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疯狂特效墨镜先生


水浒是一部男人戏,但是作为点缀的女性角色依然不少,妙的是梁山之上也有三个女将,而孙二娘算得上其中戏份最多的一个。

孙二娘出身不凡,可以说是土匪世家,书中只交代她爹是个老土匪,母亲没有交代,估计早早就死了。想想看孙二娘从小跟着一个土匪老爹,看的都是杀人越货勾当,花的都是不义之财,所以孙二娘从小就不是善茬,凶狠霸道,狂妄任性。

后来孙二娘老爹遇到一个打劫的,天天玩鹰还能让老鹰啄了眼么,他反而把打劫的给治服了,也就是张青了。一看张青人长得机灵,说话办事也像回事,而且跟自己是同道中人。再一想自己女人,长得五大三粗就不提了,脾气还那么暴躁,想嫁给正经人家谁敢要啊。于是就招了张青做上门女婿,张青是个十分讲究实际的人,虽说孙二娘相貌不好脾气暴躁,但是入赘孙家总比漂泊江湖的好。

嫁了老公以后,孙二娘没有丝毫收敛,张青一来懂得审时度势,二来他也打不过孙二娘,所以对老婆是百依百顺,关键的是,有时候他提点意见,孙二娘也不听啊。孙二娘有多任性,看看武松与她初遇时候的打扮就知道了:

看看这形象,明明是在十字坡地方卖包子,人烟本就不多,偏偏要浓妆艳抹,这还不算,敞开胸脯又是怎么回事。作为孙二娘老公张青,看到老婆这等模样,心里能高兴吗,可惜他说了孙二娘也不听,打又打不过。到了后期,张青也就无奈接受了。


不过呢,张青对自己老婆没有任何办法,做生意的头脑他还是有的。自己家开这个包子铺,来往客人不知道杀了多少,早已经是恶名远播。如果一不留神惹上个硬茬子,自己和孙二娘都要完蛋。所以他立下了规矩,三种人不能杀:一个是云游僧道,二个是青楼女子,三个是流放罪犯。他给出的理由是出家人没什么收入来源,青楼钱来的不易,而且容易坏他们名声,流放罪犯里面好汉多。实际上呢,这些理由看着都很牵强,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人不好惹。出家人一般都待在寺庙道观,没事出来到处乱窜的基本上都是一身本事傍身,下手困难容易反噬。青楼女子自身虽然不行,但是她们认识的人多,保不齐相好里面有厉害角色,搞不好就要来找自己报仇。流放犯人确实有很多好汉,不好招惹,关键一般配两个官差押送,官差杀多了,官府跟他们计较起来,他们铁定也要玩完。所以张青嘴上跟武松说的好听,实际上完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风险降到最低。

不得不说,张青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也完全是为了包子店的长远发展。可是那孙二娘是从小任性惯了的人,对于丈夫的一片苦心置之不理,有时候丈夫在场,遇到了她所说的三种人,她就给点面子不杀。如果张青不在,她所有人照杀不误。

至于这个头陀,就是比较倒霉了,孙二娘一看头陀体格魁梧,是做包子好材料。再看人家打扮,一百零八颗头骨珠串,一对上好的雪花镔铁刀,这两样就值不少钱。再看看他的做派,估计也是个杀人放火的主,身上银子肯定少不了。这样的大肥牛不宰杀了,难道还留他过年不成。头陀估计平日里耀武扬威惯了,哪里会知晓这小店居然敢给人下迷药害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做了枉死的鬼。所以说,头陀被害,一来是因为他自己比较惹眼,二来也是孙二娘任性妄为所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头陀穿着破破烂烂,也没有什么武器串珠,用钱都是几文几文的,然后骨瘦如柴,那孙二娘很可能就放过他了。因为杀这样的人获得的利益还不够功夫钱呢。

孙二娘杀人归杀人,但是自从被武松瞬间秒杀又饶恕之后,对武松还真是死心塌地的好。后来武松血溅鸳鸯楼,再遇孙二娘他们,孙二娘表现出不符合她粗野形象的罕见关心体贴:那时候武松已经被通缉,她担心武松被捉,就让他乔装打扮,正好杀头陀以后余下了一干的衣服串珠戒刀,全都给武松打扮起来,自此行者武松诞生了。这个头陀倒是死的合适,成全了武松。

孙二娘这样的粗鲁的女人,遇见了自己欣赏的男人,也会表现出罕有的细心温柔,倒也是一桩美谈了。


一览众河小


头陀唯一的罪过,可能就是长得太壮实了,并且,这头陀或许就是武松的前世…

孙二娘这朵整日浸在鲜血中的花朵,丝毫让人感觉不到她身上的柔美。在繁本水浒中,孙二娘的父亲叫孙元,江湖人称山夜叉,我们知道夜叉本就是凶物,那么夜叉入山,自然也是祸害。而孙元本就是品行不端之人,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对于自己的亲生女儿,孙元给予的也是血腥的教育,孙二娘从小接触的到的不是花花草草,而是令人恐惧的血色,因此孙元的本事,孙二娘也习得多般。

而孙元曾在外出途中遭到了一个年轻后生的挑衅,这后生看孙元年老便想欺负他,却二十余回合后就被打倒,孙元见其无家可归,就收留了他,这个人就是菜园子张青。后来孙元去世后,孙二娘继续继承父亲的产业,并且在大树十字坡下开了远近闻名的黑店,只要看见不顺眼的人,就蒙汗药伺候,然后将他们变成食材,小两口一直过着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张青特别向孙二娘说明,云游僧道、失足妇女、流放配军不在被宰之列,可孙二娘,貌似并不把张青的话记在心里。

而在孙二娘出场之前,梁山泊下的朱贵干的也是杀人越货的勾当,他当时向林冲介绍说他对“食材”的用法颇有研究,肥肉可以炼油点灯,瘦肉可以炒菜下酒,所以我们虽然不知道孙二娘的厨艺如何,但她“烹饪”的技法应该和朱贵区别不大。所以当一个身材魁梧的头陀来店里时,孙二娘没有理由不收下这份大礼,于是头陀就这么没了。

等到武松来店里时,他利用自己的机警教训了孙二娘一顿,幸亏张青及时出现,否则画面简直不敢想。武松自此认张青夫妇为哥嫂,并在血溅鸳鸯楼后和二人再次相遇,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孙二娘让武松换上头陀的装备,结果怎么样?

这身装备对于武松来讲是出奇的合适耶~

所以武松很意外的成为了僧人,而头陀似乎就是命中注定该葬身于十字坡,并且命中注定死后要替武松躲难。而这身头陀的装备,武松从此没有卸下,虽说武松是假僧,可他和鲁智深一样,都是真佛。


张青夫妇皆战死于江南,这算不算报应?


逻辑文史游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孙二娘本来就是杀人越货的歹徒,甚至贪婪到连被害者的人肉都不愿意浪费的地步。

大家注意,孙二娘害死的人是很多的。

孙二娘是土匪世家,他的父亲孙元,绰号山夜叉,一生都是拦路抢劫的土匪。

在七老八十的年龄,孙元用一条扁担能打翻年轻力壮的强盗张青,可见这老土匪有多厉害。

再说,孙二娘丈夫张青,也是个凶恶的歹徒。

张青本来是光明寺的雇工,仅仅因为一些小事就将全寺僧人杀掉。

随后他就在附近拦路抢劫,估计也杀了不少人,直到被孙元打倒。

孙元收了张青做女婿,因为孙二娘本人也是一个歹徒,凶恶程度超过张青。

孙二娘夫妻带十字坡开黑店,遇到看起来有钱的就下毒将客人害死,然后抢走财物。

谋财害命已经够狠毒了,孙二娘他们却连客人身上一点肉都不放过。

因为开店需要酒肉,酒可以自己酿造,肉则需要去周边村子买。

当时肉价格比较高,又没有冰箱,买了就要很快吃掉。

为了减少这方面的开销,孙二娘竟然将客人害死以后,将尸体上的肉当做牛肉出售。

大家想一想,孙二娘杀死一个客人,抢到的金银有多少?

至少能买几个月的肉吧。

然而,孙二娘他们连这点小钱都不愿意出,可见贪婪到了极点。

孙二娘夫妻害人时间不短了,连江湖上都有顺口溜: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孙二娘杀得都是无辜的人,所以杀个头陀也没什么问题。

大家注意,不杀僧侣、罪犯和妓女,至少张青对孙二娘的要求,但孙二娘未必会听。

事实上,孙二娘连续下手对付了鲁智深、头陀、武松,说明她根本没什么原则,看到有钱人或者不爽的人,就会下手。


萨沙


各位网友且慢为这位头陀喊冤,此人并非什么好鸟!

冤有头,债有主,《水浒传》中这位头陀就是孙二娘父女二人多年苦苦寻找的仇人,杀害孙二娘母亲的凶手,孙二娘剁了他,也算是为母报仇了。

事情还得从孙二娘幼年说起。且听麓风轩慢慢道来——

01
孙二娘父女为寻杀母仇人浪迹江湖

孙二娘的老爸叫孙元,绰号山夜叉,原是东京汴梁出了名的赌徒,也是一名古惑仔。数年前,老孙头因与“头陀”斗狠,妻子被头陀所杀。

妻子死后,老孙头带着女儿行走江湖,遍寻头陀报仇雪恨。然而时光流逝,却一无所获,老孙头落脚于十字坡,开起了十字坡肉包子酒店。一来为了谋生,二来也打听和等待仇家的出现。

02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孙二娘在十字坡一等就是十年。这位头陀终于现身,被她剁了做成人肉包子。

至于如何杀死头陀的细节书中没有说明,只有从菜园子张青的言语可略知一二:

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

03
武松落难后,孙二娘让他穿上头陀的行头,化装逃亡

武松在鸳鸯楼大开杀戒以后,被官兵追杀,逃到十字坡,孙二娘让他穿上头陀的行头,逃往二龙山。孙二娘道当时说:

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界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穗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如常半夜里鸣啸的响,叔叔前番也曾看见。今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

头陀的一身行头穿在武松身上,非常合身,这身装扮,后来就一直跟随武松。武松也由此化装成出家人,号称“行者武松”。

04
武松穿着头陀的行头,被人认出旧物,揭开头陀真实身份

关于这位头陀的身份,历来成谜。在电视剧《武松》中解开了谜底。

一次武松在路途中遇见伏牛山了尘大师的两个弟子,二人认出武松的行头正是他们失踪两年多的师兄——铁脚头陀的旧物,为此找武松讨要说法。

后来武松到伏牛山铁佛寺说明情况,在师傅周侗、少林寺志清大师的帮助下,赢得铁脚头陀的师傅“了尘大师”的谅解。

原来这铁脚头陀是了尘大师早年从山上捡来的一个孩子,教他武功,但是长大以后行为不端,很难约束,被赶出寺庙,流落江湖,为害百姓,罪孽深重,若是不死,也要被师傅清理门户了!

所以说,各位网友根本不用为这位头陀喊冤。光从那那108颗人头骨做的佛珠来看,也不是好鸟,简直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恶魔啊!


麓风轩


在《水浒传》里面,关于这个头陀的描述,前后出现过两回,第一次是在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说的是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之后,被刺配孟州。路过十字坡的时候经过孙二娘的黑店,武松看穿黑店本色,降伏拿大腿夹住孙二娘,这一段写得颇有荤味儿。最后男主人张青出现才解救了自家娘子。张青告诉武松说,他们家虽然是杀人越货的黑店,但是有三类人是不杀的,一个是出家僧道不杀,因为他们原本没有受用过分;第二是行院妓女不杀,因为她们是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赚来的银子;第三类是犯罪流配之人不杀,因为里面藏有很多好汉。

但是孙二娘在老公不在店里的时候,坏过三次规矩。第一次是蒙汗药麻醉过花和尚鲁智深,因为看他长得身躯胖大,可以做黄牛肉。幸亏张青及时赶到,否则鲁智深早被剁成肉馅。第三个就是对武松下手,武松是犯罪流配之人,结果被武松“反杀”,差点夹死她。第二次就是对那个神秘的头陀。

张青道:“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戒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怀念他。

从这一段描写里可以看出来,这个头陀也是一位武艺高强,杀人如麻的江湖高手。

第二次提到这个神秘头陀,是在《水浒传》的30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话说武松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已经男女一大帮人之后,逃亡到孟州,在一个小古庙里休息的时候,被杀人越货的四个强盗用挠钩困住,捆绑起来送给大哥。

那四个男女道:“这鸟汉子却肥了,好送与大哥去。”武松那里挣扎得脱,被这四个人夺了包裹、朴刀,却似牵羊的一般,脚不点地,拖到村里来。

活该武松命大,山贼的老大还是张青和孙二娘,孙二娘一看武松要逃命,就送给了武松一身行头。

孙二娘道:“二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把来做了几日馒头馅。却留得他一个铁戒箍,一身衣服,一领皂布直裰,一条杂色短繐绦,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这刀如常半夜里鸣啸的响。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张青拍手道:“二嫂说得是。我倒忘了这一着。”正是:

缉捕急如星火,颠危好似风波。
若要免除灾祸,且须做个头陀。

等到武松穿上了头陀的衣物之后,发现衣服非常的合身。

武松自看道:“却一似与我身上做的!”着了皂直裰,系了绦,把毡笠儿除下来,解开头发,折叠起来,将戒箍儿箍起,挂着数珠。张青、孙二娘看了,两个喝采道:“却不是前生注定!”

武松便以头陀的装束示人,从此之后世界上就没有了武二郎,多了一个行者武松。

那么这个头陀究竟是什么来路?又是哪里得罪了孙二娘呢?在《水浒传》原著里面没有交待,但是,在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水浒外传》里面,这个神秘头陀却是引爆整部评书故事的导火索。

此人法号广惠,是平凤岭少林寺方丈、江湖人称粉面如来的法都长老的爱徒,广惠外出路过十字坡,酒后调戏孙二娘,被母夜叉麻翻加工成了肉香多汁的包子馅。孙二娘把广惠和尚的一身衣服送给武松,武松一身头陀打扮行走江湖。

在评书《水浒外传》里,开头就是时迁和武松投宿平凤岭少林寺,平凤岭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监寺广恩热情招待二位英雄,因为看见武松所穿衣服和一身打扮很像失踪的广惠师弟,于是刺探武松衣服的来路,时迁大嘴巴说漏了真相,广恩和尚知道师弟死于孙二娘之手。这才引出了一场梁山好汉和少林寺高手的恩怨对决。有兴趣的不妨听一听评书《水浒外传》。


铁锤文史


孙二娘,外号母夜叉,跟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孟州道上开黑店为生,她杀人不眨眼,专做人肉馒头和挂牛头卖人肉的生意。

要说这孙二娘为啥什么人都敢杀,就必须先说说孙二娘她爹孙老汉。

这孙老汉也是江湖中人,只是没有名号,他在江湖上专门做“剪径”的生意,什么是剪径呢?别人正走路呢,走着走着,从路两边钻出一个江湖好汉,把路给截断了,江湖好汉对过路人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说白了,剪径就是劫道,就是抢劫,不言而喻,这孙老汉是个劫匪,是个江洋大盗。

所以,孙二娘开黑店,人家那是子承父业,是家传的职业,是人家谋生的本职工作。孙二娘既然以此为生,你还好意思问人家凭什么?人家就是干这个买卖的,就像老虎吃羊,羊还会问老虎凭什么吃我吗?

这菜园子张青,又是怎么跟母夜叉混到一起的呢?这又是一段奇事,菜园子张青是先遇到的孙二娘他爹孙老汉,后来才娶的孙二娘。

说起来,菜园子张青一开始还是个好青年,这孟州道上,原来有一家寺庙,叫光明寺,住了一些和尚,和尚吃斋念佛,也得种菜不是?张青就是光明寺菜园子里种菜的菜农,因此他才有个外号叫“菜园子”。就跟《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假装菜农给少林寺种菜一样。

张青这个小青年啊,年轻气盛,脾气也不小,因为一件小事,跟光明寺里的大师们起了争执。可能是张青受了点委屈,他想不开,走了极端,一气之下,把光明寺里的大师们都杀了,还把人家的庙给烧了,然后张青就逃跑了。由于张青做得很绝,没留下活口,官府找不到人证,这件案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青一看官府也不追查了,就不再躲着了,又出来了,只是菜园子都给烧了,他没有糊口的事做了,于是也开始做起了“剪径”的生意了。

有一天,张青正在路边埋伏等着羔羊上钩,结果左等右等,等来了一个砍柴的老汉,张青好几天没有嚼裹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上来就要剪了这个劈柴老汉的道。

然而,令认没想到的是,老汉扁担扛着两捆柴,摇摇晃晃,其貌不扬,却身怀不露,有一身好本事,反而把张青一扁担打翻在地。原来这砍柴老汉不是别人,正是孙二娘他爹孙老汉,张青算是强盗遇见了贼爷爷,着了道了。

这孙老汉一看张青眉清目秀,手脚灵活,骨骼不凡,也没为难张青,却生了惜才之意,反而把张青带回了城里。这孙老汉平时住在城里,隔三差五跑到乡下劫道,可见,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自古便是如此。

这孙老汉把张青带回城里以后,就像金轮法王抓到郭襄,总算找到了一个传人,把一身的好本事,就甭管是武艺还是劫道了,都传给了张青。后来又把自己的独生女孙二娘许配给了张青,张青无家可归又无依无靠,乐得做这个上门女婿。

这张青也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在城里还就住不惯,等孙老汉一死,就带着孙二娘回到乡下,在这孟州道上开了这么一家黑店,招了几个杀鸡屠狗之辈,夫妻二人做起了鸳鸯大盗。

这张青,是乡下人,毕竟纯朴没有都丢掉,因此他跟他的浑家孙二娘约法三章,三种人进了他的黑店,他们不杀:

第一是云游僧人,因为僧人不做过分的事,又是出家人;第二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妓女每天赔笑才赚那么点钱,还要害她们,会被江湖上的好汉耻笑;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这罪犯里头有不少好汉,不可坏了他们性命。

张青这也算盗亦有道吧。可是,孙二娘人家是家传的强盗,跟张青这种半路出家的不同,人家才不管什么僧人妓女罪犯,该谋财就要谋财,该害命还得害命。

当初鲁智深路过孙二娘的黑店,就被孙二娘下蒙汗药麻翻了,幸亏张青赶回来得及时,救了鲁智深一命,要不然花和尚鲁智深早成了包子馅了。

后来孙二娘又麻翻了一个过路的头陀,张青赶回迟了,这头陀命不好,成了孙二娘的馒头馅。武松要不是人机警,恐怕也会成了孙二娘刀下之鬼。

所以,有人问,孙二娘为什么杀头陀?人家就是干人肉买卖的,管你是头陀还是尼姑,在孙二娘眼里,都她妈是馒头馅!人家是职业干这个的!


西堤君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水浒传》中的孙二娘,是母夜叉,"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人称"梁山妖艳第一",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包子,用武松的话说,是"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拿走去填河",标准属于"吃人不吐骨头"类型,是个敢爱敢恨,风骚大胆的野蛮女友的典范。


孙二娘是个土匪世家,她的父亲就是个土匪,母亲早早的就去世了,所以孙二娘从小就不是什么善茬,不是什么好惹的人,从小的性格就属于凶狠霸道,狂妄任性的。而且孙二娘从小就在腥风血雨的画面下长大的,因此孙二娘习得的本事也是比较多的。

看头陀体格魁梧,是做包子好材料。再看人家打扮,一百零八颗头骨珠串,一对上好的雪花镔铁刀,这两样就值不少钱。看身上行头,估计也是杀人放火的主,身上少不了许多银子。


走南闯北的商贩走卒,还有周边的平民老百姓。到这里打打牙祭。而这两类人又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不会特别有钱,关键是要味道好,分量大,花小钱吃大分。

遇到有钱的或者和他们有仇的。比如那个头陀,他们杀了头陀,抢了他的雪花镔铁刀和人骨念珠,只是为了说不杀出家人,只是因为大多数出家人身上没什么油水而已。


不杀娼妓和唱戏的。在他看来,这种人是社会最底层,而且唱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媒介,万一没弄好,把他们的事情唱出去,他们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

另外不杀罪犯,这和张青孙二娘的身份有关。大家都是一条道上的,自己人何必为难自己人。但是这点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比如武松,当时戴着枷锁,一看就知道是罪犯,但是孙二娘还是在他酒里下药,准备杀了武松。


武松杀了西门庆之后被发配孟州路经十字坡,就险些遭到孙二娘毒手。幸好武松心细机警,武艺过人,才能看破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计谋,才能保住性命。

武松和孙二娘成为拜把兄弟。孙二娘也十分牵挂武松的安危,当武松被发配孟州,为了帮助施恩抢回快活林酒店,醉打蒋门神,却被张都监和张团练诱骗并利用,被陷害再次被发配。武松神勇过人,以一人的力量对抗官府,在被迫害的途中奋起杀死企图杀武松的若干人,最后还血染鸳鸯楼,把与蒋门神相关人等全部杀死。


最后再次逃奔到十字坡,是孙二娘救了武松,并把武松打扮成头陀摸样,武松也就成为行者武松,经孙二娘介绍上了二龙山落草。

这样看来,孙二娘真的是武松最贴心的人,是能与武松患难与共的梁山好汉。那么,为何孙二娘对武松如此关心细致?孙二娘又为何能真心对待武松当?比亲兄弟还要亲。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身世遭遇之外,更主要的是有一种深厚的义气。


江水趣谈


头陀何罪之有,孙二娘为何非要杀他?

鸳鸯楼的翠兰没有罪,武松杀了她。

与朱仝一起玩耍的4岁小衙内,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而已,没有罪,李逵摔死了他。

牛二是无赖泼皮而已,杨志杀了他。

梁山一伙劫法场,老百姓没有罪,李逵一双板斧滥杀老百姓几百人。

时迁偷了祝家庄一只鸡,梁山派人把祝家庄给灭了。

整部《水浒传》,杀人与不杀人,都有很多“正当”理由。孙二娘杀头陀,坏了规矩,然而一切都是为银两服务。

孙二娘开了间黑店,用蒙汗药对客人下手,挑肥拣瘦,做成人肉叉烧包,一本万利。

张青美名其曰,有三不杀:不杀出家人,因为他们慈悲为怀;不杀青楼妓女,因为她们卖身陪笑不容易;不杀流犯,因为当中可能有英雄好汉含冤。

任何干杀人越货之人,总给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淡化自己的罪行。

然而自古流氓土匪的宗旨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胆敢说不字,上前揪脑袋。死在荒郊外,管宰不管埋。送上望乡台,永远回不来。

孙二娘管你张青什么三不杀,赚钱最重要,因此破了三回规矩。

第一次她见鲁智深长得牛高马大,若做成人肉叉烧包,估计会口感不错,能赚钱,于是坏了规矩不理会鲁智深是出家人。她下蒙汗药弄晕了鲁智深,幸在张青及时发现。

第二次,便是这个头陀,孙二娘管你什么出家不出家人,肉质良好即可。这次张青没有能及时阻止,只能对武松说,这头陀曾经杀人如麻,事实如何,谁知道呢?

第三次,武松长得结实,有利可图,孙二娘又对他的肌肉虎视眈眈,自然是要对武松这个流犯下手。一言以蔽之,孙二娘觉得肉质可以的客人,统统对他们下黑手,金钱面前,啥规矩都是浮云。

孙二娘杀死的这头陀,他到底该不该死?

孙二娘杀死的这个头陀,身上两件物品比较特殊。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

小说中的张青曾说,想这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怀念他。

不管张青这么说的出发点是出自于搏得武松的同情,还是替孙二娘忏悔罪过,反正是已经杀了,我觉得这头陀才应当是真正替天行道之人。

既然是头陀装扮,带有戒刀,至少是教门中人,明面上是行善积德,惩奸除恶。

最关键的是他的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这代表他起码杀过一百零八个人。

如果头陀杀的是好人,怎么还会胆敢将好人的头顶骨块串起来,大摇大摆的去孙二娘的黑店吃饭?即使是穷凶极恶的坏人,也不至于嚣张到这种程度。

唯一的推断,就是头陀杀的是坏人,心安理得去到孙二娘黑店吃饭,身上的头顶骨串警示世人,他如教门的护法,告诫世人勿做坏事。

张青、孙二娘的黑店本就是滥杀无辜,哪怕他们立的三不杀规矩,实际上都是为了赚钱,置法理、人伦于不顾。

杀死了人,还做成包子,这太恐怖又恶心,然而《水浒传》中,吃人肉之事,多的很。

像黄文炳陷害宋江,李逵等人劫法场成功,活擒了黄文炳。宋江为了泄恨,让梁山一伙人将他吊起来,再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又煎又炸的,当作下酒菜。

《水浒传》的替天行道,这个道非常的模糊,所谓忠义之事,往往离不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孙二娘杀死的这个头陀,可见一斑。

写头条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情怀。相识是缘,感恩和您的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留评和点赞。谢谢~~~~


我就是竹韵


奇怪,孙二娘杀人,还需要理由吗?

张青介绍他们夫妻:“只等客商过往,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本来就是杀人、卖人肉为业的。

张青本来要求妻子,不要伤害出家人、妓女、囚犯这三类人。换言之,除了这三类,孙二娘基本是见人就杀的。

不过这三条要求,孙二娘也根本不听他的,一次差点伤了鲁智深(出家人),一次确实害了这个头陀(出家人),另一次则害武松不成、险被反伤。而武松这时,正是囚犯。

也难怪孙二娘不听张青的话。张青的本领、见识,都比妻子差多了。不信,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又从张青家出发逃命,是孙二娘提出“阿叔脸上现今明明地两行金印,走到前路,须赖不过”,又是孙二娘想出让武松改扮行者、以避耳目的办法。而张青呢,只想让武松脸上贴膏药,几乎是自欺欺人。这样的智商,也的确无法赢得妻子的尊敬。

于是母夜叉更加肆无忌惮,随便杀人了。


栖鸿看红楼


孙二娘这个人物浑号母夜叉,这个“母夜叉”的光荣称号可是货真价实—实至名归。

身为一名自学成才的女性人体解剖学专家,要是拿(初一哥哥我没写错字)和那些充其量只是在家揪着自己老公耳朵转圈圈的所谓母夜叉相提并论,那就是侮辱。

毕竟对大多数变态杀人狂来说,你可以恨我,也可以鄙视我,但是无论无何不准小看我!

对这个世界的破坏力的大小, 是它们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主要标准。

以上这是孙二娘在水浒传第一次正式出场的情景。

民谚有云:红配绿,臭狗屎。

身为一名民间解剖学家、古典文化届知名女性、第三产业从业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孙二娘敢于勇敢尝试绿纱衣红绢裙的撞色搭配,充分说明这是一个不拘小节,敢于冲破人性樊篱,道德桎梏的奇女子。

普通人在她们眼中都是满世界会走的牛羊罢了。

这个鸟大汉却也会戏弄老娘!这等肥胖,好做黄牛肉卖。那两个瘦蛮子只好做水牛肉卖。扛进去先开剥这厮用!”听他一头说,一头想是脱那绿纱衫儿,解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胖的壮的能做黄牛肉卖,瘦的干巴的只能做水牛肉卖。

你看看,现在的人都减什么肥呀?瘦子拿来做包子都卖不上好价钱,还是胖点好。

相比较孙二娘的极度贪婪变态血腥,他的丈夫菜园子张青简直能被衬托成道德典范。张青说只可惜了一个头陀,成了包子馅后还常常忆念他。多少有点英雄惜英雄的情怀在里面

小人多曾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使一条浑铁禅杖,重六十来斤;也从这里经过。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

‘第二是江湖上行院*之人。‘

第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

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不想浑家不依小人的言语,今日又冲撞了都头。幸喜小人归得早些。

本来就是开黑店卖实心肉的 ,卖来卖去还卖出规章制度来了?!

头陀着了道,鲁智深着了道,武松差点着了道。要不是张青回来的及时。神勇的鲁提辖早几天都化成农家肥了。

说明它们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看谁盘缠丰厚就弄谁,看谁身上出肉率高就弄谁。所谓的“三不坏”只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跟后来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是一个用途。坏事做尽,却还要沾一点盗亦有道的边,好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的垃圾。

麻翻了人,取了财物,取了性命。一看还有一堆肉。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啊!上好的蛋白质别浪费了……duang duang duang

利欲熏心,丧心病狂。

鲁提辖英雄不?武松神勇不?不是一样差点被剁吧了等着上笼屉吗?

归根结底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都是香喷喷的馒头馅,鲁智深做得,武松做得。为什么头陀就做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