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民谣,现在无人不晓。某天在岳麓山脚下吃烤鹅饭,那家店在放未知歌手翻唱斑马斑马,被歌手十全十美的拖气式唱功与苦情式鼻音震出店外,逃之夭夭。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不会说话的爱情—周云蓬

关于老周,我知道的不多,9岁失明,15岁开始弹吉他,游历全国。 第一次听老周现场是在长沙一个音乐节,那天有风,又在江边,老周一开嗓,万物都被他掌控住了。可以想象在湘江边草地上坐着,安安静静地听老周那种惬意的觉,微风胡乱吹起,迎着江面而来,老周长发飘零,唱着诗歌,唱着山河,唱着四季,是多么美好的记忆。

关于老周自己的故事:

“他是盲人歌手,当时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一起做饭,吃饭。但后来,他们还是分开了,虽然两个人有共同的朋友,但再也没见过。他为这段感情写了首歌叫《不会说话的爱情》,所有的疼痛都化为歌里的那一句“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一万个名字—吴吞

舌头乐队-吴吞

说来奇怪,每当听到舌头乐队时,总是一身鸡皮疙瘩,但听吴吞时,总是会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想称呼他一声“吴吞先生”。 听舌头和听吴吞本人,感觉完全是两个人;样子,性格都感觉完全不一样,也许这就是一个优秀音乐人该有的素质,玩啥曲风时,就给人呈现出啥曲风该有的自己。另外吴吞还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推荐《城市新谣》《疯狂四重奏》《没有失去人性前的报告》。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鸟语—万晓利

提起万晓利,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称呼为“万总”,对他最贴切的描述就是瘦高,一张长长的马脸,一件海魂衫。

据万总在一席上的诉说,1977年从老家河北邯郸去北京开始酒吧驻唱,也就是北漂生活(关于万总以前的故事可以试听“下岗了”)可他并不觉得苦,反而每天骑着自行车去酒吧唱歌是他最快乐的事情,老板也对他很照顾,喜欢他唱的歌。有一天,一位观众请他喝了一杯啤酒,他一口闷下,然后整个人演奏的方式都变了起来,“狐狸”就是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之后万总认识了小河、玮玮、老周等人,开始了自己的民谣之路。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安和桥—宋冬野

宋冬野,土生土长北京人。世界有许多幸运的人,宋冬野就是其中一个,原因可能连隔壁老大爷都知道,就是芒果台嘛。

近几年来宋冬野另外几首歌陆续被选秀节目翻唱,然后火爆,虾米上,安和桥北收听量突破一亿。 他自己曾经在演出中说因为自己的音乐在民谣里属于幼儿园级别的,那些比他厉害比他优秀的民谣音乐人一年赚的钱可能还没他一场演出的多,所以特别惭愧。他也说过,也许是现在生活好了,有钱了,开始写不出歌了。或许你经常看到他在不同音乐节唱一样的歌,但你有没有想过,最值得敬佩的是当听众都听烦了一个歌手的歌时,那个歌手每次演出还用像孩子一样细腻呵护着自己的歌,认真用心的唱着。宋冬野做到了这一点。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秀水街—张玮玮

张玮玮,兰州甘肃白银人,自幼受家庭影响,接触音乐,学习乐器。

在白银那段时间以手风琴为主,和乐队在歌舞厅演出,负责当背景。据说无论场面多么嘈杂吵闹,即使有人打架斗殴,他们也唯恐不乱,继续演奏,直到某年某天,玮哥在看泰坦尼克号沉船时船上乐队继续演奏的场景,深深感动,落下热泪。玮哥不仅仅是个忧郁的(自称)手风琴手,还是一位流氓歌曲散播者,作品《李伯伯》《织毛衣》等流氓歌曲深受人们热爱,这也让玮哥不时感叹:“你们怎么都爱听流氓歌曲呢?”不妨听听《白银饭店》你会发现除了米店外,其他歌照样能打动你,不论是整体质量还是编曲。《白银饭店》这张专辑可谓民谣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秀水街》这首歌,可谓美到一定境界。

一把吉他,一个话筒,很多人成为了民谣歌手

张玮玮

只要有那些优秀而热爱音乐的人在,民谣是永远不会过时。 对于美丽心民谣,你知道的也许比我更多,把它们唱给懂你的人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