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带砺:我们阵亡两千,日军也死好几百,几个月没人敢走那条道


山河带砺:我们阵亡两千,日军也死好几百,几个月没人敢走那条道

郭会民:九十一岁

籍 贯:河南偃师

番 号: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

职 别:无阶

记 录:袁慧敏、游子、伊洛狼等


郭老祖父以前在西安杨虎城绥靖公署工作,因祖父身体不好,郭老父亲就在西安伺候爷爷。因此父亲认识了绥靖公署秘书长李百川。


1942年李百川任第四集团军司令部秘书长,孙蔚如任总司令,司令部在村里驻扎时遇上河南灾荒,大家都没饭吃,村里好多人当兵去部队混饭吃。我年龄小,只有12岁,娃娃兵,人家不要,但是个子大,就留下在司令部译电科当勤务兵打杂。后来找秘书长李百川,又调到他跟前给他当勤务兵。


这个部队是杨虎城的,过去在西安就没有出过关,中日战争开打后,这个部队就调出来,部队基本上都是陕西人。


在巩县和义沟打仗,在汜水、虎牢关打仗,还在卢氏官道口打过。


中条山战役我没参加,但是听说孔从周在中条山作战时候一夜头发就白,压力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别说当个团长,就是当个师长也是在第一线。


我年纪小,在那个时候来说那就不可能去战斗,1945年时候我才15岁。


你们问我到过哪些地方?


到过巩县和卢氏县,在卢氏一年多,抗战胜利前以后孙蔚如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去了湖北恩施,我们没去。他走了以后,司令部留在西安一直到老日投降,胜利后我从西安回家,不再去部队。


您这些长官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山河带砺:我们阵亡两千,日军也死好几百,几个月没人敢走那条道

孙蔚如(右)


山河带砺:我们阵亡两千,日军也死好几百,几个月没人敢走那条道

孙蔚如将军


老人沉思着说,孙蔚如确实相当不简单啊,我在那儿看见司令部几个大官经常黑夜白天研究作战不睡觉,我特别佩服李振西师长。卢氏打过好几此战斗呢,一个是虎牢关战斗,一个是卢氏官道口战斗。


孙蔚如给他下命令,说老日从灵宝下来打卢氏,明天早上拂晓到达官道口……李振西部队是守卢氏县城的,那一晚上情况紧急,李振西亲自连夜率部堵截,县城离官道口有九十里啊,部队赶到官道口天刚刚蒙蒙亮,一到那儿就跟日本人遭遇,双方立即怼上了,肉搏战拼刺刀,一个战斗下来,我们死了将近二千多弟兄,挖了三个大坑埋,日本人也死好几百,那一条路几个月没有走人,冤魂不散,都害怕。


解放后我跟孙蔚如和李百川见过面,记得1955年在咸阳桥梁大修,我当临时工,在剧院看戏时见到一个司令长官部同事,他说孙先生在西安啊,这李先生也在西安啊,你不知道?我说不知道啊,他给我说了联系方式,我跑了一趟西安去见李先生,见孙司令。孙司令解放后是陕西副省长,当了四年。李百川是陕西省省政府秘书长,也当了四年。


山河带砺:我们阵亡两千,日军也死好几百,几个月没人敢走那条道

李振华


拍照时,我说爷爷敬个军礼吧,爷爷说,那敬军礼都有尺寸嘞,这个手出来要45°C,这两个指头夹住帽檐,手和肘部要45度的曲线,说着,李老敬了一个非常帅气的军礼。


李振华:1917—2016

籍 贯:河南伊滨

部 别:青年军二〇六师副营长

职 级:步兵少校


李振华,属蛇。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发出动员令全民对敌抗战。我那时在洛阳上学,年底的时候,被各种口号激励去当兵,因为有文化,在豫西师管区任补充团里当司务长,第几连忘记。


司令是湖南人陈士虎,黄埔生。1938年,我经过机枪训练教程之后,分配到陆军第五十九军三八师一、一三旅二二五团三营机枪连任少尉排长。司令是张自忠,师长是黄维纲。经常可以见到师长,为啥师长经常见,在湖北长官不官僚,你在操场上,师长去了还问你话。”


后参加湖北钟祥县洋梓镇官桥镇京山战役,我率领全排士兵与日军数次血肉相拼争夺官桥据点。李老说:“那要说国民党不打仗,这话不对。哎呀,部队打得可怜着嘞,一个连打垮了,一连编成一个排接着打,一个排打光了,整理成一个班继续打,我们那次连长阵亡、排长阵亡,还有一个排长负伤,把我这司务长调去当排长接着打,那人死得惨嘞……说国民党不打日本,那是冤枉,部队都是死拼啊!”


1940年,李老考入上黄埔军校汉中一分校第十七期十九总队四大队十八区队。毕业证509#,党证:军隶字002883。


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十四军八十五师二五四团九连任中尉代连长,一九四四年参加洛阳保卫战龙门山外围战,与日军精锐部队在龙门山杨沟寨阵地展开拉锯战,日军晚上坦克开路,艰苦战斗占据了杨沟寨附近一处山头,从而控制了制高点,守军随即反攻,先后六次反击,山头多次易手,战斗持续了三天,交战双方多次展开残酷的白刃战。


经我守军坚决抵抗,牺牲过半,杨沟寨遂陷敌手。李老在带领兵反攻时被炸弹片炸伤下巴,血流满面仍坚持进攻,后日军机枪扫射,被子弹打中左胸倒地掉入一石沟。受伤后住进商县后方第三十二陆军医院。出院后到四川重庆,后编入参加青年远征军二〇六师任少校副营长,一九四八年因不愿打内战,把手枪与证件压在枕头下面,跑了回家,在家务农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