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從“老實人吃虧”開始


秦朝滅亡,從“老實人吃虧”開始

秦始皇接班人之爭,是中國歷史上“老實人吃虧”的經典案例。

1

皇長子扶蘇,怎麼看都穩贏。

首先,扶蘇是皇位第一繼承人。

皇位繼承,講究“立儲以嫡,無嫡立長”。即優先考慮嫡子(皇后的兒子),如果沒有嫡子(皇后無子或者沒立皇后),就優先考慮長子

秦始皇未立皇后,所以,沒有嫡子。所以,長子扶蘇是皇位第一繼承人。

其次,扶蘇很優秀。

他繼承了秦始皇的優點(剛毅而武勇),卻沒有秦始皇的缺點(暴虐多疑)。就連他的死對頭趙高都承認他:信任下屬、寬厚仁慈。所以,他支持率很高。

第三,扶蘇的支持者非常強大:蒙氏家族。

秦滅六國,最大的功臣有兩家:

1號家庭:王翦(爺爺),王賁(爸爸),王離(兒子);

2號家庭:蒙驁(爺爺),蒙武(爸爸),蒙恬(大兒子)、蒙毅(二兒子)。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王家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詳見《戰神王翦:安全退休才是最大的勝利》),蒙家成為當朝第一權貴。

哥哥蒙恬手握30萬大軍,在外抗擊匈奴。弟弟蒙毅官拜上卿(與丞相同級),是秦始皇的身邊人;皇帝外出視察,蒙毅同車陪同;皇帝日常辦公,蒙毅貼身服務。

這哥倆一文一武,深得秦始皇寵信,權勢之大,滿朝官員都不敢叫板。(諸將相莫敢與之爭)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秦始皇臨終前,指定扶蘇為接班人。

資歷、能力、實力、支持率與合法性都有了,扶蘇不接班,天理難容!

2

再看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簡直慘不忍睹。

秦始皇有20多個兒子。胡亥和皇位之間,差著一座萬里長城。

而且,胡亥沒什麼優點,就是一紈絝子弟,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兒(回頭細講)。

與扶蘇的超級豪華後援團相比,胡亥的後援團弱得可憐,就一個人:

太監趙高

趙高的出身非常低賤。他爹犯了罪,被判處宮刑;他媽被剝奪人身自由,成為官方機構的奴隸。他媽和別人亂搞(野合),生下趙高兄弟幾個。他們生來就是賤民(世世卑賤),從小就被閹割,進宮給太監當奴僕。

這樣的人,別說金字塔尖兒的扶蘇、蒙氏兄弟了,金字塔根兒的秦國百姓都看不起。

不過,趙高很聰明,會來事,還精通刑法,被秦始皇看上,當了秦始皇辦公室車輛科科長。秦始皇還讓他教胡亥刑法,胡亥很喜歡趙老師。

(始皇聞其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使教胡亥決獄。胡亥幸之。)

這兩位能贏?中國股民都不信!


3

但是,扶蘇團隊有個致命傷:都是老實人。

老實人講原則、太認真。

比如扶蘇。他爹焚書坑儒,他站出來提意見:這麼做不利於國家穩定。他爹很生氣,直接把他趕出家門,滾到北疆和蒙恬一起打匈奴(詳見《秦始皇人設崩塌記》)。

當然,也可能是秦始皇刻意培養他。

老子是千古一帝,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怎麼生了你這麼個鴿派?到部隊大熔爐裡鍛鍊鍛鍊,沾染點狼性。

再比如蒙毅。有一次趙高犯了錯,秦始皇讓他處理。他很快就給出了處理意見:按律當斬。

死腦筋!如果真要依法辦理,還用得著讓你一個正國級幹部親自去辦?

沒辦法,秦始皇只好明確指示:趙高同志做事還算勤勉得力,這次就算了,下不為例。

這事讓蒙毅辦的,領導不滿意,同事變仇人。

而且,這仇人還是個超級能幹的死太監。

秦朝滅亡,從“老實人吃虧”開始

4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陪同出巡的有:

領導身邊第一紅人蒙毅

丞相李斯

車輛科科長趙高

領導的小兒子胡亥

胡亥為何出現在陪同名單裡?趙高玩的親情牌,利用秦始皇對小兒子的喜愛,讓胡亥提出想陪父親一起出行。

秦始皇答應了。

這就是趙高的厲害之處。秦始皇的身體已經很差了,隨時有可能飛昇,近水樓臺先得月,關鍵時刻得卡住關鍵位置。

而我們超級豪華的扶蘇團隊呢?

秦始皇眼瞅著就要大結局了,是不是得想辦法把扶蘇調回來?哪怕一時半會兒調不回來,是不是得想辦法不讓胡亥陪同出巡?

老實人認為,只要自己把本職工作幹好了,組織就不會虧待自己。

所以,扶蘇和蒙恬還在遙遠的北方,踏踏實實修長城、認認真真抗匈奴;每天加完班回到家,還要虔誠祈禱:衷心祝願陛下早日康復。

秦朝滅亡,從“老實人吃虧”開始

第一紅人蒙毅還在兢兢業業地居中調度,確認分工、安排行程、檢查安保、制定預案......確保此次出巡圓滿成功。

更要命的是,秦始皇途中病危,派蒙毅原路返回,祭奠名山大川給自己祈福,蒙毅二話不說,立刻上路。

真忠心!真老實!

這種關鍵時刻,拍拍屁股就走了!?

哪怕無法拒絕秦始皇的命令,至少安排好大事再走呀。萬一你還沒回來,秦始皇劇終了,怎麼辦?

哪怕你徹底無視小屁孩胡亥和死太監趙高,也不能無視這位爺:丞相李斯。

5


如果說蒙氏兄弟是當朝第一寵臣,李斯則是當朝第一重臣。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多大?看看他的待遇就知道了。除了他本人擔任丞相,他的兒子全部娶的是公主,他的女兒全部嫁的是王子。他的長子是封疆大吏,回家探親,他擺家宴給兒子接風,文武百官全部登門道賀。他家門口,光轎車就停了數千輛。(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

更重要的是,李斯和扶蘇團隊有著極大的利益衝突:如果扶蘇繼位,李斯的丞相位置一定會被蒙氏兄弟替代。

李斯不是王翦,不會急流勇退,反而是一個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人,當年他妒殺韓非子,就是明證。

但是,李斯這種政客,只要利益足夠,什麼都可以談。哪怕將來註定翻臉,至少此刻先爭取過來,至少先穩住他吧。

並沒有。蒙毅就這麼老老實實地出差了。

留下了奄奄一息的秦始皇,心懷鬼胎的胡亥、趙高和忐忑不安的李斯。

6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沙丘平臺(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去世。

臨終前,秦始皇讓趙高擬了一份詔書給扶蘇:參加我的治喪委員會,到咸陽辦葬禮。(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就等於指定扶蘇是皇位繼承人。

然而,有個毛用!

因為趙高不同意,所以,秦始皇的詔書,沒派送。

趙高決定:幹掉扶蘇,立胡亥為太子。

他先徵求了好學生胡亥的意見。胡亥當然聽趙老師的。然後,他去找李斯合作。這件事,沒有丞相幫忙,他半個人玩不轉。(趙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

李斯不是老實人,所以,溝通起來很輕鬆愉快。

趙高就提了一個問題:

以下五個方面,您認為,您哪個方面比蒙恬強?

A 才能

B 謀略

C 功勞

D 人緣

E 扶蘇的信任度

李斯答:還有其他選項嗎?

趙高說:有,選胡亥當太子。

李斯說:好。

當時有個大前提,因為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李斯擔心政局動盪、天下有變,所以秘不發喪。知道秦始皇去世的,只有李斯、趙高、胡亥和幾個貼身伺候的太監。在李斯的安排下,秦始皇生前的所有安排都不變,飯照吃、件照批,只不過,一切皆由貼身太監“轉達”。

一拍即合的李斯和趙高迅速偽造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併發函給扶蘇和蒙恬:

皇長子扶蘇多年來辦事極其不力,態度極其惡劣,多次違反組織紀律,採取不正當手段謀取職務!大將軍蒙恬作為班子成員,不僅不及時加以制止,反而沆瀣一氣,同流合汙!經慎重考慮,現決定:賜二人自盡。北軍一切事務暫由副將王離(王翦之孫)負責。

(數以不能闢地立功,士卒多耗,數上書,直言誹謗,日夜怨望不得罷歸為太子;將軍恬不矯正,知其謀;皆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7

老實人最聽話。

手握30萬大軍和90%以上支持率的扶蘇,接到“聖旨”後,流著淚,回房間,就要抹脖子。(扶蘇發書,泣,入內舍,欲自殺)

蒙恬趕緊攔住,勸道:

  1. 皇帝出巡在外,並沒有明確接班人;
  2. 咱們率30萬大軍打匈奴,責任重大;
  3. 來了一個送件的,您就自殺,萬一是個坑呢?
  4. 咱們核實一下,再死不遲。

扶蘇說:君要臣死、父要子死,還核實個啥?(父賜子死,尚安復請)

說完,就自殺了。

蒙恬不肯這麼稀裡糊塗地死掉,當然,他也沒反抗,被關了起來。

這時候,領導身邊第一紅人蒙毅也出差回來了。可惜,領導換了。他也被當場拿下。

車駕一路向西,急速返回咸陽。

天太熱,秦始皇的屍體開始發臭。李斯讓人在車上裝了100多斤䱒魚(估計是臭鱖魚、臭豆腐一類的美食),混淆一下秦始皇的味兒。

到咸陽後,秦始皇駕崩的消息公佈,同時,胡亥繼位。然後,蒙氏兄弟被殺。

這兩位臨死前的話,依然那麼的認真、講原則。

蒙毅說:

  1. 我很忠誠。
  2. 我沒違法亂紀。
  3. 你們要殺我,必須合法,否則對國家和新皇帝都不好。

監斬官說:去死吧,哪兒那麼多廢話。

蒙恬說:

  1. 我們蒙家三代忠良,功勳卓著。
  2. 我領兵多年,哪怕被關著,想造反也就一句話的事兒。
  3. 我不亂來,因為我不敢辱沒先人、背叛先帝。

說完,服毒自盡。

三個講原則、守規矩的老實人死了,大秦帝國落在了這三個玩意兒手裡:

超級敗家子胡亥
超級死太監趙高

超級政客李斯

強大的秦王朝,在這三位爺的各種折騰(包括互撕)下,不到4年就滅亡了。

大師說:亡秦者,胡也。

不如說,秦亡,始於“老實人吃虧”。

秦朝滅亡,從“老實人吃虧”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