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溫州話一直以其生僻性被稱為“惡魔之語”,溫州話因為其發音晦澀難懂常被人們調侃,稱其是國家情報專用語,還有人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而這些其實是有事實依據的,據說在抗戰時期,八路軍為了保證情報的機密性,就讓兩個溫州人作為情報員互相接頭,他們通過電話聯繫,就算日本鬼子竊聽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溫州話又被冠上一個新名稱“鬼話”。更可笑的是,有部美劇中說FBI(美國情報局)截獲了一封中國郵件,上面全是莫名其妙的語句,集合了所有密碼學家都沒有將其破解,後來發現,那封郵件是用溫州話寫的。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作為雄壯遼闊的北方大地,山西話在這上面為北方扳回一局。提起山西,第一印象就是遍地的煤礦和三餐都少不了的山西陳醋,但山西的方言其實才是本地的最大特色。都說十里不同音,這句話在山西這裡應該改為一里不同音,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山西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時候的音節字義,所以一個縣城裡的人也很有可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晉語作為黃河流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其形成的歷史還有保留的古代語言文化,在漢語發展史上均具有較高的研究意義。晉語主要分佈在山西省南部,最遠甚至到達蒙古,所以說有些蒙古人也會說山西方言也不足為奇。晉方言區共176個縣市,使用面積僅小於北方官話;使用晉方言的人口約4500萬,是僅次於官話的第二大方言、吳方言,與閩方言、粵方言相當;晉方言區的人以山西省居民為最多。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其實北方官話是現代普通話的基礎,所以北方語言在南方區域也能夠進行基本的交流。但是山西方言雖然也在北方流行,但卻是其中尤為不同的一類,很多北方人除了幾個語氣詞,根本聽不懂山西人在說什麼。很多外國人表示,中文已經夠難的了,溫州話我剛學會幾句,現在又出來一個山西方言,真的是太難了。

如果說溫州話說起來像緬甸語與日語的結合,那麼山西話就像是跟外來生物交談所用的語言。據說五臺人(今忻州市五臺縣)閻錫山有一次去了忻縣城裡(今忻州市忻府區)某飯店,飯店掌櫃問:“大帥,你想吃些兒甚呀?”(當地話)。閻錫山說:“蒙不機”(這是忻州人聽感,三個音節用同音字表示)。掌櫃不知道什麼叫“蒙不機”,又不敢直接問閻錫山,於是小心地問手下人什麼叫“蒙不機”,才知道是“我不餓”的意思。原來“蒙”是“我”的意思,“蒙不機”用漢字寫出來應該是“蒙不飢”。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賣萌的山西方言

當你聽見一個山西大漢對你說:“把那個醋瓶瓶給我接一哈,再給我拿個小杯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在賣萌,疊詞在山西話中很常見,無論是年近古稀的老人還是無知天真的小孩兒都會使用疊詞。山西話的疊詞形式比較多,不僅限制於AA,ABB式,還有AAB、AXBB和ABCC等。所以當一個山西人對你說“凳凳”、“飯飯”、“石頭塊塊”、“黃土坑坑”的時候,你可千萬別覺得他是在故意裝可愛。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文雅的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的核心是晉語,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嫡系”,山西方言保留了很多的古代發聲,古代文字,這種特質使得文學界對山西方言尤為珍視。山西方言被譽為語言演變史上的活化石,由於方言繼承了很多古詞語,所以說話時帶有古代文字色彩,比如髒水,山西人稱其為惡水,什麼稱為甚,誰稱為孰,關燈叫把燈謝了,聽起來頗有古人的韻味。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奇特的稱呼方式

其對於某些親屬的稱呼上也與別的語言不同,可能對此有了解的聽過山西人稱呼父親為: “爸”“爹”“達”“達達”“爺”,但其實山西人還會叫自己父親為“哥哥”。這樣的稱呼確實讓人目瞪口呆,感覺輩分系統完全亂了,讓人不知所措,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光緒九年重修的《文水縣誌》卷三《方言》載:父曰哥,母曰姐。語言學家在經過研究之後認為,將父親成為哥哥是古代鮮卑人的稱呼方式,“哥哥”的音節與“幹”相通。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同義不同詞的描述

對於相同的事物,山西不同的村縣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對妻子的稱呼就有:老婆、婆娘、女人、家舍的、屋裡的、他媽等。對外婆的稱呼也是很奇特,完全找不到二者之間的聯繫,汾陽、孝義地區稱為“布布”、“伴兒”,交城叫“外外”,還有一些地區叫“簡婆”,平遙等地叫“闆闆”。

山西,特色方言的出產地,說話連溫州人都怕

所以說盡管山西話是在北方使用的,很多北方人在與山西人聊天時,還要時刻準備著上網查查山西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