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比一线人员多拿未必一无是处,多劳多得不是公平分配的全部

——“任何对分配正义的伤害,都是对制度本身的伤筋动骨”——这是人民日报官方评论文章里的一句话。

近日,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的抗疫一线补助名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名单中“领导专家拿到的钱比服务确诊患者的工作人员都高”。

这条新闻在疫情防控大形势下尤为让人愤慨,也难免人民日报发出这样的声音。但除了对其调查和谴责之外,我觉得换成是非特殊时期而是在一般情况下,“领导比一线人员多拿”也未必一无是处,而“多劳多得”也不是公平分配制度的全部。

其一,分配制度本身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抛开资本因素不说,在劳动量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量化的情况下,按照岗位类别和职务高低进行分配虽然做不到完全公平,但也是“最不坏”的一种选择。试想,按照劳动量分配,谁来核定核定劳动量的多少?人给主管决定会带来带来更大的不公平,反之,岗位职务还有个统一的标杆。

其二,领导未必付出大于下属的具体劳动量,但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显然大于下属,耗费的精力也要增加。分配公平既要体现在劳动量的付出,还要兼顾风险与利益的对等。不能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所以,古今中外,任何组织之中,在基础利益分配方面几乎都是按照职位高低来进行的。在一些经营性组织当中,可以量化的工作量,例如:销售收入、生产量、业务量等,便于统计操作,这样的分配是没有问题的。

其三,分配制度和方式不能简单的依靠主观情绪进行纠偏,需要科学设计。此次陕西安康医院“领导比一线人员多拿”事件暴漏了传统思维的强大惯性,院方没有充分考虑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造成了社会舆论的爆发,立即纠偏是必须要进行的,但不能以平息公众情绪为最终目的,而应该对整个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进行彻底反思,研究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分配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