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福建省晉江石井書院

石井書院,位於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西整頭境,前身為宋紹興年間安海長者黃護為時任安海鎮官朱松(朱熹之父)捐建的講學館所——鰲頭精舍,與泉山書院、小山書院、歐陽書院並稱泉州“四大書院”。書院內還創辦過一所新式學堂--晉江安海養正小學,它也是福建省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

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福建省晉江石井書院


朱松,字喬年,號韋齋,是宋代一位著名理學家。於宋紹興初年(1131),首任安海鎮官。公餘"乃擇民之秀者,充弟子員,教以義理之學。" 二十年後,其子朱熹簿泉州同安縣,常往來泉、同之間,必經安海,數訪朱松遺蹟舊事,"見其老幼義理詳悉,遂與論說",士因益勤於學。嘉定三年(1210),朱在(朱熹第三子)以蔭補官,通判泉州。四年(1211),鎮官遊絳應安海士民的要求,報請泉州郡守鄒應龍,建造"石井書院"。"鄒公應龍然其請,捐公幣四十萬以倡", 並指令漕、舶二司捐助,並派朱在主持建院工作。翌年(1212)"石井書院"落成,與朱子祠合二為一。

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福建省晉江石井書院


明成化十二年(1476)和弘治十年(1497),曾兩次大修與擴建。 20世紀初,清政府實行"新政",廢科舉、興學校,進行學制改革,改書院為學校。安海也同全國各地一樣,紛紛創辦新學。20世紀20年代,安海諸小學畢業生日益增多,為滿足他們繼續升學的需要,老同盟會會員旅日華僑陳清機、吳警予會同李永洞、蔡世貴、蔡德遠等人以及安海"五穀途公會"諸鄉賢發起創辦了養正中學。

宋代閩南最早的書院,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福建省晉江石井書院


石井書院最早是按州郡學府的規格修建的,中間為以大成殿為主軸,後殿為尊德堂,大成殿祭祀孔子以及朱松、朱熹兩父子,軸線兩側建有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個書齋,並有院內有杏壇、樂軒(放置編鐘)、廡舍,院前建有碑坊(毀於1575年前後)。由於書院經歷百年風雨,殘破不堪,在加上清末西學東漸,只保留的原本的祠堂部分,學院部分被棄置。2008年晉江市政府進行修繕重修並恢復到原來三進院落的規格。

被譽為"閩學開宗"書院曾聘請過許多著名理學大儒為山長:如宋代顧長卿、餘謙一;元代楊相孫、陳玄;明代的陳惟白、劉紹祖;清代陳檗仁等。這些大家名流,為培養造就大批人才,為安海的文明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