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ASML光刻機到貨,華為、中興均曾因缺“芯”被威脅

中芯國際去年底公佈:我國首條14nm工藝生產線已經正式投產,各大手機廠商告別了擔心“缺芯少魂”的時代,畢竟現在大部分的國產手機所搭載的還是進口的14nm芯片,雖然在整體技術實力上,中芯國際與其他跨國芯片代工廠商還存在不小差距,但是隨著中芯14nm芯片的投產,已經可滿足國產手機廠商們的基本需求。

中芯ASML光刻機到貨,華為、中興均曾因缺“芯”被威脅

時隔數月中芯國際再次宣佈,已經從荷蘭ASML生產製造商訂購了大型光刻機,目前該設備已順利抵達中芯國際深圳廠區。隨著大型光刻機的訂購,無疑讓中芯國際如虎添翼,因為有了這樣的設備,就能讓中芯國際在復工復產後對生產線進行擴容,在14nm芯片的產能上將會增加10%左右。

去年五月開始,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中國通訊科技商“華為”製造的設備,而美國商務部也立即把華為及其下70個旗下公司列入“個體名單”,限制與美國企業交易。

為了將影響降到最低,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正式宣佈啟動“備胎計劃”,華為準備對所有手機元配件進行重新清算,與美企有關的合作都正式終止,在國內尋找替代產品或自己進行研發製造。

中芯ASML光刻機到貨,華為、中興均曾因缺“芯”被威脅

如此一來,不久後華為在手機制造領域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這樣就可以最大化減弱美國製裁所帶來的風險。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華為在手機最主要的芯片方面。

此前與華為達成7nm芯片工藝合作的是我國臺灣的臺積電,而臺積電的大部分生產設備都來自美國企業,如果美國以此要挾臺積電對華為斷供的話,那麼對華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顯然,這是一鍾警鳴,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認識到,中國企業依賴美國的芯片技術,就失去了主動權。在與外國博弈之間,我們將成為被牽制的被動方,而想要掌握自己的發展命運,不受他國的阻礙和壓制,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相比華為,中興集團的遭遇更加波瀾曲折。2012年7月14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稱中興向伊朗出售違禁的美國電腦技術。2016年3月7日,中興通訊在香港和深圳的股票交易暫停。隔天,中興通訊表示將與美國政府合作解決美國對中興零部件出口限制問題。直至2017年3月8日,中興通訊經過與美國的數次交涉,最終認罰,向美國政府支付11.92億美元,同時集團內部進行整頓,解僱了公司CEO等三名高層。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啟動對中興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

中芯ASML光刻機到貨,華為、中興均曾因缺“芯”被威脅

因芯片事件,中興按約定開始執行處罰:更換全體管理層,2018年7月5日,中興正式發佈公告,包括現任總裁趙先明和全體現任EVP(執行副總裁)全部離職。7月6日工作交接,同日中美貿易戰全面爆發。

芯片事件,讓一個電信設備行業排名世界Top5的企業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網上曾傳聞其將被收購,任何一個國內企業都不能獨善其身。

經歷了困境和磨難,時至今日中國科技企業終於憑藉一己之力,揚眉吐氣,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基本能夠滿足國內95%的芯片生產,相信中國科技會逐漸實現核心科技的研發,終有一日我們可以真正實現自給自足,引領全球技術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