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为什么要救母,历史上真的有这段故事吗?

幻之狮


目连,指佛教中的目连尊者。“目连”是梵语音译,还有“目犍连”、“目伽略”等译法。

目连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在佛教传说中,目连是摩揭陀国王舍城拘律陀村的渔民,起初追随外道,有上百人的徒众,后来率领弟子拜谒佛陀,闻佛法,证得阿罗汉果位。

《金刚经》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这一千二百五十人中,就包括目连徒众一百人。

目连证得阿罗汉果,有了“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天眼通,大约就是“千里眼”。天耳通,大约就是“顺风耳”。他心通,大约就是“读心术”。宿命通,能知前生后世。神足通,可以变幻飞行。漏尽通,得到无漏智慧。

据《佛说盂兰盆经》,目连得六神通后: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此处看似平常,其实不简单。

最初的佛法是小乘佛法。乘,即是车,小乘,即是只能装一个人的小车。小乘佛法,修行者只管度自己,不问其他。

佛法东渐,本是大小二乘兼传的,但小乘佛法在我国始终未成气候,甚至在魏晋以后日趋式微,而大乘佛法则发展很快。大乘,即修行者除了自度,还要度人。

弃小乘而转向大乘的原因何在?一般认为,原因就在《佛说盂兰盆经》所说,目连“欲度父母,报乳育之恩。”在这里,佛法和我国儒家的心性学说以及社会的伦理道德结合到了一起,容易为世人信受。

目连欲度父母,于是施展神通,以道眼观视世间: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目连看见他亡母处在“六道”之“饿鬼道”中,没得饭吃,饿成了皮包骨头: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立即盛饭送去,可饭一递到母亲手上,就化成了火炭。

《佛说盂兰盆经》接着讲,目连哭着求佛陀解救。佛陀说,你母亲生前爱吃鱼籽,杀生数量太大,罪孽深重,要想解救她,你之力不行,我之力也不行,只有凭借“佛、法、僧”这三宝的力量才行。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我们要集三宝之力,去超度七世父母的亡灵。


依据佛经中说的“目连救母”的故事,加以增益改编,唐宋时出现了“目连救母”的说唱话本,“目连救母”的地方戏曲也种类繁多,明代人加以整理,有一部《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得到广泛流传:有目连亡母被打入地狱,受到种种残酷折磨,目连不避艰险,在地狱中苦苦寻母,以及求佛救母等等故事情节,



有翻跟斗、翻桌子、蹬坛、跳圈、度索、窜火、窜剑等等表演方式,还加入顶杯、滚钉板等等杂技。这部戏全本演下来,要七天八天的。


莫安排


目莲的母亲因为在生的时候太贪吃了,她整天在家里杀鸡宰牛,独自享受各种肉食物欲生活。并且丝毫不顾及自己儿子是否吃得好。

这种自私贪婪的人死后被安排下了地狱。地狱里每当有食物要送到目莲母亲的嘴巴之时,那食物就被化成灰烬。

所以目莲的母亲不仅下了地狱,而且在地狱里连饭也吃不到。目莲救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历史上没有这段故事。不过这段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自古痴心父母多,孝顺儿女少。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反转版了。

我的婆子妈60岁的时候,我的婆婆(就是婆子妈的婆子妈)已经90岁了 。每次家里杀了过年猪之后,我婆子妈就独自端着一大碗一大碗的肉,独自一个人在灶背后吃。那时候我的婆婆就在楼上她的卧室里躺着养病。

后来有一天,我的婆子妈吃多了拉肚子,医生检查是肠炎还要在医院输液住院。我的婆婆只得挣扎着起来每天到医院去给她送饭。我婆婆每顿饭会给我婆子妈煮肉。但是她自己从不吃肉。

现在我婆婆108岁了,还健在。我婆子妈去年脑溢血死了。


报刊亭的故事


目莲救母是佛家《佛说盂兰盆经》中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目莲的母亲青提夫人虽然家中富有,但是为人非常的吝啬贪婪。但是儿子目莲却非常的善良孝顺。母亲青提夫人每次都趁儿子外出的时候在家里杀羊宰牛,大肆胡吃海喝,心里根本没有惦念着儿子,并且人也从不修善心行善举。母亲死后被打入地府,日日受罚。目莲不忍心母亲受难,便出家修行,得了神通来到地府,看见母亲因为生前的行径而被罚入饿死道,吃的一到嘴边就化为了灰烬。

目莲没有办法,只能求救于佛祖。佛陀教目连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谨遵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才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育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

这就是目莲为什么要救母的原因。

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件事就不知道了。一来古时候佛经里的故事本来就是为了弘扬佛法而记录的,二来虽说中国佛家故事有很多,其中又牵涉到一些神话故事,也就更加扑朔迷离了。三来就是传说中的神仙谁也没见过或是没有科学依据。

所以个人认为应该是有相同意义(劝人行善积德,皈依佛法)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流传下来的!


锐知道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目莲救母的故事来自于《佛说孟兰盆经》,这部经书最早是在东汉的时候传入中原,到了东晋时期有人给翻译过,后来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目莲救母的版本越来越多。下面先和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

目莲救母

目莲是一位僧人,一生积德行善终于修成正果。他成功以后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便开天眼查看,发现母亲正在地狱饱受饥饿之苦。为了报答乳哺之恩,目莲施展法力给母亲化了一钵饭,他的母亲端着饭往嘴里送的时候,饭到嘴里就变成火红的炭,烫得她哀嚎大叫。

目莲找佛陀问原因,佛陀说:“你母亲生前罪孽太深,如今坠入饿鬼道,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够救她的。现在你只有找十方众僧帮你才能救她。”

目莲求得十方众僧,在七月十五那天一起施法念经,然后再给母亲送去食物,终于令他母亲摆脱了饿鬼道,重新投胎转世。

以上就是目莲救母的故事,后来有出现很多版本,比如相声、戏剧等等,甚至有些版本还把黄巢说成是目莲转世,因为他在救母的时候把地狱里的十万八千个鬼魂也放了出来,而黄巢起议的时候据传说杀了十万八千人,这就是收拾前世留下的烂摊子。

目莲救母是真实的历史吗?

从故事的情节来分析,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段真实历史。

目莲救母其实就是佛教中的一个故事,其本意是教人向善,劝人学好,但这个故事到了中国就被添加了“孝”的元素进去,因为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以孝为先。

目莲救母用儒家思想是很好解释的,就是一个孝顺儿子的故事;但如果用佛家的理论来理解这个故事,却是矛盾重重。

  • 佛教讲究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目莲的母亲坠入饿鬼道就是因为她犯下太多罪恶,所以必须接受惩罚。目莲出手相救其实已经打破了因果,就好像坏人做了坏事,然后求神拜佛之后就可以洗脱罪孽?这显示是不符合因果的。

  • 目莲行善积德,为何在他母亲活着的时候没有制止她作恶,反而是死后才解救她?如果能够及时制止,他母亲的恶因也许会少一些,相应的受害者也会少一些,但目莲为何没有把罪恶掐死在摇篮里?

结束语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目莲救母》的故事就会有不一样的观点,有人看到了孝,有人看到了善,有人看到了因果,有人看到了轮回……

对此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笔者在小时候就听过目莲救母的故事,稍长几年,再读过,才中文中看出两种思想,既有释家又有儒家,两家一再阐传目莲母亲作恶的报应和目莲的孝顺。

直到笔者有幸得到一本繁体竖版《印度佛教》,才知道原来我们看到的目莲救母的故事是经过删减改编的,原版的故事是让人不齿的。

原来目莲素有“慧根”,自幼在家修行,交了很多僧侣为友。有次事前约了两个僧人来家里,却不巧到了那天,刚好有急事要出门,于是交待母亲务必好好招待那两个僧人。谁知他娘不信这套,对那两个僧人毫不理会,让人吃了闭门羮。结果,和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是目莲母亲在地狱百般受苦的原因,只因为她不敬僧众,没有好好招待儿子的两个和尚朋友。完整的故事充分显露出佛家的无耻和狠毒,为了骗取世人的供养竟编出如此不堪的故事。后来的僧俗宣教者也知道这故事未免夸张又狠毒,所以刻意略去目莲母亲受苦的原因。将故事加以改编,变成了目莲的母亲一味杀生,每天胡吃海塞,从不管儿子,更不知道礼佛,因此才沦入饿鬼道。稍作修改,这位母亲就从一个普通妇人变成了恶妇。

佛教传入中国,为了盘根于中土,编出了不少无耻的谎言。诸如:要不识字的愚夫愚妇背念着梵文佛经,说是有功德;抄写经书,当然也有大功德;布施僧众,更是功德无量,其实是怕佛经和佛教失传,僧尼没饭吃。

本末倒置的结果,失去了真正扬善的目的,愚民有口无心的念着念着又能如何?很多愚民自以为是地胡乱解释佛理与经文。有趣的是有些无知的假和尚和反对的世人把大斋会中的无遮大会想成裸体礼佛,还真让人感概人心的龌龊。更有甚者,把一些佛爷由男变女,大佛爷的法相,身旁一定有两个被女化的佛娘随侍,也不知是何用心,只能讲龌龊恶心。

愚民信佛,不亚于爱狗人士,纵使恶狗咬人,心痛的不是被咬之人,反倒认为狗狗无辜。信佛之人听到不信者几句质疑,便以各类诅咒的语言加附人家身上。说什么不敬佛,便要下十八层阿鼻地狱。笔者曾在蓟县盘山亲耳听到几位大师对一位不信佛者恶语相向,告知人家,若不上香,小心全家出车祸。试问,这是佛门弟子的话,还是邪门弟子的话?

对了,流传的故事中也没讲清楚,目莲进入地狱后如何救母?凭佛法让阎王乖乖交出那个已被百般教训的老女人?还是凭神功打败閰王和一干鬼卒,夺回母亲?然后呢?佛爷把生母摩耶夫人送上三十三天,目莲救出了母亲后,如何处理这个活宝贝呢?

只道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大狮


佛说盂兰盆经:"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 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 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 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 ,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 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 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 化生,入天华光。」"上面一段说得很清楚了,十方僧众就是所有僧人,不过供养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等圣众的功德相对更为殊胜,虽然我们无法分辨圣众还是一般僧人,但他们(圣众)会化现比丘相来乞食受用的,以供养十方僧众的福德,来帮助目连母亲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


小超164724499


这个故事是大乘佛教为了宣传自己,伪造出的故事。

根据记载:《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若父母悭贪。能令舍施。若无智慧。令有智慧。如此之事。乃名报恩。是时目连作是念已。复更思念。如前佛说。我未曾做。即入定观察。先亡之母。生于何处。即以天眼。见其亡母生于摩利支世界。”

目连的母亲实际上是去了摩利支世界,并没有下地狱,但是大乘佛教伪造故事,妄语咒人,颇为不妥


青山流云82781657


佛是真理,

佛教只是方便说

宇宙万物的起源,不是用人的眼睛和耳朵可以搞懂的。

这个故事是方便说,儿救母是天京第一的事。如何救?才是关键!

神通都抵不过业力

真正救得是她母亲本人,看透生死缘由,忏悔罪业,其他都是助缘。


活在当下是幸福


这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

儿为什么要救母

你说呢

这和佛门公案都没关系了

儿救母还用问为什么吗?

提到救这个字

还需要理由吗?

需要理由

还叫救吗?


转天天转


经曰“《大目乾连劈山救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