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元文宗皇后弘吉剌·卜答失裡的一生給世人的忠告:人生需要挫折、需要自律,立德為本、志存高遠,所以當你遇到挫折時不要抱怨,生活沒有挫折哪裡會成長。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跟隨歷史的腳步,一同見證歷史上臨朝稱制系列的女掌權人不為人知的秘史: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借鑑歷史可以知道凡事應該怎麼做,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上期我們學習了元朝的兩位攝政的女人乃馬真後脫列哥那和兒媳海迷失後,今天就來了解下元朝第3位執政的女人弘吉剌·卜答失裡,她身上也有很多的標籤,她跟皇帝就有兩層關係:是皇帝的姑姑也是老婆;史書還記載她“文後性淫,帝崩後,亦數墮胎,惡醜貽恥天下”。那麼她的人生路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出身豪門貴胄的弘吉剌·卜答失裡,她的父親是駙馬魯王雕阿不剌,母親是元順宗之女魯國公主祥哥剌吉,在現代看來也是妥妥的白富美了,按輩分論她還是丈夫元文宗的姑姑。她們兩人的姻親關係確實是很混亂,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在亂倫,但在帝王家這種亂倫的現象也不少見,例如:呂后逼著皇帝劉盈娶自己10歲的外甥女,這種情況大多都是為了鞏固皇權。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說來她運氣也不錯,從小到大一直順風順水,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在家一直被視為掌上明珠受到父母的嬌慣溺愛,亦面容姣好,在元文宗登基之後,就被冊為皇后。在這種人人羨慕的環境長大的孩子,使她養成了強烈佔有慾,她在宮中大擺威風,隨性而為也是常有的事。

而丈夫元文宗圖帖睦爾就沒那麼幸運了,父親武宗死後,叔叔仁宗繼位,違背武仁授受的約定,改立自己兒子英宗為太子,就把武宗長子和世瓎流放雲南,和世瓎不甘心,在途中發動關陝之變,失敗後流亡西域,圖帖睦爾因為年紀小暫時逃過一劫,英宗繼位後,把他流放到瓊州,但是流放在外也吃了很多苦,直到泰定帝繼位,把圖帖睦爾召回來,賜其財物,自己也很爭氣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所以圖帖睦爾上位後也有一番作為:改元天曆,在燕鐵木兒及其所屬欽察軍團和一部分武宗舊部的支持下,擊敗王禪、倒剌沙等,取上都;接著又調兵平定了四川、雲南的反對集團。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兩都之戰文宗一方獲勝後,元文宗圖帖睦爾要實現自己的諾言,將已經流亡察合臺的哥哥和世㻋迎回,為元明宗。元文宗成為皇太子,卜答失裡亦為皇太子妃(太弟妃),但是明宗在位僅半年就暴斃了,這不禁讓人懷疑起圖帖睦爾。元庭對外稱明宗是南下大都的途中暴死的,也有說是因為圖帖睦爾的毒酒毒害。總之,這成為了一個歷史的謎團,權利也重新回到了圖帖睦爾的手中,史稱“天曆之變”。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元明宗暴病之後,卜答失裡又再一次成為了皇后。 天曆三年(1330年)四月,卜答失裡與宦官拜住謀殺明宗皇后八不沙(也就是元惠宗的嫡母),將她推入燒羊火坑中活活燒死。這也為卜答失裡晚年被廢賜死埋下伏筆。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弘吉剌·卜答失裡"篤信佛教" ,信仰藏傳佛教、相信因果報應,在天曆二年出資五萬兩助建大承天護聖寺,又將籍沒的張桂家田四百頃賜予該寺為永業。這夫妻二人對明宗夫婦一事一直心有不安,即便她修繕寺廟、受佛戒為兒子做佛事三次,小赦一次,還是沒能留住兒子的命。史料中只提到元文宗有3個兒子,均是卜答失裡皇后生,長子:孛兒只斤·阿忒納答剌早夭,被立為皇太子,次年就死了,三子:太平訥也是早夭,老二燕帖古思雖然長大成年,最後被元惠宗流放致死,卒年15。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所以在元文宗駕崩後,卜答失裡找來薩滿算卦也不敢立自己的兒子燕帖古思為帝。轉立元明宗次子懿璘質班,是為元寧宗,卜答失裡尊為皇太后,在興聖殿接受朝賀。可惜也是個短命的皇帝,同月,七歲的寧宗又駕崩,僅在位53天。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寧宗駕崩以後,燕帖木兒試圖立卜答失裡之子燕帖古思為帝,但被卜答失裡否決,以老二燕帖古思還小,先帝臨崩遺言為由,建議選在廣西靜江妥懽帖睦爾為帝。後妥懽帖睦爾雖被迎入京師,但燕帖木兒一直心有不甘,遲遲不讓他即位。所以在皇位空缺期間就由卜答失裡臨朝稱制,行皇帝職權。元統元年,尊卜答失裡為太皇太后,一切事務由燕帖木兒決定,再上奏卜答失裡而奉行。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權力迷人眼,手握大權的卜答失裡太皇太后從出生至高位可謂順風順水,但身居高位握權而不自律,結局可想而知。史料記載“文後性淫,帝崩後,亦數墮胎,惡醜貽恥天下”,又記載其做太皇太后時與權臣伯顏交往過密,甚至權臣伯顏常常進入她宮中徹夜不歸,以至於大都流傳著“上把君敗,下把民虐,太皇太后筒恃著”的諷刺伯顏的諺語。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後因其與權臣伯顏把持朝政,與元惠宗關係日益緊張,直到惠宗生了皇子(愛猷識理達臘)以後,卜答失裡太皇太后與伯顏合謀想要廢黜惠宗,立老二燕帖古思為帝,卻被先下手發動政變的惠宗,將這一念頭扼殺在搖籃裡。惠宗政變成功罷黜了伯顏,卜答失裡失去依靠。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或許印證了那句江湖名言: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惠宗仍銘記著文宗的殺父之仇,同年六月,有臺臣上奏:“太皇太后非陛下母也,乃陛下嬸母也。前嘗推陛下母(指惠宗嫡母八不沙)墮燒羊爐中以死,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公元1340年,惠宗清算起文宗夫婦的罪行,卜答失裡太皇太后褫奪尊號,遷出宮中,流放東安州(今河北廊坊),不久後被賜死。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人生不僅需要挫折還需要自律,立德為本、志存高遠。如果一生順風順水到老來才知道什麼是坎,那這個時候我想即使你想邁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當你遇到挫折時不要抱怨,生活沒有挫折哪裡會成長。


汲取古人經驗,借鑑歷史智慧|卜答失裡的一生是否敲響了您的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