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聘来了一个员工,不参加年会,不参加旅游,说个体就是个体,不需要融入集体,你怎么看?

surkey


这种现象现在职场上好像逐渐的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以80/90后更为显著,对于公司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甚至直接请假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参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这种现象。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了?

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够生活下去,没有谁与外界完全的隔绝还能够很好的生活下去的,从远古时代,人们就是集体生活,可以说参与集体是人类基因中的意识了,那么为什么公司组织的集体活动会让人们这么“反意识”呢?

1公司组织的活动感觉无意义

公司的集体活动最少也是一个部门的人去参加,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从游玩,就餐,住宿各方面来说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公司活动不是旅游,团建的目的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让大家更加熟悉、信任等等,那么必然也需要做一些团队游戏。一些游戏组织者也是比较偷懒,从网络上找到一些都已经被玩烂的团建游戏让大家去玩,大家自然对这些活动兴趣索然。

集体活动,面对的是公司同事,有的同事在公司可能只是点头之交,但是在活动中又要表现的好像很熟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人来说就不是放松了,而是会有社交压力,甚至会比上班还要累,当然也就对这种活动没太大的兴趣了。

2充分的市场环境让我们的性格能够得到释放

现在我们不再是靠着一份工作做到退休了,一个人一生中换十几份工作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对于公司的依赖没有那么的强了,我们也就不必像父辈那样在单位内隐藏自己的个性,努力的融入一个集体,也就能够把我们自己真实的性格给展现出来。

有的人就是内向性格,不喜欢和别人进行社交,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他能够如鱼得水,但是面对不太熟悉的人就比较羞涩拘谨,既然这种活动让自己不舒服,那么就干脆不参加,现在的工作环境,只要你有实力,能够给公司带来效益,不参加活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3.从心理学来看,他们追求的是“个性化”的自己

在工作空间中,我们会有三种自己“个性化、社会化和体系化”。

个性化当然不能太过,否则就有可能和社会脱节,在各个方面出现问题;社会化太过的一个表现是体系化,成为体系的一份子,在体系中求得生存空间,并在心理上依赖体系。

追求个性化,就意味着一个人把自己的真实自我呈现在世界上,这会带来不少的危险,其中一个心理危险是,因为呈现的是真实自我,所以真实自我就有可能会被攻击、伤害甚至被毁灭。

体系化则避免了这种危险,将真实自我隐藏。但同时你也没有把真实自我拿出来,也就没有机会锤炼真实自我,你的真实自我也难以成长。

体系化和个性化是职业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就看自己如何把握这两个的平衡。

职场上需要隐藏一点“个性化”!

职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同事之间待得时间有的时候甚至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但是大多数同事又不是可以交心的人,你们只是合作共赢,所以,你必须适应这个“体系”。

1团建不是放松

像上面说的,很多人觉得公司的集体活动是放松,尤其是团建,不就是在一起玩吗?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只要你与同事在一起,只要你需要和同事合作,这就不是放松的地方,这就是工作。可能平时你是坐在办公室一个对着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团建是另外一种工作形式,你可以不那么正式,但也不能够完全放松,喝了两杯酒就和同事掏心掏肺,这不是拉近距离,这是幼稚啊!

2真实自我请隐藏

有的人,性格就是不适应参加这种活动,但是请记住,职场是一个体系化的环境,不要求你一定要完全的社会化,但是基本的社交礼仪要有。

你可能无法像社交达人那样,很快和周围同事打成一片,不过你可以为大家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自己有才艺可以适时的表现出来,如果没有什么才艺那就做一个热情的观众,职场不是在家,你的真实自我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

总结

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开放,这种现象必然也是越来越普遍,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理解这种现场,其次要反省自己的团建活动是不是太流于表面,是不是太没有新意;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职场是一个体系化的环境,个性化可以有,但是不能够太过个性化而显得和这个体系格格不入。


职道君


我认为团建旅游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之前刚刚进公司,谁也不认识,我不跟别人说话,别人也不理我。工作交流起来特别费劲,本来一个电话能解决的,就好像是个科研难题一样。后来团建几次,大家吃饭喝酒聊开了,大家就和谐多了。说话也很随意,平常工作沟通也完全没有障碍。出去抽烟也会互相叫上。挺好。个人太独立,说实话对公司不好,很多工作的事情需要去交流沟通乃至于配合。哪怕是领导,也不可能一味的拿权威去压别人。但是我一个要求就是,团建旅游,不要占用员工周末的休息时间。这种团建,绝对会适得其反,因为员工的反感。


阿拉德527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个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明白了根源,我们或许就能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去看待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去看待这种做法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启示。

一、一个人的行为和他本身的性格息息相关

每个人从小的家庭环境不同,带来的成长也就不一样。就拿“不参加年会,不参加旅游”这个事情来说,有可能是和其本身内向孤僻的性格有关,当然,这里不是说这种性格就不好。

而是这种性格的人是不太愿意出现在太吵闹的环境中的,他们习惯于安静、独自一人的环境给自己充电。所以,这也并不代表他清高孤傲,对别人就不友好。

就像我身边的同事,就是典型的理科男,性格甚至还有点内向,平常不爱怎么说话,对于参加活动也没有抱很大的热情。但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一帮人。每次通信设备出现特殊情况,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守在后方修补漏洞。而且,和他们相处起来并不会感到尴尬,有话就说,没话聊就各自做事情,双方关系也比较好。

所以,知道每个人身上性格上的差异,我们对待他人的时候就能以同理心去理解别人。

二、和个人目标有关

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我就经常碰到一群目标性极强的人。他们为了实现目标极度的自律,在外人看来还有点“自虐”。

就拿我朋友公司的人来说,有一个叫老李的人,提案能力特别突出,给客户提的方案一般当场就能过。但是每次庆祝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他都很少出现。

我们都很好奇他回去做些什么?老李告诉我们他的目标就是成为这个领域里面最强的人,所以每天下班之后回到家就给自己充电学习,平常也就看看电视,散散步之类的,对于无意义的社交和活动等其它事情他全都不在意。

一来二回,同事们也都知道了老李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同事们还很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目标敢于牺牲娱乐的人。另外他在公司的能力也是特别的突出,几乎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因此,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喜欢享受人生,奉行及时行乐的人就会认为和大家一起娱乐就是最好的人生目标;反之,喜欢苦尽甘来,享受拼搏过程最终带来成功的人,努力就是他们的一切,其它都是不相干的。

三、对我们的启示

对待这件事情,我们要理性的分析:

1. 积极影响:不去参加一些对于自己来说没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是有利于培养自己独立自律的人格的,往往这类人因为有了深度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在专业领域上会做得更深。

2. 消极影响: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就像题主说的那种情况“个体就是个体,不需要融入集体”,这个想法就是不合理的。人毕竟是一个社会人,与人沟通,与团队协作,服务组织都是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如果全盘肯定个性,这个人的成就必然就是有高度限制的,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一个人可以走得远,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快。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在团队和个人中尽量寻找平衡点,既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又能满足公司的要求。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单单根据这些前提描述,老鬼不会发表任何个人的看法!而老鬼之所以要回答此问题,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职场朋友们明白一个职场理念:在完整的前提与信息没有获得之前,不要做出武断的评价与分析为好!否则往往会出现偏差性认知!

下面老鬼用各种可能的前提来让大家充分理解:

一、如果此员工是某个特殊岗位不可或缺的人才,则老板不会因为此人的这些个性而嫌弃此人!

如果老鬼是这个私营企业的老板,而这个新人是老鬼好不容易挖到的特殊人才,而且这个员工是某个工作岗位上的“宝贝蛋儿”,那完全可以容忍这位员工的这种个性!

只要他能保证此岗位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以创作出该有的价值,老鬼管他作甚!其他人也别看着眼红或者看他不顺眼!因为他是目前阶段不可替代的!

二、在企业的发展初期,在企业弱小或者某些岗位优秀人才非常奇缺的情况下,对于能够创造极大价值的人,会采取更大的容忍甚至给与一些特权!

请记住:企业经营首先是要保证收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因此,很多初创企业由于受到优秀人才难以挖掘、聘用 的影响,往往会给优秀员工开绿灯。

因为,此时不给他们开绿灯,会导致最主要的两点:收入、客户稳定性——受到影响!

谁也别拿什么管理理论、人才培养理论、长远发展战略、公平性等等概念来讲大道理!身为老板第一位要的是:让企业活下来!让企业现在就每天有现金进账!现在都活不下来的话,讲什么未来!

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要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什么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什么是未来需要关注的事项!要想做大全盘兼顾,那是不可能的!

三、对于成熟的企业、稳定的企业而言,这种员工被重视、重点培养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才的储备机制逐渐的趋于完善,企业众多部门不会受制于某一个员工的能力与技术制约的情况下,这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死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的员工,往往得不到领导的认可、重视。这一点是铁定的!

当然,是否要辞退、开除此人,要根据此人的表现来确定了。特别是此人行为表现对于整个团队的影响大小,是左右此人未来走向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有一个“特例”需要说明

或许此人有一些特殊的背景或者对高层领导或者老板特殊的利用价值。老板可能不便于让其他人知道此人的特殊价值是什么,但会因为那些看不到、不能说的“价值”而选择容忍此类员工。甚至不惜顶着部分基层员工的压力,也要容忍!只要能够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好。

五、无论此员工个性如何,老鬼都不建议对此人做太多的评论!

单单根据问题中所描述的这些现象,只能说明此员工不太重视这家企业的集体活动,集体意识淡薄而已!老鬼不建议大家向其他方面延伸!不能由此个性而延伸到对此人的全面性评价与盖棺定论!

或许此人的能力、实力确实很厉害。或许此人未来是一个优秀的自由职业者,甚至还可能成为创业成功者!这些都是未知数哦!

因此,对此人做出超越了其表现的评价,未免会出现偏差之处!也不至于因为这些现象就在一对一的互动、相处过程中有抵触、疏远的潜意识!真的没有必要。

因为此问题所给出的信息不算太多,因此老龟不能再进行延伸了!单单根据题主说提供的这些现象、行为描述,只能谈这么多了。

因此,请所有朋友们一定注意:对任何人事物的评判、结论,都是需要有大量的前提作为支撑的。单单根据某个现象、某个行为、某个观点,很难对此人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以上供参考。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就拿我亲身经历来说吧,前几年刚进公司什么活动都必须参加,弄得很多精力分散了业务变差了,还总是被批评,这几年把主要精力弄到业务上,变成部门第一,公司又突然改主意,说平时活动占年终评比百分之六十,最后拿到的钱是最少的,比那些经常参加活动绩效不努力的人都少,更过分的事,评优秀员工是看平时参加活动的多少来的,当时郁闷了好一阵子,为什么公司变成这样了,不以业务能力来评比,那这样大家都去参加活动了,效益差了最后怎么办,反正也只是我这样想,部门主管只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才不会管这么多,就在去年和主管说了,被他给骂了一回,当时明白了,业绩第一有什么用,自己创业做好,整天公司就是参加一些无聊的活动,总是占用晚上休息与周六日都时间,弄的一点私人时间都没有。


和风戏雨75


我不知道公司招聘的人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对于年轻人,这很正常,特别是零零后和一零后。我小堂妹过年三十一家人都在,它带着同学出去玩了,很晚才回来,一群小孩子,三十不回家过年的。我觉得这是这代年轻人的想法,他们做事情很直接,过了十几年了,早都烦了。我们这些人再不情愿,也得呆着,大部分人在玩手机,父母们在聊天。这就是一代人租一代人之间的差距。年轻人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老员工顾得全,新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工作和生活分的清楚很正常。

而且,企业活动多在周末,占用员工的周末休息时间。我以前参加活动,十分钟饭就吃完了,要坐几个小时,难得有点时间想休息结果很晚才回去。。。。

最后,我觉得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不是来交朋友来了,现在的年轻人,随着口口和微信成长起来的,那里缺什么朋友。我觉得公司看一个人就是看这个人工作能力到底怎么样,公司考虑的是能为公司挣钱的人。有人说,不参加活动就是交流不好?这是瞎扯吧。说句实话,参加的大半也不想去吧,只不过为了面子去了。


老板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人工作的能力和完成项目的能力,能不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其他的不要去考虑,自己费心,出力不讨好。楼主的控制欲望太强烈了,想要公司的每个人都听自己的,这是传统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现在早已经不可能了,随着更加年轻的人涌入公司,将来这一块将发生更加大的变化,老板们要注意了。

最后说一句,老板们也要去适应,去改变,多想想办法,一次不去,可以下次换个有趣的活动,他就去了。


北望历史


据我推测,如无意外,这是一个自卑的人。

出来工作十多年,去过很多公司,见过各色各样的人,你说的这种人,到哪里都有可能碰到。


之前我在珠海市一家公司上班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和这人差不多的人,是个女生,特别得害羞内向,半天踹不出来一个屁的样子。出现问题的是,我们是一家销售主导型公司,每天都是喊口号打鸡血,天天都是陌拜练口才。刚刚开始她根本就拜访不到客户,除了性格内向,打扮也特别土,如花年纪却像农村中年妇女一样,你说就她这个状态,怎么能拜访到客户呢?不影响公司形象就不错了。

每天开早会领导就训她,说她不适合这里,可以走人了。可是她就不走,一定要挑战自己,一定可以拜访到客户。就这样磨炼了一段时间,确实有点进步,能拜访到客户了,有资格领底薪了。出现最不合拍的时候,是在一次公司年会。

当时我们公司那几个月业绩都不错,总部决定在我们这里开一次年会。于是整个华南公司的所有管理层都来到我们公司了。晚上聚餐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围着那些大领导敬酒说一些场面话,聆听那些大领导的成功经验分享。她倒好,连动都不动,就一直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了一个晚上,一个人在那里喝酒吃东西。

第二天就被开除了,是直接不允许再来公司上班了。想想挺搞笑的,事情该怎样做都是很简单的,有些人偏要刷个性,找存在感,实在是自卑至极,愚蠢至极。一个连公司基本的人际关系都没有办法处理好的人,他能做什么事儿?



我现在公司里前段时间也开除了一个人,工作能力还是有的,可就是情绪不稳定,不能处理好同事的人际关系。公司里所有人,没有一个和她能相处得来的。平时公司集体活动也不参加,也不和任何人聚会,都是独来独往的,除了工作之外的多一句话不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会和别人发起火来。我到公司的时候,听几个同事都在议论她:

“什么洗手的时候能洗半个小时啦”

“什么中午就直接躺办公桌上午休啦,一个女人一点都不注意形象”

“又因为什么和谁谁谁吵架啦”。总之有很多关于她的小事儿,别人都带着不友好的表情在说她。我也有跟她打过招呼,说过几句话,在我看来,她只是特别内向,有点自卑感。别人眼中的那些不理解、高傲的行为,都是她自卑的表现。

还是刚刚那句话,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很简单的,本来该怎样做都是明确的。连公司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事儿来呢?

少说什么个体就是个体,不一定非得融入集体,这些东西都是刷存在感的语言,你觉得那些和所有人都玩到一起的人就融入了集体了?错,别人才知道自己是谁,什么是个体。而是因为公司就是个小团队,需要大家集体出面的时候,一些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维持下去的。如果我是领导,碰到下面这样的员工,毫不犹豫地就开掉了。


归来少侠



嘴角上扬716924


我个人认为他不参加活动并不是个体行为,也许是他在自卑,曾经的我出入职场,很想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但性格内向自卑的我总是希望有个可以推我的人拉我一把,就一下我就可以迈进大集体,每次集体活动总是会很被动的不敢发言,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特别想去却总是自卑的差那么一点点,如果在等我一秒钟我也会迈出第一步,我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走到集体的世界里去。古代有伯乐和千里马,而我需要伯乐推一把那怕只有一把。还记得第一次登上演讲的舞台我将我毕生的活力都展现了出来,有台上的功夫就因为领导的一句相信你能行!所以他或许不是个体而是自卑,他需要你这个伯乐推一把!



努力奋斗的小木龙


这一点可能有别的原因

我大学刚毕业那年,手里没有多少钱,

去北京的时候刚开始没找到工作,在天通苑租了个地下室,每个月600块钱。后来进了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做中介代理人,刚去的时候身上的钱每次都会算的很明白,早上吃什么多少钱,坐地铁多少钱,中午吃饭多少钱,晚上如果没地铁了,该怎么回去。

前一个月基本上组里的人都会邀请大家一起聚会,但是我都是用各种理由推脱了,我说我不会喝酒去了怕打扰各位兴致,还是你们去吧。其实呢,我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聚餐。我也想去,但是实力不允许,最苦的时候身上就18块钱,那一天我过得无比艰难。

早上公交+地铁5块钱,德胜门地铁口有家卖红枣馒头的,2块钱一个,中午没吃饭,下午饿的不行了,去公司门口买了两个包子4块钱,晚上下班要不是趁同事的车,我估计那天要走着回去了。下班的时候已经12点多了,没有地铁,没有公交。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可爱可恨的北京,但是哪里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