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取信!他是誰?變法的開創者--商鞅!

商鞅”: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立木取信!他是誰?變法的開創者--商鞅!

公元前359年,商鞅通過舌戰群儒取得了秦孝公對變法支持便開始了變法,為了使百姓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告示: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兩黃金。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商鞅又出示佈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兩金(古時的"金"實際為黃銅)。"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兩黃金(黃銅)。這就是立木為信

立木取信!他是誰?變法的開創者--商鞅!

商鞅變法共分為三個部分,先頒佈了墾草令接著《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 (一) 連坐法法律,輕罪用重刑; (二)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四)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五)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第二次變法:秦孝公於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徵調士卒,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 (一)廢除貴族的井田制,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 (二)普遍推行縣制廢除分封制 (三)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四)統一度量衡制 (五)編訂戶口,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 (六)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

立木取信!他是誰?變法的開創者--商鞅!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