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黃怎麼栽培?怎樣才能種出又嫩又黃的蒜苗?

鄂硒農技


大蒜是百合科蔥屬二年生蔬菜,原產於氣候乾燥的高原地區,因其蒜頭大而被稱為大蒜,又因其是由西漢時的張騫出使西域而帶來,來自於胡地,故又稱為胡蒜,算起來在我國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我國的城鄉各地,都有栽培。因大蒜可食用蒜頭,蒜薹,蒜苗而被人們所喜愛。目前,國內外市場對大蒜的需求量都很大,我們國家無論是在種植面積還是總產量上,都為世界之首,已經成為世界上大蒜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大蒜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不嚴格,在無光的條件下,可以獲得蒜黃,在有光的條件之下,可以獲得蒜薹和蒜頭。在蒜黃的生產上,同韭黃極其相似。

蒜黃的栽培比較容易,在溫室,地下室,大棚條件下等都可以栽培。蒜黃生長期短,播種後20天左右就可以收穫,可常年生產。蒜黃的栽培以北方為主,華北地區多用地窖軟化栽培。我已說過韭黃的栽培方法,下面就說一下蒜黃的栽培方法。

一,蒜黃的定義

蒜苗在沒有光或者是弱光照及一定的溫度條件下,利用蒜頭自身的養分生長出具有長而軟的葉片和柔嫩的葉組織,形成顏色淡黃,香味獨特,品質柔嫩的特色蔬菜,稱為蒜黃。

生產蒜黃,其實就是利用植物在黑暗條件下,葉綠素的合成受抑制,不能顯現出綠色,葉黃素增多,從而形成蒜黃。

生產蒜黃主要採取以下步驟,選種,浸種,囤蒜,栽培管理和收穫。下面就分別來說一下,先從選種說起。


二,蒜黃的栽培技術

蒜黃也叫軟化栽培,就是蒜苗在生長過程中不見陽光,完全靠蒜瓣貯存的養分生長。蒜黃品質柔嫩,辛辣味輕,是冬季,早春,元旦,春節備受歡迎的香辛類蔬菜。但是,蒜黃的產量低,栽培不普遍,在蒜頭價格低迷的情況下,栽培蒜黃的數量有所增加。

1,蒜種的挑選

對於蒜黃種蒜的選擇,要選擇多瓣,小瓣蒜種,及蒜頭肥大充實,無病無傷的蒜頭作種蒜,淘汰蒜頭過小及有害黴爛的蒜頭。因蒜頭大瓣勻的生長速度快,蒜黃莖粗又高,呈現紅色,品質嫩,豐產性強。

將跳選出來的蒜頭清除表層碎皮,浸泡12–24小時,撈出後放置1–2天,挖掉基部幹縮的莖盤,抽出殘存的乾花薹,以便吸水生根。

2,栽培蒜種

生產蒜黃可以採用半地下式的溫室或蒜黃窖栽培。

在半地下式可以做成寬2米,長3米,深0.5米的槽子畦,而後整成平畦面,從畦一端緊密排列種蒜頭,保持蒜瓣頂部平齊,栽滿畦後覆蓋細沙3–5釐米,用蒜種量為每平方米15–18公斤。



利用蒜黃窖栽培蒜黃,窖深約2.3–2.7米,窖底直徑2–3米。先在窖底鋪厚7釐米左右的沙土或細沙,將蒜頭一個挨一個地碼在沙土上,也要注意頂部平齊,窖內囤滿後再覆土2釐米左右厚,以不露出種蒜為宜,均勻深埋,以利發芽出苗。

3,水分管理

種蒜在幼芽萌動期生長緩慢,需水量少,播種後1–2天澆一次水,澆水量以手捏成團,用力能在指縫間有小水珠滲出為宜。

蒜黃生長盛期生長加快,耗水量增加,可澆灌畦面,每隔4–6天澆一次水,以溼潤覆土為度。半地下式溫室自囤栽到收割需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不宜過大,割後傷口未癒合時不宜澆水,防止種蒜腐爛。

4,遮光軟化

封窖時先蓋一層深色塑料薄膜,膜上蓋草遮光,也可蓋席,封窖除保持黑暗起軟化作用外,還能保持池子內部的溫度和溼度,有利於蒜黃的生長。

5,溫度調控

蒜黃的生長適溫為18–22℃,25℃以上時生長加快,但會出現白梢,色淡質老,含水量低,產量和質量下降,窖內溫度在28℃以上時會發生爛窖。


在生產蒜黃期間,如果窖內出現高溫,要立即開啟通風口降溫,如果窖內溫度低,蒜黃生長慢,產量降低,且推遲採收,影響經濟效益,一般要採取增加覆草厚度,窖內可在夜間生爐火加溫。

6,通風換氣

囤栽後的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5–90%,收穫前降至75–80%,通風換氣宜在夜晚進行,排出溼氣。

三,收穫蒜黃

當蒜黃高度達到25–30釐米時,也就是播種後18–20天就可以收割,頭刀蒜黃的產量很高,管理好的話,在我們這裡,1公斤的蒜種可在頭刀收穫0.7公斤左右的蒜黃。

收割頭刀蒜黃後,隔25天左右可以收割第二刀,再過一個月可以收割第三刀。每次收割後都要澆水,可以均勻灑落水,然後再輕撒一些細沙土,以促進傷口癒合。

蒜種一般收穫2–3刀後,營養消耗殆盡,可以清除母蒜,沙土,換上新沙土繼續擺蒜再生產。一般來說,每公斤蒜種最後可以產出1.3–1.8公斤的蒜黃。

蒜黃收割後,捆成捆,在太陽下曬一會兒,蒜葉就會轉變成漂亮的金黃色,然後就可以上市銷售了。



總之,蒜黃還是比較好栽培的,只要溫溼度控制好,不會出現病害,沒有農藥的汙染,可以放心食用。


努力就好


蒜黃香味濃郁,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開胃菜,其種植範圍也比較廣泛,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那麼,怎樣栽培才能種植出又嫩又黃、品質好的蒜苗呢?

蒜黃的生長環境

蒜黃實際上就是大蒜的幼苗,不同的是,蒜黃實行的是軟化栽培方式。軟化栽培就是將作物種植在無光或弱光的條件下進行,從而讓器官柔軟、黃化的栽培技術。

所以想要栽培出又嫩又黃的蒜苗是需要在無光或弱光的環境下進行的,不過這還不夠,想要蒜黃順利生長還需要適宜的溫度。那麼溫度多少合適呢?那就是12-30°C,在這個溫度範圍內,蒜黃均能生長,而且溫度越高生長越快。

蒜黃的播種時間

因為蒜黃對溫度適應範圍比較廣泛,所以在春、秋、冬三季都可以進行栽培,五月份是蒜頭的收貨季節,這個時期恰逢夏季的高溫期,溫度經常在25℃以上,蒜頭是處於休眠狀態的,所以收穫後不處理直接播種,是不會發芽生長。

因此,如果9月前播種的種蒜,必須先打破其休眠期,才能使其正常出芽。具體方法就是將蒜種在0~5℃的暗黑環境下貯藏1個月後再播種。

蒜黃的播種場地

蒜黃的場地選擇有很多,可以選擇在溫室內遮光栽培,也可以選擇在窖內栽培或建設栽培池進行種植。

但無論是選擇哪種栽培方式,都一定要注意好遮光、溫度管控等方面的工作。比如處在八、九月的高溫季節,那麼應適當的進行降溫工作,處於冬、春低溫月份應適當進行保溫工作。

蒜種的選擇

蒜黃的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大部分營養都是來自於蒜種本身的,所以在種植前一定要進行挑選蒜種工作,選擇個頭大、蒜瓣多、無病害、凍害、蟲害的大蒜作為蒜種。

另外,白皮蒜和紅皮蒜是由區別的,白皮蒜種植出來的蒜黃、辣味相對比較低,但是產量高;紅皮蒜種植出來的蒜黃比較粗壯且辣味足,但是產量比較低。

蒜種的處理

種植前要進行浸泡處理,把挑選好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其吸收足夠的水分後即可。浸泡這一步操作雖然簡單,但是必須要進行的,否則播種後進行澆水時,蒜種會因吸水而發生膨脹,之後會在培養床上擠壓不利於蒜黃髮芽。

播種的方法

播種蒜黃的方法又可以稱為排蒜,就是將浸泡好的蒜種一個個的緊密貼合在一起進行種植。具體操作:蒜種頭部朝上,根盤朝下,頭與頭之間相互排緊,空隙處可排些散蒜,整個床面都要排滿,並用手壓齊。

播種後的管理

蒜黃雖然栽培技術比較簡單,但也並不是栽種好就沒事的,之後還需要後續的管理。

1)溫溼度管理

為了蒜芽提早萌發,在栽種初期應提高溫度,將溫度控制在日均25-27°C左右。發芽後隨著蒜黃的生長,應該將溫度逐步降低到18-22°C。在收穫的前5天,應將溫度降到白天18-20°C,夜間13-15°C。

栽種後,室內的空氣相對溼度應維持85-90%;到了中後期,蒜葉密集生長時,應及時排溼,防發生糜爛情況;收穫前為了減少蒜黃的失水萎蔫情況,室內的相對溼度應維持在75~80%。

另外,如果溫度過高,蒜黃生長快,植株細弱易倒伏,從而降低其產量和品質。為了出現倒伏可以在培養床上平鋪一張大眼網,在四周固定好,確保蒜黃能夠直立生長。

2)適時澆水

在進行澆水工作時要做到前期水量小、後期水量大。因為前期蒜根生長緩慢,澆水量過大的話,蒜頭就會漂起來,甚至擠成一堆,出現因缺氧而爛蒜的情況;到了中後期蒜根叢生密佈,像毛氈一樣連成一片,蒜黃此時生長量較大,需求的水分和熱量較多,因此澆水次數比前期增加,澆水量要稍微加大。

3)適時收穫

蒜苗從栽種到收穫通常只需20天左右,在蒜黃長到35-45釐米時就可以進行收割了。收割包紮好後,蒜黃需用乾淨的水進行沖洗降溫,因為蒜黃在較高的溫度環境中生長的,收割後直接放到室外,容易出現腐爛情況。蒜黃沖洗好後還要用塑料布蓋好,避免見強光。

收割後繼續進行日常的管理,間隔20天左右可再次進行收割,一般栽培蒜黃收穫2-3茬後,即可清理池內蒜頭殘留物,消毒處理後進行第2次播種。

以上就是關於蒜黃栽培和管理的方法,蒜黃是一種種植比較簡單的作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種植作物需要購買大量的大蒜資金需求比較大,並且蒜黃不易儲存如果沒有銷售渠道還是不要進行大規模種植為好。


似流年S


我們把大蒜栽培在弱光或者無光的環境下,在一定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下,大蒜利用蒜瓣兒本身的養分,生長出葉片柔嫩、顏色淡黃或者金黃、味香鮮美的蒜苗,就是我們所說的蒜黃。栽培蒜黃佔地面積小、收益高,同時生產蒜黃不使用任何肥料和農藥,是一種鮮嫩的高檔、優質的綠色無公害蔬菜。每年的9月到第2年的4月都可以進行蒜黃的栽培,每茬蒜黃生長只要20——30天。


栽培方式

在大田栽培蒜黃,首先要整地做好寬1米的期,然後用木樁或竹竿在畦上做高60釐米左右的小型棚架,棚架上覆蓋黑色薄膜或草苫遮光,以覆蓋黑色隔膜為好;室內生產可用草苫等各種不透明的材料覆蓋遮光,如果家庭零星種植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遮光,盆栽還可以利用廢舊的水桶等器物扣到種植盆上進行遮光。

大棚栽培或者室內生產,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成多層的床架,每層床架相距80釐米,底部高為20釐米,床底鋪秸稈、廢舊薄膜,上面再鋪10——12釐米的普通菜園土就可以了。



品種選擇

栽培蒜黃要選用蒜頭大蒜、瓣少,而且個頭肥大的大蒜品種,一般以白皮大蒜為好,夏末秋初早期生產時還要注意選用休眠期短短的大蒜品種,同時還要選擇發芽能力強、出黃率高,而且蒜黃粗壯的一級大蒜,同時還要挑選出小瓣和凍、傷、黴變的蒜瓣。


建栽培池

無論採用哪一種栽培方式,都需要先建栽培池,栽培池可以用紅磚或者空心磚建造,面積根據生產需要而定,保溫條件好的時候,只要把池底整平鋪上約6到7釐米厚的沙土就可以了;加溫防寒設備不好的,為了提高地溫,隔絕地面的涼氣,可以把剛剛發酵的馬糞平鋪在池底,用腳踩實,厚度在10——15釐米左右,然後上面鋪6——7釐米厚的細沙土整平即可。

播種

種蒜在播種前,需要進行處理,要扒掉大蒜鱗莖的表皮、底部硬盤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的蒜皮,如果是在8月份進行播種,還應該進行0——4℃的低溫處理,另外,播種前用清水浸泡蒜瓣24小時,讓蒜瓣吸足水分,播種時,將蒜瓣一個挨著一個緊密地排在畦中的沙土上,儘量不留空隙,一般每平方米用蒜種15——20公斤,播種完成以後,覆蓋細紗3——4釐米,拍實壓平,然後噴足水分,等水滲下後再覆蓋細沙1——2釐米即可。

遮陰

當蒜瓣苗芽大部分出土的時候,栽培床上應該蓋草苫或者黑色的塑料薄膜進行遮光,栽培過程中一般不要揭開遮陰物進行透光,但如果發現蒜黃呈雪白色時,可在收割前幾天的中午揭開遮蓋物,通過短時間光照來改變蒜黃顏色和品質。

水分管理

蒜瓣播種以後立即噴水,記住一定是均勻噴水而不是澆水,第一次噴水應該水量充足,水量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後每隔2——4天澆水一次,保持苗床經常溼潤,水量的大小,要根據溫度的高低來確定,一般溫度高噴水量大,溫度低噴水量相應小一些,第一次噴水以後,可改為澆水(當然了,噴水是最好的),苗大和溫度高時,澆水量應該大一些,反之,澆水量要小,澆水時不可過猛,防止把蒜母衝出來,用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2——0.3%的尿素溶液,每間隔左右七天葉面追施一次,可以促進蒜苗快速成長。



溫度管理

在出苗前,溫度白天保持在25℃左右,夜間保持在18——20℃;出苗後至苗高25釐米左右,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夜晚16——18℃;苗高30釐米左右時,白天保持14——16℃,夜晚在12——14℃;收割前的4——5天,白天保持10——15℃,夜間10——12℃;收穫前要注意降溫,溫度過高蒜苗生長快,容易發生倒伏和腐爛,中午溫度高時應該進行放風降溫。


收穫

一般在播種後20到30天,當蒜黃高30——40釐米時,進行第一茬收割,再過20天左右收割第二茬。收割時,刀要端平,不能損傷蒜瓣;每次收割後,等傷口癒合再澆足水分,隨著澆水施入0.5%的尿素和0.05%的磷酸二氫鉀,促使下茬蒜黃快速生長;澆水施肥後,可以再輕蓋一層細沙土;第三茶時連根拔起,切掉蒜瓣;每次收割後捆成捆,在陽光下曬一會兒,蒜葉轉為鮮亮的金黃色後上出售,一般每千克蒜種可產蒜黃1.2——1.5公斤,1平方米可產蒜黃16——25公斤。最後一刀蒜黃收貨後,要清床鋪重新鋪沙土準備栽下茬蒜黃。


草原話三農


蒜黃是大蒜在無光或弱光以及適宜溫度和水分條件下,依靠自身的貯藏營養和一定的施肥技術而形成的一種軟化栽培產品。蒜黃色澤為黃白色,香味獨特,品質鮮嫩。蒜黃生產比較容易,從種到收兩個月,可收割2~3刀。蒜黃生產佔地面積小,收益高,幾乎不施用什麼肥料,不噴任何農藥,很容易實現無公害。

(1)生產季節每年從9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均可生產,一般以冬季生產的產品需求量大,市場價格高。1月份以後因為多數常溫貯藏的大蒜蒜肉養分耗盡,雖也能勉強利用,但價值很低。經過輻射處理的大蒜因種芽已被損壞不能做種。(2)場地選擇①日光溫室。日光溫室生產蒜黃有3種方式:一是地下式。即在溫室靠東、西山牆處根據所需面積下挖150~200釐米深的坑,坑中部留出1個高20釐米,能夠供人操作的小高臺。二是半地下式。即下挖30釐米深整平池底,再用挖出的土在池四周築成30釐米高的埂。三是地上式。即在地面上用磚在畦四周築成高50釐米的埂,然後在頂部扎架覆蓋草苫進行遮光。

②塑料拱棚。塑料拱棚的增溫效果不如日光溫室。一般在拱棚內下挖50釐米深的坑,坑內鋪10釐米厚的麥秸,再覆蓋塑料薄膜作為隔熱層,其上再鋪設地熱線,線上再鋪5~6釐米厚的細沙待排蒜。池上頂部架設遮光物。夜間棚外加蓋草苫進行保溫。

③井窖。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土質黏不容易塌陷的地方挖窖。窖形似壇,口小肚大,窖口直徑1米,深2米,窖底直徑2~3米,中間留出一個直徑60釐米、高20釐米的操作檯。

④窯洞。丘陵山區利用窯洞良好的保溫和遮光條件進行蒜黃生產,投資少,管理方便。(3)品種的選擇生產蒜黃所用的品種要滿足產量高和生產週期短這兩方面的要求。一般蒜瓣大的品種,貯藏養分多,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心芽較長的品種,蒜黃長得快,苗壯產量高,但心芽不能過長,一旦心芽長到蒜瓣之外了,蒜黃就彎曲,產量反而會低。目前,各地用於蒜黃生產的品種有蒼山大蒜、河北安國白蒜、寶坻大蒜、北京紫皮蒜等。(4)蒜種的選擇①選擇大而均勻的蒜頭做蒜種。這樣的蒜頭出苗後不但長勢旺,而且非常整齊,產量和品質都好。

②選擇緊實的蒜頭做蒜種。蒜頭越緊實,長出的苗子越好。用手緊握有堅硬感的大多是緊實蒜頭,而感覺發軟的大多是脫水蒜頭,其生命力弱,長出的蒜黃不會壯。

③不用傷熱蒜種。傷熱的蒜髮芽慢且細弱,蒜苗尖打鉤彎曲,長不出健壯的苗子。傷熱蒜頭的根發褐色,蒜瓣肉色發黃。

④使用已經解除休眠的蒜種。大蒜收穫後都有一個休眠期,一般為60多天,渡過休眠期後播種才能發芽生長。蒜種解除休眠的標誌是蒜瓣出現根突起,幼芽伸長,芽鞘與新葉之間出現空腔。(5)蒜種的處理排蒜之前一般都要對蒜種進行一番處理。首先是泡蒜,做法是將蒜頭從蒜辮上一個個揪下來,或用剪刀剪下來,剝掉蒜頭外的老幹皮,顯露出小瓣但又不使其散瓣。用45℃以下溫水浸泡,一般泡到蒜皮有柔軟感即可,大約需要12~24小時。1千克幹蒜頭泡好後可增加到1.5千克。泡蒜時,每500千克幹蒜頭放入硝酸銨0.35千克,對以後蒜黃生長非常有利。泡好的蒜頭撈出後放到簾子上淋水,再用草苫或麻袋蓋好,悶8~10小時,然後進行剜蒜。剜蒜就是將蒜頭上的老根盤殘留的蒜薹梗用小刀之類的工具挖掉,但要保持蒜頭完整,不散瓣,其作用是促進出苗多髮根。(6)排蒜排蒜就是栽蒜。將蒜頭挨個擺在畦上,並且用散蒜瓣填栽蒜頭間的空隙。全畦排滿後,覆蓋細沙土5~6釐米,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時也便於收割,每平方米用蒜種14~18千克。(7)栽後管理蒜黃生長的關鍵是溫度和水分的管理。

①溫度管理。在出苗前溫度要高,白天控制在26~28℃,夜間18~20℃,以促進早發芽。出苗後到苗高26釐米時,白天溫度應該控制在24~25℃,晚上16~18℃。採收前4~5天,溫度應控制在12℃左右。

②水分管理。栽後到收割第一刀,一般要澆3次水。澆水量前期宜大,後期可小。栽後隨之澆頭水,每平方米用水35千克;苗高6~9釐米時澆二水,每平方米用水30千克;收前3~5天澆第三水,每平方米用水202千克。頭刀蒜黃收割後摟平土面,等新長出的蒜苗變成綠色時再澆水。(8)適時收穫播後25~30天,蒜黃長至35釐米高時即可收割,割時不能踩傷、割傷蒜頭。割下的蒜黃,趁中午攤開曬,由白黃色轉為金黃色時即可扎捆上市。當二茬蒜黃長至5~10釐米時,繼續做好噴水等管理工作。經過30天左右,就可收割2茬蒜黃。第一刀蒜黃每平方米可出產15千克左右,第二刀產量減少50%。







農村婆媳幸福生活


蒜黃是大蒜在光照不足的條件下,並且在一定的溼度和溫度的條件下,利用蒜瓣自身的養分,培育出的色淺黃白至金黃,具有大蒜香味的蔬菜,在冬季和春季的時候種植的比較多。對於我呢蒜農來說在大蒜價格行情不是太好的年份,選擇種植蒜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蒜黃種植技術要求

蒜黃的種植由於佔地面積小,並且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施用任何的化肥和農藥,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咱們老百姓自己就能夠種植的無公害的蔬菜,所以它的經濟效益比較高。可以選擇拱棚,地窖,溫室木箱等方式種植,只要能保溫並且遮光就能夠種植。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經常在室內或者挖窖的方式進行種植。



1)蒜黃品種的選擇

由於蒜黃的產值比較高,應該選擇品質好,產量高的大蒜品種。比如說我們豫東地區種植的紫皮大蒜,紫皮大蒜髮芽比較快,蒜瓣大,產量高。在選擇蒜種的時候應該剔除受病蟲害,灼傷的,腐爛的,帶病斑的蒜瓣。

2)選擇種植蒜黃的土壤以及設備

蒜黃對於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最適合的是砂性土壤,可以選擇在改良的陽畦栽培,也可以在溫室,空屋,地窖內種植。

種植蒜黃的地方被稱為“蒜池”,一般深60釐米左右,長和寬可以根據自己種植的蒜種的多少來確定。蒜池在以前的時候都要壘牆的,主要是為了能夠有一個生火的地方,這樣的話在室外氣溫過低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燒火的方式提高地窖內的氣溫,從而有利於蒜黃的生長。蒜池的地面一定要保持水平,最好能夠鋪上土這樣才能起到遮光的作用。

3)蒜黃的種植技術以及怎麼樣才能種出又嫩又黃的蒜黃呢?

蒜黃由於生長週期比較短,大約需要20天的時間就可以收穫頭茬了。可以從10月上旬到來年的3月下旬進行種植。

種植蒜黃的蒜頭要選擇注意選擇比較大的蒜瓣,或者說可以直接用蒜頭種植,但是一定要把蒜頭的盤踵去掉。把大蒜密集的種植在收拾好的平整的蒜池內,然後在覆上一層土就可以了。種植好大蒜以後一定要澆水,澆水的時候一定要澆透。

想要種出品質好產量高的蒜黃一定要注意溫度,水分以及通風的管理。適宜蒜黃生長的溫度是白天在14--20°之間,晚上在16°左右,這樣的氣溫就能夠保證蒜黃茁壯成長,如果說溫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於與蒜黃的生長。

水份的管理也是一樣的道理,蒜黃對水份的要求比較高,因此蒜池要保持溼潤。澆水要根據蒜黃的苗情長勢而定,小苗的時候對水份的要求低,澆水量要小。蒜黃苗長的比較高的時候要逐漸的加大澆水量。

及時採收也是蒜黃品質的保證。

蒜黃從種植到收穫第一茬需要20-25的時間,另外也可以從蒜黃的植株的高度來判斷,即長到36--43釐米之間也是可以收穫的。我們蒜農朋友們可以實時的根據市場行情來進行考慮收穫蒜黃,這樣的話才能夠使我們蒜農的收益最大化。



豫東小農


栽培蒜黃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 1. 品種選擇:蒜黃的產值比較高,應該選用大瓣品種,來達到發芽快,生長粗壯,產量高的目的。選種的時候要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 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進行栽培,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都可以進行栽培。通常在保溫性能比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者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在地裡挖30-40釐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以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的栽培池。在河灘或者泉水邊,可以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以用細沙或者砂壤土。在栽培床裡鋪沙或者土3-6釐米,然後攤平。


當代農村的新生活小楊


蒜黃是大蒜在遮光或半遮光的栽培條件下軟化栽培的幼苗,以軟化葉或假莖供食用。

選用生長勢旺、抗性強、蒜頭大,而且沒有受過凍害及損傷的優良早熟大蒜品種。將選好的蒜頭用涼水浸泡18~24小時,使蒜頭吸足水分,將蒜頭分成兩半,去掉莖盤及中心柱,一個挨一個地將蒜瓣排栽在苗床內,空隙處可用散瓣蒜填滿塞緊,用木板壓平,上面再蓋一層細沙,蓋住蒜頭,然後用噴壺輕輕噴灑一次透水。待芽破口時用草蓆或黑膜覆蓋遮光軟化。播種期為7~11月。

栽後要立即澆水,以充分潮溼且不積水為度。出苗後要保持坡面溼潤。苗床應保持溼潤,但不宜積水,10~15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0.1%)或1%的尿素液。播種後出芽前溫度控制在20~22℃,出苗至苗高25~30釐米時溫度保持在16~20℃,收割前1周控制在15℃左右。要嚴防生長後期溼度過高,以免造成株間發熱而引起蒜黃腐爛。在光照管理上以不見或少見光為原則。

當苗高30~35釐米時即可採收。一般可割兩次,割後待傷口癒合再追肥澆水,促其再生


山西小米哥


蒜黃怎麼栽培?怎樣才能種出又嫩又黃的蒜苗?

先來說一說什麼是蒜黃?指得是在無光或者半遮光的條件下,為大蒜生長創造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並對大蒜進行軟化栽培,這個時候利用蒜頭中的儲藏養分生產出來的葉片長而軟、組織柔嫩、莖白、葉色從淺黃到金黃且味香鮮美的特色“蒜苗”稱為“蒜黃”。

蒜黃的生長週期十分短——從栽種到收穫完成只需不足兩個月,而從栽種到收穫頭刀更是不足二十天。因為蒜黃生產對於生產方式、設施和場所的要求不高,栽培規模也比較的靈活,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空閒地和空間進行栽培。同時蒜黃種植管理過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農藥,有著較高的農作物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下面具體說一說蒜黃如何栽培?

蒜黃怎麼栽培

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 品種的選擇

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經濟效益,在選擇大蒜種時應該選擇瓣大、休眠期短的大蒜種,這樣發芽時間短、生長健壯且產量較高。根據相關的生產經驗表明,最好的大蒜品種為山東地區的大頭白皮蒜,此蒜種植出的蒜黃產量最高且辣味適中能夠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口味,其它地區大蒜則略有不足。

在播種之前還需要對選擇好的大蒜種進行處理:用二十五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浸泡大蒜種二十四小時左右,然後剔除蒜頭的莖盤和底盤並將其置於二十攝氏度下催芽,等到出芽即可播種。

  • 挖暖窖

一般利用地窖進行冬、春季節的蒜黃生產工作,此時暖窖的場地需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塊,這樣有利於提高暖窖的溫度並減少凍害發生的幾率。暖窖的高度一般在二點五米、深度在一點五米、露地一米且栽培的面積掌握在五十平方米以內。然後在上面用木架或者竹竿支好並鋪上稻草等覆蓋物,最上面覆蓋一層約為四十釐米厚的土並在四個底角處各留一個放風口。然後再挖一個寬度在五十釐米左右的入口,並在兩側用磚壘好。栽培的床土以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好,厚度在十釐米到十二釐米並且栽培池的地面要平整,鋪沙或者沙土壤六釐米左右然後就可以栽培蒜。

  • 播種要點

播種的時間在每年十一月上旬並且播種之前需要用清水浸種二十四小時,以加速大蒜種發芽。播種的時候要採用密植的方式,將蒜頭一個挨著一個緊密地種植於栽培畦中,蒜瓣間儘可能不留縫隙。通常情況下每平方米用大蒜二十千克左右,播種後需要立即覆蓋四釐米左右的細土並澆透一次水,同時蓋好遮光物。

  • 栽後管理

栽培後如果澆水過多造成土壤溼潤則會使得蒜頭容易發生腐爛現象,所以在栽培後要根據外界氣溫、溼度和蒜黃的生長狀況靈活澆水,不能使得暖窖內的溼度過高。在生長前期噴水量要少,等到後期時可以慢慢增多,然後在收穫前再適量澆水一次。這樣既可以保證蒜黃的產量和質量,又能夠在收割後的繼續生長奠定基礎。在溫度方面如果外界溫度過低則可以在窖內生火爐,使得其保持正常的溫度。

同時當蒜黃高度達到三十五釐米時即可以收穫,等到二十天後又可以收穫第二刀。收割的蒜黃紮成捆並且置於太陽底下曬一下,可以使得蒜葉由白變成金黃色。在收穫的時候不能夠連根拔起,需要用刀齊割,此外為了能夠搶佔元旦和春節時的消費市場,需要根據收割期靈活確定播種期進而實現經濟價值的最大化。通常來說蒜黃可以收割三刀,其中以頭刀蒜的產量和品質最高,第二、三到逐漸下降基本上每千克幹蒜可以收穫蒜黃一點五千克左右。

再者由於蒜黃組織脆嫩所以容易失水軟化,所以在收穫後需要用塑料袋裝或者包裹然後將其放入硬紙箱箱子搬運。

以上就是我對於如何栽培蒜黃的看法。同時對於規模化種植戶還需要注意生產時用種量比較大,靠購買大蒜來生產蒜黃所需要的資金比較大,再者蒜黃容易腐爛且難儲存。所以大規模生產必須做好規劃或者按照訂單來購買大蒜種,基本上從每年九月到次年一月都可以進行生產。


愛茶者九號


大蒜是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見到的調味菜品,相信大家對其作用都已經很熟悉了。在大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多糖及礦物質,多食大蒜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的身體素質。我國種植大蒜的歷史是從2000多年前開始的,經過無數的大蒜種植戶的探索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種植體系,大蒜種植發展到現在種植面積和出口總量均能夠排到世界前列。結合近幾年的大蒜市場行情來看,我國的大蒜市場趨於飽和,整體的銷售價格偏低,種植戶應該結合市場需求逐步改變自身的種植觀念。

蒜黃和大蒜具有極高的相似性,比如在味道和營養價值等方面就具有非常接近。在大蒜價格普遍出現下降行情的前提下種植蒜黃算是非常明智的決定,蒜黃的價格在最近幾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甚至在逼近大蒜的銷售價格。對於未接觸過蒜黃的人來說會覺得蒜黃的種植和培育比較麻煩,但實際並非如此,只要能夠按照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來種植,就能夠有不錯的收穫。

  • 蒜黃生長的環境要求

蒜黃和蒜苗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是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培育出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軟化培育。在蒜黃的生長過程中由於缺乏光照,所以不能通過光合作用來獲取能量,從而導致其失去葉綠素呈現出黃色。吃過蒜黃的人應該都知道,蒜黃既有大蒜辛辣的味道,又有韭菜的味道,以至於消費者容易將其與韭黃混淆。除了氣味具有獨特性,蒜黃的口感相比其它蔬菜更加鮮嫩,受消費者的歡迎程度極高。蒜黃雖好吃,真正培育起來對種植環境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任何種植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導致蒜黃品質降低。

栽種蒜黃的季節主要是在冬春季節,整個生產種植過程中都需要遮光,選用黑色的薄膜既能夠遮光,又能夠防雨,能夠有一舉兩得的效果。蒜黃生長過程中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兩個因素:一是蒜黃的需水量較多,在栽培和種植期間需要大量的澆水,水分較少出現生長緩慢的現象,甚至有可能出現葉片粗糙的問題;二是蒜黃最佳的生長溫度在16℃-25℃,溫度低於16℃的時候生長速度就會降低,高於25℃時就有可能出現腐爛問題。在種植蒜黃的過程中最好選擇在大棚中進行,大棚能夠對水分和溫度進行良好的控制,降低水分和溫度導致的變質減產問題的出現概率。

  • 蒜黃栽培高質高產技術

蒜黃高質的主要衡量指標是黃和嫩,黃證明蒜黃生長過程中的遮光工作做的比較好,嫩證明其在生長中獲得了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成分。想要蒜黃又黃又嫩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滿足其基本的生存條件,即種植環境的遮光效果良好、能夠有適宜的生長溫度和充足的水分補充。在栽種蒜黃的過程中需要及時的觀察其生長情況,根據生長情況來選擇合適的管理策略,出現蒜黃腐爛或者生長緩慢的問題要儘快跟進處理,避免問題的擴大化,從而影響到整個蒜黃大棚的生長情況。

在滿足蒜黃的基本種植條件後,種植戶還需要做好蒜黃種植細節的管理,確保能夠達到高產高質的目標。蒜黃種植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在蒜黃種植前需要選擇合適的品種,大瓣蒜是主要的被選擇品種,比如紫皮大六瓣蒜;二是蒜黃的栽培集中在低溫季節,大棚種植或者地窖是最適合的種植場所,前提是能夠滿足其生長需要的溫度環境;三是蒜黃需要及時收穫,頭茬蒜黃長到25cm的時候就能夠收割,頭茬收割後二十天後就可進行二茬收割。蒜黃的種植既要從種植管理細節入手,也要做好收穫工作,不然高產也不一定能高質,蒜黃的葉片會出現老化現象。

蒜黃種植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未來將會迎來更大的市場前景。對蒜黃種植戶來說將是非常大的機遇,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優化自身的種植管理模式,促使蒜黃的整體品質得到質的改變和提升,形成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加大對外部市場的開拓,瞄準線上和線下銷售市場,有針對性的避免滯銷問題的出現。蒜黃種植同其它種植業一樣看似簡單,實際上想要做好需要花費極大的功夫和精力,且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老農民說事


你好,我是晴格格,經常食用蒜黃對我們身體很有益處,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蒜黃是一種非常健康的蔬菜,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的時候,非常受大家的歡迎,使用蒜黃做出來的菜餚味道辛辣、鮮香,非常好吃,所以在農村很多人都會栽培一些蒜黃,蒜黃的栽培主要是在冬春低溫的季節記性栽培,可以在10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的播種和收穫。

栽培蒜黃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

1. 品種選擇:蒜黃的產值比較高,應該選用大瓣品種,來達到發芽快,生長粗壯,產量高的目的。選種的時候要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 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進行栽培,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都可以進行栽培。通常在保溫性能比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者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在地裡挖30-40釐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以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的栽培池。在河灘或者泉水邊,可以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以用細沙或者砂壤土。在栽培床裡鋪沙或者土3-6釐米,然後攤平。

3. 播種:蒜黃可以在10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的播種和收穫。從播種到收穫,在適溫條件下約20-25天就可以完成。在播種以前,把選出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蒜頭吸足水分,然後去掉蒜盤踵部,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裡,儘量不要留空隙,有空隙的房也用散種瓣填嚴。通常每平方米使用蒜種10-20千克。播種以後,在上面覆蓋細沙3-4釐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後,再覆1-2釐米的一層細沙。

4. 田間管理:

(1)遮蔭:蒜芽大部分出土的時候,栽培床上需要覆蓋葦簾或者草苫子進行遮光,也可以蓋黑色塑料薄膜進行遮光,可以軟化蒜葉,保證蒜黃的質量。蓋簾過晚或者蓋得不嚴密,蒜苗見光,會使蒜黃的葉片變綠,降低蒜黃的品質。蓋簾還可以保護栽培床溫度和溼度。

(2)溫度管理:蒜黃播種後到出土前,利用土地的覆蓋措施儘量提高栽培床的溫度,白天溫度保持25-28攝氏度,夜間溫度不能低於18-20攝氏度,如有條件的話,夜間溫度略高於白天溫度會更好。出苗後到苗高10釐米的時候,為了使蒜苗更粗壯,白天可降低溫度至20-25攝氏度,夜間溫度16-18攝氏度。苗高20-25釐米的時候,通風量還應該加大。白天溫度保持18-20攝氏度,夜間溫度14-16攝氏度,可以促進蒜苗變得粗壯,高產,改善品質。收穫前4-5天,儘量加大通風,白天溫度保持10-15攝氏度,夜間10-15攝氏度,防止秧苗出現徒長倒伏。

(3)水分管理:在蒜黃的栽培中,水分供應要充足,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後每2-4天進行1次澆水,保持栽培床經常溼潤。水分管理要根據圖地裡的溫度和秧苗時期來確定,溫度高,蒸發量大,秧苗大的時候,要勤澆,澆水量應該加大,相反就應該小些。收割前2-3天應該進行澆水,保持蒜苗細嫩。

(4)通風:栽培床內有時會積聚大量的二氧化碳或者土地升溫的時候會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中午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應該進行放風換氣。出於保溫的需要,通常不必過多的通風。

5. 收穫:蒜黃高25-30釐米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收割了。從播種到收穫約20-25天。收割的時候刀要快,下刀不要過深,貼地皮割下比較合適,不要割傷蒜瓣。收割以後不要馬上澆水,防止刀口感染,收割3-4天以後可以進行澆水,促進第二茬蒜黃的生長。大約20天以後可以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的時候,要連瓣拔起,這個時候的蒜瓣已經產不了多少蒜黃了。收割以後的蒜黃要紮成捆,放到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黃白色轉變為金黃色,這個過程被稱為“曬黃”,曬的時間不要太長,並且需要注意防凍。

以上就是蒜黃的栽培方法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吧!祝大家種出來的蒜黃都能又長又黃,品質好,味道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