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跌幅,會更多一些嗎?

科技股的跌幅,會更多一些嗎?

​最近兩個交易日,A股巨震。

26日,創業板、科技題材大跌。27日,儘管大盤、創業板指數都是紅的,但仍有一半數量的個股下跌,且半導體、5G等科技題材再次大跌。

盤面異動讓原本歡呼雀躍的人們意識到了風險隱患。風險本來侷限於國內,但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更寬鬆”的指引下,事態基本得到了控制。

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時候,外圍風向急轉直下。20-26日,短短5個交易日多地股票市場紛紛遭遇重挫。其中,米股三大股指的跌幅,比中米PK最緊張時期,跌得還要更猛烈些。

科技股的跌幅,會更多一些嗎?

短期來看,A股的風險主要來自海外。倘若外部問題愈演愈烈,會累及中國製造的外部需求。對此,大家應該引起重視,不能一味地沉浸於獨立行情之中。

瘋狂過後

2020年的負面事情發生後,經濟增速下滑在預期中。當大家看到政策大刀闊斧般接連落地且政府強有力的組織和危機處理能力後,都覺得拐點不久就會來到,悲觀情緒漸漸平復。

在新的資產配置荒時代,股市向好的吸引力不斷顯現。

經濟下滑和市場利率走低的過程中,能夠跑贏通脹的可投資標的並不多。以前房子、茅臺是最好的投資品種,但現在房子漲不動了,茅臺股價也跌了。與此同時,低風險的投資工具的收益大概率是跑不贏通脹的。

所以,在見證了2019年結構性牛市和賺錢效應之後,2020年以來人們一窩蜂湧向了股市。一個比較典型的特徵是,2020年至今,新發基金爆款不斷,新的增量資金跑步入市,使得A股日成交額升至萬億之上。

2020年以來,股市強勢反彈過程中,科技題材發了瘋似地在上漲。其中的5G、芯片等高彈性指數標的,今年以來的漲幅超過了40%。

市場也出現了極端案例。比如,剛入市不久的新股民開始指導老股民了:“我覺得XXX很好,國家在大力發展芯片;要多買點,上行趨勢打開了。。。”

——這顯然是反向指標,似乎預示著“科技題材今年以來漲幅確實是過大,也該調整一下了”。

外圍風險暴露之後,A股受到牽連,發生了劇烈震盪。資管君此刻想對那些習慣於追漲殺跌、不肯錯過任何機會的個人投資者說:此刻還是儘量謹慎一些。某些上漲機會,錯過了,就錯過了,不用太在意。

遠方的機會

科技題材調整過程,買入持有策略是行不通的;但對定投策略來說,卻是不錯的佈局良機。

此前,曾多次聽到某些定投實操者的經驗之談:定投是一種懶人投資方法,資金入市講究定期定額,不需要擇時。

但在資管君看來,任何單一的投資策略不可能長期穩贏。定投也是有盈利週期的。理想的投資路徑——起步於底部的左側,定期定額不斷買入;在下跌過程攤薄成本,待市場反彈,便成功收穫了一條微笑曲線。

定投,應該選擇一些高波動標的。理論上跌得越多,後面反彈上去獲得收益也會高一些。當然高波動標的,不能跌跌不休,否則定投的時間越長,虧損也就越多。

長期來看,科技題材依然是不錯投資標的雖然經濟增速在下滑,但是科技行業身處一個高景氣週期,營收、研發、業績等多項重要指標均處於上升通道。業績逆勢擴張,理應獲得市場的追捧和高估值。

現在和未來,中國科技細分領域的龍頭們,不斷在升級技術,提升實力,最終將走向世界。未來十年,在中國的核心資產中,也必然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科技股的跌幅,會更多一些嗎?

短期來看,科技題材有點貴。大家其實可以藉此冷靜一下,抽空看看別處的風景。比如,利率債基,受益貨幣寬鬆、債券價格走高,確定性機會較高。比如,易方達7-10年國開債基。在2018年股市系統性風險來臨的時候,這隻產品取得了12%的收益。而今年,由於各種問題影響,利率債牛市幾成定局,這樣的品種應該算是一種穩穩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