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面孔」季波:戰“疫”場上的優秀“彈藥手”

「戰“疫”面孔」季波:戰“疫”場上的優秀“彈藥手”

季波

“感控×科,來取藥了!”

“好嘞,來了!”

在火神山醫院藥房,如果你留心的話,這樣的對話一天可以聽上幾百遍。

2月23日,臨近下班時間,藥械科主任季波終於能正兒八經地坐下來吃上一口熱乎飯菜。一邊嚼著飯菜,一邊大腦還在飛速運轉,想著下一步藥房的工作安排……

“主任,我來領藥!”這不,凳子還沒坐熱,又一個科室來領藥。

“好嘞,來了!”

51歲的季波和藥師樊磊放下碗筷,戴上口罩來到藥房窗口。沒一會,又陸續來了幾位等著取藥的科室護士。

讀取信息,分揀藥品,核對數量……等到這一批藥品分發完畢,半小時過去了。坐回桌前飯菜已涼,兩人不約而同笑出聲來。不打緊,端起繼續開吃!

火神山醫院藥房每天承擔著醫院1000餘名患者的臨床用藥供應,同時保障1400名。人命關天,哪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24小時服務,季波和11名戰友每天三班倒。

藥房組建的時候,工作千頭萬緒,從各單位抽調而來的12名醫務人員,不要說熟悉藥房,就連彼此之間也都相互不認識。從零到一的探索過程中,季波和同事逐步熟悉藥房、規範程序,幾天時間就把藥房建了起來,擬製了一批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記者從登記本上看到,僅2月14日這天,季波和同事完成了31區次藥品補充、請領、發放任務,發放80餘種600餘盒(瓶)藥品,處理醫囑350批次,巴掌大小的醫囑單壘起厚厚一摞。那天,他們還結合臨床實踐,增加4種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湯劑。

季波說:“藥物供應猶如戰場的‘彈藥’保障,是治病救人的關鍵因素。我必須做到‘彈藥’保障精準及時,做戰‘疫’場上的優秀‘彈藥手’。”

(曠嶽軍、楊 柳、解放軍報 記者 王均波)

「战“疫”面孔」季波:战“疫”场上的优秀“弹药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