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遇渣男,痛失爱子,这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到底遭遇了什么?

萧红,一个民国奇女子。才华横溢、命运坎坷,一生追求爱与自由,却屡屡受挫,英年早逝,在她的生命历程中,三次婚恋、两次失子,都在与命运抗争。孤独、倔强,看似执拗的性格,让她与所处社会格格不入,她不甘随波逐流,用自己真诚的目光去打量世界,写出传世之作《呼兰河转》,用生命谱写出一曲时代的悲歌。

《呼兰河传》共7章,描写了上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小城呼兰,以及普通人平常的生活,全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客观冷静记录了一群人的生活、一座城的故事。书中有难得的欢笑、有麻木的痛苦,还有让人不忍直视的残酷。从这部萧红近乎自传体小说对其童年的叙述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她悲催人生的源头。

祖父——后花园童年的一抹暖色

1911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9岁时母亲病故,重男轻女的父亲和继母对她异常冷漠。虽然不愁吃穿,还可以有书读,但萧红的童年充满了寂寞和孤独,这也造成了她叛逆、敏感的性格。

萧红与父亲关系很冷淡,她形容父亲道:“他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往下流着的。”父亲很少和她交谈,也从不表达关心,对她的存在似有似无,让年幼的萧红像无根的芦苇一般,在无爱的土壤里随风飘荡。

幸好萧红还有一个宠爱她的祖父,与祖父相处的时光是萧红幼年最温暖的回忆。父亲打骂了萧红,萧红就会躲进祖父的房间寻找安慰,而祖父会摸着萧红的头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

祖父慈祥善良、平易近人。“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飞了。”有一个菜园子玩是有趣的,但只能在菜园子里玩很多年,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也是残酷的。

祖父是萧红的寄托,和祖父在一起,萧红感受到了天地的宽广和生活的希望。当祖父离世后,萧红陷入了恐惧当中,觉得世间再没有了温情。

“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净是些凶残的人。我要到广大的人群中去,但人群中再没有我的祖父。”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的爱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伤。萧红的童年自然是缺失温暖和爱的,祖父所能带给她的那一点光亮,虽然微弱,也让她体会到世间的美好,成为毕生所追求的爱与自由,只可惜正因为太过渴望、屡遇渣男,如飞蛾扑火般、不加选择的恋情,反而将她烧得遍地鳞伤,不知所措,终其一生,爱而不得,暗自惆怅。

小团圆媳妇——大缸中的健康“病人”

如果说对呼兰河众生的描写平淡直白,那么小团圆媳妇的出现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了。“生性开朗活泼、天真可爱,这样的一个人,我一定会很乐意与她做朋友,但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呼兰河城中却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12岁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由于活泼开朗、天真无邪,被婆家视为怪物,遵从“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所谓古训,对其进行残酷的规训。先是毒打,接着是“跳大神”,最后是一天连续洗三次“热水澡”。那些东家婶子、西家大娘等“善心”的“看客”给她撕下衣服,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乐此不疲地狂喊着参与并欣赏这一壮举,原本健康无恙的小团圆媳妇就这样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而“看客”们 “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秘。”最后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就这样被她的婆家、被周围的看客,以关心和爱的名义,活活烫死了。

看到这里,掩卷而思。小团圆媳妇的遭遇足以震动任何人坚硬的内心,这是她个人的不幸,更是千万个受封建礼教无情迫害群体的缩影。细思极恐的是,毁灭她的不是战争不是饥荒不是病痛,而是和她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以一种他们自以为正确沿袭已久的生活方式,赤裸裸的杀人害人,每句话都血淋淋的写着两个字“吃人”。而亲眼目睹了整场悲剧的小萧红,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心情,一定是震惊困惑和难过的,这个可怕的阴影也将或多或少影响着她以后坎坷荆棘的人生。

呼兰河城人——麻木淡漠的“看客”

在呼兰河畔,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卑琐平凡,对生活麻木不仁、听天由命,对事物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关怀上。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服务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一点卑微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没有接触过世事的他们,看待一切不平常的眼光都是一样的。可以说呼兰河城内的种种不幸与悲哀都是由于他们而造成,他们沦落成为一群“看客”,不仅麻木地看着他人的命运,也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津津乐道地欣赏“呼兰河”的各种景致。“大泥坑”的种种悲喜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妇女追打自己的孩子他们绕有兴致地看;跳井的上吊的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卖麻花、卖豆腐的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冯歪嘴子的女人和小孩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对待小团圆媳妇的冷漠残酷他们仍然饶有兴致地看,并以此为乐……

他们的生命力在看中枯萎,他们的灵魂在看中沉睡,他们是呼兰河内不幸事件的凶手,又是其中的受害者,他们顽固愚昧,令人愤怒;他们善良无知,让人同情,他们的身心都被封锁在悲哀的“空城”里。那么这样充满痛心与悲哀的“空城”,是否还存在于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呢?

一座城、一个人、一段情。萧红带着怜悯的笔触塑造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她希望人们能从盲目中清醒,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去生活;她希望女性可以和男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有自尊并能收获温暖和爱。她整个人是苦的,所以她能感受到别人的苦,能刺透生活的本质。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以前不太明白萧红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颠沛流离,现在终于明白,当经历过生活中最残酷的苦痛,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呢?对于浸泡在苦水中长大的人来说,稍微一点点甜就能让她趋之若鹫,盲目追随。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拥有爱和自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萧红渴望爱,也渴望自由,她一生都在和阻止自己自由的一切作斗争,逃婚、出走、离婚、写作……在萧红31岁的那个寒冷冬日,她终于自由了。虽然已身患重病,只言片语中流露出对于生命的不甘,但是对世俗的厌倦、情人的背叛早已让她痛苦不堪,也许离去才是她真正自由的开始、才是灵魂的解脱,只是不知道在她的脑海中,是否还会想起那个充满世间百态的小城,想起那些善良愚昧固执无知的人们,想起在后花园捉蝴蝶蜻蜓无忧无虑的日子,虽然短暂却是那么的快乐……


屡遇渣男,痛失爱子,这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到底遭遇了什么?


屡遇渣男,痛失爱子,这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到底遭遇了什么?


屡遇渣男,痛失爱子,这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到底遭遇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