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大吴泥塑”,比赫赫有名的“泥人张”还要历史悠久

泥塑,是中国民间比较常见的一种手工艺术。顾名思义,泥塑就是以泥土为原料来塑造各种形象。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

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潮安“大吴泥塑”,比赫赫有名的“泥人张”还要历史悠久

追溯“大吴泥塑”的历史,其实比现在赫赫有名的“泥人张”更为悠久。据史料记载,大吴村古时候叫做凤书陇,相传是南宋末年,吴静山一家从福建漳浦迁来后慢慢发展而来的。吴静山自幼随父家到江苏无锡经商,学会了当地的泥塑技艺,定居凤书陇后,他就以制作泥塑谋生,后来世代相传。这样算起来,大吴泥塑的历史,已经有700多年了。

在这700多年间,大吴泥塑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在清乾隆至宣统年间(1736-1911年)。据记载,当时大吴村的泥塑艺人有400余人,主要产品有泥塑人物屏、纱丁人物头像和纸影头像等,在邻近乡县十分畅销。用现在的话说,泥塑成了大吴村当时的支柱产业。经济效益的推动,促使大吴泥塑的生产迅速发展,泥塑作坊遍布全村,几乎家间家有作坊,人人会泥塑。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大吴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卓绝的泥塑艺人,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吴潘强(1838-1902年)。吴潘强捏塑的各种人物、动物都很生动传神。他的作品还曾经在清末时南京举办的全国性“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了金奖。直到现在,坊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吴潘强的故事。

潮安“大吴泥塑”,比赫赫有名的“泥人张”还要历史悠久

据说有一年,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把吴潘强请到总兵府第,为自已塑像。吴潘强提出要一个月时间,方耀满口答应,还命令下人要热情款待。谁知吴潘强每天只是吃饭、泡茶、睡觉。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吴潘强仍迟迟没有动手。就在期限将至的最后一个晚上,方耀大怒拍案:“如果明天还没完工,我就砍你的头!”这时吴潘强不但没有惧色,反而大笑说:“对了对了,我就是要你这个表情。”于是动手便塑,不一会儿就大功告成。方耀一看,塑像不仅形象通真,而且威武庄严,很有气势。原来吴潘强认为方耀是一名武将,应该显得威风,有“杀气”。可是每次接触,方耀都是客客气气笑脸相迎,寒互喧几句就离开,直到方耀发怒,才显示出他作为武将的气质。


言归正传,吴潘强对于大吴泥塑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他高超的技艺,而是在于,他受潮剧人物脸谐和服饰的启发,创造了“贴塑”的方法,使大吴泥塑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泥塑的特色。何钟谓“贴塑”呢?吴维清一边示范一边告诉我,捏塑时先塑身段,寻确定人物的动态,再安上四肢和头颅,最后把泥土压成片,折片成衣,给泥人“泥人”穿上衣服。泥人的衣冠鞋屐、衣褶袍甲、头花、纽扣,都是“贴”上去的。怎样才能“贴”得这么栩栩如生,甚至能感觉到拂袖带来的那缕清风呢?吴维清说,首先要像裁衣服一样,剪出来有多大,衣服大概就有多大,然后裁布料,折衣纹贴上去。其次如果角色不同,例如“丑”或“旦”,衣服的割法就不一样。最的是,贴塑着重的是衣纹,从衣纹能够看到这个泥人的动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