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位55年,對外征戰44年,晚年發佈罪己詔

漢武帝劉徹,西漢王朝建立之後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時間長達55年之久,卻有44年的時間都在對外發動戰爭,整個王朝的戰爭機器在他登基以後幾乎沒有一刻不在運轉!這是極為罕見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戰爭都是對誰發動的,又是為何發動的!

他在位55年,對外征戰44年,晚年發佈罪己詔

我們都知道匈奴自秦朝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一大禍患,秦始皇帝為了防禦匈奴還派遣蒙恬去督造長城,抵禦其於長城之外,後來始皇帝崩徂,農民起義爆發,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了西漢王朝!但後來漢高祖在平定韓信叛亂時候,匈奴人趁機而入發生了著名的白登之圍,劉邦被困白登山達七天七夜,後來不得已向匈奴單于的妻子行賄才得以脫困,於是這就成了漢朝極大的恥辱!但由於漢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於是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屈辱的派人和匈奴和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武帝時期!武帝登基以後漢朝經過百年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大大增強,漢武帝為了洗脫恥辱,剷除外患,於是悍然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他派遣衛青、霍去病等人連續對匈奴人發動了長達十幾年的三次大規模戰爭,終於將匈奴人擊潰,匈奴人只能向西逃竄,從此匈奴人漸漸消失在了中國歷史的長河裡!

他在位55年,對外征戰44年,晚年發佈罪己詔

其次,漢武帝在位時期還發動了對大宛、朝鮮、南越等國的戰爭,每一次都是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可以這樣說漢武帝在位時期不是在發動戰爭,就是在發動戰爭的路上,用窮兵黷武來說也不過分,可謂是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戰爭狂人!也正是由於常年的對外征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當時的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怨聲載道!

後來,漢武帝又迷信方術,在他晚年時期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都是在這個時期慘死,受到牽連的宮女、王公大臣多達上萬人,武帝自己的三族幾乎被自己誅戮殆盡,全國當時人人自危,這個也給當時的百姓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他在位55年,對外征戰44年,晚年發佈罪己詔


在屠戮瞭如此多的人以後,武帝逐漸清醒,漸漸認識到戰爭給國內帶來的危機和矛盾,但也無可奈何,後來輪臺國被滅,漢朝設立了輪臺縣,有人上書要在輪臺屯兵,武帝看到後,發佈了著名的《輪臺詔》,由於詔書中多有對以前的反思和自責之意,所以被認為是一篇罪己詔!

他在位55年,對外征戰44年,晚年發佈罪己詔

漢武帝在輪臺詔發佈時候曾對身邊大臣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從這句話裡,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武帝的懺悔之意,雖然武帝一生連年征戰,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他晚年能夠以皇帝之尊發佈如此詔書悔過,也足以看出他的胸懷與氣度!不失為一代雄主!

詔書原文如下

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臺。輪臺西於車師千餘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罷,力不能復至道上食漢軍。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竟師,強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其眾。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軍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飢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來,若捕生口虜,乃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