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1.神龍政變:歷經坎坷,看女皇帝被趕下臺

在大唐武周王朝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則天病重,此時她已垂垂老矣,風燭殘年,掌控朝政力不從心。這些年來,儘管她大力培養武氏一族的後輩,讓他們手握重兵,身居高位,但她心裡清楚,朝廷內外仍有許多反對派——大批忠於李唐王朝的臣子和百姓。深諳政治的她,此刻心懷憂慮,但是她只能躺在病床至上,顯得毫無辦法。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這時候,歷史的舞臺交給了宰相張柬之。張柬之早先是狄仁傑推薦給武則天的,一方面,張柬之確實是個治國安邦的人才;另一方面,狄仁傑深知張柬之一心向著李家,遲早會有行動,恢復唐王朝的天下。因此,作為大唐的忠臣,又作為武則天一手提拔的重臣,狄仁傑可謂無愧於心了。

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臥病的時機,聯合一班文武大臣,率軍佔領神都紫微城,他們以“張易之和張昌宗密謀造反”的理由誅殺此二人,同時包圍武則天的寢宮,嚴詞逼迫武則天退位。政治鬥爭都伴隨著血腥的殺戮,此時的武則天手裡沒有底牌,無法繼續抗爭,她被迫下詔,讓太子李顯監國,這也就意味著,她默認了政變的結果,接受了自己退位的事實。

第二天,太子李顯在通天宮正式即位,是為唐中宗。史稱“神龍政變”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要知道,唐中宗李顯其實是“二進宮”。早在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的時候他就曾經登基,但是屬於傀儡,由於他性格軟弱,做事沒有主見,一切都是他的母親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甚至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不多久,李顯就被武則天廢掉,改稱“廬陵王”,他甚至被逐出京城。皇位傳給了李顯的同胞弟弟李旦(唐睿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還算是個識時務的人,做了沒幾天皇帝,就主動上書請辭,表示自己沒這個能力當皇帝,隨後他就“名正言順”地被廢黜。就這樣,武則天從皇太后,逐漸成為掌管天下的女皇帝。

神龍政變之後,李顯重掌大權,他就格外器重立下大功的弟弟李旦,任命李旦為宰相,加封他為安國相王,還打算把他立為皇太弟。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當然,也是武則天的孫子),人稱“李三郎”,文武雙全,頗有氣度。但他的幼年頗為不幸,父親皇位被廢,母親含冤被殺,被過繼給別人當兒子,封爵由“楚王”降至“臨淄王”,乃至受到長達7年的幽禁。直到十四歲的時候,他才重獲自由。弱冠之年,他目睹女皇帝武則天被趕下臺,又看著父親受到重用,他相信,自己的輝煌事業即將到來。

2.唐隆政變:嶄露頭角,誅殺野心皇后

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大赦天下。整個朝野都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之中,他們並不知道,另一場大亂接踵而至。

李顯二進宮以後,並沒有很多長進,依舊懦弱無能,仁慈過了頭。他一方面過分倚重自己的老婆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一方面大力排斥和驅逐助他上位的張柬之等忠心大臣。

韋皇后是個天生的野心家,她不滿足於僅僅執掌後宮,而是渴望成為武則天那樣的女皇,君臨天下。她將皇帝玩弄於股掌之中,設計驅逐了一幫老臣,又害死當朝太子李重俊。到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后狠下心來,將李顯毒死,立唐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為帝,改年號為“唐隆”,這完全是武則天故事的翻版。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韋后劇照


李旦是小皇帝李重茂的叔叔,位高權重,又當過皇帝,在朝廷裡有大批死忠。這樣,他自然就成了韋后權力道路上的攔路石。韋后當然會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所以磨刀霍霍,計劃將李旦的人馬一網打盡。

在形勢危急的時刻,臨淄王李隆基橫空出世。作為人中之龍,李隆基早有先見之明。他在京師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勢力。李隆基拉攏韋后集團中的兵部侍郎崔日用作為內應,此人將韋后的計劃全盤告知了李隆基。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聯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瞞著父親李旦,私自結交禁軍將領,密謀政變。他們率軍發動突然襲擊,韋氏、武氏的羽翼瞬間都被剪除。緊接著,不可一世的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都被擒殺。李隆基還下令全城捉拿韋氏一黨,個頭高於馬鞭的男性一律處死,不留後患。史稱 “唐隆政變”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大功告成以後,李隆基不慌不忙地找到父親李旦,向他報告整個政變的經過。李旦馬上就傻眼了,他只好抱著李隆基,抹著眼淚感嘆:“平定國家之患全都靠你,以後這天下蒼生也都寄希望於你了!”

此後論功行賞,李隆基被封為平王,官拜宰相,統率禁軍,控制了朝廷局勢。按照慣例,他逼迫傀儡小皇帝李重茂退位,力推他的父親李旦重新上位。李旦登上大位,順水推舟,立了李隆基為太子。

3.先天政變:同室操戈,親姑姑也不放過

前文提到,在李隆基誅殺韋后的過程中,他曾經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跟韋后半斤八兩,風格相似,都是利慾薰心之輩,她仗著自己誅殺韋氏、擁立睿宗有大功,所以行事高調,誰都部放在眼裡。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太平公主屢屢干預政事,朝廷但凡有點動靜,她都要插一腳。她的哥哥唐睿宗李旦對她很是信任,有些放任,每當討論軍國大事,都要聽她的意見,甚至對她言聽計從。朝堂上就出現“凡事先問太平公主,再問太子李隆基,最後彙報給皇帝”的辦事流程。

不多久,太平公主就飄了。她覺得太子李隆基太過聰明能幹,怕是會成為一代明君,對自己的權力極為不利,就想著心思著把李隆基拉下馬,換個老實人上位,以後便於掌控。

李隆基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預料到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不能有絲毫的仁慈之心,不然先死的就是自己。所以他就計劃除掉太平公主。這些明爭暗鬥唐睿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妹妹,幫誰都不好,打壓誰都不行,這讓唐睿宗左右為難。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鬥爭進入白熱化。太平公主甚至明目張膽找到宰相宋璟,提出更換太子,卻被宋璟嚴詞拒絕。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頒下詔書,命令太子李隆基監國,作為名義上的執政者。景雲三年(公元712年),他正式傳位給李隆基,改年號為“先天”,當然,朝廷重要官員的任免權,軍國大事的決策權還緊握在手裡。李隆基當的還是掛名皇帝,儘管他手裡有錢有兵。

李隆基登基以後,權力的天平逐漸向他傾斜。另一方面,太平公主內心愈加恐慌,決定立即行動。太平公主有兩套方案,一邊是陽謀,率軍南北夾擊李隆基,發起正面進攻;一邊是陰謀,通過下毒和刺殺來謀害李隆基,走旁門左道。

太平公主的陰謀,再次被李隆基提前捕獲,可見,他的情報機構多麼有能耐。李隆基就算人品再好,現在也忍不住了,他召集心腹謀臣,決定先發制人,向姑姑發難。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又一場流血的政變發生了。李隆基雷厲風行,將太平公主的黨羽一網打盡。太平公主這隻落難的鳳凰不如雞,她隻身逃入佛寺,派人請太上皇李旦出面,向李隆基求情免死,她表示自己以後不再過問政事,只想安度晚年,但是被李隆基嚴詞拒絕。

最後太平公主被賜死於家中。史稱“先天政變”

4.安史之亂:盛極而衰,一騎紅塵妃子笑

先天政變以後,李隆基正式掌握皇權,他把年號改為開元,彰顯自己開拓紀元,中興大唐的決心。在隨後的數年裡,他重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明的宰相,撥亂反正,勵精圖治,恢復國家的發展,將大唐王朝帶到了歷史的巔峰,是為“開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而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王朝到了盛世,就開始走下坡路。唐玄宗老了,變得昏聵,只貪圖享樂,與楊貴妃長相廝守。先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然後是特赦安祿山、放虎歸山,接著是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位,再是楊國忠禍國殃民、哥舒翰慟哭出關······

縱然有長生殿裡“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也終究歸於“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李隆基失敗的宿命:決定他一生的4個關鍵女人


他一手造就的大唐盛世,最後還是毀在他手裡。雖有人歸罪於楊玉環這個紅顏禍水,可唐玄宗知道,源頭還在他自己身上。而他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得益於女子呢?

《新唐書》:

女子之禍於人者甚矣!自高祖至於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既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鑑矣,而又敗以女子。

李隆基是天生的政治家,他總能洞察局勢,精心佈局,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又能縱橫捭闔,知人善任,搶佔先機。他的成功是註定的。從祖母武則天,到嬸嬸韋后,到姑姑太平公主,再到他一生的摯愛楊貴妃,這四個女人,影響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和失敗,都與這些人息息相關,這是他的宿命,更是一個王朝更迭、興衰交替的縮影。

-完-

上文所有圖片除水印說明,全部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歷史】,支持下作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