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類,犬科動物或是犬型亞目的動物能稱霸地球嗎?

shcho


從地球生物的歷史來看,犬科始終沒有稱霸地球,除了犬科的主要競爭對手貓科的壓制外,犬科動物本身的缺陷是最重要的原因,從地理分佈來看,除南極洲這種荒蠻之地沒有犬科和貓科的身影,其他大洲都有分佈。

犬科有哪些優勢:

一 .得益於犬科動物普遍擁有的強大心肺功能(同體型動物對比,心臟較大),犬科普遍耐力十足,並且擁有良好的速度,往往能將健壯的獵物累趴下。皮實耐勞的呼吸系統,也幫助北極狼在食物匱乏的北極圈內存活,這一點貓科做不到。

二.群居特性,真正使犬科得以在地球分佈廣泛的原因,是犬科的群居特性,雖然族群內部有比較嚴苛的地位區分,但只要首領的地位還受到認可,整個族群依然有相當的戰鬥力。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和繁衍,群體幫助是非常大的優勢。

三.出色的身體素質。基於強悍的心肺復甦,犬科的身體素質也是一流,在受輕傷的情況下不影響捕獵,很多情況下重傷,只要可以活動就不會死。並且得益於其強大的消化系統,輕微腐敗變質的食物也可以正常食用。強大的咬合力,可以幫助犬科動物,應付堅硬的骨骼,從而在飢餓時獲取骨髓。

同時有得必有失,強大的心肺功能在賦予犬科動物出色耐力的同時,使得犬科動物不得不減輕體重,造成犬科動物體型普遍無法同貓科和熊科抗衡,在個體力量上遜色很多。

此外由於需要長時間長距離的奔跑,犬科動物沒有進化出像貓科動物那種可以活動的腳踝,使得犬科動物捕獵時,無法有效的固定獵物和進行鎖喉等事半功倍的動作。在與貓科動物競爭時,往往因為被咬住脖子而無法反抗。與熊競爭時,即使有數量優勢也很難佔到便宜。


因此,不論從有犬科動物開始算起,還是直到現在人類統治世界。犬科的勢力範圍很大,卻逃不過生物的相生相剋,始終被孤僻的貓科和傻大黑粗的熊科壓制,無法成為地球的霸主。但在只有犬科生存的地區,犬科還是可以成為霸主的,畢竟犬科動物也是食物鏈頂層的生物。


曠野觀察者


不能,除了人類之外,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夠稱霸地球。

先來看看什麼是犬科,什麼是犬型亞目。


犬科是非常古老的一個類群,比貓科歷史更悠久,在約4000萬年前就已誕生了,期間演化出許多物種,但大多數都是中小型動物,大型動物很少,歷史上最大的犬科動物就是海德尼上犬,體重在90-130千克。現如今最大犬科動物是狼,最大的亞種平均45-50千克,如果算上整個狼種群(不算狗,因為沒有人類就沒有狗),其平均體重會降到30千克以下。

從體重來看,犬科不具備稱霸的實力。所以犬科動物放棄了大型化,轉而演化出強大的適應力、群居性和雜食性。

犬型亞目以犬科為代表,還有熊科、海豹科、海獅科、海象科、小熊貓科、臭鼬科、浣熊科、鼬科,還包括已滅絕的犬熊科和海熊獸科。



與犬型亞目對應的是貓型亞目,犬型亞目和貓型亞目是食肉目之下的兩個亞目,按照演化關係將食肉目物種分成兩批。

海豹科、海獅科、海象科這三大鰭腳類是純食肉的,鼬科也有不少純食肉物種,其餘的多為雜食性。所以犬型亞目的演化方向主要為兩條,一條為陸生,利用群居性或雜食性提高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另一條由陸生轉為半水生,比如三大鰭腳類,熊科中的北極熊,鼬科中的海獺和貓獺,都歸為海洋哺乳動物,通過向海洋開拓以減少與陸生動物的競爭。

經常有人說同等體型犬科打不過貓科,是因為兩個群體的生存策略不同,貓科追求單體戰鬥力,犬科追求生存能力和群體戰鬥力,各有所長,難以比較誰強誰弱。

自然界的動物最大的目的就是生存和繁衍,它們從來沒有什麼稱霸地球的念頭,也沒有稱霸地球的能力。


百科千尋君


不能的,一山更比一山高。

世上沒有如果的


老白鴨


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