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西漢的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時年54歲的

王莽,如願以償地竊取了漢朝的大權,由“假皇帝”成為了真皇帝,代漢建“新”。改長安為“常安”,改元為“始建國”。由此,奏響了這位皇帝的十四年封建統治的進行曲。

王莽稱帝后,對漢朝原來的政治、經濟、入口等多種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王莽改制”。王莽在經濟上改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幣制改革。王莽在未當皇帝前的攝政時期,就對幣制進行過一次改革;代漢建新後,又先後進行過三次,前後總共進行過四次幣制改革。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王莽的第一次改革幣制,是在西漢的居攝二年(7年)五月。據《漢食貨志》:“王莽居攝,變漢制更造大錢。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泉五十。”新造的大泉五十,稱為“大錢”,與五銖錢並行流通,一枚當五銖錢五十枚使用。大錢重十二銖,重量為五銖錢的兩倍多一些,可王莽卻要讓老百姓拿五十枚五銖錢向官家兌換一枚大錢,這顯然是在盤剝老百姓的脂膏。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這還不算什麼,更瘋狂的是,這位當時集宰衡、太傅、大司馬官為於一身的代理皇帝,還是覺得盤剝老百姓的力度不夠大。於是,接著又鑄造了三種更大面值的貨幣——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國寶金匱直萬。三種錢分別當五銖錢的五百枚、五千枚、一萬枚使用。其中,國寶金匱直萬,有錢幣學者認為,該錢當時只是試鑄,並未流通。由於貨幣的貶值,民間開始使用黃金做交易。此刻的王莽,為了迫使百姓接受新的大額虛值錢幣,下達了禁止黃金在民間流通的命令。然而,最後由於朝廷上下,特別是全國老百姓的強烈抵制,王莽的第一次幣制改革以失敗而告終。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王莽稱帝兩年後,進行了第二次幣制改革。第一次幣制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虛值的大錢和五銖錢的兌換不成比例的問題。但是,此時的王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只是廢除了兩種刀幣,廢除了五銖錢。這次幣改,他鑄造了一類系列

小錢,書文分別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加上第一次幣改時鑄造的大泉五十,共計六種,被稱為“六泉”。這次幣制改革以後,由於新鑄的“六泉”中的么、幼、中四泉和大泉五十,還是和原來的五銖錢的比值相差很大,民間就有許多人,毀掉小錢重鑄大錢,把原來藏匿起來的五銖錢和新發行的小泉直一錢,回爐重鑄。其結果是,市場無“零鈔”,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交易。這樣,幣制改革再次失敗。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在第二次改革的一年後(10年),王莽又進行了第三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王莽改銅錢為“寶貨”,具體劃分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所謂“五物”,是指貨幣的材質是五種,即金、銀、銅、龜、貝。“六名”是指六種貨幣的的規格,即金貨、銀貨、龜貨、貝貨、貨泉、布泉。“二十八品”,是指把寶貨按照等級,細分為二十八個小類,即金貨一品,銀貨二品,龜貨四品,貝貨五品,貨泉六品,布貨十品......。總共是二十八種樣式。這次貨幣的改革,同樣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面對如此版別繁多、換算複雜的貨幣,老百姓在市場交易中,計算、換算起來十分困難。由此引發了市場交易的混亂。這樣,第三次幣制改革,在百姓的一片反對聲中,宣佈終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貨幣制度改革之舟仍在繼續進行。公元十四年,王莽開始了他的第四次幣改,也是王莽的最後一次幣制改革。此次改革,王莽取消了原有的大、小兩種錢幣,發行了貨布貨泉兩種新幣。

新鑄的貨布,重二十五銖,值貨泉二十五枚。

新鑄的貨泉,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王莽天鳳元年,罷大小錢,改做貨泉。徑一寸,重五銖。文右曰貨,左曰泉,枚值一。”就是說,用二十五枚貨泉,兌換一枚貨布。貨泉中,除了普通形制的以外,還有傳形、餅錢、合背等幾種。順便提一下,東漢光武建武初年,光武帝劉秀也曾鑄造過“貨泉”。但因為和莽錢貨泉形制相同,所以,後世所見的貨泉,已經難以分辨是東漢錢,還是新莽錢了。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下面,我們通過一枚貨泉的實物,進一步瞭解、欣賞下該類莽錢的形制和特點: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四次幣改失敗,卻為後世留下了精美的錢幣——新莽“貨泉”賞析

先看參數:徑寬:23.5mm;穿口:7.5mm;厚度:2.2mm;重量:2.81克。

該錢面文的“貨”、“泉”二字,為懸針篆書。“泉”字中豎斷開,成為後世鑑定帶有“泉”字貨幣是否為莽泉的一個重要標準——即凡是“泉”字中豎斷開者,即為莽泉;否則,即為其它朝代所鑄。二字的筆劃,彷彿懸針,細而剛直,筆劃收筆之鋒,細若針尖。二字字型秀美。“貨”字形如剛出浴的美女,身姿曼妙,手臂微曲,兩條細腿伸開,腰部豐腴。漢代的審美,是多元的,胖瘦皆可為美。典型的例子是,體態輕盈的趙飛燕深得漢成帝的寵愛,而“弱骨豐肌”趙合德,也同樣受到這位皇帝的愛憐。該錢的書文,不知出自哪位大書法家之手,備受後人的推崇和稱道。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恢復帝位後,繼續把貨泉做為法定的流通貨幣。使用時間,長達16年之久。究其原因,一是“泉”字拆開,為“白”、“水”二字;“貨”字(繁體字)拆開,字形近似“真人”。合起來,為“白水真人”,正好與劉秀的籍貫白水鄉相合(注:為漢時的南陽郡春陵白水鄉)。二是該錢的錢文秀美,“貨”字貌若美女,形體畢現。因此,貨泉才被光武帝才沿用了這麼長的時間。

這枚貨泉實物,當為王莽的第四次次幣改的初期所鑄,除了文字秀美外,作工也十分精緻。內、外郭規整,地章平整,穿口齊整。

普通版別的光背貨泉,傳世較多。而一些特殊形制的則稀有,比如傳形、合背、餅錢這三種。

王莽改制的失敗,其中就包括幣制改革的失敗。但這位大膽革新的政治家,改革的精神可嘉。由於四次的幣制改革,多次地鼓鑄錢幣,為後世流傳下了一些精美而稀有的貨幣。如古錢幣中的“五十名珍”,就有莽幣的壯泉四十、國寶金匱直萬、大泉五千三種上榜。

古玩市場上發現的莽幣偽品,以六泉、十布為最多。購買者在入手時,還需加以仔細辨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