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到人,其實人性(動物性)一直沒變

最近看了一套紀錄片,叫《塞倫蓋蒂》,目前還只看了三集,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動物發生的故事。聚焦了很多動物,比如獅子,狒狒,獵豹等等。

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假如製作方沒有動過手腳,那確實是很震撼的。讓我有很深的印象:那就是所謂的人性,其實跟動物是一樣的,人性就是動物性,特別是哺乳動物。

從動物到人,其實人性(動物性)一直沒變

比如裡面講到一隻母獅子,跟外面的獅子好了,並生了幾隻小獅子,然後母獅想把小獅子帶回獅群。結果首領把母獅趕走了,因為小獅子不是獅群裡的雄獅子的(也有可能只不過不是首領的)。這不跟人一樣嗎?獅子也不願意戴綠帽!

在野生動物世界,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且非常殘酷和嚴峻。比如上面這隻母獅,帶著幾隻小獅子,要生存下去竟然很困難!第一次,母獅捕獵到一隻獵物,剛想進食,結果一群狗圍了上來,放在平時,母獅可能是不怕,但是現在幾隻小獅子很容易成為獵物,最後母獅放棄了到口的獵物。在鏡頭裡面可以看到,這隻母獅餓著肚子照顧幾隻小獅子,筋疲力盡。

但是母獅對小獅子又是特別的親切,鏡頭裡溢滿了濃濃的母愛。我突然覺得,野生動物,特別是猛獸,之所以如此兇殘,有時也是環境所迫,不兇就得餓死。

人也是這樣,你看為什麼說富不過三代,就是因為第一代很“兇”,但是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給家人之後,慢慢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就不那麼厲害了。人和動物其實都有共通性,都喜歡偷懶,有東西吃,慢慢就沒有銳氣了。要培養孩子,有時真得把他推到惡劣的環境中,比你說1萬遍道理都好。

從動物到人,其實人性(動物性)一直沒變

紀錄片裡面還記錄了狒狒群裡的一個故事。一隻雄性狒狒因為喜歡一隻母狒狒,遭到首領的各種刁難。這隻狒狒也懂得避開首領鋒芒,總是逃跑了事。在弱勢中,動物會收斂自己來應對局面,這個確實是天性,人也是這樣的,欺弱怕強

後面母狒狒被蛇殺死了,這隻狒狒竟然收養了母狒狒的兒子。真的有情有義!動物其實也是有慈悲心的,雖然是因為這隻狒狒之前喜歡小狒狒的母親。感情這種複雜的東西,在哺乳動物身上也是不缺乏的。

從動物到人,其實人性(動物性)一直沒變

跳出來看,我們說人性真的很難根除。貪嗔痴,在動物裡面都有,越高級的動物跟人的相似性就越高。這些天性在我們的基因裡面一直都存在,所以真正根除的,就成佛了。凡夫俗子,是很難的。

對於我們喜歡做投機的(股票、期貨等,在我看來大部分都是投機),深刻洞察人性其實很關鍵。這方面我自己研究學習太少,以後要有意識的多加關注。各位如有好的研究材料,也希望能推薦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