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全额还是差额好?

在八项规定前,机关事业单位还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见得比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有的差额事业单位因为有经营职责,在没有实行收支两条线前,单位的自营收入不用上交,允许自由支配,效益好的员工福利待遇不是一般的好。反倒是全额拨款的因为没有经营收入,只能巴望着财政拨款,条条款款限制在那里,不如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那么滋润自在。

现在政策收紧,环境不一样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哪怕有经营收入,按要求必须全部上缴,然后按照单位人员工资、运营实际由财政按比例核定下拨资金,单位对自营收入没有裁量权,更不容许私设小金库,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在福利待遇上反倒不如全额拨款性质的。不过,这种差距总体不大,差额拨款虽然财政核定供养经费不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在其上缴的收入中一般都会按单位实际补齐不足部分,因此员工拿到手的收入实际上并不会比全额拨款的低多少。

总的来说,综合收入、编制性质及调动便利性等方面,无论什么时候全额拨款单位总比差额拨款单位占优势,这点从差额拨款事业编制转全额属于逆向流动,必须要过编委会就可以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