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近日,極星汽車發佈了旗下最新純電動概念車precept。時隔許久,極星重回公眾視野。與新車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極星汽車中國區總裁吳震皓調離崗位返回沃爾沃公司的變動,接任者是曾擔任大眾汽車進口銷售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高竑。

此次高層變動是極星汽車成立三年來為數不多的一次人事調整。無獨有偶,極星汽車背後的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也在探索新的合作結構。

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發佈全新產品後的極星汽車,同時亦將迎來新的中國區總裁。新的變化能否開啟極星汽車品牌未來發展的新時代,或是繼續延續曾經的軌道負“重”前行?從“極致運動”概念到現在的“極致安全”,停留在口頭上的極星汽車未來出路在何處?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極星整體步調太慢

2017年10月,極星汽車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家海外高性能汽車品牌。極星汽車成立之初,便標榜當時已經是純電動汽車巨頭的特斯拉,且揚言超越之。

新公司成立5個月後,吳震皓掛帥,擔任極星汽車中國區總裁,宣稱將搭建“新零售”營銷體系,並規劃了20家線下體驗店,努力向純電動汽車新時期的營銷模式看齊。但截止目前,極星汽車在中國地區只落戶了兩家體驗店,“疫情”當前,短時間內完善“新零售”體系的機會渺茫。距離極星汽車的願景差距甚遠,步調慢成為其發展的短板。

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極星汽車節奏慢還同時表現在產能上,旗下成都生產基地從籌劃到落成的速度與其他品牌相比也相形見絀,計劃2018年實現量產硬拖到2019年8月份才正式開始。反觀被極星自詡為對手的特拉斯進入中國後,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Model 3生產和交付,並用極短的時間拿下國內純電銷量第一。

這樣的發展速度,與極星汽車層錯誤地判斷中國市場有關。去年8月,極星成都工廠落成,特斯拉已經在全球侵略如火、攻城略地。時任中國區總裁的吳震皓向外界的發聲則是:隨著整體市場從一個特別小眾市場,慢慢變成一個主流市場,這中間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殊不知彼時的中國市場在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支撐下迅速發展成熟,先是中低端產品迅速搶佔市場後,豪華產品也開展了緊鑼密鼓的研發和發佈。加之合資、豪華品牌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契機,產品投放迅速跟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是“百花爭鳴”。極星所期望的“發展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截止目前,極星汽車旗下只有兩款可量產汽車,分別是極星1和極星2。根據規劃,極星2應該於今年初投產,受“特殊時期”影響,新車量產的時間還有待重新確定;而極星1在其高定價和全年限量500臺的背景下,市場佔有率幾乎可以忽略。

此種情況下,已經成立三年的極星汽車面臨的局勢可謂嚴峻:市面上幾乎沒有代表作,整體進度滯後嚴重,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是百花齊放。

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逐鹿的過程中“丟分良多”。

極星汽車進入中國市場相對較早,本應快速打開局面,迅速發展。但極星汽車,低估了中國市場發展速度,也錯估了中國汽車的發展潛力,錯過了黃金髮展期。著實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改變迫在眉睫

2月10日,吉利發佈公告稱,將與沃爾沃探討兩家公司業務合併重組的可能,保持領克、極星、路特斯等品牌獨立性的同時,進行資源互補,為繼續發展進行新的探索。以此為鑑,極星汽車已經沒有多少可供自身揮霍的本錢,加快腳步追趕市場發展、改變當前的營銷模式才可能逃脫被淘汰的厄運。

負“重”前行的“極星”未來出路在何處?

結合極星汽車“換帥”的消息可知,極星汽車正在謀求變化,新的高層繼任者在營銷方面經驗豐富,但短期內恐難見成效。

一個豪華品牌的誕生很容易,一個豪華品牌的“養成”卻需要歷史積澱,如奔馳、寶馬;或者有背水一戰的勇氣,如特斯拉依靠極致的產品和營銷手段,不斷挑逗、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極星汽車需要什麼?需要一股堅定改變的執著。樹移死,人挪活;山不來就我,我去就山。

不僅如此,極星汽車需要發聲,向市場、向消費者、向競爭對手發聲。欲廣而知之,先廣而告之。

只有真正去認識市場,適應市場發展規律;加快產品開發和佈局,跟上市場發展速度,極星汽車或許可以掀開一縷曙光。

另外,隨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自主品牌高端產品不斷成熟,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機制將會受到衝擊。值此關鍵時刻,是否能發展壯大,極星汽車應該仔細想想未來的發展方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