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多雅趣

年少頗愛《古文觀止》,在白話文普及的當代,古文並非都是糟粕,有些其本身有著其獨特的美感。自胡適撰寫《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再到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人們追求著白話文的簡潔與通達,但並不妨礙我們瞭解與欣賞古文之美。

《古文觀止》——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多雅趣

圖片源自網絡

《古文觀止》是成書於清,節選了先秦以來的諸多的經典名篇,即使隨便拿出一文都是震古爍今的存在。中華文化的精髓往往是在於其獨特的思辨空間,在不同方面總有人可寫下自己的見解,或者說這些文人有憂國憂民的、有懷才不遇的、有精忠報國的、有歸隱田園的。在本書恰恰是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正因為如此多數情況下,我閒暇之時就愛翻這本書,從中或多或少的可以吸取些有趣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一種哲思的存在,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是人們在當今的社會所缺乏的,更是一些人追求的。最愛的莫過於王勃的《滕王閣序》,如今自己的年齡已與他十分接近,卻自問自己若有此等才華,死去便也無妨。而這等驚才豔豔之輩,在我國從來都是不缺少的,無論是思想或者文采總有一批人閃爍出耀眼的光芒,更有甚者是倆者皆有,蘇軾便是其中一例。而提及蘇軾,其父其弟的文章也寫的如此優秀,這一家三口的的確確應了那句“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的對聯。

\u000e

《古文觀止》——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多雅趣

蘇軾畫像

中國的古代文人墨客大都與政治掛鉤,正因為如此愛國的文章很多,但說實話我最喜愛的還是司馬遷的《答任安書》裡的一段: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氐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或許這與司馬遷本人的經歷有著些許關係,但這不妨礙這段話的振聾發聵。我時常構建一種架空歷史的角度去看這些人,跳脫出來,驚訝的發覺他們都是有著明顯的傲骨,而由此等傲骨的存在,於何時他們都是在這芸芸眾生中獨一無二的。而不同朝代其文體,文風又不相同,總的一個趨勢來看雖然其文章的形式在改變,但是其文化特性有著一種相似之處,這是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得益於這種魅力的存在,可以說我們各個階級都有著相當一波人撐起我們民族的脊樑。

《古文觀止》——我們的生活需要更多雅趣

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李家堯 《報任安書》選段

目前而言,我一直認為古文當與語文分開獨立成一門學科,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去學習。講道理是可以作為一門外語課來學習,就像拉丁文和英文一樣。於今天我們如果要增強學生的素質我認為古文也是很有必要要修的一門課,這是文化之類的一種學習。不同於理工科,更側重於一個人一生的思想,這些思想很可能影響著我們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併發揮著正的作用。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各種信息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很多情況下人們被動的接受

這些東西,卻不加以思考,我認為這是很恐怖的事情。因為雜亂的信息往往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思想進而影響到人的活動。所以人們需要一個很高的文化薰陶和正確的是非觀。千年以來我們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當代青年該有的一個正確的態度,在思想和文化上有所創新更為重要,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決定自身和整個世界走向的正是每個人,只是人們影響力的大小問題。誠然不要求每人都是真正的去成為一個大家,教化民眾,而是真真正正可以做到起碼的修身,而這是我們平凡而短促的一生寥寥的幾筆精彩。追求卓越,是我輩該有的態度,對於文化的建設和傳承更是我輩該有的態度。大多數時候我們自己的文化尚未繼承,卻遭受文化的入侵這就是一個很令人痛惜的事情,所以經常問自己真正瞭解我們的文化嗎?也許瞭解的日漫美劇比這些古文多的多了。正因為如此才更要正確認知這件事。

《古文觀止》是一本很不錯的書,私以為是瞭解古文的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籍。但真正去掌握瞭解這本書恐怕也需要個數十載吧。但值得去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