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提起马鲁姆火山,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这座火山却是地球上最危险的活火山之一。2017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区大奖得主、国家地理中文网签约摄影师宋刚,成功深入马鲁姆火山口,站在熔岩湖边,带来来自这座活火山内部最最炽热的画面。同时他也成为抵达马鲁姆火山底部400米深度的第一个中国人。

撰文、摄影:宋刚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的小团队终于抵达南太平洋的岛国瓦努阿图。关于瓦国的形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地之母在一次火山喷发中把她藏于海底的珍珠抛出海面,散落在南太平洋上,“珍珠”形成数十个大大小小岛屿。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图为一座非常古老的休眠火山,已经被绿色的植被所覆盖。

而这个传说,如果用严谨的地质学来解释,就是这个群岛国家恰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大洋洲板块的撞击带上,一系列火山爆发形成了这些岛屿,将它们从深深的海底推出海面。即使现在,这个火山堆起的国家,仍有7座活火山在喷云吐雾。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而由“珍珠”变成的其中一个火山岛,

就是“黑岛”——

安布里姆。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瓦努阿图共和国中部岛屿安布里姆岛,又被称为“黑岛”,火山活动频繁,整个岛屿都被厚厚的黑色火山灰覆盖。沙滩是黑沙滩,山麓是黑沙漠,连天空都因为羽状火山灰上升变成奇异的灰黑色。在安布里姆岛的热带雨林腹地,生活着原始的土著居民,他们以传统舞蹈、木雕和火山石艺术品吸引着外来者的目光。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黑天黑岛黑沙漠”,

在一片黑茫茫的围拢下,

中间的马鲁姆火山疯狂涌动。

我决定去下到火山中心的边缘,

从火山口向下400米。

此举未免疯狂,

但不同于探险者的狂热,

当地土著对马鲁姆火山却敬而远之。

在我们眼中,

火山口似乎与“地狱”相连,

而当地土著却把马鲁姆火山口称为——

“天堂之门”。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傍晚时分,粉色的烟尘从马鲁姆火山口蒸腾而上,好像一团巨大的粉色棉花糖,这是火山口内剧烈翻滚的熔岩湖发出红光并在烟尘中散射的结果。左上角是我们的露营地,与巨大的火山口对比鲜明。

马鲁姆火山最近一次爆发是2012年,在火山口向下400米深的底部是一个翻滚的熔岩湖。也是这次我要去探索的最终目的地。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小飞机降落在位于岛屿边缘的简易机场,距离马鲁姆火山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一行人稍作休整,开始了向着火山腹地的徒步攀登。沿着火山灰海滩,走进茂密的热带雨林,翻过一座座山丘与沟壑。随着海拔的逐步爬升,植被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茂密的雨林逐渐变成低矮的灌木,又逐渐变成齐膝的草场,然后又变成点缀于黑色背景上翠绿的苔藓。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火山冒出的烟尘遮天蔽日

5个多小时后,

最终接近火山口,

眼前犹如混沌未开的史前世界,

一片蛮荒,寸草不生。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火山周边的世界犹如异星

在火山口边的露营地我见到了这次绳降火山的向导——加拿大探险家乔治·康尼罗斯。乔治性格爽朗,精力充沛,刚一见面,他就把我带到马鲁姆火山口的边缘,指向下方说:

“这就是你来这里的原因。”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夜晚的马鲁姆火山口在红色烟尘的中如梦似幻

我将身体微微探出,

望向几百米深火山口内,

红色光辉映在我脸上,

霎时间是扑面而来的灼热。

火山低沉咆哮声,

烟云滚滚下是忽隐忽现的熔岩湖。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如果,如果,

当我进行绳降的时候,

恰好火山爆发怎么办?

尽管那种情况万中无一,

但只要成真一次,

便是有一万条命都无法生还的绝对危难。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站在火山口边缘,听着岩浆翻滚的声音,我确认自己已经来到了“地狱”入口。

过于惊骇的景象让我感觉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实,甚至感觉有一点点眩晕。那个巨大的火山口和下面汹涌翻滚的熔岩让我无法将视线移开,仿佛有魔力把我吸向它。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空气中弥漫二氧化硫腐蚀性的辛辣味道,所有人都默默戴上防毒面具。除了探险者,这里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临时火山营地仅建在距离火山口50米,风从营地方向吹来,最大程度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影响,我们在火山口的临时营地搭好帐篷,正式开始为期10天的火山探险之旅。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我们的临时营地,虽然简易却非常实用。

火山气候是一个特殊的气候体,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气体夹带着大量的火山灰,结合海上吹来的湿润空气,十分容易形成云、雨。外加活火山不断散发的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以及硫化氢,跟积雨云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酸雨。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因火山气候影响,在安布里姆岛,一年只有30多天是晴朗天气。我们到达的当晚,火山口周围便开始狂风暴雨。接下来的几天,雨水不断,火山口总是被蒸腾上来的的浓雾包裹,看不见马鲁姆的真容。我要想

下降相当于帝国大厦的高度、到达火山底部、拍摄后再返回营地,需要至少大半天的时间。但雨水时大时小,却始终没有放晴的迹象。

我当时只能窝在低矮的帐篷里,看着雨不停地下,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内心也很焦急。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下降前我和乔治正在整理装备

老天爷终于没有辜负我们的耐心,仅在预定离开日期的前一天下午,给我开了一个窗口。时间有限,我决定直接下降。考虑到安全问题,乔治决定与我一起行动。在乔治的陪同下,我带着装备包和摄影器材从火山口边向下绳降。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由于下降器中进入了很多火山灰,变得摩擦力过大,我正在尝试清除。

随着深度的增加,熔岩翻滚的声音开始震耳欲聋,热量从背后炙烤着身体,红色的火光随即笼罩而来。我回头看了一眼,马鲁姆在咆哮,熔岩湖在沸腾,并向空中抛洒着红色浪花。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我和乔治在下降过程中,熔岩湖从身后传来隆隆闷响。

我们下降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底部,眼前是一片由塌方形成的岩石陡坡,我开始手脚并用,爬过无数的巨型岩石,终于来到熔岩湖边。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我们抵达了位于100米深的一处小平台

在距离熔岩十多米处就已经非常热了,在这里,人的体表感知温度大概有70多度,没有隔热服的保护,坚持不到10秒钟就得转个身。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抵达火山口底部,在熔岩的炙烤下,我不得不退避三舍。

我感觉自己的脸贴着巨大的烤肉炉子,

一面熟了就得赶紧翻面烤——

不然立刻就得糊了。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熔岩湖边缘的结构并不稳定,经常发生坍塌,外形也在经常变化。

完成了探险与拍摄工作,已是夜幕降临之时,我和乔治开始返程。一片一片的红光裹挟着热浪不断地从我们后背袭来。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我的搭档探险家乔治,在接近底部的400米深度,出神望着熔岩湖。

而在到达火山口边缘的时候,

有一群当地特有的飞蛾飞过,

它们飞向红光闪耀的火山口中,

丝毫不畏惧葬身火海。

站在“地狱”边缘的第一个中国人

此时我好像明白了,

人太渺小,

与火山或其他自然伟力相比,

我们与蛾子,

没什么区别。

但“飞蛾扑火”可能正是探险的意义所在,我想那些历史上的航海家,探险家,宇航员,也知道前方未知、充满危险,甚至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但依旧奋不顾身投身其中,这就是探险的精神所在吧。也正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能不断的发现世界,发现自我,才有了人类今天的文明,并不断进步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