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损失殆尽。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形势已直逼长江,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就全国战局而言,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解放军渡江指日可待。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是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早在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时,粟裕就看到了下一步战机,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提出了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作战建议,其中首案即为"淮海战役",只不过最初的目标是拿下两淮,淮阴、淮安、高邮、宝应,把苏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威胁长江、威胁徐州,歼灭有生力量。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对于粟裕的提议,毛泽东虽然完全同意,但他认为粟裕提出的目标太小,以华野的力量可以打一个更大的歼灭战,遂把目标圈定在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兵团。黄百韬兵团是一个10万人的非嫡系兵团,实力较强。毛泽东的提议,将淮海战役变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歼灭战。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在动员的同时,粟裕也在军事上做了周密部署,鉴于黄兵团离徐州很近,中间还有一个李弥(国民党军第13兵团司令)兵团。华野的攻击,很可能引起徐州数十万大军连锁反应,因此战役发起前华野做了大量迷惑敌人的工作。

这是为了给徐州敌人造成一个假象,即我两大野战军要合击徐州。为了进一步迷惑徐州敌人,毛泽东还命令中原野战军在战役发起的同时,向位于徐州西侧的邱清泉(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兵团发起佯攻。毛泽东在电报中说,要我军各处一起动作,使各处之敌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给敌人以假象。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1948年11月5日,国民党正式下达徐蚌会战命令。11月6日,共产党正式发起淮海战役。国共两党竟然同时向对方发起了决战。两天后11月8日,粟裕收到的一份情报,让他彻底改变了原先的仅"两淮"的战役构想。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来报,徐州之敌陆续将辎重武器向南方转移,大批家属随行,徐州之敌有总退却的可能。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粟裕立刻意识到,如果徐州之敌全部南撤,即使集华野、中野全力也很难与之决战,遂立刻着手重新部署,同时向毛泽东发急电提出新的建议,按照徐州敌人全部退却的思路,想把徐州的敌人留在这个地方全部歼灭掉。这与毛泽东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毛泽东本来要求华野在打完黄百韬之后,由粟裕带一部分主力渡江南进。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接到粟裕的电报后,毛泽东迅速做出回应,将此战定义为江北大决战,并致电给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渠、张震、谭震林等同志电报《截断徐蚌路,歼敌与淮河长江以北》,明确将敌人的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后这封报也被认为是淮海战役的总方针。与此同时,又电报给中原局和华北局,要求两大野战军要确保前线部队两个月到三个月时间的供给。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毛主席:江北从此无大战

至此,"小淮海"升级为"大淮海",局部战争变成了两大野战军的协同作战。毛泽东当时提出,淮海一战,江北从此无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