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01

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突然問我,怎麼能做到早睡早起。

她說她自己每天都很晚睡覺,12點算是早的了,一拿起手機就不停的想刷,一點睏意都沒有,直到時間不能再晚了才強迫自己入睡。到了早上起床的時候也是各種痛苦,沒時間吃早飯、上班遲到都是常有的事。

她這樣的不是個例,每天都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這樣的人,任何城市的陽臺上落下來的花盆都能砸中一大批!

做不到早睡的人,我認為都是不會管理情緒的人。

羅振宇說:“你不管理自己的情緒,別人就會利用你的情緒。別人通過你的情緒‘把坑挖滑’致你入坑”。

這個"別人"包括產品經理、算法工程師、廣告商、營銷人員。他們就是拿個鍬在我們情緒正在發作的時候,一點一點的給我們挖坑,通過這個坑來創造好的產品進而來控制我們的情緒。

他們會想盡辦法升級他們的產品讓沒有自控能力的人心甘情願的被“綁架”,致使我們在享受產品的同時背後無比的焦慮。然而更不知的是我們越牴觸越挑剔,就越能激發這些人開發出迎合我們口味的產品,讓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不會控制情緒的人不要把遊戲、抖音、各種娛樂活動當成自己的敵人,敵人永遠只有自己和控制情緒的大腦。


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02

近年來因抑鬱自殺死亡的人很多,從去年年僅25歲的韓國女星崔雪莉,到2016年的偶像明星喬任梁,抑或是更早一點的國際巨星張國榮。當我們無比惋惜這些鮮活生命逝去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慨和不理解。然而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據相關報道,中國有5400多萬抑鬱症患者,占人口總數的4.2%,此發病率與全球水平相近(4.4%);在中國15-24歲的年輕人中,約有120萬人患有抑鬱症;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高達23.8%(與英國大學數據相近)。

這些人外表看似和常人一樣,但內心早已波瀾不驚。可能他們承受的確實很多,但外界的因素是一方面,主導的原因還是情緒控制。


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03

情緒同樣對我們的身體也有致命的傷害。有研究表明,當我們產生各種各樣情緒的時候,最先被攻擊到的是身體的免疫系統。

所以這也驗證了我們小時候聽過的伍子胥一夜白頭的故事,那時候總不相信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可能在一夜之間全白了頭髮。現在知道了都是情緒在作祟。

人們常說:身體比嘴巴更誠實。

儘管你嘴上不說,儘管你掩飾得很好,但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情緒起伏,都一點不落地都被身體忠實地記錄下來、沉澱下來。

好的情緒,比如開心、喜悅,我們的身體就會展現出陽光堅挺的狀態;壞的情緒,比如沮喪、憤怒、生悶氣,我們的身體就會呈現出消弭低垂的狀態。

生病,就是這些情緒蓄積到頂點,身體發出的吶喊。

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04

現在人都講究養生,但也僅限於嘴上說說,實際情況都是,熬最晚的夜,敷最貴的面膜,保溫杯和枸杞茶是標配。然而最好的惜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美國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家克魯爾和布西研究出:管理情緒的兩大因素是我們大腦裡的杏仁核和大腦皮層。

杏仁核負責衝動,快速反應,驅動立馬做事情;

大腦皮層負責冷靜,驅動做出更理性更符合邏輯的一些判斷。

管理情緒,就是不讓杏仁核替我們做決策。

①設定邊界

我們知道之所以做不好情緒管理,是因為有太多有趣的東西,致使我們控制不住自己去停止,這時候就需要給自己設定“停止鍵”,也可以定義為鬧鐘。

美國股神巴菲特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說任何一句話,我都假設第二天這句話會登在報紙的頭版頭條上。如果現在我判斷這句話不適合登在頭版頭條上,我現在就選擇閉嘴,我就不說。”

②拖延時間

當我們發生壞情緒時通過描述自己發火的情緒,心中默數到十,進而來拖延時間。因為杏仁核的缺點是不能持續很長時間,短暫性的通過拖延時間來進行消除。

③客體化。

假設當我們打算花五千元買一部手機的時候,就問下自己,如果一邊是手機,一邊是五千元現金,你會選擇哪個?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現金。這樣就很好做決策,也輪不到杏仁核的參與。

把自己當客人,通過外界參照物觀察自己,就會獲得極其理性的視角。

柳傳志說:“一個人有本事,跳出畫框來看畫,只有跳出畫框,才能保持理智,看清全局”。

你會發現一個人看著鏡子是哭不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


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05

負面情緒產生的真正原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態度,以及所持有的觀念。

所以,管理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轉變思維,要意識到情緒和脾氣都是可控的,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和學習改變的。

詩人陸游曾說:“心安病自除。”

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


2020年情緒管理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