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从不管家,为何闲来一算就能算出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呢?

不谈恋爱好多年


林黛玉能够说出这番话来肯定是有根据的,这和她的生活背景脱不了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林黛玉的生母贾敏。贾母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虽然她去世多年,同为豪门千金的王夫人提及她时,还是又羡又妒:“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贾雨村是朝廷命官,见过世面,为人又机敏,他也曾从侧面评论过贾敏:“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虽未正面提及贾敏的管家才能,但从言语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不同寻常、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女子。作为林如海的嫡妻,她必须要打理全家的大小事务,管家能力自然不弱。林黛玉作为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被作为掌上明珠宠着,又聪慧异常,从小跟着母亲,耳濡目染之余,自然也学会很多。


其次,在贾敏死后,她来到了贾府,深受贾母的宠爱,直接跟着贾母一起生活。贾母是何人?贾母是宁、荣二府中最高的家长,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荣国公贾代善之妻,世人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按她自己的话说,“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再加上贾敏就是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可见贾母在管家上的才能比王熙凤、贾敏更胜一筹。林黛玉跟着贾母身边,相当于令狐冲找到了风清扬,跟着祖师爷学习,那功力自然蹭蹭蹭翻倍涨。

所以,就连王熙凤也承认: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她。”

这一番话相当于对林黛玉的管家能力做了很客观中肯的评价。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提问,古代的大家闺秀难道除了要有基础的文化知识,懂得琴棋书画外,还要学习如何管家理财吗?

必须的!

这可是关系着女人在夫家地位的高低,相当于她的基础生活技能之一。

古代传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子在出阁后,都会慢慢从自己的婆婆手中接过管理整个家的担子,如果管理得不好,自然会被夫家看不起,而且很容易会影响自己的正房地位。举个例子,在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盛家大娘子就因为管家能力不出众,又不得夫君宠爱,最后管家一职被小妾林小娘夺走。而盛老太太也是从小就开始教盛明兰看账本,慢慢培养她的管家能力,就是为了让她在出嫁后能顺利管理起一个家,以巩固其正房地位。所以,不少有见识的豪门贵族都在女儿未出阁前就开始培养她们管家、看帐等能力。

在古代,一向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可以不学琴棋书画,无需饱读四书五经,甚至针黹女工上也是面子上能过得去就行,但是管家理财不能不学,而且最好是精通。最典型的就是王熙凤,大字不识几个,也从未见过她做过针黹女红,就凭着一身出色的管家才能,在宁荣两府都混得开。当初秦可卿死后,贾珍的老婆尤氏一病不起,宁国府无人打理,最后贾珍腆着老脸,去荣国府请来了王熙凤。

正因如此,像薛宝钗、贾探春等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打算,早早就开始接触账本,学着管家、看账,所以才有了书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那一回的精彩表现。


由此可推测出,林黛玉在跟着贾母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应该接触过贾府账本,而且在管家方面和王熙凤有过交流,所以她能说出那番话来,一点也不奇怪。


蝎子蓝采苹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书香之家,父亲既为巡盐御史,母亲又是真正的金枝玉叶,耳濡目染中,琴棋书画皆通,连佛家的参禅都有几分心得,当家理财及驾驭下人更不在话下。


林黛玉聪敏机灵,不到十岁进贾府,待人接物已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至十五岁更玲珑剔透,加上贾母从旁调教,越发诸事不惑了。



就像凤姐泼辣能干管家,虽大字不识,也受家族优雅之风气影响。


因此芦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开出"一夜北风紧"的好词头来。


而林黛玉的管家能力,得到过凤姐的好评:“宝姑娘和林姑娘她两个倒好……”林黛玉识字能记账,比凤姐全靠记忆更厉害一层了。


凤姐不识字,当家算盘打得精,可家大人多事杂,尤其修造大观园等多少账目,光凭记忆哪够?


何况还要向董事长贾母负责随时汇报?


贾琏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儿也帮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们帮忙了。


找谁呢?


黛玉当然最佳人选,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的。



再者宝钗外人,湘云不常在,探春视同王夫人亲生,迎惜尚小,凤姐也有私心,黛玉这体弱的局外人是最好人选。


毕竟哪个老总,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纳?


第二十五回,凤姐亲口对黛玉说:“我明日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除了此事,凤姐再难有事相求。


而书中凤黛关系密切,虽没明写此事,提到邢夫人劝鸳鸯那回,凤姐半道下车,说平儿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约也是有的。


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留意心中有数。


所以虽不管家通过帮凤姐记帐,黛玉对宝玉说闲时算了算,进得少出得多。


敏感如她,一叶落而知秋,耳闻亲见了吃穿用度的变化,认识到贾家的财务赤字,显出衰败之相来了。


因木石前盟来还泪,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也是因爱生忧之心矣。


幸生


林黛玉很多人将她想成不食人间烟火气的仙女,其实林妹妹从来都在人间,不但会出口“放屁”“嚼蛆”,连贾宝玉不屑为之的管家之道,林黛玉一样深谙其道,并且时常为贾家计算,对贾家现状深表忧虑。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六十三回,林黛玉出口就说出贾家最大的奢侈浪费问题,认为贾家早都应该省俭度日。林黛玉提到一点:“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这一句话就暴露了三个问题。

第一,林黛玉经常替贾家算账

作为深闺中女子,林黛玉却关注贾家的收支,显然,林黛玉对管家一道有心得,有见识。古代女子并非一味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她们同样面临出嫁夫家管家的命运。做为全面培养的综合素质,管家是女子的必修课。嫁为人妇,第一时间就要渐渐接手婆婆手中管家权力。母亲一定会在女儿出嫁前培训女儿管家能力。薛宝钗,贾探春也能证明,一旦她们出家,很快适应婆家管家生活。

林黛玉虽然不能参与贾家管家,但这方面并非没有教她,而此人显然是王熙凤。


第二,林黛玉对荣国府的进出账非常熟悉。

林黛玉为什么会对荣国府的账目如此清晰?我认为与林黛玉经常看荣国府的账本有关。

荣国府王熙凤管家,问题是王熙凤不太识字,她认字是个过程,这期间有一些账目的梳拢和汇总,平儿也帮不了她。她信不过别人必然找帮手。林黛玉是她最好的帮手。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二十五回王熙凤这没头没尾一句话成了无头公案,王熙凤到底求林黛玉做什么,还要送过来,也没问林黛玉到底能不能。林黛玉也没细问,足见二人之间有默契,都知道是什么。我认为是账本无疑,王熙凤一段时间就会将荣国府账本送给林黛玉,请她帮忙查疏补漏,林黛玉也因此对贾家的进出账目非常清晰。


第三,林黛玉常替荣国府算账

林黛玉无父无母,没人培养她管家之道,贾母也不可能手把手教授。作为最疼的外孙女,不可能不为她打算。所以贾母只需要稍微在王熙凤面前透露一点意思。比方王熙凤说起某个账目不太清,贾母只需说,让你林妹妹帮忙看看。王熙凤的冰雪聪明如何不明白,自然会安排给林黛玉看账本。林黛玉一来二去清楚荣国府进出账,能算出贾家出的多入得少就不意外了!

王熙凤对林黛玉管家才能深表认可,与有管家经验的薛宝钗、贾探春并列,就是清楚林黛玉有能力,有经验管家。

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她。

林黛玉看过荣国府账本的事,王夫人一定会知道。她也明白贾母有让林黛玉尽早熟悉的意思。可问题是她并不同意“宝黛姻缘”,那么反抗的对策是林黛玉能看账本,薛宝钗就可以“管家”,五十五回后薛宝钗外人参与荣国府管家,明显是针对林黛玉看账本行为。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首先,是因为黛玉会“算”。

俗语有云,“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意思是说刚进门的媳妇要能忍,许多年之后,只有当她的婆婆不在了,她才能有出头之日,才能当家做主。这是汉文化的习俗,满族当时不是这样的。
在满族文化中,新进门的媳妇是要主持家务的。在《红楼梦》小说中,原先的当家人就是王夫人,后来王熙凤嫁进了贾府,王夫人就立即把贾府的管理权转交给了她。

这就要求当女孩子还是姑娘的时候,家里就要培养她这方面的能力,以便于她将来结婚后,立即能够执掌家务。

黛玉还未进贾府的时候,虽然只是个小孩子,可是因为她太聪明了,以至于能读的懂《四书》,那么关于管理家务的学问,她的母亲贾敏一定也教会了她不少了。


其次,黛玉接触到了关于贾府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荣国府的当家人是王熙凤,她的管理能力超强,但她却有一个最根本的缺陷,就是她不认字。

有一次她逮着了宝玉,便让他记了一些内容,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记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个财务总监来说,这就是记账的不规范。

也正是因为这个,在有一次王熙凤要给黛玉送茶叶的时候,她对黛玉说还要有事情要找黛玉帮忙呢,想来应该是整理账务的问题。

宝玉是男孩子,这些事情他不懂,但黛玉应该是早就接受过这方面的锻炼了,再加上她的冰雪聪明,才能为王熙凤帮这个忙。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黛玉才能有机会接触到荣国府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最后,黛玉感情上是以荣国府为家的。

宝钗是一直想要进入荣国府,做宝二奶奶的,但是当她在协助荣国府理家,对探春说话的时候,一口一个你们家如何如何,你长期住在人家贾家,还总想着要把自己撇清,这就有点儿不厚道了。

可是黛玉对宝玉说起自己担忧家里的财务问题的时候,说的是“咱们家”如何如何,这就说明,黛玉是一直把贾府当作是自己的家了。

正因为这一点,黛玉才会在闲下来的时候,算一算贾府的财务问题的。


烟雨江南话红楼


黛玉不管家,但是心中有算计。整个贾府的多数人,都只知贾府势大,后台又硬,不仅有王爷撑腰还有贵妃撑腰,自然可以随意挥霍,不怕哪天银子短缺。可是林黛玉深居闺房,却比那些出出入入的大男人更有见地。黛玉和宝玉闲聊探春管家时说:“我虽不管家,但是每日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节省,必致后手不接。”所以黛玉在闲暇的时候就凭简单的所见所闻,就能知道贾府中整个财政情况的大致情况,已经很不简单了,也说明了黛玉若走心管家治家一事,定然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们看到她的另一面。

林黛玉作为小姐,在没有管家的时候就能一语道破探春改革的必要,能够随心一看一算,就能看出贾府症结所在,这早就已经超出了府中上下一干人等的眼界。再加上贾母或是王夫人、凤姐的随时提点,聪慧过人的林黛玉定能够胜任宝二奶奶,不一定就比薛宝钗管家治家的能力差。作者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林黛玉这方面的才能,只通过几方面给出了提示,不是因为林黛玉能力不足,而是在作者看来林黛玉的重点并不在此。


因为lucky998



红楼梦里,宝玉就是个富贵闲人,从来不操心家事,不算计营生,对于探春在贾府管家的措施,他不懂事的一通埋怨,但黛玉却夸探春说她做得好,而且做的每件事都在分寸之间。黛玉才是真的明白人,而且对当家理政也是有一定的见识的。

黛玉从来不管家,但是她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宝玉生日一回,她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看似简单的一句闲聊,却足见黛玉当家理政的天赋和才能,以及对事物观察的缜密和细心。如果当初让黛玉一同管家的话,她也一定不逊于探春和宝钗。

黛玉从不管家,她对于当家管事的这些算计,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第一、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教养,当家理政自然不在话下

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对于大家闺秀该学会的东西贾母一点都不会少教给黛玉,就像《知否》里盛家祖母对明兰的教育一样,对明兰不单单是娇养,而是各种技能都慢慢教给明兰,让她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贾母对黛玉的教育我们没有看到,但是从黛玉的母亲贾敏身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二。贾敏做了林家主母很多年,不仅把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而且还夫妻恩爱、妻贤子孝,这一切都是贾母教养的结果。

贾母从一开始的愿望就是让黛玉和宝玉在一起,那么教给黛玉当家理政的技能就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即便黛玉没有参与管家,可是黛玉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入不敷出,可见黛玉平时除了诗书,如何管家这些事应该也没少接触。

第五十五回,凤姐议论贾府的姑娘们“……再者林姑娘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主意,‘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王熙凤在和平儿讨论管家人选的时候就肯定了黛玉的才能,只是王夫人因为私心,贾母也因黛玉体弱多病,所以黛玉才并没有管家。


第二、黛玉观察入微,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能够看到花鸟树木的悲伤,能够感受到贾府的人情冷暖,她如何会观察不到贾府的收入支出。贾府这么一个庞大的集团,虽然很复杂,但其实它的账目也并不难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门道。

其实黛玉能够很容易明白贾府的收支状况,除了黛玉的观察入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曾经和宝钗说她在贾府的尴尬,她一个人寄居到贾府,所用的一切都和贾府的小姐是一样的,因为她看病已经惹起了很多事情了,实在不便再添熬燕窝粥的麻烦。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其实这些话如果没有人传到黛玉耳内的话,黛玉不会无缘无故就想到这些。黛玉从未跟宝玉和贾母说起过这些,但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实在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容易。一些爱挑事儿的人恐怕也会无意中把黛玉花销大的事传播出去,因此黛玉也自然会格外留心贾府中的这些收入开销的事宜。

且以黛玉的七窍玲珑心,即便众人不说,她寄人篱下,“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但她却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她如何不去算计?生怕花销的多了,惹人厌烦。

黛玉不是只懂风花雪月的傻子,他能够在贾府这个漩涡中保持自我,没有任性沉迷其中,且以她的聪慧,如何感觉不到贾府流水似的往外花钱,但却收益甚微的事实呢?


第三、此时的贾府已经捉襟见肘,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黛玉能够随便一算就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出,其实在贾府内部稍微有点心眼的人恐怕也都看得出,就像贾琏的奶妈赵嬷嬷,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

贾府虽然还是豪门公府的架子,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囊早就大不如前,贾府在外表光鲜,但内里早就不堪一击了。贾府的探春能感受到,因为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警语,寄居其中的黛玉,自然也感受得到。

贾蓉的一句话很直接的点出了贾府的财政危机,贾蓉等忙笑道:“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可见贾府的入不敷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黛玉在贾府一方面是客,一方面又是主子,所以对贾府的收支状况,她心里是很清楚的。


少读红楼


林黛玉确实不管家,但是,不管家的人并不等于不会算账。作者在这里再一次表现了黛玉的聪明。黛玉不仅善诗文、工女红,且会“打算盘”,她在心里一合计,就知道贾家的进出必是出的多进的少了。

作者一方面在表明黛玉聪明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细节中透露这个家必败的原因。“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就跟前面冷了兴说的“安富享贵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对上号了。

这说明黛玉平常虽然不管事,但她是个有心人。倘若真有一天由她来管事,她也是能挑得起这个担子的,她并非那种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王夫人不选择她,一定也不是因为她不能干这样的理由。

另外,通过林黛玉的口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府里的媳妇姑娘们当中,林黛玉是最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一个,她既不用像宝钗那样要顾及自家的生意,时时刻刻替哥哥和妈妈着想,早把薛家的算盘噼里啪啦打得铮铮响,也不用像史湘云那样出个门还要惦记着带上女红活来干(用袭人的话来说,黛玉是“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为生计而操劳,更不用像探春那样直接走到管家的前线,而对各种人事和尖锐的矛盾,亲身体会当家的难处。

可是,就是像林黛玉这样什么心都不用操的人,都能看出贾家存在的问题,心里一算计,就知道贾家问题的严重,那么在其他人的眼中,贾家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贾家所面临的危机。

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看似目无下尘,实际上黛玉懂世故但是不世故。黛玉聪明绝顶,从小接受了父母严格的教育,后来贾母又把黛玉当成荣国府孙媳妇进行培养,所以黛玉的管家能力非常强。

黛玉尽管不管家,但是黛玉冷眼旁观贾府的收入与支出,也算出了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那么林黛玉为何有如此能力呢?

第一,父母的培养。

林黛玉的父亲是林如海,母亲是贾敏。这两个人是人中龙凤,他们夫妻二人只有黛玉一个女儿,又见黛玉聪明绝顶,所以把黛玉当儿子养。儿子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因此黛玉的父母教会了黛玉齐家的本领。

第二,老师的培养。

林黛玉的老师是贾雨村,贾雨村是公认的才子。他是进士出身,林如海有告诉他把黛玉当儿子培养,因此贾雨村教给黛玉的东西一定日后可以立身扬名的知识。管家能力仅仅是小小的一部分。黛玉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所以黛玉学习的知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她学习一年等于其他人学习两三年的时间。

第三,贾母的悉心教养。

贾母接黛玉进贾府的目的就是让黛玉嫁给宝玉,因此贾母把黛玉当成荣国府女接班人来培养。

贾母的本事人人敬服,她调教出来的丫头,都是出类拔萃的。黛玉是贾母最心爱的女儿留下的唯一骨血,因此贾母对黛玉的培养更加上心。管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为了让黛玉成为荣国府合格的当家主母,贾母一定对黛玉倾注了很多心血。 黛玉不负贾母的期望,她闲来没事,就算一算贾府的收支情况,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四,黛玉新比比干多一窍,她敏感,心细如发,对于贾府的管理情况尽收眼底。很容易算出贾府的收支不平衡。对于探春的管理,黛玉是赞赏的。


润杨阆苑


要说林黛玉在大观园并不管家,如何得出贾府入不敷出,将后手不继的结论?


正如鸳鸯丫环拿钥匙,当家不作主,凤姐泼辣能干管家有一套,却有一项无能,便是不识字,会算小九九理财,但记不了账。

也许有人奇怪,这凤姐大字不识,为何芦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能开出"一夜北风紧"的好词头来?与刘姥姥村妪粗人也能乱对,毕竟凤姐虽不读书在诗礼之家耳濡目染,看戏听文也能记得几句雅词的。至于记账之事,可真真难为她了。

就好比为什么古人当官,为什么要请师爷门客?饱读诗书之人,圣人的道德文章滚瓜烂熟,行政事务尚可,可即便小小的县令,也要管钱粮经济,各种刑事民事案件司法审判等各项任务,县府编制有限,县令又不是通才,个个狄仁杰式的多才多艺,所以门下养人帮忙,单单那点薪水便往往不济了。

闲话少说,回过头来讲凤姐不识字,当了几年家算盘打得精,可家大人多,尤其修造大观园,采买经办,丧事生日迎来送往多少账目,光凭记忆如何拎得清?何况还要向董事长贾母负责随时汇报?贾琏读书识字,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儿也帮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们帮忙了。

找谁呢?黛玉当然最佳人选,冰雪聪明,连琴谱都能识的,记账算账自然不在话下。贾宝玉说家里有琴和谱,可只有老爷门下一老清客才识弹过一回。贾家重男轻女,以女孩儿做诗也是闲逸之事,唯德不求有才。黛玉无师自通,记个流水出纳帐还不容易,又不要出现金流量表。

再者宝钗外人,湘云不常在,探春视王夫人亲生,迎惜尚小,凤姐也有私心,黛玉这个局外人是最好人选。要晓得哪个民企老总,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纳?

而书中凤黛关系密切,虽没明写此事,但写了凤姐也曾求湘云代劳之事。而目邢夫人劝鸳鸯那回,凤姐半道下车,说平儿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约也是有的。黛玉不时帮凤姐记帐,自然留意记下了。

所以虽不管家通过帮凤姐记帐,黛玉对宝玉说闲时算了算,进得少出得多,当然加上敏感如她,耳闻亲见了吃穿用度的变化,认识到贾家财务赤字,显出衰败之相来了。



由于对木石姻缘的期待,不食烟火的林妹妹也关心起经济,可见其爱而生忧之心矣。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闲鱼🐠元元,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元元的天下


红楼梦里,宝玉就是个富贵闲人,从来不操心家事就知道吃喝玩乐,典型的一个败家子,不算计营生,对于探春在贾府管家的措施,他不懂事的一通埋怨,但黛玉却夸探春说她做得好,而且做的每件事都在分寸之间。黛玉才是真的明白人,而且对当家理政也是有一定的见识的。黛玉从来不管家,但是她闲来一算就能够知道贾府的财政入不敷。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林黛玉对管家财政很有心得,有见识。古代女子并非一味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她们同样面临出嫁夫家管家的命运。做为全面培养的综合素质,管家是女子的必修课。嫁为人妇,第一时间就要渐渐接手婆婆手中管家权力。母亲一定会在女儿出嫁前培训女儿管家能力。薛宝钗,贾探春也能证明,一旦她们出家,很快适应婆家管家生活。

黛玉自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对于大家闺秀该学会的东西贾母一点都不会少教给黛玉,就像《知否》里盛家祖母对明兰的教育一样,对明兰不单单是娇养,而是各种技能都慢慢教给明兰,让她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

贾母对黛玉的教育我们没有看到,但是从黛玉的母亲贾敏身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二。贾敏做了林家主母很多年,不仅把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而且还夫妻恩爱、妻贤子孝,这一切都是贾母教养的结果。

林黛玉在林家是个独生女,而且母亲死的又早,所以早年在林家的时候,林黛玉肯定也见过母亲怎样管家,甚至或许,在她母亲病重期间,林黛玉很可能还代管过一段时间,所以她对这里面的门道很清楚。并且林黛玉在贾府,贾母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一样对待,所以在教她礼仪知识的时候,肯定也对她这方面有过培养。只是林黛玉身体不好,要不很可能和薛宝钗一样,在贾府有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贾府的财政确实是出了问题,支出的过于多,连不问世事的贾珍都能冷眼旁观的看出,荣国府确实已经青黄不接了。在过年的时候,贾珍跟进贡的乌进孝说:“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贾珍说的这些事都是表面上的事,是人人都可以看出来的事,而这些事都已经让荣府入不敷出了。

而林黛玉实实在在生活在这里,她更能看见里面的真实情况,荣府里怎样一掷千金、怎样挥霍无度,她都是见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