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损失多少?若换成日军来打,结果又如何?

穆学国


在这场战役,德军伤亡被俘84万人,苏军损失110万以上。苏军的损失还包括4300辆坦克和2700多架飞机。

我们以诺门坎战役例子,苏军消耗的炮弹就有31000吨,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反攻阶段的弹药消耗是8万吨。可见,在诺门坎战役,实际火力强度是超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毕竟在诺门坎战场日军主力就是一个第23师团,而在斯大林格勒德军数量达到百万级别。

在诺门坎战役,苏军损失207架战机,397辆坦克装甲车辆,分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损失的十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在斯大林格勒城区防御的苏军包括16个师,还有400辆坦克和2200门火炮和迫击炮。在大反攻阶段,则出动了3个方面军进行进攻。

如果日本陆军要取得斯大林格勒巷战胜利,就必须集中日本炮兵主力。以1942年,关东军实力来看,包括16个师团,1025架战机,除了师团直属的16个炮兵联队以外,还有12个独立炮兵联队和35个独立炮兵大队。

从理论上来说,在诺门坎,日军以第23师团为主力的2万多人,可以挡住苏军4个师又7个旅打了4个月。现在增加到16个主力师团,再把所有关东军炮兵单位和弹药都送上去,实力其实增加了几十倍以上。

以这样的力量对付在斯大林格勒城区的16个苏联师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但是,苏军大反攻阶段,出动了100多万大军,13500门火炮和迫击炮,还有100多个火箭炮连,包括4个坦克军,3个机械化军的大规模反攻。

同时联系到日军后勤运输能力弱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最好结果,就算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市区。也会被苏军反攻部队切断后勤线,形成合围,日军耗尽随身携带的弹药和粮食以后,除了投降或者死,也没有什么出路了。


深度军事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都损失惨重,如果由日本关东军来打的话,那么整个过程会更加激烈。

苏德战争中,德军和苏军之间爆发了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被称为三大战役。这三个战役里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转折之战,德军在莫斯科战败后,他们可以用天气问题来抚慰官兵们的自信心,可是斯大林格勒再败给苏军,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抚慰前线官兵们了。

账面上,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共损失兵力150万、坦克3500辆、火炮12000门以及飞机3000架,实际上德军最大的损失是军队的士气。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胜利让部队官兵认为己方可以战胜一切对手,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击毁,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动摇起来,这也是他们后期不断失败的根源,这部分损失的价值无法估量。苏联的损失也不少,伤亡169万人,可是他们的损失让他们在战场上夺回了主动权,后面的库尔斯克会战更是让德军的精锐机械部队损失惨重,相对来说,他们付出的代价还是为他们换来了可观的回报。

希特勒曾经希望日本能够派兵进入苏联,日军从远东地区向苏联腹地进攻,然后与德军共同东西夹击苏联。如果日本能够如希特勒希望的那样,派出他们的关东军的话,那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真的可能交由日本关东军。1942年,关东军的人数达到顶峰的120万,31个步兵师、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关东军的坦克旅团和航空军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是能够起到作用,那么德军也不会战败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巷战为主,坦克在城市小巷内无法自由推进,它们很容易成为苏军突击小分队的攻击目标。苏军的突击小分队由强击队、增援队和预备队组成,每个突击队中的增援队都携带了反坦克火箭、迫击炮和炸药,这些对付德国坦克都可以,对付日本坦克的话,那就更没问题了。二战的时候,日本的坦克主要是97式坦克,装甲厚度才25毫米,简直就是一堆脆皮,起到作用前就会被炸毁。斯大林格勒战役上,德军的轰击机之所以失去作用,那是因为苏军采取了非常聪明的作战方式。崔可夫命令他的第64集团军把阵地设置在接近德军的地方,两军之间的距离常常不超过30米,德国的轰炸机无法确保不错伤己方部队,因此他们不敢对地面进行大面积轰炸。如果是关东军到了斯大林格勒,那么他们的2个航空军估计也不会对地面进行大面积轰炸,否则日军也逃不过炸弹的波及。

关东军120万的总兵力不算多,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投入了300万人,日军对苏军基本是1比2。德军输给苏联,很大程度是因为苏联官兵的顽强抵抗,苏军士兵在子弹打光后会和德军进行肉搏战,这让德军有点不知所措。关东军是否能够攻占斯大林格勒,关键也是要看他们的步兵作战能力,日本人与德国人不同,他们喜欢刺刀战,这会给苏军造成很大的伤亡。虽然苏军的伤亡会很大,但是不能低估他们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更何况斯大林已经颁布了“227号”命令,苏军士兵只要后退,那么全家都会受到牵连。苏联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常常直到战死,手里还是紧紧地握着钢枪。日本人不怕刺刀战,但是他们怕不要命的打法,我们在八年抗战中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关东军的步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会与苏军进行大量的刺刀肉搏战,战争会相当激烈,但是他们根本无法战胜苏军,最后他们会和德军一样,兵败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主要是以巷战为主,交战双方常常要进行近距离肉搏战,喜欢刺刀战的关东军肯定很喜欢这样的战场,可是他们真的无法打败苏联人,苏联人身上有他们无法征服的卫国之心。


梓蕤


您好!我是迷彩派的小编。斯大林格勒战轴心国共损失84.1万人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而苏联共损失112.9万人,4341辆坦克,5728门火炮及迫击炮,2769架作战飞机。

对于换成日军来打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从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和苏军的交手来看,日军损失的19000人当中62.7%都是苏军的炮击造成的。苏联炮兵在主要战斗中进行了全覆盖炮轰,在地面上,苏军的几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也在肆虐着这些日本步兵。虽然日军有着良好的野战工事作业能力。但在苏军坦克来回冲杀的情况下,日军只能使用步机枪和掷弹筒杀伤苏军步兵,而这样的机会其实并不会很多。

那么如果换成日军在斯大林格勒对战苏军,其阵亡比例应该会大大超过德军。但是由于核心战役是巷战,苏军在近战中也会付出更巨大的伤亡。不过以两军装备和战术的巨大差距,尤其是苏军将无可争议的获得制空权来说,日军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将是一场惨败。以上只是小编的个人看法,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指教。如果有朋友愿意与小编交流,请您点赞评论。欢迎您关注迷彩派,我们将与您共同关注军事话题。


迷彩派军事


林格勒战役双方的损失:德军损失7800门火炮迫击炮,1200辆坦克,2000架飞机,1500辆军用卡车,伤亡80多万。苏军损失13280门火炮迫击炮,2100辆坦克,2665架飞机,3400辆军用卡车,伤亡110多万!

斯大林格勒战役换成日军来打,日军也会惨败的。日军和苏军分别于1938年和1939年在张鼓峰和诺门罕地区交战两次!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日军被打败。1939年诺门坎交战双方的兵力装备,日军和伪满军约7.5万人,500门火炮迫击炮,182辆坦克,300架飞机。苏蒙军5.7万人,542门火炮迫击炮,498辆坦克,515架飞机。苏联在朱可夫将军指挥下战胜日军。

从诺门罕战役装备来看,苏军无论是坦克飞机数量远多于日本,性能也优于日本。1942年苏军,无论是飞机还是坦克数量和质量均比日军高了几个档次,日军的零式战斗机,还有日军的那小个子坦克,苏军坦克可以一炮把日军坦克打到零件状态,1939年的日军关东军那么强悍,都被苏军打败了。但到了1942年日军关东军好多被调到太平洋战场,兵员战斗力很差,所以既使1942年换日军打斯大林格勒照样失败。


关关8188


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时间长达199天,而且作战地域和规模都非常大,具体的伤亡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的统计,一般得到认可的数据是,德军损失85万人,包括被俘的9万人;苏军伤亡在110万人左右。无论如何,德军确确实实有1个步兵集团军和4个联军集团军退出了作战序列,这在德军作战史上是第一次。

至于说换成日军来打这次战役,恐怕早就被苏军合围歼灭了。日本陆军在机械化作战能力上比苏军都差许多,更不用和德军相比了,日军根本不具备机动作战的能力,而斯大林格勒基本上都是在野战工事中作战,甚至直接在野外进行坦克战,日军的坦克基本都是轻型坦克根本无法同苏军的坦克相抗衡,其步兵单位的自动火力也太弱,反坦克能力也不高,很难抵挡住苏军的步坦协同进攻。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的南翼都一直存在着被围歼的危险,多亏德军拥有机动作战的优势才将有限的兵力来回调动应付苏军各处的突破,使得防线虽然薄弱到了极点,却始终保持了完整。如果换作是日军,他们的步兵和坦克部队能够做到像德军那样流畅的机动作战吗?显然不能。


不过有另一种假设可以,那就是将那四个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的联军集团军换成四个日本集团军和原有的德军协同作战,或许真的就可以改变战局了。这四个联军集团军并不担任重大任务,只是负责德军的侧翼掩护问题,这些联军集团军反坦克能力太差,更重要的是训练程度不高,一遇到苏军的坦克就溃逃,还是一溃千里那种类型,都不给德军派兵增援的机会。如果换成日军,日军步兵的训练很好,尤其是武士道的作用擅长死守阵地,只要没有下令撤退,绝对会坚守阵地,在诺门坎战役中就可以证明日军步兵的坚韧性,这样日军就可以大大迟滞苏军的突破速度,为德军预备队的增援赢得时间,只要德军第6集团军不被合围,德军在南翼还是有机会的。


战略论


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损失究竟多大?如果换成日军结果又会如何?按现在的统计来讲斯大林格勒战役自爆发到结束,苏共损失100多万人,而德军则有85万人死于战场。但是这一数据也有着水分,首先德国的伤亡人数仅仅是西方国家的估计,德军并没有公开并且在战争结束后资料也部分损毁,具体的伤亡情况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德国的情况应当比85万人更小一些,毕竟德国并非一国作战,而是联合了当时的仆从国。虽然不多,但仆从国大致也能凑出来10万人。当然至于这10万人主要是用于后勤还是用于战场并不得而知所以这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争论。



斯大林格勒战役周期很长,而且极其惨烈,苏军和德军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场战役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城市的外围双方进行攻守交错,为了抵挡住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苏军在城市的外围构住了多条防线,并也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从战略层面也打乱了希特勒的原有军事部署,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物资。而由于德国准备了装甲师团,所以利用装甲部队撕开了防线的口子斯大林格勒的外围防御战到此结束。接下来战争进入到了城市内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巷战。苏军和德军在这个城市里奋勇拼杀了五个月。双方既有暗访冷枪也有相互刺杀,最终德国被迫撤军。



有很多人会问如果当时这场战争换成日本代替德国那么这场战争的走向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虽然同是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究竟谁更强一些?毫无疑问,德军的实力是最强的,德国在战争之初,拥有极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产值,这些都是日本所不具备的,而且相比于日本德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工业化国家。日本无论从人员的素质设备武器的配备与德军相比,就像是在过家家。日本在整个二战前期打的都是弱国殖民国家。如果偷袭珍珠港不算的话,美国用了三大战役就打得日本翻不了身。但在欧洲战场多少个欧洲强国都被迫臣服于纳粹德国统治之下。



仅剩的最后两个国家英国和苏联如果没有美国的物资援助恐怕纳粹德国就在欧洲成功了。相比于此,日本在多个殖民国家和半殖民国家的纠缠之下就已经难以脱身,由此相比高下立现。同时我们再回到斯大林格勒战场上 前半期是外围的攻防战,攻防战德军之所以能够突破苏军防御进入城市内部主要是装甲部队的突击,日本是完全没有这种实力的。日本如果对苏联发动这场战争,那么恐怕二战在1941年之前就打完了。再加入二战的世界强国当中,我们可以轻易了解到日本的装备都是小而精。实用是实用,但是杀伤力并不高其中有很多武器,例如著名的小钢炮都是在继承张作霖的军工体系并加以利用的换句话说,日军的一部分武器是当时张作霖支持之下建立起来的。只不过被张学良拱手让人。当然,这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而非与交战国相比。



而且日本的装备以及每一个士兵所配备的武器护具都是轻巧,简单,厚度比较薄。在东亚可以称雄称霸,但是在欧洲真的算不了什么。而且当时日本人的体魄也不如欧洲人。短兵相接也占不得便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绝对的实力和体格优势面前,优势也并不大。而且日本自20世纪以来就与俄国人进行了多次战争。即便打胜了,也没有占到半分便宜。而更多的情况之下,不得不忍气吞声。这种心理上的震撼和征服也使得日本,即便与苏联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也显得有些抵触和抗拒。更不用说这场战争能不能赢了。


世界史图鉴


首先咱不说人数方面的差异,斯大林是怎么对战士洗脑的我们了解下吧,所有投降或者被俘虏的都论叛国罪处置这一条就足以让苏军士兵肉身相搏了。叛国罪一人犯罪全家遭殃,就奔这条苏军的每个士兵就将灵魂给了苏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但是事实上德军最损失的是人心,他们开始质疑他们的元首,人心涣散,因此呢希特勒才选择了自杀。不然也是被国内的叛变刺杀。


若换成日军来打,我相信圈圈战旗将永远的在世界强国中倒下,现在的日本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弱小国家。但是希特勒不会自杀,因为他的德军势力尚存,他通过关东军的试探可以作出更详尽的作战计划。那么迎来的时代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希特勒不死,现在的我们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可能淡定的坐在办公室或者教室里面学习和工作。庆幸的是希特勒那一刻的冲动拯救了我们。男人一生难免会有几次冲动,而希特勒的这次直接断送了法西斯国家的希望。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使德军发动了后来的库尔斯克会战作为夺回苏德战场主动权的最后希望,却因此而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此役,苏联红军的损失仍然要超过德军,不同的是德军是被部分整体被消灭,新的部队不经一段时间的熟悉战局形不成战斗力;而苏联红军残存的部队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并且在寒冷的苏联战场德军人员和物资难以补充。


最后尼采觉得战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并没有胜利的一方,只是谁有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之后的失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长久的痛苦,世代相传、不可磨灭。


尼采广寒宫中坐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斯大林格勒战役,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人肉搅拌机。并没有任何夸大其词或者任何夸张的描绘,如果真的设身处地的站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和氛围中,你就会发现一个普通的士兵,只要三天之内没有死,他的军衔就会提高2~3个档次;一个周之内不会死就有可能提高到一个中等将军的官衔上;如果一个月之内不会死,那么这个小兵的影响力将会无法忽视。

事件回顾

斯大林格勒战役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办法详细的给出一个死亡数据,但是他们有一个笼统的数据,那就是双方伤亡总人口大约在200万左右,而苏联给出来的伤亡总人口为1,129,619人,德国给出的伤亡总人口为25万官兵。表面上看这样的数据非常详细非常清晰,但实际上真正的伤亡人数是多少,谁也不晓得。

因为这场战役打的昏天黑地,甚至最后杀红了眼,士兵连杀的对手是谁都不晓得了,除了举起枪和刺刀,连一些个人意识都不存在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一场战争至于投入这么多人吗?一场战争至于损失如此多的人吗?

好像不太至于,毕竟苏联地盘很大,丢失个几百公顷不跟玩儿似的,如果守不住这个地方,那就换个地方接着守,毕竟战略纵深足够大,想退到哪儿就退到哪儿。

不,恰恰相反,斯大林格勒战役因为其位置特殊就决定了这场战役特殊,换句话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的最后一层底线,是德军最后一个突破线。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战败,那么德军的能量将无法想象。同样的道理,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获胜,那么苏联的军事士气上涨程度也无法想象,更重要的是德军消灭苏联的计划通通成为了泡影。

简单来讲的话,这一场战役只有胜负没有输赢,因为胜利的那一方将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战略指挥层面,对整个欧洲包括苏德战场实行一个全面调度,万幸的是苏联赢了,事实上也必须是苏联赢,苏联也只能赢。

这场战役打到最后,甚至连一些战役的技巧都没有了,通通就是把人往上面推,死了一个排,再搞一个排;死了一个师,接着再往上丢一个师;一个军死亡了,死光了,那么就接着再扔过一个军来接着打,战争没有任何喘息处,甚至也不知道有多少枪炮因为长时间的来回操作而内部炸裂。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杀红了眼的战争,甭管苏斯大林格勒战役换成哪一方来,也甭管是日本和苏联的或者苏联和德国打,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便是苏联获胜。

因为此时的苏联已经杀红了眼,而且这场战争只能让他们赢,绝对不可以输,一旦输掉国家都没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有足够的人口储备。

当然,苏联的统治者也必须足够的强硬,否则的话一切都是虚妄之谈。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德军伤亡一览表:

西方国家估计:

750,000人死亡或受伤

91,000人被俘

飞机:900架

(包括274架运输机及165架被当作运输机的轰炸机)

总共: 841,000人伤亡

西方估计苏联损失:

城市内:

~700 000人死亡或受伤,

超过2,000门火炮及迫击炮,

超过1,000辆坦克,

超过1,400架飞机,

~113,000人被俘,

总共:1,500,000人,

苏联方公布损失伤亡一览表:

478,741人死亡或失踪

650,878人受伤及染病

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

4,341辆坦克

15,728门火炮及迫击炮

2,769架作战飞机

总共: 1,129,619人伤亡。

日本在二战时期,综合国力与苏德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可比,日本能拿出手的军种,只有海军。但苏德的交战地点是在陆地,海军根本派不上用场。所以不管日本对苏德任何一方开战,日本必输无疑。





王春来342


一般认为,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损失84万余人,而苏军则损失了112.9万余人。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德军的伤亡数字只是西方国家的估计值,其准确性也一直存在着争议。另外,德军的伤亡数字中还包括了仆从国军队的伤亡,所以德军的实际伤亡人数要小于84万。比如,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除了德国士兵外,还有数万西维人、罗马尼亚人以及意大利人。因此,对于德军的真实伤亡人数,军事历史届一直存在着争论。



斯大林格勒战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外围战役,第二阶段则是巷战阶段。为了抵挡德军的进攻,苏军在城市外围构筑了内外两道防线,然而这两道防线都未能挡住德军前进的脚步。8月30日,内环防御圈被第4装甲集团军撕碎,苏军被迫撤入斯大林格勒的城郊,于是激烈的巷战就此展开。德军的伤亡主要出现在巷战阶段,这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况最激烈的一个阶段,苏德双方在城市废墟上整整鏖战了五个月。那么如果将德军换成日军,日军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第一阶段,日军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德军能够轻而易举地撕碎苏军的两道防线,完全得益于装甲优势,而这个方面恰恰是日军的短板。日军坦克的装甲厚度还不及苏军的一半,其机械化水平更不敢让人恭维。仅以坦克数量为例,从39年到45年,日本坦克的总产量还不足5000,这与苏德的坦克数量相差甚远。如果日军与苏军在欧洲战场相遇,以日军的实力不但不能攻破苏军的防线,自己甚至都会被胖揍,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巷战。另一方面,日军的战术指挥思想相当陈旧,经常会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而这也会制约日军“水平的发挥”。

如果日军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交战,战局又会如何发展呢?毕竟坦克不太适合于巷战,所以进入城市后苏军的装甲优势会有所削弱。不过即便如此,日军也不会占到丝毫的便宜。巷战一般以短柄相接为主,而这是冲锋枪、狙击枪以及机枪的天下。在波波沙密集的火力面前,鬼子端着三八大盖去打巷战,恐怕只会给苏军送人头。巷战拼的是火力,而像日军这种既没有冲锋枪又没有装备过多机枪的军队,在火力上就已经输了一筹,所以日军除了被揍也不会有别的结局。


了解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