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

香蕉人卡布奇诺


近年来,教师的职称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都形成了非常高的舆论热潮,也可以说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在教师队伍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也已然演变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

那么,现在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按职称涨工资还是按工龄涨工资?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个人有个人的看法,笔者认为教师的工资应该增加工龄工资的占比,综合职称工资,形成综合性的工资上涨机制。

教师的工龄工资在整个教师工资体系中影响力比较小,主要受到教师职称的影响。教师的教龄工资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这也导致教师们不再强调自己的教龄工资,而一门心思的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师职称,想要通过教师职称的工资来提高自己的工资性收入。

一、教师职称的发展现状

1·教师职称评聘名额少

按照目前教师职称制度运行的实践来看,职称总体数量较低,尤其是高级职称的名额更是少之又少,以笔者所在地的乡镇学校为例,教师的总量过百,但是高级职称教师的名额仅仅是个位数而已,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教师想要成功竞聘高级职称的可能性比较低,毕竟目前高级职称的名额太少了。

也可能有人会说,高级职称少,中级职称多也可以啊,殊不知目前中级职称的名额也同样少的可怜,就是初级职称名额多,但是初级职称对教师的工资待遇影响力有限,甚至直接没有影响,因此对教师的吸引力几乎为零。

案例一:曾经有位老教师曾经这样讲过:已经在这所农村小学工作了几十年,也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教学成绩在全校也属于佼佼者,但是在每年的高级职称竞聘中都是“陪跑者”,每年都是白出力,主要是名额太少,自己的资历与人际实力都欠缺都不占优势。今年说是有名额了,但是我今年也要退休了,还有必要再去竞争吗?

2·教师职称评聘难度大

在当前的教师职称竞聘中,难度确实非常之大,很多教师面对职称也只能是望而兴叹、望梅止渴而已。

现在的教师职称不仅仅是名额少的问题,即使名额足够,但有些教师也同样难以获得。尤其是教师职称名额的分配上,在以往的教师职称竞聘中,我们发现城市学校中的教师职称名额分配的要多于农村学校,也就是说农村学校教师想要获得一定的职称名额,成功在有限职称名额竞争中胜出,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3·教师职称评聘因素多

当前的教师职称竞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认知中,只要教师教学成绩优异,职业道德高尚,而且能获得同事们的认可,就可以在职称竞聘中胜出,但现实并非如此。

教师职称竞争胜出的基础是教学成绩,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际实力的影响。比如:有关系的教师肯定在职称竞聘中获得优先照顾,没有关系的教师也就只能往后靠。

案例二:已经教学30年,获得中级职称已经10年了,每年的教学成绩也都在全校名列前茅,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比赛,拿过讲课比赛等各种奖项无数,这些也都能证明我的教学能力,但是已经连续好几年在高级职称的竞聘上落选,甚至有不经常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都能胜出,我却一次次成为别人的“笑柄”,后来听说自己没有经常到校领导那里“汇报工作”,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在职称竞聘时,为自己说话并进行努力争取。

二、教师的职称为什么会引发关注?

1.教师职称关乎工资待遇

很多教师关注职称,当然与工资待遇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教师职称的提升,伴随而来的就是工资待遇的“水涨船高”,毕竟当前教师的收入来源比较窄,工资待遇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他们非常关注职称,也是希望能通过职称级别的提升,来获得工资待遇提高的机会。

案例三:工作十几年,本科学历,初级职称,每月到手工资3029.23元,依靠这样的工资来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运转,虽然不能说过得非常寒酸,但每月的生活也基本上是捉襟见肘。之前,多次竞争过中级职称,毕竟中级职称能提升三四百元的收入,对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也算是一种改善。

2.教师职称关乎职业认定

在我国教育领域,基本上将教师的能力与职称挂钩,虽然在实际中会有出入,但至少官方是这样认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们希望提高自己的职称级别,除了能拥有更可观地工资性收入,还可以让自己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换句话说:高级职称教师与中级职称的教师,他们在学校中所能享有的地位与荣誉是不同的。

三、教师职称改革的争议大

说实话,当前对于教师职称改革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除了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内部的争议,在整个社会领域中都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人认为应该尽快完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让更多教师能够享受到教师职称的红利;也有人认为应该缩减教师职称,毕竟当前教师们的各种收入繁多,已经处于高收入者的群体。

其实,很多人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收入存在较大的看法。

案例四(支持者):每月的工资收入太低,相对于当地的公务员而言,我们老师简直就是弱势群体,什么时候能增加职称名额,让自己的职称级别有所提升,可以让自己拥有更高水平的工资待遇。加快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让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享受到更完善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
案例五(反对者):现在的教师收入已经很高了,还要通过职称制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收入,这种做法不可取。现在的教师不单单只是工资,还有很多学生家长送礼、参与校外培训等,这些收入能超过他们的工资收入,如果再给他们提高收入,那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四、如何解决教师职称问题

面对当前的教师职称制度运转现实,笔者认为必须加快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以释放职称红利来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运转和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对于如何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完善教师职称制度设计。在职称名额和竞聘条件上多下功夫,增加中高级职称的名额,尤其是要将高级职称的名额进行增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高级职称,同时简化职称竞聘的门槛,简化教师职称竞聘的各种“门槛”。

(二)强化教师职称运转合理。加强教师职称竞聘的合理化,尤其是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让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教师职称竞聘的公平性。加大对影响教师职称竞聘公平性的违规行为的打击,弱化校领导在职称竞聘中的话语权。

案例六:在每年的教师职称竞聘中,我经常会被淘汰。其实,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成绩不优秀,往往都是输在各种“奇葩而又靶向性强”的竞聘条件上,经常会有各种针对某人的证书、荣誉等,将这些证书、荣誉作为加分项,然而我又没有这些加分项,最终也只能在竞聘中败北。

(三)找准教师职称的倾斜点。在接下来的教师职称竞聘中,笔者认为应该将教师职称名额更加倾向于普通一线教师,同时将普通管理岗与专业技术岗进行分开,让校领导不再参与教师职称的竞聘;将更多的教师职称名额倾向于农村教师,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


东爱雨小公


如按职称晋升工资便宜了那些靠投机取巧获得职称的人,坑了一大批老老实实靠自己能力努力做实事的人。若按教龄定时定侯就能自然晋升工资的话又会便宜了那些整日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对那些胡子不够长而又想做事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是非常不公的!如此看来这两个晋升工资的方式都有不完善之处。那么如按照每位教师的积效,建立长期稳定的考核机制,把一切与教学相关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量化,细化。图表格式化。每位教师都可依据这样的积效考核实施细则办法实实在在的看到每人的教学业绩。既公平又公正。在工资晋升工作中,绩效考核因素占比70%,职称与教龄因素各占I5%。不知这样做是否会更加公平合理。


WWZ19


只要思想上不把绝大多数教师认定是想混日子的人,从这个思路出发,那就毫无疑问应该按工龄涨工资,甚至应该按照工龄发工资。对于某些人口口声声所说的混日子的教师,应该通过公平的考核打分,同行评价来认定,该给什么处分就给什么处分,该扣多少工资就扣多少工资。千万不要以老师可能要混日子为理由就利用职称制度来给老师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并按照这种等级涨工资和发工资。这是极其荒唐而又可恨的,是一种居心不良的制度。


飞天舞028


我工作15年了,除了一大堆的辅导奖证明我为学校做出部分贡献以外,其余什么也没有。职称更是还是初级最低档。我自认干活出力比学校其它高职称老师多很多。但现实就是现实,咱干的活不值钱,算不得工作量里,有些老师耍着玩着工作量比咱高一大截。没办法的事,认命了


波波哈哈嘿嘿


我国原来是按学历和工龄涨工资。

1987年开始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就按职称和考虑工教龄涨工资。

现在是按职称和绩效考核领工资,并且在不断完善!

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特岗教师、支教教师都是没有编制的教师!

第一、民办教师

《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 民办教师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教师!民办教师身份是农民、职业是教师!他们是教书的农民!他们具有农民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他们就是业已成为历史名词的中国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农业户口的农村农民,他们挣的是生产大队统筹的工分回农业社生产队分红和国家的少量补贴称“民办公助”。民办教师虽然不是国家编制内的教师,但却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教师,在农村就是公社和大队集体办学的教师,是有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教师,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所以不能称民办教师为临时教师或代课教师!

民办教师1957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家在某时间界限(各省不同,多数是1986年)已关停民办教师人口,不再产生民办教师,且于2000年已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近五百万的民办教师、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们的政府、民办教师加上民办教师的学生、学生家长和广大人民群众,民办教师这个称呼(名词)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影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称呼(名词),是不容篡改的!



第二、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就是没有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又叫做临时聘用教师、顶岗老师。是学校为了补充在校教师的不足,而临时聘用的教师。

不管那个年代,只要有公立(国立)和私立之分,就有可能存在原来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有什么公事、私事,通过领导批准离开教学岗位,或者在教学岗位有辞职不干的教师,或者学校本来就缺少教师,上级又来不及补充,这就需要有人来替代这位教师,而这个被叫来的非本校教师、又不是通过正式组织手续办理入职的学校入编教师,而是临时叫来接替这份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管代课时间的长短(按口头或书面合同),这个教师就是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一般是合同制管理,不能使用编制。他们是通过学校主管部门或学校向社会招聘、双向选择而到学校任教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及工作时限、待遇等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口头或者书面)确定。他们的身份不是统一的。

注意:代课教师就是代课教师,不能以代谁的课等来区分代课教师,比如:什么公办代课教师、民办代课教师,长期代课教师、小学代课教师等。不然,如果是代校长的课,是否就有校长代课教师呢?

第三、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是一种特别设立的岗位,主要是针对基层县以及偏远贫困地区师资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构不合理问题,为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所设置的教师岗位。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内没有编制,工资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和县财政补助组成。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特岗计划”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特岗教师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使用编制。



第四、支教教师

三支一扶的支教教师主要是国家考虑到农村师资配备不足,教师总体素质不高,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政策。支教人员基本就是在基层教育行业或者直接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工作。

支教一般服务期一般为两年,服务期间由中央财政给予生活补助等。服务期被计算工龄。两年期满可以根据需要延期。三支一扶多地都有相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由当地政府安排,根据就业岗位,使用编制。部分地区两年期满愿意留在原服务单位直接转事业编。

第五、劳务派遣教师(合同工)。

劳务派遣教师就是劳务公司派遣员工去学校担任教师, 劳务派遣是合同工,一般的合同期限为3年,是派遣人员和劳务公司签订,为学校服务。享受一般待遇,无晋升机会。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第六、私办教师

私办教师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私立学校的教师、民办学校的教师。因为私立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就是个人或者几人联合和私人企业开办的学校,自然就不是国家、集体办学的公办学校,也就没有编制可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国有民办学校,其实就是民办学校。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叫私办教师。他们都不是民办教师,因为民办教师已不再是过去意义的私立民办大中小学校的教师,不可同日而语!

私立民办学校的教师,是通过私立民办学校的主办方向社会招聘而到私立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私办教师采用合同制,双向选择。他们的工作及工作时限、待遇等由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口头或书面)确定。他们的身份不是统一的。他们当中有的是公办教师离开公办学校来当私办教师、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大中专毕业生,等。有些学校也称作聘用教师。

第七、原民办教师

原民办教师在近几年才有的说法,如果一定要有原民办教师这个词,也是专指在某时间界限(各省不同,多数是1986年)关停民办教师人口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干了辞职或者没得干了被辞退而离开教学岗位的、他们已成为以前是民办教师,政府还惦记着他们,现在要给他们生活补贴的那部分民办教师称为原民办教师!并不是所有的民办教师。民办教师与原民办教师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把所有的民办教师都叫做原民办教师,是不公平的、不允许的!


第八、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存在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大国办教育的特殊教育现象。不论是公办教师、民办教师,还是私办教师、代课教师都以教书育人为职业,都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教师职责。1996年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以后,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

附:公办教师

我国未实行教师聘任制之前,公办教师就是在编的大中小学教师,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派遣到大中小学任教的“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干部”身份(对于“干部”一词,这里先将其简化概括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公职人员”,公务员是干部的一部分。而“领导”可以理解为担任职务的干部)。大中小学教师的“干部”身份一直保留,直至1994年《教师法》实施,我国才从法律上重新界定教师身份。

公办教师是非农业(城镇)户口,吃皇粮(国家粮),领国家工资和享受公费医疗、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维修基金等福利待遇。


物理佬75957


中小学不适合职称评定。只有按工龄自然晋升,才能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队的晋升制度并轨,也才能公平公正!


用户8893173569697


教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津贴和地方性津贴等部分组成,随着国家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目前又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提高了班主任补贴,调整了教师教龄补贴。本来这些组成要素的实施,我们国家已经经过了科学的分析和充分的调查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些组成要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认为不管按工龄还是按职称发工资,都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正所谓众口难调,我们只有不断的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赶鸭子上架,急于求成。

其实,在我们教师的工作组成部分中,大家呼声最高的就是岗位工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照职称的高低而分配的部分。比如,按目前的工资发放标准来说,如果你是中级职称或者说中小学一级教师,那么,你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是十档2007元,最高是八档2440元;而如果你是中小学高级教师,那么所对应的岗位工资最低就是七档2773元,最高是五档3405元;正高级的工资档位更高,差距也更大。如果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中级职称,另一个是高级职称,他们的学历、教龄等都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工资每月也至少相差333元。至于工资其他的组成部分,大都是按照教龄多少、工作量的多少等因素分配的,大家意见相对较小。

当然,已经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可能就赞成职称方案,那些没有晋升为高级职称的老师,或者正苦苦挣扎在职称评定漩涡中老师们,就会更倾向于取消职称,实行其他的工资分配方案。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变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比如逐渐实行的绩效工资。同时也正在多渠道的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如我们的班主任补贴由过去的几十元提高到了400元,增加了乡村教师补助300到500元等等。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的待遇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欢迎关注犀利老师,一起讨论校园教育问题。





三尺讲谈


应按职称涨工职,因为职称高的都是当领导的。领导工资高了才能把单位事做好,不然就不然了。

战斗在一线的虽然辛苦,工龄长,但未能当上领导,证明能力不强,所以不能按工资涨工资。


baba152504637


如果按职称涨工资就不应该人为设置名额,名额有限同等条件却不能同等对待!不是不够水平,仅仅是名额有限!如果条件符合就应该评定上一档次的职称!而不是人为的设置名额,也不知道有什么科学依据!

目前按教龄涨工资比较合理,只要考核达标,就可以晋级,并给予教龄补贴!现在教龄最高10元,等同虚设!如果提高教龄补贴可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东北在水一方


现在的工资本来就是按工龄和职称发放。工龄是用薪级工资再现,工龄越长薪级越高,多工作一年薪级就高一级。职称是用职级工资体现,比如中小学高级教师5,6,7级,中小学一级教师8,9,10级,只要符合晋级条件且工作所在单位有名额都可职级晋升。目前问题是它们占比问题和职级名额问题,我认为最应调整的各职级的占比,因为占比太低,中小学高级教师很少能享受5,6级工资,一级教师晋8,9级的也不多,导致整体工资水平较低,能享受高职级工资的人数太少,长期职级不能晋升产生怨言就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