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白腐病(容易烂掉)如何防治,有懂行的朋友麻烦解答一下?

百源by


【杨梅白腐病发病规律 】:

白腐小核菌

侵染发病,喜低温高湿,高温低湿情况下发病缓慢。低温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容易流行。另外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如遇雨季,扩展迅速,并且连作田块也易发病。

【杨梅白腐病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片枯死,形成病窝。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鳞茎。

【杨梅白腐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蒜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把蒜种处理后再播种。具体方法是将0.5kg药剂对水3~5kg,把50kg蒜种拌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地切断初侵染途径。

2)轮作换茬:由于连作的田块容易发病,因此对连作田块进行与非蒜类作物轮作3~4a,可有效防治此病,效果明显,防效可达90%以上。

3)田间管理: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并且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烧掉,严禁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

4)药剂防治:

①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②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特别是用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淋灌根,每隔10d1次,连用2次,防效达95%以上,较好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③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75%的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d左右叶面喷雾1次,防效显著。


卓子


只说用药:什么药管用?你可能用过很多药了,经验不多教训多!这是多数务农者的感受。我估计你已经把专家推荐的药轮换用过多次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再好的专家手里没有好药也无济于事。今天给你建议天路杀菌王,植物农药,真菌细菌通杀,白腐病发病期一遍就能控制住,3--5天再打一遍巩固治疗就可以了,在治白腐病的同时其它真菌细菌病害也都预防和治疗了。当然预防就不会发病。你可以试试。



块儿大大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

杨梅目前是浙江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杨梅在浙江地区的总产量也是达到了全国的接近三分之二,目前杨梅也是浙江地区的产值最高的水果之一,由于杨梅的产量高,价值高,所以最近几年浙江很多的地区都大量的发展种植杨梅,但是由于人多种植杨梅,那么对于杨梅的各种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种植的面积加大后,杨梅的病虫害也是属于在日益加重的情况生发生,尤其是在采摘杨梅的时候,杨梅的病虫害更多,今天咱们就来谁哦说杨梅的白腐病,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种植户。

什么是杨梅白腐病?

杨梅白腐病是一种真菌类的病害,我国杨梅的采摘时间在每年的6-7月份,这个时候正值杨梅大量采摘的季节,但是在这个季节里,由于杨梅产地属于高温高湿的天气,这个期间最容易导致杨梅出现病虫害,一旦在杨梅成熟的季节要是出现了病虫害,杨梅不但会出现烂果,还会导致落果,如果要是出现了这些情况后,那么杨梅的产量就会降低,直接会造成杨梅种植户的经济损失,所以说,杨梅的烂果和落果一定要重视。

杨梅白腐病是在杨梅成熟期易发的一种病害,每年白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都达到30%以上,所以这个病害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危害的严重性,杨梅白腐病也是咱们常说的“烂梅病”,这种病害属于一种真菌类的病害,病原菌为青霉菌和绿色木霉菌为主,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系列,病原菌是一种具有很高的抗性,还具有越冬性,病原菌在杨梅的果实中出现后,杨梅的果实就会腐烂后掉落在园区地上,如果种植户对于烂果不处理的话,烂果上的病原菌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后进行越冬,到了第二年温度开始上升的时候开始发病。

杨梅白腐病的发病症状

尤其是杨梅白腐病的病原菌在遇到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病原菌就会很快的在园区出现。前期病原菌通过园区的雨水。空气和病虫害的传播。导致杨梅的果实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果实上会出现白色的白色的霜层,随着湿度的增加后,白色的霜层会随着湿度和温度逐渐的变大,一般2-3天后,整个杨梅果实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霜层,湿度越大,杨梅的果实腐烂率就月越高,杨梅白腐病除了侵害杨梅果实以外,还可以侵害到杨梅的树冠,导致果树受到侵害后树势变弱,产量遍变低。

杨梅白腐病的发病原因

对于杨梅白腐病的发病情况来看,发病的原因也是有很多,比如像前期种植杨梅的时候,杨梅的园区选择问题,在一些容易导致积水的地区种植杨梅,容易的导致发病,另外种植地的土壤缺少有机质,酸碱度不平衡,栽植的杨梅树往往在后期生长不会太好,容易导致杨梅树遭受到病虫还的侵袭,后期在杨梅园区施肥的时候,水肥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施肥量少,造成缺肥,导致树势变差容易出现病害,其次就是在杨梅成熟的时候,遇到雨水增多,湿度加大,这样的杨梅就是容易发病,尤其是在杨梅采收期的时候,出现了虫害较多,杨梅受到虫害的侵袭后,会携带病菌进行传播,杨梅成熟的时候,没有适时的采摘,也是会导致出现白腐病的情况发生。

如何防治杨梅白腐病呢?

1,在前期种植杨梅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园区进行种植杨梅,最好选择在山坡地进行种植杨梅,这样有利于土壤的排水性,出现积水后可以迅速的排出。导致发病减少,尤其是前期种植的土壤要选择一些偏酸性的土壤为宜,在样的土壤比较适合杨梅的生长。

2,在在种植杨梅之后,田间的水水管理还是很重要的,前期定植杨梅的时候一定要使用足量的腐熟农家肥,肥料一定要发酵后使用保证,肥料里没有病菌的存在。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如需使用化肥,可以选择复合肥。后期追肥的时候,要注意有机肥的施用,氮磷钾肥要注意施用比例,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果树生长过旺,同时在生长期的时候,杨梅树也要重点补施硼肥,钼肥,锌肥,同时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能使用大水浇灌,小水为宜,以土壤湿润为主。

3,杨梅树的田间管理也要加强,生长期的杨梅树,我们要及时的进行修剪。来调整杨梅树的树体结构和冠形,来防止病虫害的增加,同时在修剪的时候要及时的修剪掉旺长枝,病虫枝,这样可以改善全区的的通风条件,树枝修剪后进行销毁,我们修剪杨梅树的时候,保持杨梅树南面适当的进行遮阳。保持一定的叶果比,杨梅树北面修剪的时候讲究比较通透,修剪时适当的可以调整疏散的位置,提高果树的光合能力,同时可采用环割,拉枝,撑枝,摘梢,短截等方法进行整形修剪。修剪的时候也要注意,杨梅果树也是和其他果树一样,对于生长期的果树幼树要轻剪轻修,对于生长旺盛期结果的果树,可以增大重修剪的力度,可以让果树多结果,做到均匀结果的和避免大小年的发生。

4,对杨梅树在花果期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疏花疏果,保证结果的数量,避免结果量过多后,造成果树的负载压力过大,在结果期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管理,尤其是接近雨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行适当的架设避雨的设施,尽量不要让果树在结果期的时候淋过于的雨水,一旦雨水增多无法改善的话,杨梅果实发病率就会比较高,杨梅果树采用避雨的措施管理后,可有效的调节果树果实的发育。还有遮光保湿的作用。在果实采摘后期如果天气不好,如遇大风的话,要及时的进行吊枝和撑枝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提前采收杨梅,防止病害的发生。

5,杨梅采收后一定要进行清园措施,对园区的果实烂果,病果及时的清理,然后病虫害侵袭的枝条进行修剪,修剪后对果树喷洒一次灭菌剂和灭虫剂,防止果树上有越冬的病菌和虫卵,在虫害发生的时候,要注意灭除病虫害,像卷叶蛾,蚧壳虫,蚜虫,天牛,果实蝇及时的喷药防治,虫害可以使用乐果,苏云金杆菌,蚍虫啉,敌百虫,敌敌畏等进行灭虫,发生了白腐病的杨梅树,可以使用,醚菌酯,咪鲜胺,喹啉·戊唑醇,喹啉铜,山梨酸钾,腐霉利,5-7天一次,连续2-3次均可治疗杨梅白腐病。


三农堂广讯


杨梅白腐病,又称杨梅白腐烂、烂杨梅,病原物主要以真菌界子囊菌门中的青霉和绿色木霉 为主。一般杨梅成熟中后期易感染此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上产生白色小点,随着时间延长,病斑逐渐扩大,产生白色霉状物,受害果实较正常果实提前3-4d落地,被害果不能食用.

杨梅白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1、平衡施肥: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抗病虫性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和园地的土壤条件,视树势、结果情况施肥。提倡增施草木灰、焦泥灰、饼肥、绿肥、厩肥等有机肥和腐殖酸类肥料,适量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2、避雨栽培

  ① 杨梅成熟期雨水越多、杨梅成熟度越高,白腐病发生愈重。避雨栽培降低了果树、果之间的湿度减少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②防止网外害虫进入网内。通过网室避雨栽培可有效阻隔杨梅果蝇及其他害虫,减少白腐病的发生危害,保障了杨梅果实的食用安全。

      采前40-50d覆盖防虫网,采前15d梅雨季未到时顶棚覆盖进行避雨,前期雨水较多则可适当提前,大风雨前后及时检查并维修加固,采收结束后及时撤去。网帐裙脚在地面用木桩绑住,四周均用泥土压实,进出网帐需及时关闭网帐的拉链。

3、疏花疏果:果树果实密度均匀,可显著降低后期白腐病的发生

    花量过多时,于3月中旬至3月下旬,人工剪去部分结果枝,减少花量,促进分枝。推行人工疏果2-3次,分别在盛花后20d果径约0.5cm 和谢花后30-35d果径1.0cm时进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5月中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果1-2个。大年,树冠上部多疏果


爱在当下5886


摘要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 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糖•链蛋白W P、8%对氯苯氧乙酸納S P和29%吡茶•嘧菌酯S C对白腐病的预防效果在80%以上;40%戌唑.腐霉利S C、38%吡唑.啶酰菌胺S C和35%氟菌.戌唑醇S C的预防效果在杨梅成熟前期较好,能达到80%以上,但持效性不长;13.3%抑霉唑硫酸盐S G的预防效果不佳,在杨梅成熟期阶段最高防效只有65.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预防杨梅白腐病选用6%寡糖.链蛋白W P、8%对氯苯氧乙酸钠S P和29%吡萘.

嘧菌酯S C。平衡施肥、避雨栽培、疏花疏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