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晚年频繁搬家,摆脱不了虱子缠身,到底真相如何?

姜汝翰.avi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是张爱玲笔下的一句话,张爱玲的一生也可以用这句话来描述。

张爱玲本身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只不过她生命中出现了将她挠得千疮百孔的虱子。

从上海到天津,再回到上海,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回上海,之后定居美国,张爱玲一生共搬家200多次,折磨她的不是那些食肉的虱子,而是她生命里像虱子一样的人。

那么张爱玲生命中都出现过哪些像虱子一样的人呢?


晚清公子哥的父亲,还有那非打即骂的后母,让张爱玲原本快乐的童年,变得黯然失色。

张爱玲的爷爷是晚清大臣,张家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却是个典型公子哥,张廷重不务正业,贪图享乐,后来娶了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黄逸梵看不惯张廷重的生活方式,离开了张廷重,之后在张爱玲14岁那年,张廷重娶了民国曾经总理孙宝琦的女儿孙用蕃。

张爱玲是跟着父亲长大的,她的骨子里自小就有一股倔强的劲,父亲不喜欢她,后母也不喜欢她。曾有一次,张爱玲与后母吵架,结果被父亲关在了小黑屋里。

张爱玲的父亲和她的后母,就是她童年里的两只虱子,让张爱玲的童年充满苦涩。


第一次婚姻,或许是因为恋父,嫁了大自己十几岁的男人,原本以为是美好的爱情,谁曾想嫁给了名副其实的汉奸。

在张爱玲的生命中出现过一个特别重要的男人,此人就是后来就任于汪精卫伪政府,名副其实的汉奸胡兰成。

1925年,19岁的胡兰成娶了同村的一个女子,之后还有了儿女。乱世造英雄,胡兰成相信这句话,所以他选择离开家乡,到外面发展。

1944年,胡兰成在上海第一次见到了张爱玲,此时的张爱玲风华正茂,只有24岁,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只身一人。此时胡兰成已经38岁,有了家室。

张爱玲看到这个穿着长衫彬彬有礼的男子,深深被他吸引了。胡兰成也并没有告诉张爱玲,自己是有老婆孩子的人,同年8月,胡兰成与张爱玲成婚。

后来胡兰成与张爱玲两人争吵不断,分分合合,张爱玲选择了离开,但是胡兰成汉奸身份很快暴露,张爱玲也很是同情,多次探望。

一个24岁的妙龄女子,被一个中年大叔骗去了青春,骗去了贞洁,她的生命被他啄得满目疮痍。



中年再嫁大自己29岁的花甲老人,原本以为是迟到的幸福,却不成想成了晚年的拖累。

1956年,旅居美国的张爱玲认识了当时文学界稍有名望的赖雅,此时的张爱玲刚好36岁,正是女人最性感美丽的年纪。而赖雅已经65岁,大了张爱玲整整29岁,但是张爱玲毕竟不是普通人,她追求的是她以为的幸福,才不管别人怎么看。

赖雅毕竟年纪大了,身体出现了问题,晚年赖雅又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几乎靠着张爱玲。张爱玲毕竟是一个弱女子,她一人在异国他乡根本无法维持和赖雅的生活。

1961年,张爱玲选择回国,回到香港,为了生活开始拼搏。张爱玲既然选择了赖雅,就会负责到底,后来赖雅全身瘫痪,也是张爱玲照顾他,直到76岁这一年,赖雅才离开了人世,此时张爱玲已经47岁。张爱玲与赖雅一起生活了11年,有将近10年的时间,都是在照顾赖雅。

张爱玲的一生原本可以无限完美,但是她生命中出现了太多的虱子,尽管搬了很多次家,还是无法摆脱。张爱玲或许是有些恋父的,毕竟她的两位丈夫都是自己父辈的年纪。


斯幽说历史


她一生都爱旗袍,但旗袍上的斑斑点点却已是虱子的窝。它们与她争夺着旗袍的爱,而她最终还是没来得及消灭虱子,便撒手离开了这世界。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四年中搬家次数大约180次,一年大概就搬45次,这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而大多数人认为她搬家频繁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旗袍上爬满了虱子。

但每一次搬家,那些虱子总是阴魂不散,不论她到哪里, 它们总是能找到她,而她的晚年生活也在与这些虱子进行无休止地战斗。

据张爱玲的朋友回忆声称,张爱玲喜欢穿旗袍,晚年依旧不改。但是旗袍却变了,它不在清香,却早已有了霉的味道。

它不在艳丽,早已是斑斑点点,那先细小如针眼般的破洞应该就是她所说的虱子咬的。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张爱玲喜用比拟,她所说的虱子应当不是我们现实中所说的虱子,应当是那些让她千疮百孔的人。

她的父亲与继母是侵蚀她童年的虱子,胡兰成是吞噬她青春年华的虱子,而他给她的伤往往让她触景生情,让她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开。

每每遇到相似的场景,她总选择离开,这也许是她总爱搬家的原因吧。

这个难得的旷世奇才,她风情万种,最终还是被虱子团所吞噬。她那瘦削的指尖,怎么也抓不完那满旗袍的“虱子”,它们已经剥夺了她一生的挚爱。

而骨瘦如柴的她,最终也敌不过“虱子”的肆意吮吸,倒在了美国公寓里。一个星期之后才被世人发现,孤独的灵魂才得已入眠。

晚年的张爱玲生活甚是凄惨,那么在她纯真美好的童年与正值年华的青春里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张爱玲像是一朵艳丽的罂粟花,她蛊惑着世间,纵然也被这凡俗所蛊惑。

1920年出生在上海那座孤城,曾外祖父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李鸿章,而她的母亲琴棋是书画样样精通,但却少了对她的爱。

张爱玲的童年无疑是苍凉的,她曾经写过这样一个句子:“有太阳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阴凉。”

这句话描写的就是父亲,他父亲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终日沉迷于鸦片。太阳还未落山,他的房间就已经一片黑暗,过着他腐朽、黑暗、堕落、寂寥的生活。父亲从未爱过自己,因为父母之间的战争总是让他对她大发雷霆。母亲追求艺术的生活,只可惜,生活给不了她艺术的节奏。

父母的离异,使得父亲对她更是严厉,特别是那个也吸食着鸦片的继母过门之后,她的日子更是不好过了。

继母可谓是把她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永无休止的折磨让她全身是伤疤。冬天的凌厉并不能让继母对她有一丝怜悯,破旧的衣服让她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冻疮满脚都是。

继母让她的童年过得如此苍凉,但这还不够,她还要在她的心上划一刀。

一日继母为了一件小事诬陷张爱玲,那时满屋子的男女,都是父亲的朋友,她硬生生地在众人面前羞辱她,父亲不分青红皂白毒打了他一顿。继母并不肯罢休,要求父亲囚禁她。

这对张爱玲来说是极为痛苦的,因为每次母亲和父亲争吵之时,她都会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瑟瑟发抖,黑夜是她心里的阴霾。


而这一次,那个小黑屋让她感觉自己快要窒息,黑暗如同猛兽将她侵蚀。

但是张爱玲没有被打败,她逃了出去,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本以为是一丝丝希望,本以为是温暖。

可是母亲却要把性格孤僻的她培养成一个善于交际的淑女,不管她愿不愿意,母亲都把自己的想法强制实施在她的身上,两人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幸得母亲供她上学,教她画画,最终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战争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日子里,她能平静地拿起她最爱的笔,书写着她全部的情感。

本以为日子将会好过些,可是那个负心男又闯进了她的世界,让她在红尘里飘零、卑微。

胡兰成对她的小说《封锁》是如此热爱,但你对她人却不见得如此。他38岁,已婚。她23岁,未恋。


他曾在婚礼上对他说:“愿此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但他从未实现过他的誓言,结婚才一年,他又有了新欢。

国民政府通缉胡兰成时,是她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身边,可等他安顿好时,另一个女子却早已出现。张爱玲坐着火车去寻他,但他却只是白天陪她,晚上定是去了范秀美那儿。

他给她的不是现实安稳,而是将她爱他的心弄得千疮百孔。第2天,她离开了他,对着江海哭泣,却无人诉说。

他早已是不爱她了,而她始终放不下,但是现实又不得不逼迫她离开。

两年之后,她的伤渐渐痊愈,她在给胡兰成的信中写到: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

为了彻底忘记这段悲伤的恋情,1952年她申请去香港,一个人孤孤单单又离开了大陆。1955年,她又只身一人飞往遥远的国度——美国,而这一去,却又给了她新的恋爱。

她认识了艺术家赖雅,他们彼此倾心,各自欢喜,终于36岁的她与65岁的他开始了异国之恋。他给了她婚礼,给了她家的感觉,这于她而言,无非是最幸福的。



但结婚十年,最爱她的人,赖雅与世长辞,留她一人独居在这异国他乡里。

她始终以赖雅夫人的身份居住在美国,直到沧桑地离去,从此给这世界冷冷地留下苍凉的背影。她执笔写下世人称赞不绝的《传奇》,却忘了她的一生,本就是传奇。

正如我们强人所说,那些应该虱子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些痛。可每到一个地点,总是能联想到父亲、母亲、前夫。这些人就像是虱子,所以逼的张爱玲不得不一直搬家。


史之策


据说,是一种心理疾病。

张爱玲晚年患上了皮肤病,老觉得搔痒,于是怀疑家里有虱子。为了躲避虱子,她频频搬家。

其实如果真有虱子,搬家、尤其像张爱玲这样身无长物,很少行李,应该不会把虱子带到新家。况且是多次搬迁。但是皮肤搔痒就没办法了,不会因为搬家就缓解症状,更不可能不治自愈——从她的表现来看,这症状已经比较严重了。

问题是晚年的张爱玲比较自闭,没有什么朋友来往,有朋友也是书信交流。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她不知道向谁求助,大概也没想过向人求助。只好带着虱子的错觉一直搬家了。

有人把这件事,与她的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联系起来,恐怕是有点牵强了。


栖鸿看红楼


张爱玲的晚年,颠沛流离,孤苦无依,只有凄凉二字可以形容。

她在美国的爱人赖雅死后,她就离群索居,不接电话,不开信箱,不见客人,家中昼夜不息地亮着灯。

灯光,意味着光明、温暖和爱,她是那么渴望人间烟火,却又坚决地把自己拒之门外。

她在大约4年里左右的时间里,一共搬了180多次的家。平均下来,几乎是每个星期就要搬一次。

这样频繁的搬家,实在是匪夷所思的。那么,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呢?

原因1.躲避跳蚤

张爱玲晚年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她患有很多疾病,牙病、皮肤病、头痛、频繁感冒等。至于皮肤病,她认为是跳蚤导致的。

回想起张爱玲的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几乎是一语成谶,谁想到她凄凉的晚年竟会始终被虱子所困呢?

张爱玲在1955年就已经在美国洛杉矶定居了,出身名门的她对生活条件非常讲究,她的生活条件也十分不错。1988年,国内有一位狂热的 “粉丝”为了近距离了解自己的偶像,偷偷住进了张爱玲附近的一所公寓。那家公寓的月租金远远高于当时美国普通公寓的租金。这种高级公寓的物业,是不会允许他们的楼里有跳蚤的。

但张爱玲在遗嘱中却说,从1984年起,她就总是发现身边有很小的昆虫咬自己,这种昆虫很小,平时用肉眼也很难看到,但是它们却好像无处不在,这些“跳蚤”让张爱玲彻夜难眠。

为了躲避跳蚤,张爱玲不停地剪头发,她担心头发里能爬进虱子,稍微长一点就抓紧剪掉。她频繁地搬家,试图用这种办法来摆脱跳蚤。在给友人的信中,张爱玲提起自己当时的近况,经常是上午在忙着搬家,下午则是去诊所治病。可见,她搬家的频率已经多么惊人。

但即使是如此频繁的搬家,张爱玲还是没有摆脱跳蚤的困扰,于是她买了一大堆杀虫剂放在自己的床头柜里,打开床头柜随时都能看到摆放整齐瓶瓶罐罐。

原因2.心理疾病

但是,跳蚤的生命力怎么可能这么顽强?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跳蚤,很有可能是凄冷一生后晚年的张爱玲自己想象出来的,那时她的精神状况已经出了问题。

据推测,晚年的张爱玲患有某种精神性的疾病,只是她自己不肯承认,大概也不肯相信。

她当时的状况和一种名叫 “第欧根尼综合症”的心理疾病非常相似。

这种心理疾病的主要特征是:

1.生活脏乱。

2.极度自卑感。

3.有强迫性的囤积行为。

4.有强烈的隐居欲望,拒绝他人帮助。

5.主要出现在老年人上,有时伴随老年痴呆症。

除了第一条之外,其它四条基本都符合张爱玲当时的情况。

她出身名门贵胄,生性高傲,对生活质量要求非常高,所以生活脏乱的情况是基本不会出现的。

而张爱玲的自卑是很多专家学者和读者公认的。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深居简出,居室简洁几乎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

但她晚年的一位朋友曾指出,张爱玲在洛杉矶租有仓库,专门用于储藏物品。

第四条强烈的隐居欲望和拒绝他人帮助就更不用提了。她去世后一周左右才被人发现也是她晚年凄清的一个表现。

而且,当时张爱玲已经六七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原因3.凉薄一生

张爱玲怎么会患上这种心理疾病呢?

其实,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的一生何其不幸。

张爱玲出身名门,她的祖母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如此显赫的家世,张爱玲从小就过着奴仆成群、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那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张爱玲从小不缺钱,但她缺爱。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他性格乖戾又暴虐,抽鸦片,娶姨太太。母亲黄逸凡则是曾经出洋留学的新式女子。西式的教育让母亲无法接受长期沉迷与鸦片烟榻和祖宗遗产的父亲。父母不和,最终离异。

张爱玲的幼年,正是母亲出国留学的时期。因此,最需要的母爱的年纪,张爱玲很少见到母亲。母爱的缺失是她一生无法弥补的痛。

如果说,缺失的母爱能够由父爱来弥补,张爱玲一生的轨迹可能就此改写。但是,父亲带给张爱玲的,却只有令人发指的伤害。

离婚后,父亲续娶,继母对张爱玲极为苛刻,而父亲从不维护张爱玲。有一次,张爱玲因为到生母家住了几天,回来竟遭到继母的责打和诬陷。在继母的挑拨下,父亲发疯似的毒打张爱玲,然后像管押罪犯一样把她关在一间空屋里好几个月。期间张爱玲得了严重痢疾,差点死掉,父亲竟不给她请医生治病。在痛苦和绝望中,张爱玲不止一次想到过死,她想过自己的死,继母的死。

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极度缺爱的张爱玲只能寄希望与爱情。于是就有了她与“汉奸”胡兰成极不平等的爱恋。她希望能从胡兰成那里得到自己渴望已久的爱,但胡兰成给她的,只是又一次毁灭性的伤害。

于是她一生冷漠凉薄,但就如她自己所说的:““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凝露无声


在张爱玲晚年写给友人的信件中,多次提到自己被“虱子”困扰,几乎一个星期就要搬一次家。


一些人根据张爱玲一星期搬一次家的频率推断,张爱玲在短短四年时间里面,搬家的次数多达180多次。


从张爱玲为了躲避“虱子”不停搬家的举动来看,张爱玲是一个非常洁癖的人,那么一个洁癖的人又怎么会被虱子困扰呢?


其实张爱玲不停搬家,并不是因为张爱玲的身上真的有虱子,而是因为张爱玲患上了心理疾病。

张爱玲换上的这种心理疾病,在医学界被称为“虫爬妄想症”,“虫爬妄想症”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一直感觉自己的身上有虫子,却始终无法清除掉身上的虫子。


张爱玲患上心理疾病,同她失败的婚姻和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张爱玲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因为家境殷实,张爱玲幼年的时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3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背诵古诗。

张爱玲的文学天赋非常高,她的创作能力主要来源于天赋。在1927年,年仅7岁的张爱玲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说,当时的张爱玲只受过私塾的教育,却能够写出来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


小学时代和中学时代的张爱玲一直都痴迷于创作,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等到张爱玲完成所有学业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文坛上著名的年轻作家。在张爱玲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的爱情却发生了重大的变故。

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叫胡兰成,胡兰成是抗战时期的大汉奸,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作者。


在汪精卫投降日本人后,胡兰成曾经多次公开发表文章为汪精卫洗白,宣传投降言论。张爱玲嫁给胡兰成,在当时受到了很多非议,很多人都站出来批评张爱玲。


在嫁给胡兰成的两年时间里面,张爱玲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张爱玲跟随胡兰成逃难,胡兰成是一个四处留情的人,在逃难的过程中和很多女子发生了暧昧关系。

由于胡兰成已经变了心,张爱玲只能和胡兰成离婚,这场失败的婚姻,给张爱玲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在1955年之后,张爱玲移居到了美国,开始了第二段婚姻。张爱玲第二任丈夫叫赖雅,赖雅和张爱玲结婚的时候已经65岁,两个人的婚姻只持续了11年。


赖雅去世的时候,张爱玲只有47岁,之后张爱玲便一直保持单身的状态,一直到75岁去世。

孤独的日子让张爱玲逐渐的变得精神恍惚,从1967年赖雅去世后,张爱玲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到了1984年张爱玲开始患上了心理疾病,朋友们写的信也没有时间去看,写作的频率也下降了很多,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到了和“虱子”的斗争中。


除了频繁搬家之外,张爱玲还曾经买过大量的杀虫剂,只是这些方法都没能消灭虱子。其实真正困扰张爱玲的“虱子”,是她长期孤独导致的心理疾病。一直到1995年张爱玲去世,张爱玲始终都是寡居的状态,假如她的晚年不是一个人生活,这些“虱子”可能也就不会出现了。


历史总探长




重温张爱玲往事,心中无比沉重。

张爱玲,老年的时光是非常孤独和凄凉的。她每天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车上,早上上午出发,去看牙,或者搬家,晚上才回到家。所有的东西她只用一次性的。

不停频繁的搬家,并且她所找的公寓都必须是新开的。

她从不喜欢与外人接触,只有给她执行遗产的林式同先生见过面,就像她自己曾经说过不与外人交合的场合,生命是无比欢喜的。

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异国他乡,没有人跟她说话,没有人陪她吃饭,没有人陪她搬家,没有陪她过马路,在滴答滴答的时光里,她一个人颠颠撞撞,努力在摆脱这个世界所有身外物。

当有人发现她离世的时候。她的房间里空空荡荡,可是她自己却说,她身外之物还是没有摆脱的太干净。


她为什么要摆脱所有的身外之物呢?她为什么不跟别人去接触呢?她为什么觉得身上爬满了虱子?

36岁的爱玲,遇到62岁的赖雅,在寒冷的美国,爱玲感觉到了那么一点温暖,那时候的爱玲,心灵是受到创伤的,赖雅短暂的陪伴,让

她受伤的心灵渐渐抚平,可是赖雅却没有一点点经济能力。赖雅病魔的缠绕,生活的拮据。

那时的爱玲,为了挣一点生活费用,常常写稿,写到眼睛流血,长年累月,当时那一点点的温暖全部消散了,爱玲当时的处境又是多么奔溃。

滥情才子胡兰成,说要给爱玲现实安稳,爱玲对他的爱更是低到尘埃里,她把自己一生的爱全部给了他,为助他逃亡,爱玲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稿费32万,全部寄给了胡,可是胡兰成

在逃亡的路上,不但找17周岁的护士小周,还要找中年妇女范秀美。爱玲是一个大家闺秀,在温州当她发现两个人的关系时,她没有哭没有闹,当她上船以后,面对滔滔的江水,她的眼泪,如倾盆大雨,直流而下。她的心是得有多痛。



她的弟弟,在他的父亲打她的时候,没有出手帮助她,而是一旁观看,从此,在爱玲的世界里,这个弟弟已不存在,从此对他弟弟十分冷漠,直到终生。

她的母亲,一生都在到处流浪。虽然把她送进了学堂,让她受到了教育。可是她的母亲,没有给她一个母亲的爱。

爱玲父亲离婚后,又为他取了一个继母。父亲为了继母,出手打她,并把她关在一个小房子关禁闭关了半年。她在里面生不如死,最后逃了出去。

继母还给爱玲穿她自己剩下的衣服,爱玲是追求完美的人,这对她而言就是一种侮辱。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伤痕累累,就爱玲自己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她最亲的人,最爱的人。给予她的都是所有的伤痕,我们普通人能得到的简简单单的温暖。她在这人世间,一点点也没有得到。

她不想要这一切,她只想摆脱这一切,干干净净,就像她每次都要用一次性的东西一样。


梓芬田园


前言:

近现代女性文学家当中,鄙人独独钟情于张爱玲。张爱玲晚年频繁搬家,这样的举动是同其“百般想要摆脱虱子”的缘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但了解张爱玲凄美的背后,她却是一生当中绝大部分时光都是生活在抬头不见风月的阴影当中。而这多重阴影,很有可能就是她晚年如何躲避也躲避不了的“虱子”。

“搬家”和“虱子”

根据张爱玲去世后的遗嘱执行人林式同说:“从1984年到1988年,大约4年的时间内,因为屡次安居环境的舒适度降低,所以张爱玲不得不每个星期都要迁居一次。”

“虱子”这种更类似于“微生物”的小虫子,从被发现、命名开始,虱子便就被作为肮脏恶心、不讲卫生的代名词。张爱玲多么伟大的一个女性啊!高贵华丽、风姿百态,怎么可能遭受到这种肮脏之物的侵害。就算真的有虱子存在,那么她“一星期迁居一处”的举动还拜托不掉吗?其实,谁都能从她这样的举动看出来,张爱玲有内心当中有片乌云挥散不去。

以书喻人:张爱玲活成了“书中人”

张爱玲曾在17岁的时候就说过:“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虱子”。

不论是《金锁记》当中的曹七巧,还是《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他们虽然风光无限,但却以存活在人世的躯壳中充满了无形却带给人压抑的“虱子”。

①白流苏明知范柳原不会真正地把她当作唯一的爱人,她也在范柳原这个男人的身上寻找不到一段从小就羡慕向往的婚姻。但她最终依然选择了嫁给这么一个富家子弟,为的只是脸面上的荣光,但她却用自己仅存的青春做了赌博。

②曹七巧一介妇人,更是一个普通女人,活在世上,却从未享受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曹七巧的生命中,无爱无恨也无性,最终把自己磨成了一个世俗的心理变态。余生的曹七巧,只会以摧残自己一双儿女的幸福为乐。

这是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但她却比他们还要鲜活……

身世浮沉,磨难折磨

张爱玲曾说:“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试问: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磨难的人,又有谁能真正谛听张爱玲这段内涵?我想:没有人!

幼时的张爱玲,她是缺少母爱的……

儿时的张爱玲,她是缺少父爱且受继母虐待的……

成年时的张爱玲,冲出家庭的她又是缺少真正爱情的……

张爱玲的父亲因为烟瘾而败光家产,由此致使张爱玲母亲同父亲离婚,从此远去欧洲,抛下了尚且年幼的张爱玲。

母亲离开之后,母亲转而又迎娶了新的继母,而这新来的母亲,脾气暴躁、暴虐成性,对待不是亲生女儿的张爱玲非打即骂,张爱玲幼小的心灵收到了很大打击;除此之外,张爱玲父亲在继母的影响下,也开始对张爱玲实施非打即骂,甚是软禁。对于她而言,“家”是非常冷的。

也许在张爱玲这一生当中最想悔过的一段记忆就是“遭遇胡兰成”,胡兰成的出现,改变了张爱玲,不是向好的方面,而是把张爱玲伤到了极致。

什么样的男人对可以称得上是“渣男”呢?在那个时代,徐志摩可以、徐悲鸿可以、胡适也可以,当然,胡兰成也可以是,因为他伤害了张爱玲。对于张爱玲晚年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这段让她不想说与人听的爱情了吧?

结语:

张爱玲笔下的很多人物,说的再仔细点儿,是笔下的很多女性,都是张爱玲现实当中活成的影子。如果说作家和作品人物哪个更凸现现实的话,那么创作作品人物的作家我想更加能胜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惨,其实张爱玲更为悲惨。她那一袭华丽的袍之上的“虱子”,甩也甩不掉的“虱子”,恐怕正是她心中对现实的忌惮吧!


亮郎才不尽


相对于年轻时那个在上海滩名声鹤起,文坛巨笔的那个张爱玲,晚年的张爱玲凄惨无比,到了美国之后的张爱玲,因为没有了光环环绕,美国人并不买他的“情怀”一部部的作品写出来,一部部地被拒绝,晚年的张爱玲生活也渐渐的陷入了困境。

可张爱玲毕竟是一个名门之后,即使晚年的生活再怎么样,也只是比起当时她“享受”时候差一些,而且张爱玲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干净的女人,对于住处卫生十分的注意,所以虱子什么的,并不是实际上的虱子!而是另有他物。

其实这个虱子,就是一个渣男伤了一个女孩子心的故事,年轻时生活条件较好的张爱玲因为当时已经是上海滩有名气的作家,也由此认识了胡兰成,造成了后来的张爱玲越来越“悲伤”的生活。

在胡兰成追求张爱玲时,他已婚,并且作为伪政府高官的他也是情人很多的,但是张爱玲没有在乎,因为她从来不是受世俗的拘束的人,义无反顾的和胡兰成在一起了。

可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愿意安定下来的男人,在和张爱玲在一起了之后,胡兰成又出轨了其他人,而当张爱玲跑去质问的时候,胡兰成又换了一个出轨对象,这又怎么能让一个才气理想都满格的才女能放开呢?

即使是在美国的时候,张爱玲又遇见了其他人,可是对于张爱玲来说,胡兰成就是一个玷污了他生命的“虱子”

所以在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之后的日子里,张爱玲一直都说自己被虱子纠缠了,在哪里也摆脱不了。

最后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中,结束了自己漫长而坎坷寂寥的一生,命丧家中却无人知晓直到一周后才被发现。

而即使是这样,在洛杉矶警方搜索张爱玲家中的时候,张爱玲家中的摆放也十分的整齐,卫生也十分的好,可惜张爱玲这样的才女,一生都是精致的,而沾染上了胡成兰之后,就像是一个会吸血的虱子,再也摆脱不了。


娱乐吃瓜主


其实这个事情,那还真实挺有趣的,因为张爱玲这个人她一生都酷爱旗袍,对穿旗袍这件事情可以说充满了无尽的兴趣,但是她的每件旗袍上都是有着斑斑点点,全部都是被虱子做出的窝。

这些虱子就好像是专门来与张爱玲争夺对旗袍的爱一样,为旗袍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印记,对此,张爱玲也是恨死了这些虱子们,发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干掉这些虱子。可惜的是,在张爱玲离世的时候,这些虱子还是依然健在,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人生遗憾。

对此,曾经张爱玲还特意说了这么一段至理名言,用来表明她对虱子的憎恨。

她说:“生命就像是一袭华美的袍一样,美丽无比,可是上面却爬满了虱子。”

为了躲避掉这些可恨的虱子,张爱玲在四年中就足足搬家了整整180次,这的确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了,简直就是超乎了常人的想象。但是根本就无济于事,张爱玲不管搬家搬到哪里,那些虱子就好像是阴魂不散一样,始终对她的旗袍不离不弃、形影不离。它们也总是能找到她的家,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极其不自在,搞得张爱玲每每在写作之余,都要与这些虱子们,进行着一次次无休止地战斗。

根据张爱玲昔年的朋友回忆表示,张爱玲这个喜欢穿旗袍的爱好,到了晚年也是依旧不改。但是毕竟已经过去了太久,她的旗袍早已变了一个样,它不在清香,整个旗袍穿在身上,也极容易发出一阵生霉的恶臭味道。

它也不在似从前那般漂亮,穿起来可以勾显出身材,显得美丽动人。被可恨的虱子们日积月累的夺爱,早已经是弄的斑斑点点,就连那些细小如针眼般的破洞,也据张爱玲亲口描述,都是被虱子给咬的。

但也有很多人并不信任张爱玲的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张爱玲写作时极擅比拟,所以很有可能她口中的虱子,跟我们现实中的虱子并不一样,她所指的应该是那些让她千疮百孔的人。

那么这些让她千疮百孔的人又都是谁呢?

首先,她的父亲与继母都是侵蚀她童年的虱子,而胡兰成则是专门伤害她大好青春年华的虱子,让她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开。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她触景生情,见到了相似的情景之后,她便会从居住的地离开,搬到其它的地方去住,这也许才是她总爱搬家的真正原因。

这个在文学界内首屈一指的旷世奇才,纵使她风情万种,却也最终还是被那些恼人都虱子给吞噬。就单凭她那柔弱的指尖,是无论如何也抓不完那满旗袍的“虱子”的,可偏偏它们又可以剥夺她整整一生的挚爱。到最后,已经被伤到遍体鳞伤的她,最终还是敌不过“虱子”的肆意吮吸,在美国公寓中过世了,从此孤独的灵魂才得已入眠。

张爱玲曾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才致使她晚年的生活过得如此凄惨呢?

张爱玲是于1920年出生在上海的,她的曾外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可以说是家世显赫,说出去都让人备感羡慕。但是,可恨的是她的生母却并不喜欢她,导致她的童年备受苍凉,她曾经为此写下过这样一个句子:“纵使有太阳的地方会使人打瞌睡,但阴暗的地方,也会有古墓的阴凉。”

这句话所描写的就是她童年的生活,她的母亲不爱她,她的父亲又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终日沉迷于鸦片,有时候一个看不顺眼,就会对张爱玲大发雷霆,让她痛不欲生。直到后来胡兰成的出现,才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一道曙光,可惜,胡兰成很快又有了别的新欢将她给抛弃了。所以,对于这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张爱玲就把她们比做成了虱子,在慢慢的吞噬着自己的生命。


猫眼观史


张爱玲曾经在给文史学家夏志清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这几年是上午忙着搬家,下午忙着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

这个用文字堆砌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的女人,从1984年到1988年这几年时间中,她几乎每隔一个星期便会搬一次家。

她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搬家,不是因为她作为一个“流量明星作家”被粉丝骚扰,也不是遇到了变态跟踪狂,只是为了躲避跳蚤。

1991年的时候,张爱玲又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她每个月要花200美元来购买杀虫剂,橱柜中一格放一罐。

只要一想到跳蚤,她便像着了魔、发了疯一般失去理智,并且陷入到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让她厌恶和恐惧的跳蚤,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只要在住处发现了或者感受到了跳蚤的存在之后,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选择再一次搬家。

打开衣柜,她觉得衣柜里可能会有跳蚤,咬牙切齿到将衣服拿出来扔到热水中浸泡。

即便是洗好了澡、洗完了头,她也会觉得头发中有跳蚤在跳动,也会咬牙切齿地剪头发。

对于跳蚤的恐惧,她甚至将之化成了自己文字的一部分,用来作为一个阴暗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光鲜的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肮脏活着破败不堪,可是却始终像虱子、跳蚤一样纠缠着人,怎么也摆脱不了。

只不过,张爱玲所面临的“跳蚤之患”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显然不是。

不可否认,在张爱玲的那个年代,很多地方的很多人确实面临着让人又恨又恼的跳蚤之患,可那多数是在卫生条件并不好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于乡下的人对此应当也还“有幸”体会过那样的痛苦。

可是张爱玲却不会住在环境那么糟糕的地方,她本出身名门,虽说清亡之后渐显没落,可是家庭条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更何况,张爱玲是谁?那可是名闻天下的才女呀!她可不会缺钱,她死了之后仍然留下了数百万港币遗产。

她之所以会陷入到对跳蚤的恐惧之中,一直受到跳蚤之患的困扰,让她恐惧和厌恶的实际上从来不仅仅是跳蚤本身,还离不开她的人生经历。

所以,她才会“疑蚤”,并且“患蚤”,才会畏蚤如虎。

张爱玲在1944年的时候邂逅了胡兰成,然后迅速地跌入了爱河之中不可自拔,随后和他步入两人婚姻殿堂。

胡兰成虽是才子,可是却无忠骨,虽有心政治,可却无政治之才,以至于在政治上跌跌撞撞,撞了个头破血流,到头来却落了个汉奸的骂名。

更重要的是,胡兰成也和那时候多数的才子一样对爱情并不忠贞,虽然和张爱玲结了婚,可仍然在外沾花惹草,最后索性和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同居了,张爱玲心中有气,却也无处可撒。

后来,她又遇到了桑弧,当她好不容易从胡兰成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为自己能够和桑弧相守的时候,桑弧却娶了别的女人,她也负气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张爱玲去了美国之后遇到了赖雅,那时候只有36岁的她嫁给了已经65岁的赖雅,可实际上她对赖雅却未必又多少感情。

她怀上了他的孩子,却毅然地选择了打胎。

他奄奄一息,她也没有选择陪伴在他的身边。

她之所以会嫁给赖雅,与其说是因为爱情,倒不如说是为了化解初到美国时候的那种彷徨、无奈、慌张和寂寞。

1967年赖雅病逝之后,张爱玲便选择了一人独居,一直到死。

也正是因为爱情的不如意,乃至于是不幸,但心中仍有对爱情的渴求,所以张爱玲笔下才如此多的爱情,才会又悲又美。

张爱玲的经历让她逐渐产生了感情洁癖,不论是爱情也好,是亲情友情也罢,无不如此,所以才会因为一点不快和瘙痒而疑蚤、患蚤和畏蚤。

因为她的心中,无比的寂寞和孤独。

父母婚姻的失败,和父母、继母感情的破裂,后来又几乎和弟弟决裂,乃至于死后也不愿将自己的遗产留给弟弟。

张爱玲在精神和心理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她想要改变现状,又无力改变,所以才会有了“隔靴挠痒”的无力感。

所以,她才会不断地用“跳蚤”来缓解自己心中的孤独和惶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