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腎癌患者被迫推遲手術時間,對病情會造成哪些影響?

疫情暴發以來,全國的醫療單位迅速投入在一線戰爭中,雖然各個地方取得一些階段性勝利,但是疫情警報還未解除,抗疫仍在繼續!

醫院是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場所,部分醫院已經主動或被動停止門診、手術等醫療工作,僅開通急診通道,收治一些危重患者。這給普通患者就醫帶來了不便。


疫情當前,腎癌患者被迫推遲手術時間,對病情會造成哪些影響?

對於腎癌患者來說,絕大多數屬於限期手術,即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手術治療。疫情之下,短時間內推遲手術尚能獲得患者理解,對病情影響不明顯。

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手術一直被推遲下去是否對病情造成影響?癌細胞會不會發生轉移?手術推遲多長時間是安全的?今天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腎癌是指原發於腎的癌症,又稱腎細胞癌。隨著居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強,腎癌的檢出率隨之增加。臨床上接近70%的腎癌是偶然發現的,早期沒有任何症狀。


疫情當前,腎癌患者被迫推遲手術時間,對病情會造成哪些影響?

腎癌對化療不敏感,這個特點在惡性腫瘤中並不多見。大多數腎癌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這也說明腎癌主要是外科疾病。

研究發現,對於<7cm的腎癌,平均每年生長的速度約為0.4cm。腫瘤的生長速度與腫瘤的大小密切相關,腫瘤越大,生長越快。如果腫瘤生長速度過快,不僅增加了手術切除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癌細胞轉移的風險。

2006年加拿大專家共識建議:對於T1a期腎癌的手術最長等待時間不超過90天,有症狀的腫瘤最長等待時間不超過28天。

補充一下什麼是T1a期腫瘤。T1a期是TNM專門用來對癌症的分析系統,其中T表示局部腫瘤進展,通俗理解為腫瘤的大小。N表示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M表示是否存在遠處轉移。T1a是指腫瘤直徑<4cm,且腫瘤僅侷限於腎臟,未發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也稱為侷限性腫瘤或早期腫瘤。

對於那些偶然發現的較小的腎癌,直徑<2cm,從診斷到手術的間隔時間超過2年也不會對預後造成影響。這類腫瘤的生長速度相對緩慢,定期觀察,也可以等到腫瘤直徑>4cm後進行手術治療。


疫情當前,腎癌患者被迫推遲手術時間,對病情會造成哪些影響?

總體來說,和其他惡性腫瘤相比,腎癌的病情進展相對緩慢,疫情當前,短期推遲手術時間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如果時間較長,不排除癌症轉移的可能,對病情的愈後已經手術治療的難度多少會帶來影響。

醫療單位作為國家公共衛生資源,疫情當前,容不得半點馬虎,也有醫院因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而隔離整個科室的事實。但是,希望醫療單位及政府制定一些相對合理的制度,妥善處置一些普通病人的就醫途徑,抗疫固然重要,但是有些疾病拖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