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死於難產的民國作家盧隱,其死因竟是她的愛情觀在作怪!

夢魘般的童年記憶

公元1899年5月4日的福建閩侯,女嬰的啼哭聲從當地舉人家飄出。此女嬰就是日後衝破封建藩籬的盧隱,和今日享受溺愛的公主們相比,她的童年可謂是生不逢時。從她的原名黃英就可見一斑,據說這個名是她不識字的母親所取,至於其中的原因太過於封建迷信。就在小盧隱出生後第五日,她的外祖母染病去世。由此她就被視為掃把星,哪怕是家境寬裕,前面有三個哥哥,她的童年生活依舊悲慘!

誰能想象愛講衛生的女孩子,亦會患上疥瘡這樣的頑疾。兩歲的時候盧隱被母親厭惡,無情拋給了僕人來養育。整日在潮溼的環境裡攀爬,加上營養跟不上發育節奏,在炙熱夏季感染疥瘡,最後還是奶媽心疼她,花掉足月的工錢,請大夫幫盧隱治癒了疥瘡。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清代 · 高鼎《村居》

無福雙至,禍不單行。同年晉升長沙知縣的父親,忽然想起他還有個憨態可掬的女兒。於是派遣衙役將小盧隱接到了身邊,看著聰明伶俐的女兒愧疚萬分,回想起早先因重視兒子的撫養,讓她自生自滅達兩年之久。現在打算騰出功夫彌補女兒,卻因她的調皮搗蛋失去耐心,最終狠心把盧隱扔進波濤滾滾的長江。也許是盧隱命不該絕,有惻隱之心的官差,暗地裡救起落水的盧隱。

眼眶噙著眼淚走到六歲,這年人面獸心的父親病故。36歲的母親拖著5個孩子舉家遷往北京,投靠任晚清農工商部員外郎的舅父。放眼滿目瘡痍的清朝,烽煙四起的戰火擱不下孩子的風箏。很多無處謀生的本家及遠方親戚,紛紛把子女送至盧隱的舅父家避難。估量佔地十畝的舅父宅院,突然一下子湧入20多個孩子。有些是盧隱的表兄妹,也有些是盧隱的堂兄妹。但要說誰是裡面最苦的,小盧隱還是位列榜首。

36歲死於難產的民國作家盧隱,其死因竟是她的愛情觀在作怪!

——民國才女盧隱「生1898年5月4日,卒1934年5月13日」

當時西式教育隨著侵略的腳步,也慢慢滲入閉關鎖國的晚清。鑑於家裡的孩子足夠辦教學班,頗識大體的舅父請來了外國人作家教。當其他孩子端坐在敞亮的教室,齊聲誦讀課本之際。小盧隱卻倚靠著黑屋窗戶,看空中飛過的大雁而思緒萬千,莫名的聲音提醒她趕緊背《三字經》。不然到了正午姨媽過來檢查,若不能將課文倒背如流,結果要麼是挨戒尺,要麼是沒飯吃。

現在的北京匯文實驗中學,其前身是創建於1872年的慕貞書院,和匯文、育英、貝滿並稱“京城四大教會名校”。熬過九年的暗無天日,盧隱有幸進入慕貞書院小學部學習,四年後考取了北京女子師範學校!

三從四德一邊去兒

著名文學家矛盾曾對盧隱,有過一段中肯地評價。他說:“盧隱是五四運動的產兒,其性格有鮮明的特色,為了爭取獨立自由的愛情,她能付出她所擁有的東西包括生命。至於封建時代的三從四德,早已被她拋在九霄雲外。可悲她出生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貌懂似懂的她在尋覓愛情的路上,註定會以頭破血流來收尾!”那麼接下來就講一講,三從四德有何內容?盧隱有幾道愛情門檻?

在兩千年前《儀禮·喪服·子夏傳》中,記載了有關三從四德的內容: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為四德。這套理論由上到下,對婦女進行了嚴格的禁錮!在1840年以前的中國,三寸金蓮的婦女,成了三從四德直接受害者!

也許是上蒼不忍她繼續受苦,把遲到的快樂還給了念中學的盧隱。有一回歷史老師講述明末六君子的故事,為主人公視死如歸的精神打動,她和要好的5個朋友以“六君子”自命。過了半年另一個“四公子”的綽號響徹學校內外,盧隱為孟嘗君剩下的三人為:王世瑛、陳定秀、程俊英。喜交朋友和興趣廣泛,共同驅散了籠罩在盧隱頭上的烏雲。

36歲死於難產的民國作家盧隱,其死因竟是她的愛情觀在作怪!

作為求學時期的巔峰標誌,戲劇《葉啟瑞》是盧隱的得意之作。她扮演劇中的女學生,沒有臺詞的劇本,只有故事的梗概,演員上臺靠即興演出。由於和夥伴們私底下打鬧嬉戲,眾人的默契感已至心有靈犀。此臺戲劇《葉啟瑞》開啟了女性演戲的先河,並且反響空前成功票面收入多達3000元!

白天刻苦學習知識,業餘陪朋友排練戲劇,快樂而充實的生活,讓盧隱綻放出五四運動後的女子新風氣。這時福建同鄉會成員郭夢良,捕獲了小鹿亂撞的盧隱芳心。正所謂愛情路上沒有平坦大道,有的是荊棘密佈的山路。林鴻俊是盧隱姨媽的親戚,早年和盧隱同在舅父家避難。讀小說是那時她倆的共同語言,每當盧隱為主角痛哭流涕時,林鴻俊的手巾總能適機遞上。在動亂又悸動的年景裡,為應對母親絞盡腦汁的阻撓,她寫了本《隱娘小傳》以表心跡。

花季生命定格於36歲

一前一後的兩人總有區別,和林鴻俊顯著的差別是,郭夢良具有濃厚的新氣息,例如他妙語連珠的英語,又譬如他愛情至上的誓言,非常符合盧隱的胃口。為此盧隱再次與母親發生了激烈爭吵,母親歇斯底里:“當初我反對你和林鴻俊的婚姻,是你以死明志非他不嫁。如今你看他不順眼要毀約,早就跟你提過婚姻大事,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保證婚後的感情美滿!”倔強的盧隱摔門而去,她始終信奉愛情得自己爭取。幾日後在世人的鄙夷、母親的不屑裡,她與郭夢良終於喜結連理。

民國時代的才女盧隱,其婚姻可用一波三折形容。一個月後新婚燕爾的兩人,由北平返回福建探望婆家人。路上盧隱憧憬著未來的美好,卻不知前方有噩夢等她多時。原來郭夢良在老家已結婚,更關鍵是郭夢良和夫人情深義重,導致盧隱被郭家人當作小妾對待。

36歲死於難產的民國作家盧隱,其死因竟是她的愛情觀在作怪!

—首任丈夫郭夢良「生1898年,卒1925年」

有過這段傷痕累累的探望經歷,北平和福建被賦予了不同身份。在北平盧隱是妻子,回福建她屈尊是小妾。打這之後郭夢良每次提議回福建,盧隱就將頭搖的像撥浪鼓。事情的轉變是為了女兒,愛情的專一也不能隔絕祖孫親情。如果一直不回福建老家,女兒就會重蹈自己的覆轍。兩年後盧隱同意攜夫帶女回郭家,不幸的是郭夢良在回家的途中感染風寒,最終無奈撒手人寰留下遺憾。

若說哪個地方是盧隱最不想去的,我想這個地方非福建莫屬。幼年慘痛的遭遇在福建,首任老公的病逝地點在福建,冷眼小妾的心酸疙瘩在福建。為了逃離撕心裂肺的感覺,盧隱離開福建後就再也沒回去過。在北平沉重的經濟負擔讓她無法喘氣,女兒的課業生長她操碎了心。恰好石評梅的夫婿高君宇病亡,隻身一人到北平謀生遇見盧隱。同病相憐的兩個女子,由此結伴共擔生活的疾風驟雨。

36歲死於難產的民國作家盧隱,其死因竟是她的愛情觀在作怪!

—李唯建「生1907年,卒1981年」

抽菸、喝酒、哭泣是常態,每逢週末拎瓶紹興酒,在陶然亭倆人對飲就是半晌。惶惶然地過了一年,盧隱相逢生命中最後的伴侶。此人名叫李唯建成都人,年紀比盧隱小8歲。1929年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學生,在朋友家見到了慕名已久的盧隱。此時的盧隱是個30歲的寡婦,還帶個五歲的女兒。但愛情一旦降臨,年紀孩子皆不是問題!

1930年盧隱第三次不顧親朋的反對,與李唯建步入婚姻的殿堂。假設第一次婚姻的打擊,讓她對自己的愛情觀有了懷疑,那麼第二次婚姻反而激起了她堅持己見的固執。杭州是一座人傑地靈的城市,湖光山色的西湖刻有許多墨寶,禪林深幽的靈隱寺吸引無數伴侶。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唐代 · 李商隱《夜雨寄北》

成婚後的兩個人拖兒帶女離開北平,定居在了悠然自得的杭州。春來秋往第二個女兒瀛仙出生,嗷嗷待哺的兩個女兒迫使盧隱無日無夜寫作,用微薄的稿費艱辛養活著全家人。按理說頂樑柱的李唯建,應該早出晚歸養家餬口。可惡的是李唯建不堪大任,屢屢趁盧隱查資料時,偷偷跑出去眠花宿柳。

1934年5月13日11點20分,上海的大華醫院傳出沉悶的男子嚎哭。揭開白色的棉布盧隱躺在病床上,李唯建跪在地上後悔不已。查閱資料得知,盧隱第三次懷孕後打算墮胎,但是經濟拮据只得租用10元的江湖醫生,結果在手術過程中子宮被刮傷大出血而死。

通過分析盧隱的這輩子,可以發現盧隱是個矛盾的女子。一方面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對於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鍥而不捨,另一方面受原生的封建家庭薰陶,對於深入骨髓的糟粕禮教卻又無法擺脫,最後在一次次撞到南牆失敗後花謝凋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