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曹德旺去美國建車窗玻璃廠,馬斯克來中國建車廠現象?

seibu


講真,這個問題放在30年前還可以熱議一下,現在嘛,本來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中國人把企業做到國外,外國人把企業做到中國,不是太常見了嗎?

誠然,曹德旺和馬斯克的企業都是車相關,但也不一樣,一個做車窗玻璃,一個直接生產汽車。曹德旺想把產品外銷,如果是單純靠外貿出口,那他是做不大的,畢竟美國也有一系列地方保護主義在等著呢,如果是去建廠又不同了,那就屬於是在美的企業,給老美繳稅了,沒人攔著他搶市場份額。

馬斯克來中國建廠生產特斯拉就更不用說了,和其他外企沒有任何區別,無非是看中了中國的優惠政策,看中了中國的繁榮和穩定,你看有幾個人會去戰火紛飛的國家建廠?另外,中國的市場又大,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還很低,潛力巨大,馬斯克算是來對了,而且都有點晚了,不是嗎?



魅力樂山


曹德旺有錢,所以去美國建廠;馬斯克沒錢,所以到中國建廠。曹德旺建廠花了很多錢,還不知道掙不掙得回來,天天焦心積慮;馬斯克建廠什麼錢都沒花,還可以賺得杯滿缽滿,高興得跳起了脫衣舞。

當然,這是市場經濟決定的,各人都做了各人認為最正確的事,各方也做了各方最正確的事,能夠多方共贏,這樣的事就是好事。


徐德文科學頻道


首先,曹德旺做玻璃要用天然氣,中國人口多,資源分配不均,而美國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四分之一,而且,美國開廠,土地也是免費的,還有政府的補貼,相對於中國來說,能省去很大的開支

馬斯克來中國,是因為美國的人工成本很高的,而他自身設計的半自動化機械,需要大量的人工,想對於美國來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價,而中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自動汽車需求很大,關稅和運輸成本也可以免去。

綜上:雙方都本著減少成本,利大於弊的原則,選擇了最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需要。


方臉妹


這個很好理解,也很容易解釋,共同點都是為了產品的市場而努力,對於曹德旺來說,汽車玻璃面對所有的汽車生產廠家,在北美建廠面向世界,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何樂為不為呢?對於特斯拉更不用說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優惠的金融貸款、土地政策,當然就會選擇中國市場了!總之資本是沒有國籍的!



北美藝術留學創業者


企業在哪裡辦廠自然是衝著市場去的,衝著盈利去的。當然,必須考慮辦廠所需諸項生產力要素和政策環境。國家的關稅政策也關係到廠家的去留。特斯拉選擇在中國辦廠,主要應有兩點,一是因為中國巨大的市場,二是中國的人力資源充沛。曹德旺在美國辦廠自然是賺美金方便,玻璃長途運輸成本會比較高。



GREENWAY


逐利而去,天下一家。

國際貿易的自由來往,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和國際利益的合理分配,都是現代國際關係的正確走向。

像美國總統特朗普那樣的搞法,閉關鎖門,加收關稅,限制外來投資,都是一種倒退的做法。

國際貿易拉近了世界各國的關係,我買你的東西,你也買我的東西,我在你這裡造廠,你來我這裡投資,這樣互通有無,世界歸於大同。

地球的進步,就在於縮小他的行政體制,逐漸的消除國與國之間的概念,達到世界如一村的理想形態。


雲中一擊


市場在哪裡,工廠就在那裡。

曹德旺的汽車玻璃,一部分主要客戶是美國三大汽車品牌工廠,他要貼近客戶。另外,汽車玻璃從中國運到美國,成本太高。


馬斯克來中國建廠,因為,中國電動車消費市場巨大。同時,中國中央和上海地方政府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希望做出一個新時期外商榜樣,吸引更多的外資到中國。


李先生說科技


企業家的決策很簡單,市場在哪裡,利潤最大化在哪裡,他就去哪裡。曹去美國,因為有美國客戶,玻璃是易碎品,離客戶越近越好運輸,損耗小,利潤就高;馬來中國,因為中國汽車市場龐大,在國內生產既可免掉關稅又得新能源車補貼,利潤更可觀或者價格更有競爭力。至於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給予很大的支持和優惠,只能說是我們自主車企不夠爭氣,如果新能源車企也有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犯得著給這麼優厚的待遇?


至德堂


正常!經濟全球化,走出去,引進來是常態!自我封閉,終將沉淪!投資追求低成本,高回報,哪裡的成本低,營商環境好,市場空間大都會形成窪地效應!動轍就扣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那是小人之見,偽愛國之見!法律不禁即可為,道德不損即可行!


楊四銅


這很正常各需所求互補性,美國是工業國家又是氣車出口大國,馬斯特來中國建廠是他看到中國的大場大商機,直接中國投資能節省好多氣車成本這是他來中國投資的商機和目的,曹得旺先生是企業家又是慈善家他去美國投資也是看到他的美國商機,曹得旺先生是專做氣玻璃的美國是氣車出口大國,雖然說氣車玻璃是氣車配件但美國氣車玻璃量很大,最說美國本土企業氣車玻璃是弱項,這也是曹得旺先生看到的商機和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