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詩號“瀟湘妃子”,她後來當妃子了嗎?

潤楊閬苑


高鶚先生續寫的《紅樓夢》裡林黛玉的結局是淚盡而逝,並沒有當妃子。

但是我認為,林黛玉最後有可能嫁給了北靜王,成了妃子。

“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尋常市賣的,十分細緻輕巧,因說道:“是什麼草編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蝟似的。”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他閒了下雨時在家裡也是這樣。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別的都罷了,惟有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頭的這頂兒是活的,冬天下雪,帶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頂子來,只剩了這圈子。下雪時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頂,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及說了出來,方想起話未忖奪,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後悔不及,羞的臉飛紅,便伏在桌上嗽個不住。”

摘自《紅樓夢》原文。漁公,漁婆,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還有一回,賈寶玉把北靜王拿過的手串送給林黛玉,被林黛玉拒絕了。

這兩次都把北靜王和林黛玉巧妙的聯繫在一起,給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偏偏林黛玉又叫“瀟湘妃子”,答案呼之欲出了。

反觀,賈寶玉把蔣玉涵的汗巾給了襲人,襲人最後的結局就是嫁給了蔣。極有可能,林黛玉兩次被送北靜王的東西,也是個伏筆。暗示日後和北靜王結合。

“玉帶林中掛”是林黛玉的判詞,玉帶是古代封建貴族階級和士丈夫身份的象徵,而能夠束玉帶者,皆非凡品。林黛玉受到了一個勢力的覬覦,而這個勢力是不是北靜王呢?

再者,看看大環境,之後賈府落敗,貴妃吞金自盡,賈府眾人問斬的問斬,收監的收監,病死的病死;政治鬥爭向來殘酷,必然斬草除根,為何,嫡系賈寶玉能逃過此劫,還能再考取功名?

北靜王關係再好,總得有讓人家用性命來救的理由吧。

林黛玉被迫當作禮物,獻給北靜王。心中悲憤無法化解,備受打擊而亡……

僅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來討論


歡樂小蘑菇


《紅樓夢》37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中,大觀園的才子佳人們在探春的倡議下,結成了“海棠詩社”,相約一起賞花作詩,共度良辰美景。

大觀園裡最有詩人氣質的黛玉於是提議:“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她的提議得到大家的熱烈響應,眾人七嘴八舌很快確立各自的“詩號”: 寶釵是“蘅蕪君”(她住蘅蕪苑),寶玉是“怡紅公子”(他在怡紅院),李紈是“稻香老農”(她住在稻香村),住紫菱洲的迎春是“菱洲”,住在藕香榭的惜春是“藕榭”,探春自稱“秋爽居士”(她住秋爽齋),被寶玉否定,於是改名“蕉下客”。除了隨便起的迎春和惜春之外,其他諸人的詩號都很像詩號,唯有黛玉,她的詩號是探春給起的,名為“瀟湘妃子”。探春給出的理由是,當年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為了追尋丈夫,將眼淚灑在竹子上,後人稱之為“湘妃竹”。黛玉正好住在瀟湘館,她也愛哭,將來她想念心上人,那些竹子也要變成斑竹的。

然而,我們都知道,在那個時代,只有帝王的妻妾才被稱為“妃子”。歷代文人多有狂傲不羈的,似乎也沒有誰以“王子”“皇帝”作別號的(似乎只有一個詩家天子王昌齡,那是後人贈送的)。至於女詩人,就更沒有以“妃子”為別號的了。

黛玉如此與眾不同的詩號,也許真的在暗示什麼,這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

黛玉住在瀟湘館,與娥皇女英的故事有關,她們都是舜帝的妃子,是一個尋夫不遇,無比悲傷的愛情故事。

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女孩們在怡紅院行酒令抽花籤,這又是一次對她們各自命運的暗示。黛玉抽出是芙蓉,上面題詞“風露清愁”,這支沾著露水、染著清愁的芙蓉,除了說明她的未來依舊還有無數悲傷之外,似乎看不出什麼。然而,這籤中的一句詩是“莫怨東風當自嗟”,便有些意味了。這句詩出自北宋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寫的是著名的王昭君故事。王昭君原是宮女,後來和親匈奴,成為了“明妃”——黛玉還真是跟妃子有緣。

64回“幽淑女悲題五美吟”中,黛玉在中元節這天感懷身世,寫了“五美吟”,分別是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和紅佛。這裡又有王昭君,真是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啊。

黛玉不僅與娥皇女英、王昭君這樣歷史上的“王妃”相關聯,她與紅樓中的“王子”也是又牽扯的,這就是北靜王。

第16回,黛玉奔父喪後回到賈府,寶玉將不久前北靜王送給自己的鶺鴒香串“珍重取出”,要送給黛玉。不想黛玉絲毫不給面子,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這是第一次黛玉與北靜王聯繫起來。

第二次在45回,寶玉在秋雨中去看黛玉,他披著蓑衣、帶著箬笠的模樣讓黛玉忍俊不禁,開玩笑稱他是“漁翁”。寶玉見黛玉喜歡,便說這是北靜王送給自己的,你要是喜歡,就再弄一套送給你。黛玉還是不要,她說“戴上那個,成了畫的和戲扮的魚婆了。”剛說完這句,她自己就反應過來,“漁翁”和“魚婆”原是一對兒,不覺紅了臉。

這兩次都與北靜王有關,看來黛玉和北靜王似乎有所瓜葛牽連。別說我牽強,整部紅樓,時常都有這些暗示的。比如襲人和蔣玉菡,就是因為一條寶玉無意間轉手的汗巾,最終“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的。

所以,黛玉的詩號“瀟湘妃子”也許真的不是隨便起的,她的未來,很可能成為北靜王的“王妃”或者“準王妃”。既然寶黛愛情以悲劇結局毫無疑問,那麼被許嫁給北靜王,也是可以說得通的。當然忠於愛情的黛玉不可能真正嫁給北靜王,但她也無力抗拒命運,也許出嫁前夜自盡,或者“玉帶林中掛”或者“冷月葬花魂”,無論如何,都是讓人無限感傷嘆息……


北方麗人讀書觀史


古往今來,風姿各異的女人一向是文人的繆斯,她們在文人的描繪下呼之欲出。驚才絕豔卻命比紙薄的林妹妹絕對是眾多文學作品中讓人最見之難忘的一位。林黛玉才情橫溢,多次在海棠詩社拔得頭籌,她有個詩號,名為“瀟湘妃子”,那麼她最終做成妃子了嗎?

“瀟湘”二字最早見於《山海經》,乃是帝堯之女娥皇與女英逝世之處。姐妹二人皆嫁舜為妻,不料舜在南方視察時死在蒼梧,二妃得知後,抱竹痛苦,最終淚盡而死。這段悽美的傳說也讓“湘妃竹”蒙上傷情之意。那林妹妹如何落得“瀟湘妃子”這一詩號呢?

海棠詩社初建之時,林黛玉提議各起詩號以忘俗。探春打趣黛玉,說黛玉所住是瀟湘館,人又好哭,起了“瀟湘妃子”這個詩號。探春說完,眾人都拍手叫好,黛玉也默然接受。紅學博大精深,曹雪芹一向將人物命運藏在隻言片語中。賈府四個女兒,名字疊加的諧音便是“原應嘆息”,其中暗蘊彩雲易散琉璃脆之意。如此一來,讀者不禁猜測,黛玉之詩號是否暗藏玄機,預示著她以後將成為妃子呢?

這種猜測著實有跡可循,《紅樓夢》中確有一個北靜王,堪與黛玉相配。首先,此人風流瀟灑,不為繁文縟節所束縛,寶玉對他極為推崇。其次,北靜王尊敬女性。當他愛妾去世之時,一度悲痛欲絕,可見他並非自高自大之人,反而對女性愛重有加。另外,北靜王不僅出身高貴,為人也知書達理,待人周到。黛玉看似是小家碧玉,但她家中只有她一女,一向嬌寵,祖父家又是權貴,所以其地位還是很高的。黛玉出身好,加之長相驚豔有才情,普通人家是難以與之相配的,唯獨北靜王,雖然出場不多,卻與黛玉比較登對。

客觀來看,黛玉與北海王確實仿若金童玉女般的一對,但若仔細追究,兩人也無緣。曹雪芹以大手筆描繪寶黛二人的相知相愛,兩人在等級森嚴的大觀園中赤誠以待,在陰謀詭計層層算計中堅持自我。寶黛的精神戀愛讓無數人為之動容,即使兩人不能終成眷屬,以兩人情意之堅,也絕不可能另與他人相好。

至於“瀟湘妃子”的深意,其實是在暗示這段無疾而終的愛情。

黛玉本是絳珠草,被赤霞宮神瑛侍者以甘露澆灌,才得以修成人形。絳珠草下凡歷劫,所為者便是以一世眼淚報神瑛侍者之恩。瀟湘竹乃是以娥皇女英之淚灌溉而形成,與絳珠草以淚報恩頗為類似,都是淚盡而終。另外,娥皇女英與舜的感情雖深,但最終卻陰陽兩隔,無法長久相伴。這樣的悲劇與寶黛愛情何其相似!

如此看來,“瀟湘妃子”之詩號,看似隨便一筆,實則別有深意。它並非暗示黛玉以後成妃,而是暗示了黛玉愛情的悲劇,如此多愁善感又至真至純的林妹妹最終離開了紅塵汙濁的人間,做了真正的“瀟湘妃子”。


鄧海春


黛玉譽為“瀟湘妃子”,有以下幾層含義:

一是,取瀟湘妃子斑竹淚之意。相傳,舜帝有娥皇、女英兩位愛妃,那時還沒皇后之稱,實則為皇后。舜逝世於九嶷山,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滴於竹,生出一種斑竹。黛玉也在為寶玉流淚,淚盡而亡。

二是,喻黛玉地位崇高,而不侷限於林如海之女,而是一個昭傳的女人,即受到國人崇敬的烈女。

三是,喻黛玉心氣高雅。


朵朵佬爺


既然是妃子,就一定有皇后,註定還是要有所顧忌,


莫愁968


應該只是影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