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的吹哨者

那些曾經的吹哨者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1883年,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座小鎮上發生一起騷亂。警察吹響哨子,向居民示警。事後,當地的《簡斯維爾報》稱這名警察為“吹哨人”。這應是“吹哨人”一詞的最早來源[1]。


上世紀60年代,吹哨人開始被用來指代那些檢舉政府、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錯誤行為的人。從前,他們被稱為“告密者”,但“告密者”多少有貶義,而這些人實際上是在捍衛公眾的知情權和利益。於是媒體開始改稱他們為吹哨人,其隱喻不言自明:發出警示、喚醒公眾。


吹哨人這個名稱雖然在晚近才出現,但類似的行為,其實古已有之。只是在過去,揭露與檢舉更多是在官僚系統內,而吹哨人存在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更具當代公民社會色彩。


近二十年來,最為轟動的全球級商業大案,背後常常有吹哨人的身影。


爆發於2002年的世通事件,是當時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會計醜聞,其財務造假數據達到38億美元。被揭露後不久,世通宣告破產。


揭露世通造假案的吹哨人,是其內部審計副總裁辛西婭·庫珀。2001年5月的一天,她手下一名審計人員震驚地發現,一筆高達5億美元的支出找不到任何收據或對應文件[2]。


這名審計人員立刻向庫珀彙報了這件事。追查中,庫珀開始懷疑公司高層在做假賬。然而,公司首席財務官制止她繼續查下去,甚至威脅要開除她,外部審計團隊也對她的疑問顧左右而言它。


庫珀並未屈服。她帶著自己的審計團隊,開始梳理堆積如山的賬目記錄尋找證據。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團隊經常偷偷晚上加班。一個多月後,他們發現了共計38億美元的假賬。


經過數次內部審計會,假賬事件被徹底揭露。而庫珀和她的團隊成員並沒有感到勝利的喜悅。


世通的破產固然是罪有應得,但公司轟然倒塌,意味著許多同事失去工作,而他們本都是無辜的。


後來,庫珀成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2008年,她出版了一本關於世通事件的回憶錄,全部收入捐給大學,用於對學生的職業倫理教育。


那些曾經的吹哨者


2008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麥道夫被捕,牽出涉及650億美元鉅款的龐氏騙局。


這樁驚天騙局背後的吹哨人,是金融分析師哈里·馬科波洛斯。


早在1999年,在一家投資管理公司任職的馬科波洛斯就發現麥道夫的公司交易存在問題。在持續不斷的調查中,他發現了大量證據,並在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先後三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出警告[3]。


但一次又一次,他的警告沒有得到重視。而在此期間,麥道夫的騙局越做越大。馬科波洛斯後來將他揭露麥道夫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無人傾聽》。


這大概也是許多吹哨人共同的遭遇。


那些曾經的吹哨者


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下,麥道夫才不得已承認了自己的騙局。此後,他承擔下所有罪名,被判150年監禁。其家人得以脫罪,但兩個兒子因為不堪壓力,先後自殺[4]。


而無人傾聽的馬科波洛斯,在此之後依然執著地做著吹哨人。他最近一次行動,是在去年指控通用電氣做假賬。他的哨音是否正確,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02.


與商業領域相比,政治領域的吹哨者人,通常面臨更大的爭議。支持他們的人,認為他們是為更廣大民眾利益挺身而出的吹哨人;而在反對者眼中,他們是叛國者、洩密者。


斯諾登、阿桑奇,都是這個時代最著名的吹哨人。而以色列的瓦努努,堪稱他們的前輩。


瓦努努曾是一名核技術人員,因為對以色列秘密發展核武器感到擔憂,1986年,他向英國媒體揭露了以色列的核武計劃。


消息曝出,國際輿論大譁。以色列頓時陷入外交困境。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法律規定,對於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禁止對其提供援助。以色列核武計劃曝光,可能導致失去每年二十億美元的援助。


以色列政府自然對瓦努努恨之入骨。但礙於當時和英國關係不錯,不便去英國抓人,於是派出情報機構摩薩德的女特工,引誘瓦努努前往意大利,隨後通過麻醉將其拘捕並帶回以色列。


瓦努努被控叛國罪和間諜罪,最後被判18年監禁。摩薩德前局長承認,當時曾考慮過採取法外裁決,只是因為“猶太人不會對其他猶太人這樣做”而放棄[6]。


瓦努努的18年刑期中,有11年是單獨囚禁。2004年,他刑滿出獄,但依然受到各種行動限制。在公佈的審判錄音裡,他說自己不是叛國賊,也不是間諜,只是“要全世界知道發生的事”。


全世界最著名的吹哨人,可能是“水門事件”裡的“深喉”,即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費爾特。


那些曾經的吹哨者


當時,民主黨總部遭到竊聽,聯邦調查局奉命調查。然而隨著調查深入,線索逐漸指向總統尼克松。聯邦調查局高層遂授意中止調查,也不再向外界公佈進展。


費爾特接到命令後,良心難以平靜。最後,他決定秘密聯繫《華盛頓郵報》,透露了調查內幕。事件最終以尼克松辭職告終。


幾十年間,《華盛頓郵報》一直守口如瓶,從未透露他們的線人“深喉”就是費爾特,直到費爾特本人在2005年主動承認。


費爾特引起的爭議在於,他通過在聯邦調查局的職位獲得了內幕消息,但他的行為實則是洩密。


但他的支持者認為,公眾利益代表更大的價值,高於職責的要求和上級的利益。當公權力被濫用時,必須有人站出來說“不”[7]。


03.


在所有的吹哨人中,關乎普通人切身利益的,尤其會得到大眾的尊重。


比如在醫療界,每一個吹哨人站出來,都是在挽救生命。


2013年,美國曝出一起“惡魔醫生”案。這位名叫法塔的醫生,為了從醫療保險公司騙錢,不僅不顧患者的性命,讓癌症患者過度化療,而且還故意誤診,讓無癌就診者以為自己患了癌症,並吃下他推薦的強力抗癌藥。


法塔的驚人惡行,是他診所中的另一名醫生芒格雷偶然發現的。一次,一位病人摔斷了腿,恰好法塔不在,芒格雷便接待了她。經過檢查,芒格雷發現她的檢測數據完全正常,而病例中卻有患多發性骨髓癌的記錄。


芒格雷決心追查此事。他從病例庫中大量翻閱曾經在法塔處接受治療的患者病例,從中找出了許多證據。


此時,另一位有良知的吹哨人也站了出來。他是法塔的連鎖診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卡德杉,兩人開始合作調查,最後向底特律警方告發了法塔。事後調查顯示,法塔的受害者有500多人。這其中的許多人,因為這兩位吹哨人的行動,獲得了新生。


在水門事件後,美國通過了《吹哨人保護法案》,鼓勵包括公職人員在內的公民維護社會公正。正是在這個法案的保護下,向警方舉報的卡德杉得到一筆獎金,而芒格雷脫離了法塔的診所,如今仍在加州行醫。


去年9月,我國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吹哨人”制度。其中提到,要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南方日報》當時在評論中說,“吹哨人”制度的建立是進步,而在肯定的同時也需要反思,為什麼我們需要“吹哨”[9]。


吹哨人的哨音,不為自己而鳴,而為所有人而鳴。


[1] 史安斌、黃子懿:《吹哨人的困境與調查式新聞的式微》,《青年記者》2018 年8月上

[2] S. Pulliam, D. Solomon: “How Three Unlikely Sleuths Exposed Fraud at WorldCom”, Wall Street Journal, 31-Oct-2002

[3]B. Levin: “The Madoff Hunter”, Obersever, 13-Apr-2010

[4] 周佳:《十年路漫漫,麥道夫騙局受害者追償約70%》,第一財經,2018年12月12日

[5] B. Sozzi, “GE's next chapter is Chapter 11: Madoff whistleblower Harry Markopolos”, Yahoo Finance, 16-Aug-2019

[6] M. Willacy: “Israeli nuclear whistleblower due to be released from jail”,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2-Feb-2004

[7]黃鳴鶴:《美國的發展歷程》,《人民法院報》,2013年1月11日

[8] L. Effron, “How Whistle-Blower Helped Expose Michigan Cancer Doctor Who Mistreated Patients”, ABC News, 11-Jul-2015

[9] 王梓佩:《“吹哨人”有了名分,還缺什麼?》,《南方日報》2019年9月19日


*本文頭圖購自視覺中國,其他圖片為網頁及視頻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