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考內幕?考生與主考官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最近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開學都推遲了,對於咱們即將進行高考的學子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如今高考不容易,光陰漫漫十二載,只為高考這一搏。誰知臨到考試前,新冠病毒來為難。在現代高考無疑是改變今後命運的一條路,在古代更是如此,寒窗苦讀數十載,一朝鯉魚躍龍門。那麼在唐代的高考是怎樣的呢?


唐代高考內幕?考生與主考官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唐朝科舉考試

在唐代,流行一種不成文的做法,就是在考前去拜訪一些有名望的人物,這種拜訪並不是走後門,而是希望通過這次拜訪,讓這位有名望的人給自己一些好的評價,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此引起主考官,也就是監考老師的注意,藉此給監考老師好的印象,以更加順利的獲取功名,這種行為在當時有個說法叫做“通榜”。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詩便是那個時期的產物。比如唐代詩人朱慶餘的這首《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代高考內幕?考生與主考官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妝罷低聲問夫婿

這首詩是獻給當時的水部郎中官、唐朝著名詩人張籍張水部的行卷詩,正入京趕考的考生遇到了張籍,將曾經的舊作與近期所做的佳作呈給張籍,張籍便離開了,之後在同事面前對朱慶餘大加讚賞,就像如今的流行歌曲,被名人讚賞之後被大家爭相傳頌,頗有些追星的意思,一下子朱慶餘的名聲大振。雖然名聲有了,但等待考試結果的心情畢竟還是很忐忑的,於是朱慶餘便寫了這首《閨意獻張水部》以此來問問張籍,我到底是考中了沒有?這首詩表面上看是新娘子要見公婆,問問丈夫妝化的好不好看,公婆會不會喜歡,實際上是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張籍比作丈夫,考官比作公婆,“畫眉深淺入時無”我的表現可還行,能不能讓公婆滿意。張籍看了這首詩很高興,隨後以同樣的手法寫了一首詩,以此來回答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唐代高考內幕?考生與主考官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一曲菱歌敵萬金

相信看了上面的《閨意獻張水部》再讀這首詩,能大概猜出張籍這首詩的意思,之後的事情不出所料朱慶餘考中了就在敬宗寶曆二年(826年)的進士,這段張籍提攜後輩的故事也被流傳了下來,向我們展示了大唐的文化姿態。不知看到這個故事的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