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中都存在什麼問題?

polaris一心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求自己做一名專家型教師,何謂專家型教師?

專家型教師:1. 必須掌握所授學科的知識內容。2. 必須掌握教學技能。3.必須掌握特定學科特定知識的教學技能。 -----斯滕伯格

對比以上三點,深感自身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於提升,我就從自己的教學反思和我所觀察到的老師中,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1. 教學方法和技能停滯不前,長時間下來沒有絲毫的進步。同樣的知識點,幾年下來還是同樣的講法,不更新,不創新。這是教師自身不學習的結果。時代是發展的,學生一代和一代也有他不同的地方,面對教了幾十遍上百遍的知識點,我們是不是應該換換思路,換換方法,換換資源,換換媒介,找到最適合當前學生所能接受的方法。

2. 責任心的缺失。很多教師,包括各個年齡段的老師,沒有把教育當做自己的職業或者事業,僅僅是一份餬口的工作。年輕教師更是跟著心情走,對學生的學情,教材的把控,重點考點,學生的反饋全然不管,僅僅是停留在完成很淺顯的教學工作,不從中思考,挖掘內涵,應付了事。

3. 缺乏個性,缺乏獨特的授課風格,不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規律。我們身邊不乏一些老師,對待工作特別認真賣力,對待教學一絲不苟,對待學生也體現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但是學生成績就是上不來,孩子們也有時候確實不買賬。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走進孩子們的內心,對待學生不會靈活變通,教學工作中的雜事很多,有時候不會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這就會導致學生對老師這個人產生一定的“看法”,即便你的課程多麼的完美無缺,學生在一開始就已經排斥了。所以,我們要學會和孩子們溝通,交流,成為他們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內心需求,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4. 缺乏知識遷移的能力或者意識。坐在課堂聽老師講書本上的知識,有時候真的很無聊,學生沒有參與感和代入感。作為教師,如何去建立知識和生活的聯繫,如何挖掘每個知識點背後隱藏的爆點,有沒有一瞬間可以點燃你的課堂?如何幫助孩子舉一反三,如何通過知識這個載體,培養自信陽光,心裡健康的學生?而不是就知識講知識,使課堂變得索然無味。

5. 缺乏有關於家庭教育的知識。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的,所以孩子的行為習慣,直接反應了家裡受教育程度。所以孩子在學習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要老找孩子的原因,也要多找找自身原因和家庭原因,瞭解孩子的家庭結構,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和家長溝通的時候一針見血,找到孩子背後的真實原因。


三井瘦Daniel


我覺得你的問題可以分兩個方面進行理解:1.老師的教學過程存在哪些問題?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

先回答你第1個問題:

教師教學的過程分為為備課,上課,以及課後輔導與批改作業。問題的最大問題是,由於通訊的發展以及辦公的信息化,老師會接到各種任務,大量的精力都在忙於瑣事,分到備課環節和課後輔導的時間就被壓榨了。



還有,因為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以及電子商務的興起。確實存在部分教師私下開設輔導班,從事朋友圈代購,淘寶電子商務等兼職也佔用了了自己教學準備的時間。當然這種情況只是極少量的存在,但是各行業都普遍存在的,沒事刷刷手機,在教師行業也是比較普遍的。

以前的教案都可以,都需要手寫,手寫教案的過程也是熟悉這些內容,備課的過程。現在有一部分老師都去網絡上去找教案,找課件,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如果不加以轉化,生搬硬套就是不好的。



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絕對不是以不能以偏概全。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愛崗敬業的,請相信這一點。


再說說第二個問題,老師在教學中存在哪些困難:

一是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像以前學生那麼刻苦。很多學生由於在電子產品上花了大量精力,上課容易打瞌睡睡覺。

二是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考核,以及電子攝像頭雲平臺的監控,教師的教學壓力也比較的大。


馬蹄答答


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比如:老教師就特別鬱悶不會用一體機上課,只能用傳統的方法,粉筆,黑板,現在的學生都喜歡動漫有趣的精彩畫面。剛入職的教師就納悶怎麼樣把知識點講全講透,還沒達到精妙的地步。而且剛入職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不知道怎麼處理的情況,那就只能請教老教師囉。無論老教師年輕教師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學困生如何幫助他們的問題,這個問題太難了,學困生問題一大堆,怎樣都沒效果,家長一般也不配合,大部分情況都是放棄了的,只有保證他的安全和不惹事就萬事大吉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太多了,望下次問得細一點,如課堂上的,課後的,班級管理的等等,暫時說到這裡,如說得不好,請海涵。



林老師的數學教育


這個有很多,不知道從哪方面說,我就談談自己的感受。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思維的鍛鍊不夠,這個要從小抓起,一步一步鍛鍊,不能機械的刷題,這樣鍛鍊不了思維,我教高中,發現很對孩子不會思考,他們初中天天刷題,也能得高分,因為就考那些題,都是那個套路,背下來就會了,不用思考,這樣的後果是到高中學不明白了,因為高中知識比初中更加抽象,理解不了,這怎麼做題呢,當然還可以用老方法,被套路唄,但是學生髮現題型太多,套路複雜,題型多變甚至沒明顯的套路,或是有套路也需要對知識有一定的掌握才能駕馭這個套路,知識量還陡然巨增。老方法不好使了。很多家長這時開始抱怨老師說我家孩子初中數學挺好的,高中咋成這樣了呢,是你高中老師的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的教育缺乏連貫,小學、初中、高中各自為政,沒有為孩子們的成長制定長遠的規劃,都是短期目標,短期利益,為了應付中考,刷題,不必培養思維,到高中後發現這不害了孩子麼。這也不能怪初中老師,沒有統一規劃必然這樣。高中老師開始培養思維,其實有點晚了,最佳時間應該是10歲左右,到高中培養肯定沒有從小培養的好。在一個是非教學任務很影響教學。


孫老師講數學


一、怎樣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有書籍、電腦、電視、手機等。有文字,有音頻,有視頻。老師如果還是滿堂灌,就等於知識的搬運工。學生如果發現老師教授的知識是從某個地方照搬照套,就會失去對老師的敬仰,認為老師也不過如此,課堂可能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因此,老師一定要提前備好課,蒐集資料,旁徵博引,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設計可行的教案。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主動解疑,主動探索,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這種教法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多姿多彩的社會,為人們提供了多種選擇的機會。新的讀書無用論充斥在城市鄉村。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要沉迷於虛幻的電子遊戲裡,從小培養腳踏實地、攻艱克難的科學精神。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打好基礎,勇攀高峰。

三、不侷限於課堂,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現在的學生因為接受的信息量大,在學習上不再循規蹈矩,表達慾望比較高。新的課程標準提倡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教師可以爭取學校、家長的支持,適時組織學生走出去,到大自然,到工廠,到大學去,既開闊眼界,又改變課堂單一沉悶的情形。是課堂教學有益而又有必要的補充。


街頭巷尾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最基本標準,意思是教師不單純是一名教師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和主動學習的優良品質。我本人也是一名教師,至於您提到的“教師教學中都存在什麼問題?”,這一題目實際上不是很好答的,因為感覺範圍太廣,所以我想從“傳道、授業、解惑”等方面和您作一探討:

問題一:目前的教學中授業、解惑佔據主導,而且應試目標性強。

素質教育也開展多年,許多學校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許多孩子也都從中獲益,但是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並沒有多大的轉變,導致我們的教學都是圍繞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試卷來教,我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大多成天都埋在作業堆裡過日子。這種素質教育下的應試化教學評價,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大問題。只為了授業、解惑,學生的確能掌握好基礎知識,但是學生學到的實用性知識不多,有的孩子上了大學後連一份標準的合同書都寫不好。

問題二:教師的授業、解惑對象也會分重點、次重點。

因為現有的教學評價方式導致社會、家長對一個教師的評價大多停留在“升學人數”、“教學質量”上,所以存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分重點、次重點,也就是抓優秀學生,確保教學質量。這樣導致優秀的學生越來越優,這種擇優式教學對孩子一講是一種不公平,但是無法改變,這是教學現狀問題二。


問題三:教師的傳道越來越模式化。

本來傳道應該“潤物細無聲”,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滲透。教師在備課中都有個“三維目標”,其中有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要求能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可以現在為了完成教學應試化目標,把這項基本就弱化了,例如在數學課,就會單純講解原理、算法。那麼對於學生的道德培養除了專門的課程如小學的《品德》、初中的《道德與法制》外,主要就是靠班主任的班團會課程和學校的各類活動了。

問題三:教學的主導——教師的非“匠心”化。

過去對教師有一種稱呼:教書匠。為什麼呢?因為教師能潛心做教學,一味的搞好傳道、授業和解惑,有一種“匠心”。但現在各類的檢查、各類的表格、各類的應付已經無法讓教師靜下心來做教學教研,失去了”匠心“,成為了”表叔、表組”。

問題四: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思維固化,缺少創新意識。

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反駁教師,認為教師講得都是對的。即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上,學生會大膽發言,但也都是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範圍內,學生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缺少自我學習的能力。這種“我是學生,要聽老師”的固化思維,也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問題五:課堂教學中的小問題。

1、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

2、學生做得多,悟得少。

3、教師評價多,診斷少。

4、理論課多,學生實驗課少。

5、新媒體技術中課堂信息容量多,學生接受度不一定多。


青年邦


作為一個老教師,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第一應該是沒有人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基本上都是跟著中考,高考的指揮棒走,考什麼,教什麼,無論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對於老師來說,雖然跟老師收入直接掛鉤的職稱評定和教學成績可以說是毫無關係,換句話說也就是說老師教學成績的好壞和老師的收入是沒有關係的,但無論老師個人,同事之間還是上級領導都是把教學成績當作衡量老師水平的唯一標準,可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哪怕你是校長,如果你的教學成績差也是一樣被人鄙視,在老師們面前也是毫無威信可言的。所以每個老師都是在分數這個緊箍咒下拼命,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決不會去理會什麼素質教育。對於我們這種農村學校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應該是挫敗感會與老師如影隨行。由於生源的原因,農村家長很少有像城裡那麼重視孩子的教育,就算重視也沒有能力,無論是家長自身的知識水平還是經濟能力(去校外上輔導班)與城裡相比差距都不是一般的大。所以無論老師怎麼努力,成績也總是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老師在工作中很難體會到成就感,並逐漸對工作變得麻木和無奈,喪失激情,這種狀態又會更進一步影響工作,無論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很糟糕的!第三個問題是老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形成指責型人格,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學生,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確實儘量這樣做了,可事實上除了優點我們面對的更多的是問題,每天都有的層出不窮的問題出現,面對各種違紀現象,身為警察和法官的老師如何去表揚?面對沒有完成的各項學習任務和永遠交不齊的作業,每天身為催債公司員工的老師又如何笑臉盈盈地去催這永遠也催不完的債?凡此種種,身為老師我們不可能自欺欺人,對問題視而不見,不去處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指責型人格了!


paulingao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吧

第一:就是課件,要充分的備課、練課,做最充分的準備,儘可能多的進行試講,這樣才會應對在真正上課時遇到的問題。

第二,就是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要講不同的內容,要了解你上課的學生。比如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會差一些,要反覆地不斷地進行基礎訓練。

第三,針對遇到的情況,要進行課件的修改,要與有經驗的老師進行請教,再反覆教研。完成教學的螺旋式上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管孩子多淘氣、課件多困難,只要有那顆教書育人之心,一切為了孩子,站在家長角度去思考問題,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做教育的翟老師


1.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研氛圍不濃。

絕大部分學科都做到了專職專任, 近年來還有部分新教師含校聘教師入職,個別教師的不專業導致了教研水平和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從整體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是當務之急。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角色轉變遲緩,教學效率不高。

目前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學圍繞教轉,教師還是課堂的主宰者,基本上還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思維。

3.過於注重培優,而忽視輔差。

為了多出成績,出好成績,大多數教師沒有真正做到關注全體,而是過於偏重對優秀生的培養,忽視了對臨界生和學困生的輔導,從而導致了優生更優,而差生更差,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現象。

4.學生方面

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被動,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打工子女,家長對學習不夠重視,家庭的學習氛圍不濃,導致這些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習慣於“強迫性學習”,沒有切實有效地學習方法。

(二)課改方面

一是教師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中尚未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大多教師還是比較喜歡“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多關注的是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上課時不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做到“關注每一個。” 學生思考少、發言少、討論少,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參與度不高。

二是教師思想觀念滯後,對課堂教學改革認識不足,存在牴觸情緒和質疑想法。 教師觀念滯後,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缺少敏銳的思維、缺少敢為人先的勇氣,這確實是阻礙學校教學改革進行、教學質量提高、制約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三是教師對教學研究和對教育科研的認識不足。有的教師抱著“要我參加”的應付態度,缺少相互交流與合作,還沒有發揮出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同時許多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和功能還沒有足夠的認識,缺乏教科研意識。


胡建烏托邦


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的學生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內容及主動獲取的信息量是過去若干時代所無法企及的。即教育的大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是你不講他就沒有聽說過,而是他知道的比老師知道的還要新穎和鮮活。所以,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但當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鑽進知識教學的死衚衕裡出不來。我們經常建議老師不要滿堂灌,就是提醒老師鑽進知識教學的死衚衕。究其原因,就是老師的觀念太陳舊,備課時找到大量知識性內容,到了課堂哪一條都重要,哪一條都捨不得扔。久而久之,老師灌得順手,認為效率高,效果好,學生也習慣了,家長也認同了,分數高,能升學,問題好像也就不是問題了。這就是所謂的以考定教。二是老師總希望一種方法可以教會全班所有人,於是習慣性讓優生在前面等一等,還要批評跑得慢的怎麼不努力等等。美其名曰叫抓兩頭促中間。前者造成學生不積極思考,等著老師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造性,沒有創新和創造意識,將來只能聽命做事。而後者呢?嚴重背離因材施教原則,讓三分之二學生等三分之一學生,方便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長期這樣教學,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培養不出差異化人才,大家都平平庸庸,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何以解憂?老師一定要站在管理學的高度把握教,把學生的差異當做資源,認可和鼓勵學生髮展不平衡,讓會的教不會的,這樣會做的變成會講了,能力提升了;把不會做的教會了,知識環節打通了,自信心提高了。這樣的心態看學生,他們每個人都是對的狀態,讓每個學生都在進步,都在成長。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最後一句話,教育者最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反思,我們自己還在成長嗎?我們自己還在進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