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還需避免「中年油膩」

“中年油膩”是時下熱門的一個網絡流行語,所謂“油膩”,多用來形容油腔滑調、世故圓滑、不修邊幅、敷衍塞責的中年人。對於身在基層、服務一線的幹部,起初剛到基層工作崗位時,會有一種新鮮感,待人處事都有股熱情勁頭,然而時間一長、久而久之,也容易犯“中年油膩”的特徵,這就需要予以警示。

要多一些求真務實,少一些“自以為是”。“中年油膩”容易對事物缺乏認真對待的精神,往往趨於應付、敷衍塞責,認為“差不多”即可。對於事無鉅細的基層工作而言,幾乎每件關乎民生的事務都要基層幹部親力親為、認真做好。譬如,在調研社區“人戶分離”的事項時,有些基層幹部傾向於選擇最“簡便操作”的打電話的工作形式,自認為打完所有電話即可做好工作,殊不知“人戶分離”這項工作需要與人“對號入座”,對於有些電話沒人接的情況不能簡單判斷人已不在社區居住了,而是要通過一家家、一戶戶去仔細詢問相關情況,才能得出最為精準的數據,唯有將基層工作的“土壤”夯實好了,才能種下成果之“苗”。

要多一些主動融入,少一些“置身事外”。“中年油膩”為何如此招人反感,正是在於他們“理所應當”、擺“老資格”的官場做派。有少數到基層掛職鍛鍊的幹部,自認為是“空降兵”、“外來戶”,理應享有優厚的待遇,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主動“遊離”於基層黨組織之外。做好基層事,從來就不是靠個人“單打獨鬥”,而是需要一個集體群策群力的結果。正如一個手指的力量再大也比不上一個拳頭的“合力”,這就需要基層幹部不把自己當“外人”,學會主動融入基層組織中,在面對問題時要擰成一股合力,有困難一起議、有責任一併扛,共同將民意放在心頭、將大事小情理清頭緒,才能共渡“難關”。

要多一些勤勉做事,少一些“走走過場”。“中年油膩”的“重度症狀”表現是對工作提不起熱情度,毫無積極性,只是本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來矇混度日。身為服務一線的基層幹部而言,切不可有“幹多了沒意思,不幹不好意思,幹一點意思意思”的消極心理,這不僅不符合“基層幹部”為民公僕的“角色定位”,也會讓群眾質疑政府的公信力、辦事能力,更給當地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效應。基層幹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肩負起責任,扛得了擔子,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難題,要做到對接及時、處理及時、反饋及時,方能以基層幹部的真抓實幹、勤勉踏實,贏得群眾的真心實意、民情擁護。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幹部要將事關民情的“一枝一葉”都記掛在心,秉持求真務實的作風、主動融入的態度和勤勉力行的情懷,以滿腔熱血投入工作中,避免“中年油膩”,讓基層工作洋溢著永不褪色的青春。

(作者單位:上海市黃浦區社建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