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並不可以貫穿牛熊

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距離2015年6月12日的5178點,已經過去了4年多。

在這四年中,大盤一路最低到2440點,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在從5178到2440的過程中,仍然有翻倍的股票,耳熟能詳的比如貴州茅臺,還有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貢酒、水井坊、山西汾酒、重慶啤酒,比如格力電器,還有美的集團、蘇泊爾,比如海天味業,還有涪陵榨菜、安琪酵母,比如恆瑞醫藥,還有智飛生物、興齊眼藥、愛爾眼科、通策醫療、泰格醫藥、長春高新、我武生物......

科技股,並不可以貫穿牛熊

科技股,並不可以貫穿牛熊

科技股,並不可以貫穿牛熊


這些公司能夠在行情持續低迷的時候走成牛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公司具備持續賺錢的能力,也就是充沛的現金流,帶來現金流的時間越長,那麼慢牛的時間就越長。

而有一些行業是肯定不會持續賺錢的。

比如豬肉,因為豬肉是不可能持續漲價的,今年的豬肉股行情是因為特殊的原因,就像2017年的方大炭素,就1-2年的火熱時期,長期來看它會慢慢歸於平靜,它是週期性質的,儘管也有牧原股份、海大集團這樣的牛股,但是他的邏輯更多的是各路資金的被動配置,逐漸推高了股價,這兩個是農林牧漁板塊的龍頭大哥,而其他的小弟都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了。

再比如券商,券商是典型的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是牛市的必配,只不過,哪裡是牛市的高點需要撤離?需要我們有前瞻性的認識,或者有急流勇退的心態。


還有黃金、軍工,本身這兩個行業就不賺錢,更別提持續賺錢的能力了。

至於科技股,也有比如亨通光電、中際旭創、光迅科技、隆基股份、生益科技這樣的慢牛股,但是科技股更多的是板塊內的輪動,每2年出來一個科技噱頭和一個炒作週期,2015年是互聯網,代表作是樂視網、暴風集團,2017年是人工智能,龍頭是海康威視、中興通訊、科大訊飛,2019年是5G,龍頭是滬電股份、立訊精密、卓勝微。


看看過去的科技牛股,15年的樂視暴風都在退市中,17年的龍頭漲了一波以後到現在基本是原地踏步,今年的科技股到明年呢?到後年呢?

所以我認為,科技是龍頭A翻倍換到龍頭B翻倍,再換到龍頭C翻倍,再換到龍頭D翻倍。。。然後ABCD要麼一地雞毛,要麼維持現狀。

在科技龍頭轉換的過程中,假如每次都可以精準踩到當年最牛的龍頭,那也就是幾年3、4倍,但基本上沒人做到的,更多的是換來換去打個平手,如果不幸,換到歐**康**暴**,那就慘了,一朝回到解放前。

科技股的此消彼長告訴我們,科技產品從來不保值,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變”,更新換代非常快,基本上每兩年就是一個科技更新浪潮,老的科技公司不再有持續賺錢的能力,新的科技公司取而代之,再過兩年,又有新的科技公司跟上來。

當然,科技股短時間快速上漲,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誘惑,但是我們要炒科技股,必須睜大眼睛,去找那些真正有業績支撐的科技股。


我們再看看大消費、大醫藥,從2015年到2019年,消費龍頭茅臺漲了10倍,醫藥龍頭恆瑞從一而終翻倍再翻倍,他們是龍頭A從一而終翻倍翻倍再翻倍。。。

當然,醫藥股也有更新換代,比如創新醫藥,今年就更新換代了,仿製藥大幅降價,創新藥是利好,但任何時候,最強龍頭都是受益的,美的輝瑞美敦力20年長牛,我覺得中國的也不會差。

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牛市到來,都會賺錢,但是牛市結束的時候誰也難以預料,除非你的洞察力很好,在股市有敏銳的眼光,可以做科技股的波段,這個利潤來的最快,或者做券商股,這個是牛市穩贏的板塊,除此之外,醫藥、消費是可以穿越牛熊的品種。


很多醫藥股消費股已經很高了,我們可以挖掘低位有潛力的來配置,具體的標的以後會慢慢分享,實在沒這個能力,我建議你直接配置相關的ET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