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庞杂信息的正确方式是……

本期导读:

面对庞杂的信息,从未接触的工作,唯有从小事做起,一步步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 一个真实的案例

  • 庞杂的内容,无所适从

  • 逐步拆解,尽在掌握


本文是2020年3月推送的第6篇干货,计3461字,阅读时间6分钟。

文 | 张良计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如何处理那些让你崩溃的工作?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前些天收到一个读者的私信。他说自己快被老板逼疯了,花了一个多月做一套方案,结果被打回来修改十几次,重做了五次,依然不过关。

读他的文字,仿佛看到屏幕那边绝望无助的脸。其实,这都是必经之路,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那些让你崩溃的工作,都是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

你崩溃地越深,记得才越牢,以后犯的错误才越少。

处理庞杂信息的正确方式是……

一个真实的案例

很多刚踏入职场的人,肯定特别讨厌做案头研究。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战略咨询公司、市场调研公司和甲方品牌部门的工作。

案头,指的就是办公桌。“案头研究”,顾名思义就是给你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你需要根据某个特定目的去搜集信息(通常都是网上搜索),或者做实地调研(例如消费者采访,市场走访)。

比如了解一款信用卡产品在华东市场的使用情况;或者调查在二三线城市里会去用去屑洗发水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又或者去到家乐福中百这样的大超市,走访了解一下这里的销售渠道有什么特点等等。

这种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庞杂。庞杂的信息量,庞杂的分析思路,庞杂的工作内容,都会让第一次接触这类工作的人无所适从。

你的大脑要时刻高度集中,不然思维就会跟不上指示,错一步而步步错。而且这种工作前期需要消化大量的信息,所以非常耗费时间。一旦开头没做好,后面全都是灾难。

例如为了搜集一份行业报告,电脑上经常会开着十几二十个网页,得逐字逐句去阅读,才能从几十上百页的资料里找到需要的内容。

随便这么一搞,一下午时间就过去了。

甚至有时在网上搜集的信息经常会有互相矛盾的说法。比如报告A说今年的经济环境太差了,整个行业规模下降了20%。报告B说今年其实大家过的都还不错,业务规模整体增长了10%。

这时你就要做出判断,谁说的靠谱。甚至你可能还要去研究一下报告A里说的“行业规模”和报告B里说的“业务规模”是不是一回事。

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突然又蹦出来新问题,而且这个新问题很可能推翻你之前所有的假设。而这,都是做案头研究时经常会遇到的事。

这就跟警察破案一样,眼看着全部线索都指向同一个嫌疑人了,可突然出现了一个关键证据,让之前几个月的努力全部打了水漂。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这工作得多让人崩溃。

处理庞杂信息的正确方式是……

庞杂的内容,无所适从

有些公司规模并不大,也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悟性。老板也只会偶尔提点,但不会循序渐进手把手去教。

每个人都很忙,没时间等你慢慢茁壮成长。

比如某个同事,一份报告写得不过关被老板翻来覆去改了无数次。电脑里的方案存档从V1排到V30,最后她坐在办公室的地上嚎啕大哭。

这是真的嚎啕大哭,谁劝都没用。过了半个小时她哭够了,下楼去买个便当上来再继续加班。

为何那么抵触做案头研究,原因很简单——之前从来没做过。没做过,所以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把它做好。

所有这些未知,都会让自己对手上这份工作没有信心。害怕自己掌控不了,让老板失望,让客户失望。这些想法变成巨大的压力压在肩膀上,最后积压到一个点上,变成大崩溃。

但是,慢慢掌握了其中的诀窍,知道了套路和方法,再回头看这些东西时,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可以这么说,过去的压力有多大,后来就会有多轻松。因为所有别人踩过的没踩过的坑,自己基本一个不拉都掉进去过,而且还没放弃,爬了出来。

经历过这些之后,如果再做案头研究,一定可以在五分钟内列出工作提纲,把所有要考虑到的问题和要寻找的信息都写出来,然后交代下去立马执行。

相信所有经历过奔溃并挺过来的人,一定学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从小事做起,一步步来,不要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

处理庞杂信息的正确方式是……

逐步拆解,尽在掌握

大家不妨也思考一下,当你在心里抵触一件工作的时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如此抵触?

相信绝大多数是因为未知。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麻烦。但仔细想想,之所以觉得麻烦,还是因为未知。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从头到尾事无巨细都了解该怎么做的时候,这是不麻烦的,只是按部就班花时间而已。换句话说,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可当你遇到一件充满诸多未知事项的工作时,你的第一感受一定是懵逼。

一旦懵逼,你就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怎样做才算达到要求,而这些都将打扰到你已经做好的其他规划和安排。

比如已经预定好的电影,约好的朋友聚餐,制定好的其他工作计划等等......全都因为要处理这件事情而被搁置或取消。

你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这才是让你心烦气躁的源头,这才是让你喊出“我要崩溃”的罪魁祸首。

而解决这种烦躁最好的办法,就是逐一去攻破每一项未知。暂且忘掉那些庞杂的背景和信息,从你认为最简单最小的一件事开始着手。

这其实很好理解。

一件“崩溃值”100分的工作,一下子全部丢过来你的内心铁定是拒绝的。可如果把它拆解成10个步骤,是不是每个步骤就只有10分的“崩溃值”了?

当你解决了第一项步骤的未知时,它所带来的成就感我称之为正向反馈。带着这种正向反馈再去解决第二项未知、第三项未知...... 如此循环,步步为营,100分的崩溃最后就全部化为乌有。

比如改一份方案,先从一张PPT开始改起,改到你认为不能再好了就拿去给老板看,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得到确切答复后接下来就依葫芦画瓢,剩下的20张PPT全都按照这个思路去做。

再比如设计一套工作流程,先把框架搭建出来。把你有把握的内容先填进去,把没有把握的地方框出来,然后找同事去讨论。等大框架确定了,再去补充里面的“肉”。大家都在同一个共识下工作,就不会做到后面突然推翻了重新来。

从小事开始,一点点啃下来。这个方法并没有什么捷径,甚至看上去有点笨,但却是最有效的。

只有经历了曾经“崩溃”的岁月,才能学会如何去接受、消化并且最终处理好一件一开始让人很抵触的事情。比如,可以在两天内就修改好一份完整的年度策划案;前一个小时和客户开会被打枪,下一个小时就能准备好全新的解决方案......

有了之前的经验,处理起来也不会那么慌了。什么是当下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哪些是需要日后补完的,冷静一下迅速就能理清思路。

曾经有个前辈说过一句话,他说:“越年轻的时候,越要多经历几次大崩溃,因为迟早是要经历的。”

等到你三十好几了再去经历,就失去战胜崩溃的动力,因为这时多半都会打退堂鼓。退了第一次,后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此开始职业生涯就是不断地滑坡。反而是那些年轻时就经历过大风大浪,崩溃过也狂喜过的人,后面的职场道路会越走越踏实。

虽然所处行业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相同,但大家的感受却出奇地一致。一帆风顺的人生不可能让你成长,那些崩溃的瞬间才会让你醍醐灌顶。有的人在崩溃后节节落败,有的人在崩溃后奋起直追,这就是差别。

为什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筋骨,劳其体肤”?因为只有先经历了身心的磨砺和考验,才会有日后成事的基础。而当你许多年后再回头去看时,心里没有怨恨,只有感激。

这才是崩溃教会你的意义。

本文来源于张良计(ID:zhang_liangj)。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不走寻常路的“学习法”,才是打破天花板的关键

危机情境下,糟糕的领导者只能面临“战”和“逃”

在企业大学的市场化路上,这家互联网公司从“青铜”变“王者”

处理庞杂信息的正确方式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