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躲避病毒時,你還可以做這5件有意義的事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保護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待在家中,自我隔離。

對那些本來就很宅,一個星期不下樓都心無波瀾的人來說,這很簡單。

在家一時爽,一直在家一直爽。

但對那些性格外向,平時喜歡呼朋喚友,或者喜歡戶外的人來說,長時間呆在家中,可能會像坐牢一樣煎熬。

很顯然,這不是他們習慣的生活節奏。

面對這種情況,該怎樣調整自己呢?

其實,不管是挫折也好,災難也罷,當你原有的生活狀態突然被改變時,不可避免會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抗拒它。

為什麼我要經歷這些?這太不公平了!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心態就會變得越來越煩躁,在家的日子顯然不會好受。

當然,我們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接納它,然後看一看,在這種緩慢的生活節奏中,自己可以做哪些讓自己感到充實的事。

那麼,宅在家中,除了吃飯、睡覺,客廳陽臺一日遊外,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呢?

1. 健身

在家待久了,睡眠過多,作息不規律,很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精神不振。

要避免這種情況,可以每天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健身。

健身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瑜伽,也可以是俯臥撐、深蹲、平板支撐等。

總之,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鍛鍊就好。

最好固定一個時間,每天去做,這樣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重新變得有規律。

健身完後你會發現,那個自信樂觀、精力滿滿的自己又回來了。

2. 讀一本書

往常的時候,因為生活節奏很快,我們更習慣的是碎片化閱讀。

吃飯的時候、坐公交地鐵的時候、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我們會刷刷手機,看看自己想看的資訊。

碎片化閱讀有很多優點,比如簡單、快捷,接受的信息量很大。

但它也有不少缺點,比如缺乏深度的思考,讓人變得越來越浮躁。

而利用假期的時間,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就可以彌補碎片化閱讀的這種不足。

書的選擇類型,可以是小說,可以是心理類的書,也可以其他專業的書籍,總之,按照你自己的喜好選擇即可。

但不管什麼書,最好是那種能讓你深度思考,讓你有所成長的書。

這樣,讀書才可以真正為你的心靈提供營養。

3. 陪伴家人

對於這點,有的人可能感覺有點奇怪。

待在家裡,不就是在陪伴家人嗎?

其實,對於陪伴,我們經常有一種誤解,認為在一起就是陪伴。

從形式上看,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們覺察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就會發現不少問題。

和家人在一起時,我們要麼默默的吃飯,要麼各忙各的,你玩你的手機,我看我的電視,缺少一種真正的互動和交流。

其實真正的陪伴,除了身處一室,更重要的是共同做一些事情,感受同樣的感受,有心靈上的交流。

和父母在一起時,可以聊一些小時候的趣事,重溫過去的美好的時光。

和愛人在一起時,可以一起收拾家務,一起做一桌豐盛的飯菜,還可以聊一些彼此感興趣的話題。

和孩子在一起時,可以做一些好玩的遊戲,或一起拍一些有趣的視頻。

當你能夠每天花一點時間,和自己的家人全身心地做一些事情時,就可以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讓家裡充滿愛的氛圍。

可以說,這才是陪伴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4. 手寫日記

寫日記本質上是一種表達性寫作,長期堅持的話顯著緩解壓力和焦慮,具有心理療愈的作用。

寫日記時,我們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深處,展開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由此,你可以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寧靜感,一種思想和自我意識的覺醒。

手寫日記可以讓我們反思、探索自己對人生重要事物的想法和情緒。

這樣,你更能覺察自己的感受,釋放負面情緒,專注於積極向上的想法。

更重要的,通過每天一點的記錄、梳理和思考,可以為我們積累各種寶貴的生活經驗。

這對我們將來的生活,會非常有指導的價值。

5. 為新一年的生活,制定一個小目標

前首富王先生說過,要給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標。

目標真的很重要。

沒有目標時,生活帶給你的更多是壓力;而有目標時,生活帶給你的更多就會是動力。

雖然我們不必把一個億當成自己的目標,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一年自己要達成的心願,也是很有必要的事。

當然,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不僅取決於你的期望,還取決於你的現狀,你擁有的資源,以及當下和接下來的形勢。

梳理清楚這些,是需要一點時間來系統思考的。

而過年這段時間,恰恰為我們規劃自己目標提供契機。

有遠見的人,不會浪費這麼好的時光。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況,宅在家裡的時候,你還可以做其它很多有趣,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總之還是那句話:

重要的並不是生活給予我們什麼,而是我們能把這些遭遇轉化成什麼。

面對這個超長的假期,你可以刷抖音,打遊戲,像打發無聊一樣把它打發掉。

也可以做很多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益的事,把它當成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的契機。

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