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總結,善於彙報=一流中層

在給中央直屬38 個部委的領導做培訓時,我們瞭解到這樣一個事例:中央某機關的局長,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幹部。為什麼他這麼年輕就能成為局長呢?當別人問他有什麼成功的秘訣時,他提出了成功的“三於理論”。何為“三於理論”呢?精於業務;善於總結;善於彙報。具體來說:精於業務對自己的業務必須要熟練、專業,不能做外行管理內行的領導。善於總結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而總結是成功之父。


善於總結,善於彙報=一流中層


一個不會總結的人,就不能從自己過去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並不斷超越。善於彙報當別人問這位年輕的局長,怎麼才能做到善於彙報時,他只說了兩個字:“對路!”其實,彙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有很多中層不善於彙報,一來抓不住要點;二來體現不出與別人的不同之處。而這位年輕的局長就是一個很善於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的幹部。在他還沒有做局長之前,有一次,局裡召開會議。在會上,很多幹部都要依次向領導彙報近期工作。

在會議開始時,他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排在他前面的有十幾位幹部,每一個都比他有資歷。他就想,這麼多幹部在一起做彙報,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彙報得到領導的重視,讓領導記得住呢?當輪到他發言時,他就自己要彙報的主題,先提綱挈領地說了一句話:“出彩不出事。”出彩,就是要有成果;不出事,就是不出問題。這句話,一下子就吸引了領導的注意。哪個領導不喜歡又有成果,又不出問題的下屬呢?就這樣,通過這一句提綱挈領的話,他讓領導記住了自己,也為自己日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善於總結,善於彙報=一流中層


由於領導對他的印象很深很好,因此他的發展也非常順利,成為中央機關一位非常年輕的局長。也許你會說,彙報工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中層管理者經常要做的事情,但是這裡面的學問可不簡單。舉例來說,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節目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召開政協會議,各地方的委員開始分組討論。

當時的總理是朱鎔基,他和一些中央的領導同志分別到各組去看望委員們。朱鎔基來到全國政協經濟組,討論開始不久,一位來自湖南的委員發言。這位委員說了一大堆歌頌、稱讚、擁護的話,久久不能進入實質內容。朱鎔基實在等不及了,就插話說:“老鄉,你就不要說那些套話了,請你儘快進入實質內容吧!”在朱鎔基的提示下,後面的討論發言都很實在。在其他幾位委員發言後,朱鎔基開始發言。

他說:“剛才我有些不禮貌啊,打斷了那位委員的發言,有點冒昧。我是著急啊,我想盡快聽到你談實質內容。”隨後,朱鎔基風趣地對那位委員說:“如果你不是我老鄉,我也不會這樣,誰讓咱們是老鄉呢!”那天,討論會在總理的參與中開得熱烈、實在、有內容。這個小故事在《東方時空》播出以後,全國各地很多組織中的管理者都產生了共鳴。


善於總結,善於彙報=一流中層


大家紛紛意識到,在過去的會議上,空話、套話太多,很長時間都進入不了實質內容。這不但影響了工作效率,也給領導的傾聽帶來了障礙。因此,在彙報的時候,“對路”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對路”,關鍵在於把握三點:重點突出,只抓關鍵點,不要事無鉅細;條理清晰;與組織決定和領導的想法保持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