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全國各地的高中已經紛紛宣佈延期開學,延期開學就意味著學校停課。

對於高三學生而言,現在距離高考只剩3個多月了,現階段是備戰高考最為關鍵的時間,畢竟二輪三輪複習、二模三模都在春季學期進行。每年有不少高考生在這個階段突破自我成為黑馬。

但是在這個“停課不停學”的寒假裡,很多父母感嘆:“讓孩子主動學習太難了!不看著他就偷懶、玩遊戲,這可怎麼辦呢?”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渴望學好的慾望,就是要看父母怎麼去激發

朱莉說,我們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

對我們視若珍寶的孩子,我們要花心思來督促、哄騙、暗示、幫忙、嘮叨、甚至討價還價,確保他們不會在考名牌大學這件事上搞砸,或者故步自封,或者毀了自己的未來。

而在清單式童年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小到每一次作業的完成都被父母管控;他們認為父母的愛,父母對他的認可,都是來自成績單上的 A。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 一個小學生哭著控訴父母只看成績,對他的關愛太少

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是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主人,一切都是完成家長清單上的任務,他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就不會為之付出努力,而是聽之任之,沒有目標,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喪失“內驅力”,甚至累積到青春期,叛逆一下子爆發。

我們的過度幫助,過度保護,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機會。自我能效是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產生成果而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們做出的行動。

而孩子要建立自我能效,就需要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規劃、試錯,這樣才能激發強烈的自我內驅力。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陶行知有一次在武漢大學演講,他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雞的頭,掰開嘴,大公雞拼命掙扎,就是不肯吃米。而當他鬆開手,後退幾步時,大公雞就開始自己吃起米來。

他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把“掌控權”還給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就是建立孩子自我內驅力的底層邏輯。

03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家長可以怎麼做?

家長歸還掌控權之後,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做了,我們還要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自我內驅力。

  • 1. 建立短期目標,小成功有助於大成功

如果孩子能時常體驗到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就能有更大的內驅力。

鄧亞萍是乒乓球界的女王,但兒子剛開始並不認可乒乓球,學的體育運動也比較雜。

直到兒子9歲那年,鄧亞萍覺得,不能再東學一下、西學一下了,一定要有一個專長。

鄧亞萍就認真地跟孩子分析了他喜愛的足球、籃球的弊端,然後說:“你試試乒乓球,可能還不錯。”孩子同意了。

在練習的時候,鄧亞萍想快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她覺得人天生就有好勝心,只要兒子贏球了,他就來勁了。於是她告訴兒子一個打乒乓球得分最快的招數:發球!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於是,鄧亞萍讓兒子一開始就主攻發球,有一天還逼著他練了兩個半小時的定點發球。

第二天剛好跟人比賽,以前兒子每一局都會發兩三個自殺球,自從那次一練,一個自殺球都沒有,還把對手給贏了。從此,兒子徹底信了老媽,對乒乓球的興趣也越來越大,現在初中的他已經入選北京二隊!

贏球了,孩子的自信心、興趣、內驅力也隨之來了,這就是浙大腦科學研究教授胡海嵐與她的科研團隊發現的“勝利者效應”:勝利的體驗會改變腦中的化學效應,從而形成更有利於再次獲得勝利的狀態,比如自信、內驅力。簡單來說,就是:小成功有助於大成功。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如果孩子能夠常常體驗到成就感,就會越來越有動力。父母可以試著幫孩子把一件困難的事拆解成幾個具體的、可量化、可執行的短期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就感。

比如,想要實現提高孩子英語能力的目標,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打卡的方式,和孩子約定:我們每天讀一冊繪本。第一天,孩子可能磕磕絆絆,第二天,可能流利了一些。這一點點的成就感會驅使孩子讀得更多、更好。

  • 2. 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和鼓勵

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需要被“相信”,就像植物需要水。我們先看看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裡分享的這個例子:

8歲的Susan拿著期末成績單回家了,一回家就要跑出去玩,媽媽叫住她:“Susan,你的成績單呢?”Susan慢吞吞地回答:“在我的房間裡。”媽媽說:“成績很差是不是?去把你成績單拿出來!”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媽媽看到Susan得了三個D和兩個C,一下子氣炸了:“我真為你感到丟臉!你有什麼理由考這樣的成績?你總是又懶惰又粗心!你不能出去玩,回你的房間去!”


Susan考得不好,本身就有挫敗感,只是用滿不在乎的態度掩飾了自己,而媽媽的言行則加重了這種挫敗感,讓孩子變得更加消極。媽媽應該用鼓勵代替批評,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進步上:

Susan拿著期末成績單回家了,悄悄溜進了自己房間。


媽媽知道Susan在逃避自己的成績,她等到和Susan獨處的時候才說:“親愛的,你需要我在你的成績單上簽字嗎?”孩子很勉強地拿出成績單,媽媽看過後簽了名:“我很高興看到你對閱讀這門課感興趣(C),閱讀很有趣,是嗎?”媽媽抱了抱Susan,並建議她:“你要不要幫我一起擺餐桌?”


她們一起擺桌子時,Susan忐忑地問:“姐姐全是A,而我大部分是D。”媽媽說:“這不重要,即使你們成績不同,你也有可能對學習感興趣,而且,你會發現你比自己想象的好很多!”

Susan通過努力,在閱讀上得了C,當媽媽對她的努力表示認可時,就給了孩子信心,讓她感到即使是C也是有價值的,這激勵她進一步努力:“如果得到C是好事(不再覺得沒有希望),那也許我能做得更好。”這個小小的希望就成了Susan的內在動力。

孩子一旦進入困境,就會被“我很笨”“我做不好”這樣的固定型思維所左右,於是用“我不想學了”“我不想玩了”這樣的自我放棄來避免再次失敗,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放棄,相信孩子有渴望變好的慾望,然後適時地給予鼓勵,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激發動力。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 3. 告訴孩子事情的意義,讓他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每次晚飯後的寫作業時間,很多家庭無疑在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戰。

孩子寫作業、看書拖拉磨蹭,不催就不寫,不管就不看,一點學習的主動性都沒有!!

這對小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因為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樣一件事。

微笑小姐S從北外考到耶魯,也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了,父母們可以看看孩子的角度:

我是一個崇尚自主選擇的人。雖然在我做過的決定裡,結果有好有壞,但是我從不後悔,因為這些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是別人勉強的。

而且,對我來說,“why”比“what”更重要,做事之前我會把原因想的清清楚楚。如果沒有讓我信服的理由,就算是我的父母也很難勉強我做任何事。

因為只有想明白原因了,做事才有充分的動力。

上小學時我父母管我最嚴,但當時我的學習成績並不好,甚至對學習的逆反心理很嚴重。

暑假時他們把我關在家裡,讓我每天背五個成語,五個俗語,一首詩詞。但我總能找到辦法偷懶,當時背的東西現在也不記得多少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我當時根本就不理解為什麼要背那些東西。

初中後開始知道好好學習,是因為我終於意識到了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與其一味管教孩子,家長不如多向孩子解釋“為什麼”,幫孩子找到做某件事的使命感,知道努力的意義了,才有驅動力。然後,再輔以孩子“選擇”的權利:

“學習要不要用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決定什麼時間以及花多久寫作業。”

父母則把“快去給我寫作業!”改成“我能幫到你嗎?”以及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比如自己做計劃。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 後臺回覆::計劃,領取閱讀計劃表、家庭作業計劃表、週日程表、獎勵達成表模板

研究表明: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會帶給孩子一種“掌控感”,有“掌控權”的孩子們有更積極的情緒,更大的內部動力和控制行為的能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職業成就。

所以,我們不妨把命令式的“聽我的話,否則你就……”改為選擇式的話術試試:

“這裡有十顆糖,你可以自己決定一天吃幾個,不過媽媽希望你能控制好,這樣咱們就不會長蛀牙。”

相信效果會好很多。

04 寫在最後:

李玫瑾說:“保護孩子的前提是給孩子自主的選擇權,問題孩子父母的失誤一定是獨裁。”

聰明的父母懂得如何放開手,充分地讓孩子自己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孩子才會自主地去思考我要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才有內驅力。

中高考可能延遲?眼下最要緊的是找回孩子被耽誤的時間,3條妙計

有一句話說得好: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官,一流的父母做榜樣。

每個孩子,終歸會離我們越來越遠,需要自己去應對社會上的風雨。而我們父母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幫助他探索自己的興趣,激發內驅力,這才是父母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