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如果各位看過《生活大爆炸》,那麼對謝耳朵這個角色一定不陌生,他就是一個內向高敏者的極致代表:無法和陌生人有任何的肢體接觸,只要出門就腦補將會遇到的各種危險,待在家裡或者辦公室才能有安全感,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只和熟悉的人深入交談,不管別人在不在乎。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現實生活中你不會像他那般神經質,但你確實常有“社交宿醉”感,即對於一些內向者來說,如果經歷了太大強度的社交,他們真的會像喝多了酒一樣,出現“宿醉”般的體驗引起精神或生理上的不適。榮格在1921年提出了內向和外向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他認為內/外向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內向者的能量指向內部,他們對內心世界的興趣更大,更喜歡安靜和獨處。沒有比把高度敏感歸為一種病理特徵更為離譜的事了。

小時候你或許有被父母“表演一個節目”支配的恐懼,現在變成職場中無法快速外向與同事融入的挫敗感,親密關係裡不會外露表達情感的壓力。 可作為內向高敏者,你首先要清楚最重要的一點:你本身的性格不存在任何缺陷和問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順應自己天性的情況下,強化自己的優勢,而非嘗試變成另外一個人,同時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

那麼如何在這種性格基礎上,生活的更好呢?

推薦這本《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給你: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這本書的作者是西爾維亞·洛肯,作為語言學博士,企業培訓師,她在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DAAD)從事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獨特的工作經歷讓她對性格這一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2003年起,她開始專為性格內向者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

事實上,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個安靜的內向者。多年來,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她認為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高度多元的話題,領導者可以利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差異,提高合作與深化關係。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高敏內向者要知道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生命中有追求的人,能承受一切。”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曾為致敬尼采的名言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知道什麼對你意義深重,那你就能戰勝自己 ,並且為之不斷的努力下去。

現代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親密關係,我們可選擇的機會都越來越多,但每一個人似乎都困擾於確認生活的方向。

亞里士多德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議:

  • 做可以將自己的天賦和長處利用起來的事。
  • 給自己設立目標。不要僅僅設定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水平上,而要更高一些,不僅為了自己,還要有更大的意義,比如能夠幫助或成就他人。
  • 做對你來說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情。今天我們把這稱作“內在動因”。當你在所做的事情上賦予了別的期待時,就會出現內在動因。比如你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感覺也很好,或是你白手起家,把自己的想法變成成功的事業。
  • 請你自己決定什麼事對你來說是好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自由自願,自己負責。強迫無法帶來幸福,勉強自己改變也不行。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的序言裡寫道:“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須因緣際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並把自己置之度外時,意外獲得的副產品。”

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無論你熱愛二次元、漢服,還是熱愛天文、大腦科學,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找到相關的知識、培訓班,理想照進現實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當你真的發現自己對某一個領域有發掘不完的熱情,請馬上行動起來去做,持之以恆的去堅持。


高敏內向者具有哪些優點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隨著產業升級,市場對職場人才的需求也是愈發多樣,但“通才“和”專才“這兩個概念是永遠不會消失。“通才”顧名思義,什麼都懂一些,掌握的知識面跨度比較大,適合做銷售、統籌這一類工作。“專才”,則是在一個垂直領域深挖的人,比如程序員、文案編輯、攝影師等。

對於內向高敏者來說,你們謹慎且善於分析,思想總是較語言先行,且能夠持之以恆的付出努力,是“專才”的不二人選。

人際溝通交流方面,就算沒有”阿爾法人格“那樣極強的號召力,但強大的共情能力讓你能快速理解別人的真實意圖,然後選擇最貼心的方式去幫助別人,有什麼比“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更重要呢?

現代公司工作的工作模式早已與以往不同,五湖四海的員工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在線辦公,這對內向高敏人群來說意義非凡。你可以清晨在嘈雜的咖啡館裡寫策劃案;深夜萬籟俱寂,孩子睡熟之時在家做設計;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時候給員工開會。 生活與工作能夠兼備,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實現高效產出,這是大的趨勢。

高敏內向者如何擺脫劣勢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內向高敏者都有一個舒適的內心世界,踏出舒適區去改進那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令他們恐懼。

這種恐懼是大腦裡的杏仁體在作怪,杏仁體是大腦的“恐懼中心”,而且作為內向高敏者的你,杏仁體可能尤其敏感。生物科學層面的這種解釋,有效的緩解了我們的心理壓力,遇到特別恐懼的事情,先勸說自己:這是大腦給我的暗示,這並不是事實。

蘇珊娜·雷克在她的書《害羞者的自我營銷》中推薦了一種和恐懼打交道的、有些殘忍的辦法:在行為療法中有一種常見做法,是讓恐懼的人被他所恐懼的對象徹底包圍。杏仁體在20分鐘之後就會十分疲倦,它的主人這時大概就會明白,危機已經過去,生命不會受到威脅了,否則這20分鐘裡他肯定早死了。當你必須要去面對那些不得不見的客戶,不得不打的電話,不妨試試密集的約見和安排,越到後面,你就越不怕了。

致內向高敏者:請勇敢以你自己的方式盡興過一生

作為內向高敏人群面對的難題之一:容易變得孤僻且固執、害怕與人起衝突。這也是一種恐懼,找不到同類的恐懼。

就跟最開頭說過的那樣,你一旦確認了自己想做的事,那麼接下來,你就要找到相應的圈子還有與你同頻的人。共同的熱愛能夠迅速拉近你們之間的關係,就算現在沒有,你也不能放棄尋找同類。身邊有個熱愛手辦的朋友,他之前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什麼都沒有手辦好玩兒,我不喜歡和人交流。” 可當他在北京參加了幾次漫展,看到那麼多和他有一樣愛好和追求的朋友,還邀請他到家裡一起玩兒,看他們的珍藏。他體驗到了這種類似於靈魂共鳴的美好,現在每月都會去參加兩三次這種展示聚會,人也變得比以前容易開心。

你的生活圈子越大,其實分散在你身上的壓力是越小的,而且,越容易找到同類。一旦你體驗到這種感覺,自我封閉的痛苦就會減少。

害怕衝突不如說因為內向高敏群體的內心柔軟,不擅於用狠話或者行為回擊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你可以不正面與人發生衝突,但還是要努力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比如面對職場不公平待遇,要想好如何取證,如何跟領導彙報。不發生正面衝突不代表懦弱,想好詳細的對策來溝通,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

內向高敏者不等於低自尊人群,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得非常優秀以後,是有自信的資本的。任何人都要避免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


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中,認為:“每個人畢生都面臨著不計其數的挑戰,而每次挑戰都是一個獲得幸福的良機。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時根本就是一種痛苦,但日積月累的最優體驗(即心流體驗)會彙集成一種掌控感——說得更貼切些,是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這就是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謂「幸福」的狀態。”

如果你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應該也會被書中所描繪的那種孤獨的生命力感染,可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有機會過那樣的生活。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當你的內心平和,幸福感滿滿,這就是你能量最充足的時刻,不必太過追求離群索居的儀式感,你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