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公元1279年,廣東崖山,成為了南宋朝廷的最後一站。在元帥張弘範率領的元軍追討下,以文治國的宋王朝徹底畫上了句號。

追討有功的張弘範,這個出身保定豪紳的漢軍首領,他的家族在新王朝的官運可謂一路繁花。張弘範一生頗受忽必烈器重,到下一代時,其子張圭是有名的飽學之士,歷經三朝,聖眷不衰。元仁宗時,張圭共受到仁宗五次賞賜,其中兩次被賞賜“上尊酒”。

盛極必衰,好日子過到頭了,跟著而來的便是禍事。由於捲入政治鬥爭,張氏家族被元文帝幾乎滅門,張圭的五個兒子和幾個侄子全部被殺。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時間到了1963年,河北保定發了一場大水,這場大水使保定的許多基礎設施受到了不小的損壞。位於保定永華南大街東側的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也不能在這場水患中幸,教室進水,水深過了大人的腰,小學的操場是整個學校的低窪地,儼然變成了一個池塘。

次年,保定市大面積進行基礎設施翻新重修,永華南路小學也在其中。5月11日,施工隊在永華南路小學挖地基,就是這麼一件極其普通的施工,卻發生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當地基挖到一米多深時,一個工人一鏟子下去,一個豎穴出現了,工人們發現裡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青花八稜玉壺春小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青花八稜執壺

工人們將情況迅速報告給當時的保定市文物局,保定市文物局隨即聯繫了當時尚在保定的河北省博物館,專業人員赴現場進行調查。

經過考古人員專業清理,這個並非墓葬的豎穴內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青花瓷六件:青花釉裡紅貼花開光蓋罐一對、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稜瓶一對、青花八稜玉壺春小瓶一件、青花八稜執壺一件。其他瓷器五件:白釉龍紋盤一件、白釉蓮瓣式酒杯一件,還有寶石藍釉金彩匜、寶石藍釉金彩酒杯、寶石藍釉金彩盤等三件。除此還有綠松石山子二件、彩繪玻璃瓶一件、玉片數十片。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瓷茶碾子

經文物考古人員初步鑑定,這批瓷器應為元代作品。而此次發現,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併,成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兩次發現。而1964年這批文物的出土,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今天,人們對元青花的重視和研究,正是以“至正型青花”這個概念為起點的。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青花萌生於唐,但由於胎質疏鬆,瓷化程度低,故有學者稱之為“白釉藍彩陶器”,算不上真正意義的青花瓷。到了元代後期,景德鎮窯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借鑑磁州窯和吉州窯釉下彩繪技術,引進西亞“高鐵低錳”的鈷料,才將青花瓷器創燒成功。元青花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被稱為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稜梅瓶

元青花作為最早出現的成熟青花瓷,以工藝高超、存世量稀少而備受矚目。但歷史上,傳世的元青花曾被長期認定為明初器物。最早發現元青花的是英國人霍布遜,1929年,霍布遜發表了“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象耳瓶”資料,但當時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上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波普考察了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中國陶瓷,將其和青花雲龍紋象耳瓶比較分析後,認為此類器物應該是14世紀的青花瓷——後有學者稱之為“至正型青花”——元青花瓷器研究的序幕才真正拉開。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上世紀60年代初,國內專家開始關注元青花,這也正是河北省博物館現藏青花釉裡紅蓋罐等元青花出土的前後。同時出土六件,不僅器物完整,而且質量也極精緻。特別是青花釉裡紅蓋罐更是稀見的文物,造型雄渾,紋飾多樣,瑩亮的紅色與湛藍的青花交相輝映,集彩繪、鏤雕、貼塑、青花、釉裡紅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身,是元青花中的頂級國寶,素有“青花王”的美譽。青花釉裡紅蓋罐出土了一對,罐蓋完整的一件由當時的河北省博物館收藏,另一件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青花和釉裡紅都是我國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新品種,二者的燒製要求不完全一致。釉裡紅對窯爐的燒製氛圍和溫度要求很高,其呈色劑是氧化銅,氧化銅對燒製溫度非常敏感,溫度低了顏色發黑,溫度高了就會暈散甚至揮發,俗稱‘燒飛’,即失去顏色。而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它和釉裡紅一樣,需要在還原氣氛中燒製而成,如果窯爐控制不好進入大量空氣進行充分氧化,氧化銅就會燒成綠色。所以,要將青花和釉裡紅集於一器燒製而成,且使青花和釉裡紅的髮色都達到如此完全,工藝難度非常高。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2005年,一件繪製有“鬼谷子下山”紋飾的元青花大罐在國際拍賣市場上風頭無兩,以2.3億人民幣天價成交,這是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2.3億人民幣,以當時的黃金價格換算,約合兩噸黃金,元青花的珍貴可見一斑。目前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僅三四百件,我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僅120餘件。

元青花瓷器燒製時間短暫,則是其存世量少的最直接原因,相關資料表明,元青花瓷器的燒造高峰應該在元代後期的後至元和至正時期,前後大約也就有近30年的時間。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藏於河北省博物館的這件青花釉裡紅蓋罐作為元代鼎盛時期皇家藝術的代表作,其價值與鬼谷字下山大罐相較,甚至更高。1972年,國家文物局下達通知,要求各地選送文物到法國參加展出,河北的文物送至北京後,由周總理親自查看。當時,他批准了出土時震驚世界的滿城漢墓金縷玉衣出國參展,卻留下了這件元青花釉裡紅蓋罐。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時至今日,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它依然被禁止出國展覽。出土半個世紀以來,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件國寶僅有過一次十多天的短暫的公開展示。

直到2013年6月,河北省博物院新館開放,這件元青花釉裡紅蓋罐和與它同時出土的青花海水龍紋帶蓋八稜瓶等珍貴文物,才首次有機會讓世人充分領略它們的容顏。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而這批橫空出世的元青花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據專家推測,這批元青花出土的地點距離今天保定市旅遊景點古蓮花池不過幾百米,古蓮池就是元文帝時被滅門的張氏居所舊址。很有可能,在張氏感覺到政治風聲不好時,這批御賜之物被作為家族珍物埋在了底下,沒想到一族被滅,這批珍貴的元青花直到六百多年之後,才因偶然的事件重見天日。

滅門前被深埋:600年後重見天日的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