。

但是因為某些事情的需要,諸葛亮必須離開荊州,在離開荊州之前,諸葛亮叮囑關羽一定要和東吳搞好關係,只有和東吳搞好關係才能夠穩住荊州。

諸葛亮信誓旦旦的說,關羽趕緊點頭,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可是當諸葛亮走後,關羽依舊我行我素。

更過分的是關羽面對東吳的求婚,說出了虎女焉能嫁犬子。

急功近利,導致戰線全部失敗

那麼關羽究竟是怎樣被東吳打敗的呢,打敗的原因很簡單,關羽想建立功勳。

當時整個蜀漢的狀態是已經拿下了川蜀地區,而這個時候劉備進行大肆封賞,可是大肆封賞,如果從頭排到尾都不會見到關羽的名字,因為關羽一直都老老實實的守在荊州。

所以這個時候關羽想:如果自己再不拿點榮譽,再不拿點名次的話,很有可能會被蜀漢的其他高等級將瞧不起,自己也需要點戰績,也需要為蜀漢建立大功勳。

關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關羽就直接率領絕大多數軍隊和曹魏開打,可是因為關羽最開始和東吳的關係並不是如此和睦,再加上東吳一貫習慣背後捅人刀子,就這樣捅來捅去,把關羽給捅趴下了。

魏延的優勢

蜀漢的三國演義對魏延得記錄以及三國志相關記錄當中對於魏延的評價並不高,但是從字裡行間我們也能夠看的出來,魏延幾乎是僅次於諸葛亮的軍事大將軍。

或許魏延不懂政治,但這也無妨,依然無法忽略魏延的軍事影響力。

如果魏延駐守荊州的話,以他的能力以及他在蜀漢當中的地位,就必然決定他從事謹小慎微,只會完成任務,而不會隨意的挑起戰爭。

再加上他的性格,他的脾氣秉性,以及他對於戰略方面的認知會讓他更加重視和東吳的關係。

簡單講一句話,但凡換成任何一個將領,哪怕換成張飛,荊州都不會輸的這麼慘。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劉備偏偏讓關羽駐守荊州,而不是讓魏延、趙雲駐守荊州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劉備想要拿下川蜀,就需要大量的軍事人才。挑來選去,只能把自己的二弟放在這兒自己放心,二弟也放心,大家都放心。

就這麼一個放心的人物,反而犯了大錯誤。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如果對於三國曆史非常清楚的人,可能都會為三國名將關羽而感到惋惜,為整個蜀漢政權的發展感到惋惜,畢竟在當時關羽是一個集合了文韜武略於一身的超級名將,也是蜀漢皇帝劉備最為倚重的大將,他不僅能夠做到,在萬軍之中取敵軍將領首級,也能想出非常好的謀略水淹七軍,這些事情都充分證明了,關於自己的實力是非常強悍的,因此也是獲得了劉備相當的認可。劉備對於自己的這位二弟,那是相當的信任,不僅授予了他非常高的權利,同時還允許他能夠全權負責整個荊州的任何事物。沒想到的是當他在襄樊之戰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大出風頭之時,卻因為東吳和曹操聯手,最終敗走麥城丟了性命,而蜀漢也正是因為他的陣亡,從此丟了荊州,最終導致隆中對的結果和希望化為泡影。

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人的說法和看法都不一樣,有些人為關羽的陣亡感到悲傷,而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結果是由於關羽自身的失誤所導致的,進一步也證明了劉備在選人方面確實存在失誤,他們認為關於剛強而自矜,根本不能夠適應當時荊州的整個複雜的局面,當他在與曹操開戰的同時,又選擇了和東吳交惡,最終導致自己走向滅亡的結局。所以,要想避免這樣的結局,要想保住荊州不被攻陷,那麼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更換一個大將來駐守這個地方,才能夠從根子上解決這種風險的存在。

但是關於在蜀漢陣營中,有誰才能夠有足夠的資格來替代關羽,成為駐守荊州的大將,說法一直是非常多的,而且沒有定論,但是縱觀整個劉備陣營中,從頭到尾能夠有資格且獨當一面,駐守這樣戰略要衝的名將,只有關羽和漢中守將魏延。如果說讓魏延來鎮守荊州,那麼蜀漢是否能夠保證自己手中這一塊地盤萬無一失呢?

根據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要想統一天下就必須兵分兩路,一路兵馬從荊州方向出擊,另外一路則由漢中出擊,由此可以想見漢中的戰略地位也是相當重要的,而且這裡是進入益州的重要門戶,因此守住這個地方,對於蜀漢政權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由於漢中的地理形勢和戰略局勢,都比荊州簡單的多,因此如果是作為漢中的守將,僅僅只需要抵禦住來自曹操的進攻就可以了,以關羽在防守方面的優勢,要想守住漢中,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另外有很多人對於魏延是否能夠守住荊州都是持肯定的態度,因為魏延本身就是荊州人士,而且有相當多的人會拿出魏延守漢中的事情,來作為他能夠守住荊州的重要依據,但是我們在前面也說到了守漢中遠比守荊州容易得多。關羽大意失荊州並不是因為不善防守,而是由於他本身的性格問題導致沒有能夠處理好三方面的關係,那麼魏延又是否能夠處理的好這一塊呢?個人認為,答案是相當明顯的,魏延也做不好。

魏延作為蜀漢政權中跟關羽同等級的大將,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是相當類似的,同樣都是自視甚高,一樣是處理不好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有甚者,魏延比關羽在人際方面跟軍情大事方面的處理方式來的差得多。在《三國志.魏延傳》中曾經提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在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曾經提出其實植物谷的計策,但是當時就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魏延就認為是諸葛亮本身性子怯懦,就有些看不起諸葛亮。由於魏延本身性質比較高冷,所以出現了蜀漢陣營中,很多文武官員對他都是比較害怕的。

可以想象一下,魏延這種連自己身邊的同僚關係都處理不好的人,甚至這種連自己頂頭上司都敢瞧不起看不上的人。在遇到曹魏軍隊包圍襲擾時,他會不會擅自出兵,他會不會為了自己的勝利不顧一切的出擊,這些都很難想象。但是我們可以明確知道一點的是,魏延在本質上和關羽就是同一類人,他們都有大將的實力與,但是缺乏大將應有的風度,更搞不好軍事外交。所以他們或許能夠在漢中守個十來年都不出現任何問題,但是荊州在他們倆手上,是註定會丟掉的。


小芊芊愛歷史


這個問題無數人說過!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不妨礙我們分析一下!

魏延,在投奔劉備過後,參與川蜀之爭,立下無數功勞,而且勇猛異常,絕對是一個可用之大將!漢中乃蜀中之咽喉對於劉備來說也是異常重要!倘若魏延無能,劉備根本不可能將漢中讓魏延去守。

魏延在漢中,採取“斂眾固守”之策,直到魏延被殺,他前後為蜀漢鎮守漢中將近10年,如果將魏延安置在荊州,他還能不能鎮守10年之久?換句話來說,他能不能守住荊州城?其實,從魏延的生平來看,他是一個優秀的統帥,而且膽識超人,完全有一丟丟,“戰必勝”的意思,如果劉備讓他鎮守荊州,我想魏延定能守住此城!

為何說魏延能夠守住此城,一者魏延勇而不傲,(前提:蜀中五虎健在,劉備孔明健在。),二者,魏延善於守城之略。三者,倘若魏延守荊州,如果遇到重大軍事行動,他必須要向蜀中報告。說白了,關羽就像是劉備家庭成員,而魏延頂多是劉備家僕,因此魏延守荊州,定能勝任。(如此一來:上庸不會失守。)

另一方面,關羽鎮守漢中,自然是沒有問題。倘若,劉備命令魏延為先鋒,進取曹仁,關羽與諸葛亮等人便可進兵呼應,如此一來長安便可輕鬆取下!至於東吳方面,可派一良才,告之以厲害,便可安撫!當然了,還有其餘四虎也不是吃素的。倘若,劉備真做此安排,最終結局不敢忘論,至少在劉備有生之年,荊州是不會丟的!


野史共享


其實,這個結論不能輕率地下結論,畢競,戰爭的勝負,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得分析關羽失荊州的整個過程。


關羽為什麼會發動襄樊之戰呢?是因為,當時天降大雨,襄陽和樊城這倆個曹軍的據點被大水淹了,成了兩個孤島。

這是一個絕佳的戰機,為什麼呢?當時,關羽手中有水軍,而曹軍卻沒有,也就是說曹軍只有捱打的份。這是個稍縱即逝的戰機,大雨一停水退了,關羽所佔的優勢也就沒有了。去益州請示劉備根本來不及,所以,關羽自行發動了戰爭。

如果,當時守荊州的是魏延,他肯定能發現這個戰機,畢競都是百戰名將。問題是,依魏延當時在蜀漢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和他的出身背景。他是否敢不經請示,就發動戰鬥呢?答案是,魏延不敢。


首先,魏延入川時是依部曲身份跟進的,到被提為鎮邊將軍成為漢中太守,這個時間並不長。所以,魏延的出身背景不強大,和關羽張飛比不了。其政治和軍事地位更是差了一大截。縱觀魏延一生,劉備和諸葛亮在時,即便是心中有多大的不滿,在執行軍令時,魏延從來是不折不扣,從不越雷池一步。

發動襄樊之戰這麼大的戰鬥,魏延在沒有劉備明確指示前,他不敢私自發動。

魏延非常清楚,他的任務就是守荊州,在曹軍或者東吳來襲時,他奮力抵抗就是了。

對於東吳來說,荊州是勢在必得,為什麼?蜀漢手中的荊州處在孫權防區的上游,就象一把懸在孫權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讓孫權寢食難安。魯肅在時,還可以從聯盟共對曹操的大局出容忍。而接任者呂蒙,對此卻是念念不忘。所以,即便沒有襄樊之戰這個偷襲荊州的良機,東吳也會用其它方法攻打荊州。

一旦,孫權想要攻打荊州,他仍然會聯合曹操,蜀漢卻不會。所以,只要東吳想攻打荊州,魏延面對的敵人永遠是東吳和曹操,永遠是腹背受敵的困境。



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要想守住荊州,是非常艱難的,荊州易手的情況發生的可能極大。關羽的失守只不過是不該用這種方式而已。

那麼,荊州有沒有守住的機會呢?有,但是,機會不是太大。如果,魏延處置得當,能讓東吳攻擊荊州時,曹軍不動。把荊州的攻防侷限在東吳和蜀漢之間,或有守住的可能,畢競攻難守易。這就看魏延的智慧,謀略和運氣了。最好不要輕易下結論,一切還是未知數。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和魏延要是能對調防區,不僅孫權不能偷襲成功,而且蜀漢還有統一的希望。

魏延防禦荊州

魏延在軍事上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而且武力值也足矣威懾荊州境內其他兩國守將。漢中是蜀漢的大門,劉備能放心魏延防守而沒選擇張飛,那麼魏延肯定有這個能了守護住。

若是魏延到了荊州,再有馬良配合這兩人絕對失不了荊州。再者有段小歷史,劉封不救關羽可有存在另一個原因。劉封和關索曾發生過矛盾,然後這個矛盾是由劉備調解的,劉備調解責任各半,把二人都間接的流放到不毛之地,而劉封也因此懷恨在心。若是魏延守荊州劉封肯定會分兵救援,不至於讓荊州全線崩盤。

關羽守漢中

關羽要是到了漢中可就大不一樣了,以關羽的能力漢中附近的五郡全部都會被關羽拿下。而且關羽守漢中不會有後顧之憂,一旦關羽出征諸葛亮肯定會派遣將領及大軍協助守漢中。

關羽取了隴右五郡就可以切斷曹魏的地盤,讓雍涼變成無援孤軍。這時馬超就可以發揮他的作用了,馬超帶兵蠶食涼州關羽守住隴右五郡抵禦曹操。那麼蜀漢的形式將大不一樣,馬超不會鬱鬱而終,關羽也可以真正的所向披靡。一旦蜀漢擁有了益州、涼州、荊州三地,那蜀漢的實力就不比曹魏差。等待適合的機會再聯合東吳,蜀漢真的可以打敗曹魏而且統一三國可能性非常大。

總結:關羽和魏延換防,絕對是蜀漢最好的發展路線。只是關羽是蜀漢集團的第二把交椅,關羽不會甘心拋棄國中國的荊州而去守漢中。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總結一下幾點:

第一,關羽性格桀驁不馴,驕傲自大,不出兵樊城直逼許都,也就沒有司馬懿過江給孫權獻計,更沒有後來的呂蒙白衣渡江,如果只是守住荊州,肯定是沒問題的,

第二,魏延一生大小戰役無數,是個帥才,第一次北伐如果諸葛亮聽取他出的,奇襲子午谷,真的有可能改變歷史

第三,前者倆個武將守城是沒問題的,也就不存在所說的“對調”孫權能不能偷襲荊州成功了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 希望採納




東北張鐵錘


荊州和、漢中兩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因為荊州屬於易攻難守、而漢中則是易守難攻。我們不能直接以魏延駐守漢中十數年萬無一失、而關羽駐守荊州滿盤皆輸,直接下定論,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漢中易守難攻加上關羽的武力值肯定是可以守住漢中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像素就不多做具體分析了。那麼如果魏延駐守荊州,能保荊州萬無一失麼?

關於這一點,像素以為,以魏延守荊州定可保荊州萬無一失


說起啦魏延應該是三國時最被人低估的武將,其攻守兼備。守指駐漢中而保萬無一失,攻則指攻城略地。魏延曾獨自率軍深入隴西之地,擊敗費瑤、郭淮,為蜀漢收復武都、陰平;也曾率軍正面擊潰了司馬懿大軍,斬首3000、獲鎧甲5000、弩3000,直接把司馬懿氣的吐血;至於謀略方面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謀”且不論其可行性,能以當時之環境提出此等計謀,可見魏延之軍事水平。

此外魏延善養兵,魏延沒有關羽那樣的傲氣與張飛喜歡暴打士卒的壞脾氣,所以士卒多願為魏延效死力。而且魏延也擁有極高的威望,其善於團結同僚,在武將之中有很高的認同度,如當初諸葛亮沒有讓魏延鎮守街亭而是選擇了馬稷,引發一眾武將的非議,便可看出其威望。

由魏延鎮守荊州的話,肯定會團結糜芳、劉封等人,如此一來就算真的出現關羽“敗走麥城”一樣的情況也不至於孤立無援。此外而魏延也不會像關羽那樣直接對孫權罵娘讓其沒有面子,這為後面的敗走麥城埋下伏筆,畢竟以魏延的眼光還是能明白孫劉聯盟的重要性。



所以,綜上所述,像素以為如果由魏延駐守荊州肯定能保荊州萬無一失。甚至可以在曹仁北上平叛之時奇襲襄樊,如此一來甚至可以攻破許都,建立不朽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