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當韓信率軍東征,準備為劉邦開闢第二戰場的時候。楚漢戰爭的真正主角——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和成皋一線打得熱火朝天。

劉邦雖然擁有地利,但由於他分兵給韓信,使得劉邦在與項羽的對峙中顯得力不從心。

這種力不從心直觀地體現在了戰場上。號稱“牢不可破”的滎陽和成皋一線,曾一度被項羽佔領。

在這種情況下,張良勸劉邦放棄對六國的攻略,直接讓彭越、英布和韓信自主經營。只要這三人能在六國站穩腳跟,就能直接壓縮項羽的生存空間,劉邦也能因此解套。

世或以韓信為首建大策,與高祖起漢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僕趙,脅燕,東擊齊而有之,南滅楚垓下,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資治通鑑》·卷第十二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劉邦對於張良的這個建議產生了懷疑。

因為韓信崛起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韓信隨時都會有失控的可能。而彭越和英布也都不是什麼善茬,放任他們自主經營,他們還會繼續效忠於劉邦嗎?

劉邦手下的另一位謀臣——酈食其建議:改變張良的策略,與其把六國交給韓信、彭越和英布這種如狼似虎的將領,還不如分封給六國貴族。

如果韓信、彭越和英布徹底整合了六國的實力,劉邦就算戰勝了項羽又有何用?不過是前門驅虎,後門引狼而已。

六國貴族多廢柴,只要能夠戰勝項羽,再想收拾六國貴族相對會簡單很多。

劉邦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讓酈食其去執行。但張良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立刻求見劉邦,併為劉邦分析了酈食其建議的眾多不可行性。劉邦恍然大悟,馬上中止了這件事。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仔細想一想,這點內容中有著許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一、張良在勸阻劉邦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個建議是酈食其提出的。因為劉邦跟張良說這件事的時候,是這樣說的:“子房你過來,有一位客人替我想出了削弱項羽勢力的辦法。”

酈食其是酈商的哥哥,很早就投靠了劉邦,併成為劉邦的主要謀士與說客,劉邦沒有理由說酈食其是客人吧?

二、按照史書記載,劉邦採納了酈食其的建議,並立刻命令酈食其去執行。這樣重要的戰略改變,為什麼不再問問張良呢?在不告訴張良的前提下,擅自改變張良的戰略,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

我仔細思考了一番,做出如下兩點推測:

一、劉邦之所以沒有直接告訴張良:這是酈食其的建議,是不希望張良和酈食其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因為此時項羽大軍壓境,內部一定要穩定。

二、此刻的劉邦,更傾向於酈食其的看法。但為了避免張良難堪,所以打算“生米煮成熟飯”。等木已成舟之後,再笑嘻嘻地向張良賠禮道歉就是了。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平心而論,張良的這個戰略有巨大的缺點。如果讓韓信、彭越和英布這樣的將領自主經營六國,項羽當然會萬般無奈。但等項羽倒下後,就輪到劉邦頭疼了。

劉邦一直希望找更好的方法,酈食其的建議正中劉邦下懷。

但這種事情是無法保密的,所以張良很快就得知了此事。於是張良拜見劉邦,希望一探究竟。劉邦看到張良前來,自然也知道張良的來意。於是,劉邦只能告訴張良,“剛剛有一個客人,給我出了一個削弱楚國的好計策,你看這個計策怎麼樣?”

而張良已經思考過相關問題,所以張良說這個計策有“七不可”。總而言之,您如果使用這個計策,必然會失敗的。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張良雖然說了“七不可”,但核心內容其實只有一個:

韓信、彭越和英布崛起以後,的確會威脅到我們以後的戰略計劃。但如果不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那種如狼似虎的將領,又有誰敢與項羽抗衡呢?

六國那些廢柴貴族的確不敢對抗您將來的削藩,但他們現在也不敢對抗項羽。這樣一來,我們就算把六國全打下來,對項羽而言又有多大損失呢?

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不得人心!韓信幫您平定了魏、代、趙、燕,都沒有資格分封一塊地盤稱王;周勃、曹參、酈商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沒有資格分封到一塊地盤稱王。那些六國貴族什麼事也沒有幹,卻可以分封到一塊地盤稱王。屆時,誰還會積極地為您效勞呢?

張良的戰略的確有很大的弊端,但酈食其的建議更有無可救藥的缺點。該怎麼選?真讓人頭大。

都說項羽被困在滎陽和成皋一線進退不得,日子過得非常難。可大家看看劉邦,被韓信、彭越和英布這些人聯手欺負,日子過得也不輕鬆啊!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但如果我們逐一分析,就會發現:張良的提議雖然危險,但風險尚在可控範圍內。而酈食其提議的風險,卻在不可控範圍內。

先說酈食其的提議,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劉邦集團分裂,至少也會讓劉邦集團的人不再願意為劉邦賣命了。而六國貴族也很難起到牽制項羽的作用,如果項羽沒有壓力,對付分兵之後的劉邦一定會更加輕鬆。

再來看張良的提議,張良之所以建議劉邦重用韓信,是因為韓信雖然有獨當一面的才能,卻不是什麼天生反骨仔。韓信敢坐地起價,但絕不敢背叛劉邦。

這不是因為韓信品性純良,而是因為韓信的性格如此。

想當初,韓信被一幫混混欺負,只能鑽人家的褲襠;

想當初,韓信在亭長家混飯吃,卻被亭長的老婆不軟不硬地趕了出來;

想當初,韓信跟著漂母混飯吃,想說幾句大話,卻被一箇中年婦女訓斥得面紅耳赤。

性格這東西是可以“從小看到老”的。

想想劉邦、項羽、彭越和英布,無論他們有多落魄,也絕不會有人敢這樣欺負他們。

若論軍事才能,上述四位加起來恐怕都不如韓信;但若論人格魅力,韓信根本沒資格與上述四位相提並論。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從這個角度來看,韓信東征,只能為劉邦開疆拓土,而不是脫離劉邦的掌控自立門戶。

而只要韓信不出問題,英布和彭越也不會是大問題。沒有了韓信的幫襯或帶頭,英布和彭越即使再不甘心,也會暫時壓下內心的慾望。

劉邦手下兩大謀臣的初次碰撞:能與張良齊名的必然是狠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